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戰爭:楊秀清三次北伐,為何都不讓石達開掛帥?

2020-12-16 巖巖說史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在監獄中寫下數萬言《自述書》,闡述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之經過,並點評首義諸侯王,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原因。李秀成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因素時,有三點跟北伐有關:林鳳祥、李開芳帶兵北伐;曾立昌帶兵援救北伐軍;秦日綱帶兵救援北伐軍。《李秀成自述書》言:「誤東王讓林鳳祥、李開芳帶兵掃北;誤調曾立昌去救援,在臨清慘敗;誤調秦日綱去救,在楊家店敗退。」

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伐,究竟是否有錯,暫且不談,卻可以證明楊秀清對北伐非常重視。要知道,為救援林鳳祥,楊秀清放棄揚州,並從西徵戰場抽調軍隊,組建北上軍團,讓曾立昌掛帥出徵。楊秀清重視北伐,三次出兵北上,為何驍勇善戰的石達開不能掛帥呢?

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伐,主帥分別是林鳳祥、曾立昌、秦日綱

1853年5月,楊秀清派遣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老兵北伐,目標是奪取燕京,將鹹豐趕回東北老家,「間道疾趨,勿貪攻城略地,以靡時日」,也就是實行「閃電戰」,要快速進兵。林鳳祥是猛將,麾下2萬老兵戰鬥強悍,不到半年就抵達天津郊外,威震燕京。

北伐軍進展順利,但遠離後方基地,糧食、衣物、彈藥、兵力等補給跟不上,林鳳祥處境艱難,只能向天京求助。1854年2月,楊秀清從各大戰場抽調軍隊7000餘人,讓曾立昌掛帥出徵,北上救援林鳳祥。結果,曾立昌貪圖攻打城市,在臨清慘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曾立昌縱身投入黃河自盡。

臨清慘敗,曾立昌投河自盡,北伐軍處境更加危險。如此,楊秀清冊封秦日綱為燕王,讓他帶兵北上。結果,秦日綱在楊家店戰敗,半路跑回來,理由是「北路妖兵眾多,單兵難往」。此後,西徵、天京戰場同時告急,楊秀清再也沒能組建援軍,林鳳祥軍團覆沒不可避免。

定都天京後,石達開主要任務是管理民政

無論是資歷,還是軍事經驗角度看,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曾立昌、秦日綱等都要比石達開遜色一點。但是,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上,林鳳祥、曾立昌、秦日綱等分別擔任主將,掛帥出徵,而石達開卻沒有機會。其中原因,與定都天京後,太平天國內部分工有關,石達開主要工作不是帶兵作戰。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首義諸王」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東王楊秀清主管全國軍政事務,北王韋昌輝主管天京衛戍以及水師,翼王石達開則主要管理地方民政以及對外工作。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等,因中途陣亡,無緣定都天京後分工。

從李秀成《自述書》中可知,李秀成早年都是追隨石達開管理民政,在安慶推行改革,建立地方基層政權,鞏固太平天國統治。石達開進行「安慶易制」,獎勵農耕、發展工商業、建立基層政權、選拔官吏,協助楊秀清處理政務。所以,定都天京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帶兵打仗不是石達開主要工作。

西徵戰場告急,石達開帶兵西徵,與湘軍大戰

定都天京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石達開主要任務是管理民政,而並非帶兵出徵。但是,隨著前線告急,太平軍作戰失利,楊秀清也只好讓石達開出徵,扭轉頹勢。1854年11月,秦日綱在田家鎮、半壁山慘敗,數千艘戰船被湘軍縱火焚毀,太平天國水師力量損失殆盡。12月,湘軍抵達九江城下,太平天國西徵第一階段成果,幾乎化為烏有。

為扭轉西徵頹勢,楊秀清讓石達開督師,帶兵去江西作戰,阻止曾國藩湘軍進犯。1855年1月,石達開取得湖口大捷,擊敗湘軍,並乘勢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扭轉了西徵局勢。石達開掛帥西徵時,僧格林沁、勝保兩大軍團數萬精兵將林鳳祥圍困在連鎮,北伐軍處境險惡。但是,相對於西徵,此時北伐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兩大戰場同時告急,楊秀清只能「犧牲」北伐,全力救援西徵戰場,確保長江中遊穩定。

楊秀清想大權獨攬,非緊急情況,不讓「首義諸王」掛帥出徵

熟悉太平天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楊秀清手握政權、軍權、教權,集三權於一身,地位非常顯赫;天王洪秀全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是一種象徵性存在。楊秀清能夠獨攬大權,主要靠表演「跳大神」,取得「天父傳言」權力,這在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國,無疑是最高首領。

楊秀清憑藉「跳大神」,一步步獨攬軍政大權,但並非一帆風順。因為,楊秀清前面還有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首義諸王」存在。蕭朝貴、馮雲山中途陣亡,韋昌輝、石達開則成為楊秀清勁敵。相對於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都具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分別帶領數千兵馬參加金田起義,直屬武裝力量眾多,不可小覷。

