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劉宋大明七年(463年),宋孝武帝劉駿決定為自己興建一座宮殿,命名「玉燭殿」。選址的時候,他看中了自己的祖父、劉宋開國之君劉裕生前的一座居室。孫子拆爺爺的故居,一些大臣心中感覺不妥,又不敢直言。在劉駿帶著群臣現場踏勘的那天,看見劉裕故居內床頭砌的是土牆,壁上掛著葛布燈籠、麻蠅拂,大臣袁顗便有意稱頌開國君王的儉素之德。劉駿沒有答話,只是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他一個田舍公能有這樣的居所,已經過分。」真不知他這話從何說起。
遙想當年,出身貧寒的劉裕做了皇帝後,曾將一件自己昔日穿過的納布衫襖,交給大女兒會稽公主保管,並慎重其事地叮囑:「後世如果有人驕奢淫逸,你就把這件衣服拿出來給他們看!」劉駿如此說話,躺在地底下的劉裕若能聽見,又不知作何感想。(參閱:「讀通鑑講故事」親情篇 救子救弟,「大姐大」將親情發揮到極致)
劉駿(430-464),字休龍,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453-464年在位。
劉裕初寧陵的這尊石雕,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作為後繼之君、享福之人,如此貶低自己的祖父、開國之君,於家於國,都是說不過去的。據歷史記載,此君「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騎射,而奢欲無度。」看來,這是個有才無德的人。他的嗜好,就能夠說明這一點。
劉駿有兩大嗜好:一是飲酒,二是賭博。
先說他的第一個嗜好。他的酒量很大,只是也經不起一天到晚地猛喝猛灌,所以整天昏昏欲睡。不過他有一個獨特的本領:閒著沒事就趴在桌上打瞌睡,一旦有大臣來奏報,便馬上將頭抬起,裝出一副嚴肅整齊的樣子,讓人看不出他又喝多了。這一招還挺管用,蒙住了不少人,大臣們對他畢恭畢敬,不敢懈怠。
再來說他的第二個嗜好。一旦到了賭博的時候,他就變得很平易近人。在位的最後幾年,他將自己的這一嗜好,作為一種斂財的手段。每當有刺史、二千石以上的地方官員前來覲見,首先都必須有所貢獻。接下來,便是拉他們跟自己一起賭博。
跟皇帝賭博,做臣子的自然難以竭盡所能,所以幾乎全都是輸。一開始,大家還感念皇帝能跟臣子同樂。時間一長、次數多了,才悟出其中的奧秘:原來皇帝居然是以此斂財,他設定的「賭注」,就是要將臣下的口袋掏空。於是,每次覲見,大家都多帶金銀財貨,故意多輸一些,好讓皇帝高興滿意。
有一次,大臣顏師伯跟劉駿「樗蒲」,劉駿先擲得「雉」,這是僅次於「盧」的「貴採」,他以為穩操勝券。孰料已經鐵了心要輸的顏師伯,卻陰差陽錯地擲出了最高採「盧」。就在劉駿大驚失色、以為必輸無疑時,顏師伯卻匆忙地將投子收起來,嘴裡故作懊喪地說道:「唉,差點就擲出了盧呢!」[注]這一天,顏師伯整整輸錢一百萬。
順帶說一說這個顏師伯。史載,此人「以諂佞被親任,群臣莫及,多納貨賄,家累千金。」「居權日久,天下輻輳,遊其門者,爵位莫不逾分。多納貨賄,家產豐積,伎妾聲樂,盡天下之選,園池第宅,冠絕當時,驕奢淫恣,為衣冠所嫉。」也不只是此人,那些故意輸給劉駿的官員,輸的當然不是自己的俸祿和家資。他們君臣彼此心照不宣,聚斂和揮霍的當然都是民脂民膏。
劉駿將打下江山的祖父稱作「田舍公」,又嗜賭成性,按說這樣一個人,是不會講什麼情義的。可是,又有一件奇事發生在他的身上,他偏偏對一個女人情有獨鍾,而他跟這個女人的關係卻屬於不倫之戀。
這個女人本姓劉,是劉駿叔父劉義宣的女兒,也就是他的堂妹。他居然將自己的堂妹據為己有、納入後宮。為了掩人耳目,他將堂妹改姓殷,封為淑儀,二人還生了個兒子。殷淑儀於大明六年(462 年)病亡,劉駿比死了父母還傷心,竟然給她做了一具透明的棺材,好讓他能夠看見,又追封她為貴妃,為之立廟,葬禮的規格比照皇后。
更為荒唐的是,他竟然上演了一出「哭墳」的戲。劉駿多次帶領嬪妃和大臣到殷淑儀的墳前痛哭,凡是哭得傷心的,他就認為是對己忠誠。秦郡太守劉德願因為哭得特別投入,被擢升為豫州刺史。御醫羊志在劉駿面前揮淚如雨,哭得差點昏厥過去,也賺得許多金銀珍寶。這也是個無德之人,事後有人問他:「你的眼淚為何那麼快就流下來了呢?」他如此回答:「那天我只不過是哭我的亡妾罷了!」真實醜態百出。
[注]
樗蒲:古代一種博戲,起自漢代、盛於魏晉南北朝,因遊戲中用於擲採的投子,系用樗木製成而得名。又因這種木製的擲具五枚一組,所以也被稱為「五木之戲」,或者簡稱「五木」。除了作為投子的「五木」,所用器具還有「枰」,類似棋盤,上面刻有關、坑、塹等標記,作為行棋的障礙;「杯」,為投擲五木的容具;「馬」,棋子的一種,代表騎兵,博者依據擲採的情況,在棋盤上過關跨塹;「矢」,棋子的另一種,代表步兵,博者用它來阻止馬的行進。博弈開始,對峙雙方各執馬、矢兩種棋子,投擲五木,根據所得採數,要麼策馬過關,要麼揮卒圍堵。玩這種博戲,擲五木的技巧至關重要,它們相當於骰子,有黑有白,可以組成多種不同的排列。當擲出的五子全黑時,稱為「盧」,為最高採,四黑一白稱為「雉」,採數次於盧,此類高採被稱為「貴採」,其它則被稱為「雜採」。擲得貴採者,可以連擲打馬,事半功倍;雜採則不能打馬,只可調動步兵,效益低下。所以博者都企盼博得「盧」、「雉」這兩種貴採,於是在博弈時,個個呼盧喝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