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古獸插畫大賞

2021-03-01 MIND

《山海經·南山一經》:又東三百裡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讙(huan) 翼望山的畏獸,樣子長的像狸貓,體格嬌小,獨目,三條尾巴,它可以模仿上百種動物的叫聲,傳說肉可以入藥。

《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五百裡,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猙(zheng) 章峨山,千裡無草木植被,多碧巖。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為食物。

九尾狐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東經》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大荒東經》 史書中記載,九尾狐成就了「大禹」與「塗山氏」的佳緣,成為了中國古書中出現的最早的「婚姻中介」,傳說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氣,抗拒蠱毒。

《山海經·東山一經》:又南三百裡,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帝江(di jiang)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 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 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莊子》、《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為「帝江」

矔疏(guan shu) 一角馬,闢火奇獸。最早出現在《北山經》

舉父(ju fu) 崇吾山的畏獸,善於投擲,虎豹畏之。

《山海經·東山二經》: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狸力(li li) 櫃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力善於挖土

蠱雕(gu diao) 是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獓狠(犬因)(ao yin)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中山神,又做「鐘山神」(讀音:zhong shan shen) 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三千五百裡。其山神都是馬身龍首神。又名中山神。(《中次久經》解讀)

十六畏獸印

這些古獸是由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劉力文繪製,作者根據《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神異怪獸的形狀,繪出了這些怪獸的樣子,命名為《山海獸》。