石達開麾下兵馬眾多,家族力量強大,這是楊秀清重點防範之對象。石達開掛帥北伐,建立赫赫戰功,提高自身威望,對楊秀清而言不是好事。所以,楊秀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讓「首義諸王」掛帥出徵。例如西徵,太平軍遭遇慘敗,局勢嚴重惡化時,楊秀清才捨得讓石達開掛帥出徵,否則就「雪藏」起來。

綜上所述,楊秀清三次出兵北伐,主帥分別是林鳳祥、曾立昌、秦日綱,驍勇善戰的石達開則沒有機會掛帥。究其原因,楊秀清想大權獨攬,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給「首義諸王」掛帥出徵,以免他們建立戰功,樹立威望,威脅到自己地位。

定都天京後,「首義五王」之一的翼王石達開,主要工作是處理民政,而不是帶兵打仗。後來,秦日綱在田家鎮、半壁山慘敗,西徵局勢嚴重惡化,楊秀清才讓石達開去前線督師,反擊湘軍。九江、湖口戰役結束,楊秀清立刻將石達開從前線調回來,反攻湖北之任務,交給秦日綱。可以說,石達開是楊秀清重點防範對象,無緣三次北伐,屬實正常。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李秀成自述書》

相關焦點

  • 石達開是「戰神」,為何東徵、北伐、西徵,都不能掛帥?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太平天國用了2年2月,這速度也是沒誰了。定都之後,太平天國高層開始東徵、北伐、西徵,全面出擊,試圖統一中原。 北伐:目標是攻入北京,推翻清朝統治,將鹹豐趕回關外老家。 西徵:奪取長江中遊產糧區,解決京師糧食問題,建立戰略屏障。
  • 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但是,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楊秀清、石達開相互較量,最終葬送了西徵大好前途,讓湘軍逆襲成功。太平天國西徵: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楊秀清、石達開都因此而付出代價。對於韋昌輝,北王職責是確保天京安全,理論上不外出帶兵,對楊秀清構不成大威脅,楊秀清可以暫時不用考慮他。石達開則不一樣,家族中能打之人太多,若是給他掛帥西徵,立下赫赫戰功,還能有楊秀清啥事嗎?所以,西徵掛帥人選上,石達開第一個被排擠出局,不能參與此次軍事行動。那麼,掛帥西徵的是誰呢?
  • 楊秀清和石達開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誰的軍事水平更高?層次不同
    楊秀清是戰略家,而石達開是戰術家。對具體某一場戰爭來說,石達開的應對能力,要強於楊秀清。但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控來說,楊秀清的能力,要遠勝石達開。其實從這兩個人後來的表現,也可以看得出來。楊秀清在太平軍迷茫的時候,果斷採取了放棄攻打長沙,東進攻佔南京的計劃。也正是因為這一計劃,才讓太平天國延續了13年之久。
  • 作為天生的軍事家,楊秀清如果不死,太平天國能推翻清朝統治嗎?
    楊秀清的軍事能力確實非常了得。不過,他還沒有強到可以給太平天國改天換命。傑出的軍事才能楊秀清不讀書,也不知道什麼兵法,但他對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都瞭然於胸,詭譎機警,「竟能成燎原之勢」。(《賊情纂要》)太平天國能從金田起義,一路攻取南京,後來又發展到橫跨數省的強大政權,都是在楊秀清的指導上取得的。
  • 楊秀清無師自通,石達開是武林高手,他們兩位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楊秀清是戰略家,而石達開是戰術家。 對具體某一場戰爭來說,石達開的應對能力,要強於楊秀清。 但是對整個戰局的把控來說,楊秀清的能力,要遠勝石達開。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但太平天國運動其興也快,其亡也速,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攻破,這也標誌著天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不過在這過程中,天平天國內部卻湧現出了一群極為「出色」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天王洪秀全分封的諸王。那麼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呢?
  • 老漁夫的一席話,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命運?楊秀清表示不服
    在兩江總督大營,應曾國藩之請,他寫下了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自述書》,對太平天國的成敗以及各諸侯王的能力做了一一點評,其中不乏對自己洗白之成分。其《自述書》裡有這麼一段話,成為後人評說太平天國失敗的理由之一,即是不北上河南,定都洛陽抑或開封,而是定都金陵,堪願偏安。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楊、蕭、馮、韋、石都是上帝的兒子、女婿,與洪秀全是一家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親王。有意思的是,永安封王時,戰功赫赫的翼王石達開並沒得到「軍師」頭銜,也沒有封地,就是個打工仔。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
  • 飛揚跋扈的楊秀清為何百般折辱群臣卻對石達開禮遇有加?
    韋昌輝自定都天京後一直協助楊秀清鞏固天京城防,唯一一次出京赴江西督辦軍務也只是奉楊秀清之令接替石達開總攬江西軍政,打下了削弱翼殿勢力的烙印;秦日綱自龍寮嶺之戰後逐漸淡出一線軍事鬥爭,直到二次援助北伐軍時才復出。石達開才能和威望均遠超韋昌輝和秦日綱,因此他一直被楊秀清「關照」,形勢不到萬不得已之險境,楊秀清從不委其以重任。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國自天王洪秀全以下有東王楊秀清(一等王),西王蕭朝貴(一等王),南王馮雲山(二等王),北王韋昌輝(二等王),翼王石達開(三等王),西王以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2年12月,西王蕭朝貴在指揮太平軍與清軍的戰鬥中被炮彈擊中,不治身亡。從此太平天國軍政大權就落在東王楊秀清一個人身上。
