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漁夫的一席話,決定了太平天國的命運?楊秀清表示不服

2021-01-14 歷史寫實

1864年7月,天京城破之日,忠王李秀成為了掩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不幸被湘軍俘虜。在兩江總督大營,應曾國藩之請,他寫下了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自述書》,對太平天國的成敗以及各諸侯王的能力做了一一點評,其中不乏對自己洗白之成分。其《自述書》裡有這麼一段話,成為後人評說太平天國失敗的理由之一,即是不北上河南,定都洛陽抑或開封,而是定都金陵,堪願偏安。「後有一湖南老水手(實則漁夫),大聲揚言,親稟東王,不可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餘……,被該水手說白,故而改從,後即未往,移天王駕入南京,後改為天京。」

按照李秀成的這一段自述,太平天國為何定都南京,東王楊秀清為何執意前往金陵而不是開封或洛陽,原因居然是受老漁夫這一席話的影響。現在,許多人都認為,太平天國從這一刻起,其失敗已經註定。因為,定都南京,實為偏安一方,不思進取;況且,江南繁華,太平天國領導人容易墮落,會在燈紅酒綠的秦淮河畔慢慢將革命鬥志消磨殆盡。當然,這一切都是楊秀清個人之原因導致的,誰讓他相信了老漁夫的話呢?就此而言,東王就是天國滅亡的罪魁禍首,難辭其咎。對此,楊秀清若是還活著,肯定表示不服,這純屬事後諸葛,隨意解讀。

其一、楊秀清定都金陵之計劃在「道州決策」時已表明,並未受漁夫影響。李秀成這一段自述內容,講的是東王在攻下南京後,一老漁夫走上前來,向其提議要定都於此,而不能聽從洪秀全之建議,大軍揮師北上,拿下河南,定都於洛陽或者開封。換句話說,太平天國定都在南京,是一個臨時決定,而不是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其實,楊秀清在湖南道州時,已經做出了定都南京,利用江南財富擴充軍力,然後北上決戰滿清之戰略計劃,史稱「道州決策」。該決策制定的時間是在公元1852年秋季,而太平軍攻下南京,時間是1853年4月,兩者時隔幾個月。所以,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與老漁夫的這一段話,壓根沒半點關係。

其二、從主客觀因素考慮,定都南京遠比定都開封或洛陽優勢大。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裡,定都南京就是偏安,一定會被北方政權消滅,如東吳、陳朝、南唐、南宋、南明等。但是,定都南方的王朝或政權,在條件成熟之情況下,依然可以北伐成功,如明朝北伐和後來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所以,都城的地理位置,不是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在火器大規模裝備的情況下。套用網友一句話,在洋槍問世以後,所有的遊牧民族都變得好客了。在經濟重心已經南移的大背景下,江南的經濟實力遠超北方,與開封、洛陽相比,南京無疑具有很強的經濟優勢。若是定都開封或洛陽,太平天國一家老小近百萬人,連糧食供給都成問題,談何擴充實力呢?此外,太平軍當時有水軍優勢,利用長江之便利水運,可保天京城內糧食供應充足,而不用擔心被敵人截斷糧道。

其三、太平天國滅亡在於內鬥,不在於定都地點。若說定都南京,太平天國領導人因經不住美好生活之腐蝕而堪願墮落,最終葬送革命前途的話。那麼,清王朝定都於寒冷、荒涼,連基本食物都靠江南輸送的北京,為何又腐敗不堪,而不能保持原先遊牧時代的節儉呢?所以,太平天國的失敗,與定都南京沒有必然性關係。況且,在楊秀清的治理下,太平天國國勢蒸蒸日上,幾乎就要實現推翻清王朝的夙願了。李秀成在《自述書》裡還說到:「昔東王佐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太平天國最終失敗,原因就在於內鬥以及諸侯王各懷異心,不相互配合,最終被湘軍各個擊破。例如,天京事變,精銳損失,元氣大傷;九江被圍困,石達開見死不救,林啟榮敗亡;安慶被圍,李秀成不配合「西徵武昌」,陳玉成敗逃廬州,中計被俘虜,受凌遲而死。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跟東王楊秀清受老漁夫之影響沒有任關係,而是早在道州時就已做出的戰略規劃。太平天國的失敗,不在於定都的地理位置,而是內部相互火拼,且各自為政,見死不救,以致讓清廷躲過一劫,延續國祚近五十年

