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國皇帝劉裕的廟號是宋高祖,兒子的廟號卻是宋太祖呢?

2021-02-13 再見歷史

為何開國皇帝劉裕的廟號是宋高祖,兒子的廟號卻是宋太祖呢?

各位看官大家好,這裡是露水歷史清。時間不老,歷史就不老。歷史上的精彩不會被時間衝刷,反而會永遠的流傳。我是不老歷史事的小編,我會用另一種方法講述昔日的歷史故事,又到了今天小編講歷史故事的時間了。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廟號太祖居多,高祖其次。小編認為太祖和高祖的區別在於他的事業是否靠他的父親甚至祖父,如果是這樣的話。太祖以祖先為榮,否則開國皇帝死後,他的兒子也以自己為榮。

例如,晉太祖是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隋太祖是楊堅的父親楊忠,唐太祖是李淵的祖父李虎。劉裕出身卑微,手持三尺劍,抗擊叛亂,繁榮國家,摧毀五國,收復河山,也是千古一帝。廟號怎麼也得是宋太祖,怎麼可能給上了宋高祖?更令人惱火的是,宋太祖的廟號被他的孫子給了他的兒子!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

在小編看來,劉宋高祖比趙宋太祖好得多。劉裕的血統比趙匡胤高貴。劉裕的起點比趙匡胤要低得多。地盤和趙宋的底盤差不多。趙宋在北方很難作戰,而劉宋在北方更容易作戰。劉裕未能統一北方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後院著火,他去滅火了。第二,劉裕發跡太遲,他57歲才稱帝未滿六十歲就去世了。在小編看來,劉裕是劉邦和項羽的完美結合。那麼,劉裕的輝煌戰功是如何成就宋高祖的呢?在劉裕之前,開國皇帝是高祖的,包括魏國的曹丕、趙國石勒、秦國苻健,其次是梁武帝蕭衍、陳武帝陳霸先、隋文帝、唐朝的李淵等。

劉裕的廟號為什麼是高祖,史書上沒有記載。《資治通鑑》裡說,在劉裕死後一個月,即422年七月已酉.,他的兒子劉義符尊他為高祖。小編認為,尊他為高祖很可能受到司馬遷的影響。這也始於漢太祖。劉邦的廟名和諡號合在一起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司馬遷把它們簡化成漢高祖。曹丕對父親曹操很孝順,自然將太祖廟號讓給開創基業的曹操。司馬炎孝敬父親司馬昭,讓位給太子。至於他的祖父司馬懿,他只被授予晉國公的稱號。

那是因為司馬昭被正式封為晉國公,一年後成為晉國國王晉國王。石勒最崇拜劉邦,他的兒子已經滿足了他的願望,他的廟號已經立起高祖。劉裕和他的兒子自然崇拜劉邦,試想劉邦就是漢高祖了。基於對劉邦的崇拜和對父親的崇拜,宋少帝劉義符把自己的寺廟建成了一座高祖祠。此外,劉義符登基時只有16歲。你能指望他證明劉邦的廟是漢太祖嗎?

