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宏觀槓桿率上升?央行釋放提升容忍度信號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如何看待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央行釋放提升容忍度信號

「我們當前面臨的是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10月14日,在央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對宏觀槓桿率的表態引發市場關注。

這並不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此前,在一、二季度金融數據發布之時就討論過宏觀槓桿率的問題,釋放了特殊環境下應對槓桿率抬升適當提高容忍度的政策信號。

 如何看待宏觀槓桿率上升?

宏觀槓桿率是指債務總規模與GDP的比值,宏觀槓桿率的上升意味著負債收入比上升,經濟主體的債務負擔加重,違約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宏觀槓桿率通常被作為判斷經濟風險的重要指標。控制宏觀槓桿率被看作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一個主要抓手。

今年以來,在經濟增速下滑和信用擴張提速的共同作用下,宏觀槓桿率上升將是必然結果。受疫情影響,根據央行測算,一季度我國宏觀槓桿率提升了14.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則是上升6.1個百分點。

對於宏觀槓桿率上升,央行也多次表態。4月10日,阮健弘表示,看宏觀槓桿率不能只看一個時點,而是看一個過程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在當前的情況下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上升。階段性上升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是為了有效地推進復工復產,也是為了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創造有利的條件。

7月10日,阮健弘再次表示,當前宏觀槓桿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調節,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上升,這種階段性上升是金融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實際上是為了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

此次,央行再次強調「當前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背景主要是前三季度信貸、社融增速超預期。與此同時,也有市場分析判斷,2020年社融新增規模或將超35萬億元,這與此前央行行長易綱稱「預計帶動全年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融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的目標出現偏差,也引發市場熱議。

不過,央行對於信貸、社融增速偏快並不認同。「前三季度,應該說信貸和社融的增速我們感覺還是合理增長,還沒有到偏快增長的狀況。」阮健弘稱。

如何看待宏觀槓桿率上升?阮健弘強調,看宏觀槓桿率要看一個很關鍵的年份,就是2017年。2017年提出的穩槓桿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遏制。在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的同時,存量債務風險也得到了有效和有序的釋放。

阮健弘預計,2017年到今年,年均的宏觀槓桿率增幅是8.1個百分點。2008年到2016年,宏觀槓桿率的年均增幅是11.4個百分點,對比發現,8.1個百分點還是明顯低於11.4個百分點的增幅。這說明宏觀槓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

風險是否可控?

在當前全球面臨經濟衰退的壓力之下,各國的刺激政策都會推動本國宏觀槓桿率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從國際角度出發,我國宏觀槓桿率處於一個中等偏上的水平,整體而言不算高。隨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下一階段會形成合力,在財政政策方面仍存在加槓桿空間。這有利於實體經濟的恢復,有助於經濟進一步恢復性增長,下一階段,槓桿率的上升仍有空間,但仍然保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此前估算,我國全年宏觀槓桿率可能較去年年底上升20個百分點左右,槓桿空間將主要來自政府部門。政府方面,化解隱性債務的目標疊加疫情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將使財政政策階段性擴張的需求更加強烈,或將導致政府槓桿率在未來幾年走出持續上升的趨勢。居民部門方面,未來借貸購房需求的增加以及居民超前消費意識的提升,將使居民房貸和消費貸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或使居民槓桿率緩慢提升。放眼中長期,城投槓桿向政府槓桿的轉移、政府和居民槓桿率的擴張將是一段時期內的基調。

「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而且向實體經濟傳導效率已明顯提升。突出的體現是國民經濟穩步恢復,二季度GDP增長已實現正增長,我們預計三季度GDP的增速會進一步提升,這也為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阮健弘強調。