相關焦點

  • 1853年,楊秀清做了太平天國歷史上一個最壞的決定
    楊秀清啊!楊秀清看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於是就直接「天父」下凡:老子說了去金陵就去金陵。所以,沒法,父命不可違,就往天京去吧。 3月,太平軍攻下南京城,這個時候原本在武昌已經決定定都金陵的洪秀全等人動搖了。作為太平天國高層領導人,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並沒有著急入城,而是商量是不是重視羅大綱的說法,分師北上,可以將開封設立開封為都城。
  • 太平天國西徵:楊秀清與石達開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
    但是,西徵是太平天國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楊秀清、石達開相互較量,最終葬送了西徵大好前途,讓湘軍逆襲成功。太平天國西徵:內部一場權力博弈,沒有誰是贏家,楊秀清、石達開都因此而付出代價。太平天國權力分配格局熟悉太平天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秀全只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軍國大事都是「首義五王」決定。「首義五王」,即是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
  • 太平天國的軍事奇才楊秀清:上帝要滅亡你,會先讓你瘋狂一回
    這話用在晚清時期的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身上是最適合不過了;草根出身的他,在取得太平天國實際領導權後,權力、欲望不斷膨脹,理性一步步喪失,最終落得身首異處,全府上下幾千人被屠殺之下場,實乃可悲、可嘆。 楊秀清,太平天國東王,廣西桂平人,童年時父母相繼死亡,靠燒炭耕山謀生,十分貧苦。
  • 作為天生的軍事家,楊秀清如果不死,太平天國能推翻清朝統治嗎?
    楊秀清的軍事能力確實非常了得。不過,他還沒有強到可以給太平天國改天換命。傑出的軍事才能楊秀清不讀書,也不知道什麼兵法,但他對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都瞭然於胸,詭譎機警,「竟能成燎原之勢」。(《賊情纂要》)太平天國能從金田起義,一路攻取南京,後來又發展到橫跨數省的強大政權,都是在楊秀清的指導上取得的。
  • 身為太平天國實際領導人,為何天京事變時楊秀清毫無反抗力?
    此次事變的根本原因在於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的矛盾,長期以來,太平天國軍政大權都被楊秀清掌握,而天王則成為事實上的「虛位元首」,到了後期兩人矛盾幾乎不可調和,最終天王洪秀全聯合了不滿楊秀清的其它幾個王,用最激烈的辦法除掉了楊秀清。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但太平天國運動其興也快,其亡也速,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攻破,這也標誌著天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不過在這過程中,天平天國內部卻湧現出了一群極為「出色」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天王洪秀全分封的諸王。那麼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呢?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一場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同室操戈,令天平天國最具軍事才華的東王楊秀清慘死,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也相繼被處死,太平天國內部開始走向分裂,開始了衰敗與滅亡的過程。
  • 太平天國戰爭:楊秀清三次北伐,為何都不讓石達開掛帥?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在監獄中寫下數萬言《自述書》,闡述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之經過,並點評首義諸侯王,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原因。李秀成總結太平天國滅亡十大因素時,有三點跟北伐有關:林鳳祥、李開芳帶兵北伐;曾立昌帶兵援救北伐軍;秦日綱帶兵救援北伐軍。
  • 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出身書香世家才高八鬥的她,最後啥命運?
    恰逢此時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運動,走投無路的傅善祥便投奔了太平軍。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攻佔南京,並將其更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同年,洪秀全頒布詔書,宣布開甲取士。同時打破常規,增開了「女科」。當時男科的主考官是東王楊秀清,而女科的主考官則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太平天國自天王洪秀全以下有東王楊秀清(一等王),西王蕭朝貴(一等王),南王馮雲山(二等王),北王韋昌輝(二等王),翼王石達開(三等王),西王以下皆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2年12月,西王蕭朝貴在指揮太平軍與清軍的戰鬥中被炮彈擊中,不治身亡。從此太平天國軍政大權就落在東王楊秀清一個人身上。