猜你喜歡

慈禧一生只寫了1首詩,最後1句卻成了經典,人人張口都能說出

歷史真相:趙光義不僅是皇帝,還隱藏著另一個身份,千年後才被破解

中國歷史上四位真正的「真龍天子」,出生都與龍有關,秦始皇都排不上

相關焦點

  • 皇太極廟號是太宗,可皇太極的兒子和孫子廟號都是祖,這是為何?
    而廟號,顧名思義,就是他們進入太廟以後的稱號。這是自重視祭祀的商朝,流傳下來的。不過到了周朝,廟號就不太常見了。 到了秦朝,始皇帝認為廟號和諡號都有子議父,臣議君之嫌,因此統統廢止。自劉邦建立漢朝以來,重新恢復廟號制度,不過只有那些有大作為的皇帝才配獲得廟號。既然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才可以稱祖,那為何明朝有二祖,清朝有三祖呢?
  • 諡號、廟號、年號有何不同,為何稱呼皇帝有時用諡號,有時用廟號
    在對古代皇帝的稱呼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稱呼諡號,例如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等;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廟號,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梁太祖朱溫、宋太祖趙匡胤;明清時期的皇帝則大多稱呼年號,例如洪武帝朱元璋、永樂帝朱棣、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 中國古代皇帝的廟號有何區別?你知道嗎?
    指奉祀先祖的宗廟,又指祖先,在廟號中常指開國君主,取起始的意思。《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始封必為祖。」《史記·孝文本紀》:「始取天下者為祖。」如漢高祖、宋太祖。宗(字)「尊也,祖廟也。」在甲骨文裡表示為外面是房子,房中是神主,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尊祖廟」,也指祖先,與祖並稱,所以有「列祖列宗」的說法。宗作廟號,也取始的意思。
  • 【科普】中國古代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怎麼區別?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各朝代的皇帝們稱呼起來完全不同,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怎麼區分?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各朝代的皇帝們稱呼起來完全不同,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怎麼區分? 這裡讓你清楚明白 先區分三個概念:諡號、廟號、年號。
  • 史上廟號為太宗的皇帝,為什麼都不是合法繼位者?
    眾所周知,中國的封建帝王有廟號之說,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則,太宗是以宗為廟號裡的第一位,常常授予大有作為的守成之君,多是開國的第二位皇帝,一般的皇帝很難獲得
  • 廟號
    廟號廟號也是一種死後的稱謂
  • 皇帝的尊號、諡號、廟號、年號都是什麼意思?
    劉邦故作謙虛地一番退讓後,便做了漢王朝的開國皇帝。而「上尊號這個儀式,也成為此後當皇帝的必經環節。有了「皇帝」這個尊號,意味著地位崇高無上、不可逾越,即使是長輩,也要遵從。因為等級制度絕對高於血緣關係。那現任皇帝的父母親又該怎麼稱呼呢?他們也有尊號「太上皇」「皇太后 。活著的第一位「太上皇」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劉邦稱帝後,仍舊按照禮數回家拜見父親。
  • 中國封建皇帝的年號 諡號 廟號
    漢朝極為重視廟號,有廟號的皇帝不多,比如漢朝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劉啟就沒有廟號,只有諡號景帝。漢朝以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大體也遵循漢朝的制度。在唐朝建立後,每個合法的皇帝都享有廟號的權利。廟號都是以祖和宗作為結尾,根據《孔子家語》記載:祖有功而宗有德。功指開創之功,德指守成之德,一般開國皇帝廟號被稱為祖,後代帝王被稱為宗。
  • 同樣都是皇帝,爺爺的廟號是太宗,兒子稱世祖,就連孫子都稱聖祖
    ,因此有不少的皇帝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自司馬遷時稱其為高祖,後來也就沿襲下來),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的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的沒幾個: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漢平帝時王莽上廟號
  • 朱厚照的廟號武宗,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是什麼水平?
    但到了唐朝之後,人們就改為用廟號稱呼皇帝了,比如唐太宗、宋太宗、明太祖,為何會有這種轉變呢?這是因為在唐朝之後,皇帝的諡號就越來越長了,恨不得把所有讚美之詞都加進去。 那麼明朝皇帝的廟號都代表著什麼樣的評價呢?
  • 不是「祖」,就是「宗」:給皇帝定廟號有什麼講究?
    由此可見,劉邦的「廟號」是「太祖」而非「高祖」。那麼,什麼是「廟號」呢?中國古代的帝王死後,必須在專門的祭祀之廟或在太廟裡立室奉祀,在奉祀時不能直接稱名,而必須特別追上一個稱號,這就是廟號。由於「廟號」是皇帝死後由禮官和大臣根據其在皇族中的世系和功績議定的,一般在皇帝生前是不可能出現的(當然也有個別例外)。所以有些電視劇裡的皇帝自稱「某某祖」「某某宗」,著實也是滑稽。
  • 皇帝的諡號廟號年號?別再傻傻搞不清了,看完這篇絕對懂!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諡號、廟號、年號聯繫在一起,漢武帝就是諡號,唐太宗就是廟號,乾隆皇帝就是年號。最開始的時候,皇帝諡號用得多,後來廟號用得多,到了明清年號更深入人心。乾隆皇帝(霍建華飾)那麼,諡號、廟號、年號有什麼不一樣呢?取的時候都有什麼講究?
  • 「廟號」這個尊貴的稱號,漢景帝卻沒有,原因為何?
    「廟號」是一個尊貴的象徵,在古代,一般只有優秀的皇帝才能擁有。這封廟號的傳統於商朝就開始流傳,並於隋朝之後漸漸開始流行起來。話說這漢景帝,好歹也跟自己的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但卻一直也沒個「廟號」。後人也自然地覺得肯定是這個皇帝不夠格,再說了,他還做過很多的不可饒恕的錯事,又怎麼會給他封廟號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魏晉南北朝時代皇帝劉裕
    劉裕: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宋武帝(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裡人,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江蘇鎮江市)。
  • 【知識】中國皇帝的年號、諡號、廟號知識詳解
    起初,有廟號的皇帝不多,例如兩漢,劉邦是高祖,劉秀是世祖,別的就沒什麼廟號了。這個祖,和歐洲尊某皇帝為大帝一樣,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績才行,一般往往都是開國皇帝。但也有濫封的,曹魏時,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活著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自稱烈祖明皇帝,很被後世嘲笑。
  • 為什麼清朝皇帝幾乎都稱年號,而不稱呼諡號和廟號?
    清朝皇帝跟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樣,既有年號,也有諡號、廟號。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他的年號是乾隆,廟號是高宗,諡號是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當然前面都是扯,最後一個字「純」才是他的主諡。
  • 帝號(尊號、年號、廟號、諡號)的區別
    皇帝在古代作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今天也作為歷史中劃分不同時期的節點,稱呼一個時代有著年號、徽號、諡號、廟號這些稱呼,一起來看看。年號大家應該都很熟悉。這是皇帝剛登基時,就必須向全天下發布的一個名號,在古代用來紀年。會選用吉祥的字眼,畢竟這象徵著這位皇帝的治國期望。這裡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羅列一下。漢代:建元、天漢、黃龍、元壽、永平等。
  • 朱棣的廟號是太宗,為何後世卻稱其為明成祖?
    朱棣這個人在歷史上是很出色的皇帝之一。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在1402年成功上位,登基做了皇帝,在位22年時間,年號「永樂」。朱棣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朱棣在位期間,朱棣就立誓要振奮精神,儘自己最大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 東漢14帝有諡號的12位,有廟號的只有3位,東漢皇帝為何集體疲軟
    總之,東漢皇帝基本都是外戚之家的傀儡。2.宦官作亂中國歷史上的宦官,除了唐朝就屬東漢最牛。東漢一朝,不斷發生宦官作亂事件。比如漢安帝自己是有兒子的(劉保),卻被宦官閻顯、江京等人搞廢了,擁立了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劉懿。
  • 廟號、諡號、尊號、年號的區別
    最早的廟號出自夏代,如「太康」-「少康」等。最後一個廟號是清末光緒定的「德宗」。廟號以「祖」為最尊,「宗」次之。自漢代起統一王朝的開國皇帝稱「祖」,第二代以後的多稱「宗」。前者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後者如唐太宗,明仁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