相關焦點

  • 鬼怪丨從《山海經》走出來的珍奇古獸
    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的劉力文,仰賴前人所長,融合現代觀念,根據《山海經》中所描述的神異怪獸的形狀,通過插畫的形式,繪製出了這些怪獸的樣子
  • 山海經異獸系列-耳鼠
    《山海經圖》解釋「或以尾翔,或以髯陵,飛鼠鼓翰,倏然皆騰。固無常所,惟神所憑。」《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裡,曰 丹燻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最近開始畫了個新的山海經異獸,耳鼠。
  • 《山海經全本圖集解說》獸篇一
    狌狌:(南山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南山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稱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飛快。
  • 2019亞洲插畫年度大賞巡迴展登陸上海 臺灣文創人發力
    2019亞洲插畫年度大賞「集色.出神入畫」上海站開幕。 葛鳳章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25日電(記者 李佳佳)2019亞洲插畫年度大賞巡迴展首站25日在上海開幕。 2019亞洲插畫年度大賞巡迴展首站登陸上海,臺灣文創人發力。 葛鳳章 攝  在當天大賞的開幕式上,記者遇到了在大陸擁有百萬粉絲的臺灣插畫師啾啾妹,她通過在抖音上傳短視頻的方式已經在大陸積攢起廣泛的人氣,用一些情侶間的搞笑段子成功打開了大陸市場的大門。
  • 山海經記載一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被視吉祥之獸
    有這樣一本神奇的古籍,自古以來就受到各界人士關注,有人考證,它是一部堯舜禹時代的大百科——「四海八荒」的地理、風物、巫術、民族、藥物、農耕、交通等,無不囊括其中,這就是《山海經》。沒讀過《山海經》,但你一定聽說過「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吧,這些典故正是出自《山海經》。
  • 山海經圖:尋找《山海經》的另一半
    一千五百多年前,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有「流觀山海圖」的詩句,晉郭璞曾作《山海經》圖贊,在給《山海經》作注時又有「圖亦作牛形」、「在畏獸畫中」、「今圖作赤鳥」等文字,可知晉代《山海經》尚有圖。而且,在《山海經》的經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動作的記敘,明顯可以看出是對圖象的說明(如《大荒東經》記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海外西經》:「開明獸……東向立崑崙上」等等)。
  • 零丁洋裡嘆零丁,《山海經》外《觀山海》
    繪者:杉澤,原名李一帆,畢業於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國風美學畫師,自由藝術工作者,致力於東方水墨插畫藝術,在繼承國風底蘊的基礎上敢於挑戰傳統繪畫方式,形成了妖冶唯美且不失大氣的獨特風格。曾獲第九屆中國金龍獎最佳插畫提名,《山海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神鬼圖鑑經常被拿來引用,可是看過《山海經》的人卻越來越少。《青丘狐傳說》中的青丘九尾狐。
  • 《山海經》八大兇殘之獸,李奇老對手蠱雕竟然排第五……
    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西四百裡,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猙章峨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赤豹,臉部中央長出一隻角,有五條尾巴,所以五尾一角,全身赤紅,身形似豹,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天狗
  • 史上最奇異的三種怪獸,雞蛇獸和雞兔獸,最後一個來自《山海經》
    「造物」最奇者為莫傳中之雞蛇獸與雞兔獸矣,分為雞、蛇、雞、兔二物為「接」混,身體構複列合也。又蠍獅獸,觀之令人大跌眼鏡。古之雞兔獸《山海經》,古之北號山,嘗活著一種神者,其大體則一雞目,不過有些異處。其長而鼠之後爪,夫虎之爪,頭上之毛皆白者。
  • 古獸界及七大獸族
    古獸界很大,最少比鬥天界大五倍。古獸族和普通的獸族不一樣,他們不僅僅擁有各種獸族的神通,還能修煉,也懂的禁制。古獸界內有能數得上有幾萬獸族,比如曾經古獸界的強族人魚族,在上古時期很強大的獸族角端獸,低級的獸族不計其數。古獸界幾萬獸族各有特殊神通,擁有獸皇的獸族最少有幾千,擁有獸神的獸族有幾百,獸神最少有上千位。
  •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祥瑞之獸,除了鳳凰,你還知道哪些?
    之前介紹了一些會帶來災厄的異獸,這次就講一講《山海經》中那些象徵著幸福喜樂的祥瑞之獸吧,正好也迎合一下春節喜慶的氣氛。要說祥瑞之獸,那首當其衝的定然是鳳凰啦!自古以來,鳳凰和龍便是成雙成對出現的祥瑞之獸,所以祥瑞之獸沒有鳳凰可不行。關於鳳凰的形象是,《山海經》是這樣說的:「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那會兒的鳳凰的形象還遠沒有現在這般複雜,名字也還是「鳳皇」。
  • 趣聊《山海經》|皐塗山——玃如馬蹄而人手,數斯鳥如鴟而人足
    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jué)如。有鳥焉,其狀如鴟(chī)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yǐng)。臯塗山從天帝山西行三百八十裡,就到了皐(gāo)塗山。皐塗山孕育了薔水、塗水兩條河流。
  • 【微西美微分享】山海經插畫,美哭了
    帝江(di jiang)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
  • 這位畫師畫出了《山海經》
    《山海經·中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是不是滿滿的中國風?這是畫師杉澤對《山海經》中夫諸的還原。《山海經》為「史地之權輿,神話之淵府」,保存了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可以說,《山海經》是中國人的神話啟蒙。有許多畫師都對《山海經》中的異獸進行過還原,風格不一,但最對老黑胃口的莫過於杉澤的《觀山海》。
  • 《山海經》中的五大祥瑞之獸是誰?第四個騎上就能增加兩千歲
    前言:《山海經》是一本奇書,也有很多人說《山海經》是在「扯淡」。如此「扯淡」的一本書,連司馬遷都不敢妄加評論,你還覺得是「扯淡」嗎?只是當時的記載與現在人們所認知,大多不符。《山海經》中出現許多無法用事實去講述的異獸,才會導致有些人說《山海經》是「扯淡」。
  • 《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
    比如經過很多專家研究,發現《山海經》中的很多內容,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但也有很多內容,讓人覺得過於離奇、荒誕,不明所以。今天就說一說,《山海經》中四大行為可疑的古神,一看就有秘密。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說這個延維蛇身,長著兩顆人頭,《山海經》中有大量人首蛇身的古神,但兩個頭的還是比較少見的。而最奇特的是,諸侯像延維祭祀食物,就可以稱霸天下。反過來說,就是延維可以幫助人打天下?不過應該是靠智力,畢竟兩顆頭。
  • 《山海經》中記載,上古時期有一種動物,以夢為食,專吃噩夢
    在《香蜜》中有一種極為討人喜歡的可愛寵物,它便是潤玉的魘獸,特效團隊將它做成了一隻小鹿形象,模樣呆萌可愛,不少人在追劇後表示想要得到同款萌寵。這種魘獸的原型卻比不上劇中那般呆萌,它是《山海經》中的異獸,名字叫貘。在《山海經·西山經》中記載:「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 山海經——異獸
    乘黃 。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蠻蠻。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山海經·大荒東經》]
  • 《山海經》中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山海經·北山經·北次一經》:又北二百裡,曰少鹹之山,無草木,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敦水出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魳魳之魚.食之殺人.這是分散在《山海經》內的四個不同的記述,把他們聯繫起來,你會讀到一個有趣的故事。
  • 《山海經》中怪物,原來長得這麼可愛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十三首》中寫到的: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可見,《山海經》的母本就是圖文並茂的,但是古圖都已佚失,只有文字流傳了下來,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山海經》。現今能看到的「山海圖」大多是由明清畫師根據原文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