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皇帝李淵不管嗎?

2020-12-22 地圖帝

古人重視「嫡庶」之分,李建成身為李淵的嫡長子,先天帶有接班人的優勢。李建成為人寬厚仁德、有才能,強調「愛民如子」的觀念,李淵對自己的嫡長子還算滿意。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也很優秀,他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初期基業不穩,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戰功赫赫。李建成雖然擁有太子之位,但論戰功與威信,他對弟弟心有忌憚,於是就與四弟聯合排擠李世民,雙方擁護者也處於明爭暗鬥的狀態。

圖-唐朝長安城布局示意圖,李世民兵變發生在玄武門

李世民不服氣,在外他有打江山拓疆土的能力,於內他有治國理政的才華,憑什麼要讓「守城門」的大哥坐江山?雖然發動兵變看起來很衝動,但這個衝動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只差找個時間去搏命一擊。看看這兩位競爭者的手下吧,李世民的擁護者有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張亮、杜君綽、侯君集……任哪個拉出來,都是獨當一面的人才。而李建成這裡,也就薛萬徹和魏徵有些真本事。

圖-西安古城南門俯瞰

其實李建成也是有能力的人,但他卻有一個更有能力更可怕的弟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時有如天助,李建成落入圈套被殺,李元吉雖力大驍勇,能以一人當十,卻不是尉遲恭的對手,一時露怯被放箭射死。而且,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也株連遇害。

顯然這一切李淵是蒙在鼓裡的,但他得知玄武門成了骨肉相互殘殺的場地時,大局已定,兒子孫子都救不了。當他鐵青著臉召見李世民時,李世民已換下一身血衣,滿臉愧疚。李淵問手下的謀臣應該如何處置,謀臣也多是審時度勢的人,表示李世民履歷戰功,雖然是硬搶江山,卻是目前當太子的最佳人選。

圖-西安古城鐘樓俯瞰

李淵定然在心中苦笑,偌大的一個長安城,眨眼間文武百官都成了李世民的人了。李淵當時未表明態度,推脫自己得了重病不再上朝。在此期間,李世民很是謹慎,有重要的國事就派大臣去傳達,之後以李淵的名義發號施令,逐漸統籌大局。不到2個月的時間,李淵算是緩和了一些,宣布退休,傳位於李世民,搬出皇宮住進當年賞賜給李世民的府邸。李淵晚年生活平淡,鬱鬱寡歡,父子間不親近,好在相安無事。