  • 李秀成評價楊秀清:政治、軍事奇才,卻不是做大事的料
    緊接著,楊秀清號召大夥「科炭」,捐錢去賄賂桂平知府,順利救出馮雲山,大夥對其才能深信不疑。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楊秀清、蕭朝貴等帶領軍隊屢屢擊敗清軍,於同年9月殺進永安。1852年6月,因過於輕敵,太平軍在全州蓑衣渡遭到江忠源麾下2000「楚勇」伏擊,4000餘「老廣西」血灑湘江,南王馮雲山陣亡,這是太平軍興以來從未有過之慘敗。
  • 楊秀清靠跳大神躋身拜上帝教高層,後成太平天國實際核心領導人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19世紀50年代初,以落魄才子洪秀全為主導,採取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了太平天國農民政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太平天國中期實際上的領導者,東王楊秀清。但由於當時準備得不太充分,再加上受到當地的地主的手下部隊的抵抗,因此早期的金田起義並不順利,士氣多次崩潰,多虧了楊秀清在戰場上號稱天父下凡,讓人們重新鼓舞士氣。金田起義勝利之後,太平天國的勢力迅速發展,太平軍先後攻克了湖南、南昌、九江、安慶、南京等地,最終整個江南地區都落入太平天國的手中。
  • 太平天國:韋昌輝稱「六千歲」,楊秀清稱「九千歲」,其他人呢?
    太平天國運動之初,洪秀全冊封了六個王,既「天國六王」,分別是天王、東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天王一聽就知道最大,不用說,這是洪秀全給自己封的,其他五個王分別是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這樣問題就來了,除了天王洪秀全,其他幾個王是地位平等的,還是說也有高低之分?有的話,誰大誰小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太平天國丞相陳宗揚,與妻子「約會」,楊秀清:殺了這2人
    然而,太平天國早期,夫妻之間也不能約會,否則就被斬首;有一次很殘忍的「約會」,丞相被斬首,夫妻兩人被處死。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桂平人陳宗揚參加革命,隸屬東王九千歲楊秀清麾下。因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出身底層的陳宗揚得到東王賞識,被任命為冬官又正丞相,算是擠入了權力核心。
  • 東王楊秀清有多神,不識字卻能處理朝政,帶領太平天國走向輝煌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宣布起義,並建立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太平軍。太平軍起義之後經過一系列的戰鬥佔領了廣西永安,並且在這裡進行了分封。洪秀全當時下詔,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列一等;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列二等;石達開為翼王,列三等。西王以下皆受東王節制。
  • 太平天國封王數千 唯獨東王楊秀清可以挑戰天王權威
    1856年8月,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強行要求天王洪秀全加封自己為「萬歲」,9月,北王韋昌輝奉天王密詔誅殺楊秀清一家及其部屬。1851年,太平天國在廣西永安建制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 太平天國的致命傷
    天王駕前的女官,大多是出身金田起義的」老姊妹「,她們的待遇尚且如此,其他徵調來的女性勞力,就可想而知了。楊秀清也曾就此事多次給洪秀全諫言:「女官若有小過,暫且寬恕,即使教導,亦要悠然;如遇天時雨雪霏霏,即令暫且休息;如此安慰,彼必寬心樂意,知恩戴德,事必易成。「然而,洪秀全全部當做耳邊風。
  • 楊秀清為何還要封「萬歲」
    如此,楊秀清掌握軍權,地位十分顯赫。此外,楊秀清還掌握政權、教權,是太平天國實際掌舵者、領航員。東王九千歲楊秀清,權勢顯赫,僅次於天王洪秀全,位極人臣。1856年8月,楊秀清表演「天父下凡」,讓洪秀全冊封他為萬歲,最終釀成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李秀成在自述中說:「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
  • 蕭朝貴不中途陣亡,與楊秀清抗衡,能否阻止天京事變爆發?
    天京事變爆發,許多人都認為是楊秀清過於囂張跋扈所致,他一言不合就杖責包括北王韋昌輝在內的各路諸侯,甚至威脅杖責天王洪秀全,一點臣子本份也沒有。如此一來,大夥都非常恨楊秀清,於是聯合起來,將其除掉。李秀成《自述書》言:「東王欲專尊,北王、翼王不服,計議誅殺東王,及其兄弟仨,原清、輔請,其餘皆不得多殺。」
  • 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天京事件中楊秀清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這時候,一片欣欣向榮的太平天國不出意外地出現內訌,這個內訌一波三折,早先因為清軍的壓迫,太平軍內部矛盾暫時被掩蓋,可是當外部威脅不在的時候,內部矛盾急劇惡化。引子:假借天父下凡的楊秀清挾持軍功肆意妄為,假託天父下凡,多次欺凌包括洪秀全在內的天國高層。導致天國高層積怨日久。長時間的怨氣終究需要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