相關焦點

  • 中信證券明明:央行給出四大信號 市場會如何反應?
    作者:明明債券研究團隊核心觀點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在公布金融數據的同時,央行相關各司司長還對市場目前較為關心的貨幣政策問題進行了回答,釋放了幾個重要的政策信號,包括下一階段更加中性的貨幣政策,對低超儲率的態度,如何看待今年槓桿率大幅抬升以及對人民幣匯率的展望。
  • 從允許槓桿率上升到保持槓桿率穩定,央行態度發生重大變化
    央行在報告中強調,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相比二季度,央行在此次報告中對國內經濟增長更為樂觀。比如,央行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對於穩定槓桿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進一步加強。
  • 宏觀槓桿率增幅趨緩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宏觀槓桿率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宏觀槓桿率增幅為21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二季度,槓桿率仍在上升,但增幅趨緩。報告顯示,一季度攀升13.9個百分點,二季度攀升7.1個百分點,增幅明顯回落。
  • 宏觀槓桿率迅猛攀升 如何穩槓桿
    文中說,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讓市場主體能夠自我決策、自擔風險並獲得相應收益,由此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什麼信號?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或釋放偏緊信號 但不會急轉彎
    同時,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分析人士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央行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由2018年以來一直維持的「合理充裕」轉為「合理適度」,若流動性定調改變,後續可能釋放偏緊信號。但由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強調政策操作上「不急轉彎」,因此,即便流動性明年有所收緊,但也基本不存在貨幣政策大幅收緊的擔憂。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如是評價宏觀政策的積極作用。
  • 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
    報告指出,2019年以來,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報告對此解釋稱,宏觀上管好貨幣總閘門。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 2019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8.5%,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為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和防範風險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 一是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二是高...
    中國央行:報告指出,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二是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得到有序處置。三是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得到妥善應對。四是網際網路金融和非法集資等風險得到全面治理。五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制度建設有力推進。
  • 信達證券:如何看待加息預期的提升
    摘要 【信達證券:如何看待加息預期的提升】實際上,在11月6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提到了疫情特殊時期的政策不能長期化,退出是遲早的,也是必須的,已經使得市場開始擔心未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收緊。
  • 央行:明年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持續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中樞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12月2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結果顯示,LPR連續8個月維持穩定。
  • 央行: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要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降釋放啥信號?
    此次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目的是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根據我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規定,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由微觀主體的資本或淨資產、槓桿率和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因素共同決定。
  • 「草蛇灰線」:如何看待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前後的貨幣政策變化?
    原標題:【東吳宏觀陶川】「草蛇灰線」:如何看待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前後的貨幣政策變化? 摘要 【「草蛇灰線」:如何看待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前後的貨幣政策變化?】
  • 央行外匯局重磅出手:下調這一關鍵指標 什麼信號?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本身就是逆周期調節,同時也屬於疫情應對的臨時性政策退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周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何為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
  • 《中國金融》|宏觀槓桿率視角下的各部門債務
    如果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槓桿率上升,要麼是資產負債率上升,要麼是資產收益率下降,總之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需要將宏觀槓桿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必要時需要積極去槓桿。不過,對於一個機構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用「債務/GDP」衡量宏觀槓桿率時,宏觀槓桿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更複雜,除了資產負債率上升或資產收益率下降,可能還與收入分配結構有關。原因如下。
  • 央行穩槓桿第一步,收緊金融機構海外融資
    下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可以釋放一個信號,讓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Wind數據顯示,截至周五16:30官方收盤時間,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5411,較5月末最低點上漲6000多個基點,漲幅接近9%。
  • 央行突然「降息」20個BP,釋放出什麼信號?
    1、為什麼央行突然大幅降息14天逆回購利率,並釋放流動性?其實在國常會中,並沒有提到降息,而是提到降準以及再貸款,此次央行大幅降低14天逆回購利率主要基於三點原因:首先,3月30日,央行下調了7天逆回購利率20BP至2.2%,這次14天逆回購利率下調是跟隨此前7天逆回購利率同等幅度下調,保持7天和14天的15BP的基點;其次,近期特別國債開始招標,釋放流動性進行配合;第三,接近半年末,銀行資金量大,釋放流動性保持資金面平穩
  • 如何理解央行回應貨幣政策熱點問題
    穩定槓桿率讓位穩增長。去槓桿政策以來,宏觀槓桿率始終是貨幣政策的掣肘之一,如果說2018年之前去槓桿的要求是維持槓桿率水平的基本穩定,而2018年之後則在去槓桿淡化後維持槓桿率小幅增長,這一輪槓桿率的抬升則是以槓桿空間換增長空間,貨幣政策寬鬆的空間基本全面打開。
  • 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重磅出手,下調關鍵指標,什麼信號?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本身就是逆周期調節,同時也屬於疫情應對的臨時性政策退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為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周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