  • 石達開:太平天國悲情英雄
    20歲成太平天國領袖  石達開,1831年出生於廣西貴縣(今貴港)一個富裕的農家。石達開大破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卻令曾國藩免遭滅頂之災。  石達開配合東王楊秀清解除天京之圍後,便踏上西徵的路途。他萬萬沒料到,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已經全面爆發了。  按照太平天國的宗教理論,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但是,本應在天王之下的楊秀清卻時不時以「天父」下凡的名義,直接越過洪秀全,給太平軍部眾發號施令。
  • 太平天國放著家門口的江南大營不打,卻組織精兵強將北伐,為何?
    道州決策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天才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楊秀清徹底的走向了太平天國的前臺,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天國一路高歌猛進,順江打下了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於此。太平天國在天京定都沒有多久,估計連慶功宴都沒有吃完,清軍的圍剿大軍就已經到了。
  • 太平天國裡的十大名將,石達開位列第二,排第一的竟被滿門抄斬了
    做成曾經極有希望推翻滿清腐朽統治,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在前期的時候的確戰鬥力非凡,連曾國藩都不得不給慈禧太后寫奏摺說「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可見在太平天國起義軍中,還是有不少能人異士,現在來看看太平天國中都有哪些優秀將領吧。
  • 太平天國死的最壯烈的五個王爺都有誰?最慘的不是石達開
    太平天國運動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最高峰,但是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無疑是不共戴天的大仇讎。所以,清政府對於被俘的太平軍王爺、將軍們殘忍至極,死都不能給個痛快,這其中死的最壯烈、最慘的當是這五位(按犧牲時間羅列)。
  • 歷史探秘:太平天國「翼王五千歲石達開」遇難的歷史真相
    比如,1854年的秋天,曾國藩率領他的湘軍主力部隊,與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九江、湖口一帶,拉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而這也是44歲的大清名將曾國藩和24歲的天國名將石達開第一次正式交手,也堪稱是一個太平天國大敗清軍的最經典戰役。當時,由於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在湖南長沙與清軍的一場戰鬥中意外身亡,所以,一下子導致大量的太平軍主力陷入到了清軍的重重反包圍之中,形勢萬分危急。
  • 石達開能容忍全家被屠殺,為何卻不能忍受洪秀全掣肘?兩個字
    不過,有一點卻很值得後人思考,即是石達開既然能夠容忍全家被屠殺,為何就不能對洪秀全委曲求全,從天國大業出發,在天王妥協時不再執意單幹?1856年4月,石達開在樟樹鎮大破湘軍陸師首席大將周鳳山,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江西全境基本被太平軍控制。此時,向榮、張國梁等統帥「江南大營」清軍圍攻天京,前鋒一度抵達浦口、江浦,從南北兩面威脅太平天國心臟。
  •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攻入南京時,太平天國老兵、新兵,總計20萬,實力不容小覷。此時,北伐也就損失2萬兵馬,為何李秀成卻說是「十誤」之首呢? 北伐出動的這2萬人,部分來自廣西,大多來自湖南,都是百戰老兵。此時,6萬精兵損失了2萬,沒了三分之一,自然是元氣大傷。此外,林鳳祥、李開芳是絕對的猛將,僅次於羅大綱,經常充當開路先鋒,彪悍無比。林鳳祥、李開芳被凌遲,這損失實在難以彌補。
  • 楊秀清和石達開誰更勝一籌?網友:將相不和,國之將亡
    楊秀清和石達開誰更勝一籌?網友:將相不和,國之將亡楊秀清是太平天國中當之無愧的統帥,楊秀清執掌軍政大權,統帥調度有方,攻城略地,開疆拓土,所向無敵,連破江南江北大營,使太平天國進入鼎盛時期。而在此期間,石達開作為楊秀清手下屢立戰功,功勳卓著。
  • 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何最後灰飛煙滅,根本原因有三點
    導語:自清朝建立以來,那個時期的起義一直都沒有停過,要說起清朝歷史上影響最重的一次起義,一定是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叫洪秀全,洪秀全是廣東人,年輕時的洪秀全也曾經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踏入仕途尋個好出路。
  • 太平天國:韋昌輝稱「六千歲」,楊秀清稱「九千歲」,其他人呢?
    在馮雲山被捕入獄,教中人心不穩之時,蕭朝貴同楊秀清一起假託天父天兄下凡,穩定了教中人心,在既成事實面前,洪秀全承認了蕭朝貴代言「天兄」的身份,《天父天兄聖旨》中記載了二人之後的一段對話:天王曰:天兄,太平時軍師是誰乎?天兄日: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俱是軍師也! 洪秀全胞弟,日頭是爾,月亮是爾妻子。馮雲山有三個星出身,楊秀清亦有三個星,蕭朝貴有二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