西方有一句話:「上帝要滅亡你,先讓你瘋狂一回」,說的是一個人要滅亡,事先必定瘋狂一回,失去理性,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萬劫不復。這話用在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草根出身的他,在取得太平天國實際領導權後,權力、欲望不斷膨脹,理性一步步喪失,最終落得身首異處,全府上下幾千人被屠殺之下場,實乃可悲、可嘆。
楊秀清,太平天國東王,廣西桂平人,童年時父母相繼死亡,靠燒炭耕山謀生,十分貧苦。「燒炭」出身的楊秀清,大字不識幾個,卻有著過人之軍政才能,成為天國實際的掌舵者和領頭羊。不過,楊秀清為人過於囂張,得罪同僚太多,最終被誅殺,血灑石頭城。
先看楊秀清的軍事才幹,晚清一等一之奇才,純屬無師自通
晚清也是一個名將輩出時代,如果不以「陣營」為評判標準,胡林翼、左宗棠、楊秀清算是三顆最耀眼之明星。胡林翼、左宗棠不必多說,晚清中興名臣,沒有胡林翼力挽狂瀾,力撐危局,估計曾國藩還沒第二次復出,大清就滅亡了;沒有左宗棠遠徵新疆,驅逐外寇,祖國大好河山將不再完整。那麼,楊秀清的軍事才能如何呢?可否算是著名統帥?答案是肯定的,沒有楊秀清全盤策劃,迎主之戰、蔡村江之戰、江口墟之戰時太平天國估計都被撲滅了;沒有楊秀清「道州決策」之高瞻遠矚,洪秀全只能回兩廣打遊擊,淪為天地會之流;沒有楊秀清靈活調動各路軍隊,太平軍無法贏得一破「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兩次大戰,太平天國很難達到軍事上巔峰時代;沒有楊秀清統籌全局,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人壓根調動不了各路諸侯,一敗塗地。
楊秀清確實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全局觀強,眼光獨到,靈活用兵,執行力強,是晚清一大軍事奇才。不過,楊秀清卻不懂得做人,太過囂張跋扈;隨著各條戰線接連獲勝,楊秀清越來越猖狂,不但欺壓各大實力派,連洪教主都不放在眼裡。
藉口小事誅殺韋昌輝兄長,杖責北王,讓其難堪。隨著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相繼陣亡,北王韋昌輝一躍而成天國實力派第二把手,僅次於東王楊秀清,兩者矛盾隨之出現。對於北王,楊秀清可謂是毫不留情面,經常藉口小事杖責,讓其在同僚面前下不了臺,最終自食其果。當韋昌輝兄長和東王小舅子因爭奪天京郊外的一處地產引發衝突時,楊秀清大搞「天父下凡」之把戲,暗示韋昌輝將兄長五馬分屍,否則嚴懲不貸。當韋昌輝麾下水師大將張子朋與士兵發生矛盾時,楊秀清再次表演「天父下凡」,誅殺張子朋,杖責韋昌輝兩百大板,而且還是當著大夥之面執行,實在太過分了。楊秀清小題大做,仗勢欺人,韋昌輝雖然不敢公開反抗,卻在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藉口「牧馬人事件」,杖責秦日綱、陳承瑢、黃玉琨,將翼王、燕王、佐天侯得罪了一遍。按照太平天國禮制,東殿官員地位高於各王府中同級別官員,東王親戚地位高於各王親戚,平時見面,各王之官員、親戚要向東王之官員、親戚行禮,否則便是大逆不道,違反「天條」。1854年,東王一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所謂同庚叔路過燕王府,秦日綱馬夫估計是不認識這位「同庚叔」,所以並未起身向他行禮,而是在原地不動。「同庚叔」覺得自己受到藐視,於是便和馬夫大鬧一場,雙方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這件事可大可小,同僚之間的爭執,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過,這位「同庚叔」氣量實在太小,直接鬧到楊秀清哪裡去,訴說自己的無辜。對於這些雞毛蒜皮之小事,東王楊秀清好言安慰下就算了,卻不曾想到,楊秀清居然藉此機會大發雷霆,將事態擴大化,將秦日綱、陳承瑢、石達開得罪一遍。
按照天國法律,此等事情由主管刑事的黃玉琨處理,黃玉琨對這位「同庚叔」深表同情,於是杖責馬夫幾十大板,走走形式就算完事。誰知,東王楊秀清卻大發淫威,對如此處理表示嚴重不滿,於是直接來個「天父下凡」,直接將秦日綱的馬夫「五馬分屍」。對此,秦日綱表示不滿,認為這是在侮辱「燕殿」,完全不將自己放在眼裡,使其顏面喪失。於是,燕王主動辭職,表示抗議。楊秀清自然不是好惹的主,直接杖責秦日綱。堂堂燕王,天國實力派四號人物就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打屁股」,在同僚面前如何抬得起頭。
陳承瑢是秦日綱的好哥們,兩者平時關係非常好,屬於同一條戰線。看到楊秀清如此囂張跋扈,屢次搞「天父下凡」這些鬼把戲十分不滿,雖然是東殿集團的文官領袖,但陳承瑢此時卻出乎意料地反對楊秀清,也主動辭職。堂堂東殿文官第一把手,佐天侯陳承瑢居然公開反對自己,楊秀清怒火三丈,將陳承瑢和秦日綱一起進行杖責,也是「打屁股」。楊秀清如此做法,大錯特錯,陳承瑢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的職責之一是守衛天京。楊秀清估計是書的太少,對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缺乏了解,不知道「門衛」在關鍵時刻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若是沒有陳承瑢做內應,韋昌輝、秦日綱壓根就進不了京城,「天京事變」也許將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石達開當時正在西徵前線,本來與「牧馬人事件」壓根就沒啥關係,楊秀清也犯不著去得罪「宗族勢力」龐大的翼王。要知道,石達開這位客家人,參加金田起義時全族入夥,路上還拉上幾千號人,可謂是天國的「大股東」。那麼,楊秀清是如何在此次「牧馬人事件」得罪翼王呢?答案很簡單,主管刑事案件的黃玉琨既是翼殿核心成員之一,又是他嶽父,身份地位非同小可。對於黃玉琨辭職之舉動,楊秀清也是「一視同仁」,將其與韋昌輝、秦日綱一起杖責,當眾羞辱。此外,武昌第一次失守時,石達開族兄石鳳魁從前線被召回,斬首示眾。可以說,楊秀清雖然沒有直接「杖責」翼王,但他倆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許,這就是石達開默許並參與「誅楊行動」的原因之一。(李秀成自述中提到)
總而言之,楊秀清是軍事奇才,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但為人過於猖狂;既得罪手握重兵的韋、石、秦等首義諸王,也得罪掌管天京衛戍任務的陳承瑢,更得罪了天國精神領袖洪秀全。楊秀清如此瘋狂,自然就難逃被「誅殺」之命運。1856年9月,天王密詔,陳承瑢送出,韋昌輝、秦日綱帶兵回京,陳承瑢開門,楊秀清人頭落地。所以,搞好人際關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