圖-唐朝疆域示意圖

李世民或許是本著以功勞消除罪惡的原則,登基後極力發揮治國才能,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拼命努力拼政績。最終這份壓力成就了「貞觀之治」,讓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繁榮、開明的王朝,當後世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人們往往注重的就是他的功績了。但玄武門之變確實留下了後遺症,唐朝自李世民之後交接不順,歷代太子不是被廢就是被殺,「政變」一波一波的,李家子孫總得經過流血打鬥,才能由勝出者當皇帝。本文地圖出自下方《中國歷史地圖集》,含300多幅地圖哦。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玄武門之變,李淵的禁軍哪裡去了?消滅太子就奪權了嗎?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能成為千古一帝並不是偶然的,論玩心機玩手段,老謀深算的李淵、仁愛寬厚的李建成、強悍勇猛的李元吉都不是李世民的對手,因此李世民的玄武門兵變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目標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父親李淵
    所以,當李世民軍功日隆,李淵能做的其實很有限,只能勉強制衡。他幾次對李世民說:「我最喜歡的其實是你,想做太子嗎?千萬不要放棄,加油哦!」這是畫大餅,先穩住他再說。
  • 揭秘玄武門:李世民瞞天過海襲殺李建成,摧毀李淵強大衛隊的真相
    然而,當唐高祖李淵向李世民出示該結論時,後者卻遞上密奏,控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淫亂後宮。於是,極為震驚的大唐皇帝決定於次日早上召開高級會議,並要求李世民與涉案方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前往會場,接受問詢。六月初四清晨,核心大臣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先一步進入宮中,與李淵緊急磋商如何解決讓人頭痛不已的太子與秦王之爭。
  • 李淵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聽到一個名字後,下命令全部誅殺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擅長騎射,在少年時期就從軍了,先後平定了當時的各大叛亂,然後還幫助父親李淵一起打下了天下。當時李淵答應立唐太宗李世民為太子,但是李淵沒有做到,立了李建成為太子。再加上受到其他皇兄的排擠,又遇到一些事情後,唐太宗李世民認為當時打天下的時候是自己出了很大的功勞,這時候心理很不平衡,就起兵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當上了皇帝。
  • 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後,李世民為啥不等李淵去世了再做皇帝?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甚至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了。玄武門之變,這個大唐初期足以影響老李家傳世的一件大事。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李世民親手誅殺了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看似這件事已經結束了,但其實並沒有。政變後,李世民派人控制了皇宮。李淵見到此時情景也無可奈何,只能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禪讓皇位,是為唐太宗。
  • 玄武門之變不久,李淵退位,李世民開創盛世,李淵是明智還是無奈
    提起皇帝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在皇帝時期,功勳卓著,成績斐然,開創繁華的開元盛世,為大唐子民創建太平盛世,為後人不斷稱讚。但是,大家對於他在成為皇帝之前的故事熟悉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重溫歷史,一起來看看這位為人稱道的皇帝的即位史。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命,李世民如何善後?
    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徹夜未眠的李世民帶著幾名死忠之士埋伏在玄武門內的樹林裡,等待著前來覲見李淵的李元吉與李建成。毫不知情的李元吉與李建成向玄武門趕來,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天會是他們的死期,當他們來到玄武門內中了埋伏,慘遭殺害。
  • 玄武門之變後,看看「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就知道李世民有多狠心
    李世民能恰到好處的出現,並且不走漏風聲,則可說明李世民對這次事件早已策劃多時。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他們各自的5個兒子,也統統成了這場事變的祭品。然而玄武門之變到此還遠沒有結束,還有李淵。此時的唐高祖李淵在幹嘛?划船遊樂!對於兒子們手足相殘,血流成河,他毫不知情,因為李世民早已掌握禁宮,封鎖了消息。
  • 孤獨的父親:玄武門血案後的李淵
    千百年來,人們從來都只關心他那位英雄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卻沒有多少人關注過,在玄武門之變後、日漸蒼老和衰竭的李淵,因為歷史從來都是: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今天,最愛君就要帶大家來看看一位孤獨的君王:李淵。看看他在玄武門之變後的痛苦和悲涼,以及孤獨落寞的晚年。
  • 大唐皇帝李淵,牢牢掌握政權,為何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人幫他?
    隋末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李淵家族也在這個過程中伺機而動,並最終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建立了大唐。李淵做了皇帝後,選擇了自己的老大李建成做了太子。但是秦王李世民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就算是大唐建立後,李世民也曾帶隊大殺四方。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著讓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就此,李世民登上帝位,
  • 千古一帝李世民,兵變登基,任人唯賢,注重民生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他不是長子,靠著赫赫戰功登上皇帝寶座。李世民17歲的時候就隨同他的父親李淵去山西平亂,19歲的時候跟隨他父親在太原起兵。唐朝建立之初,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只是被封為秦王,率軍徵戰四方。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又做了三件不齒之事,直接暴露其本性
    說到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我國古代非常有才能的一位皇帝,可謂戎馬一生文武雙全,並且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實事。只不過這樣一個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皇帝,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了三件為人不齒之事,直接暴露其身為帝王的本性。
  • 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了再做皇帝?專家:不是不想,而是根本不能
    不久,李淵禪位。 八月初九甲子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已經牢牢掌控了朝廷一切,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繼位?顯然,李淵是被李世民逼著讓出皇位的,李世民有必要冒著萬一不退弒父的風險嗎?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相信大家對於李世民這位締造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帝王都不算陌生,不管是史書記載還是後世的影視作品,關於他的故事都不少。自跟隨李淵在晉陽起兵反唐後,展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帶領唐軍南徵北戰,迅速平定了戰亂,建立了大唐帝國。後來奪位登基後,以文治天下,以武徵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國泰民安,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
  • 李世民升級禁軍部隊:圍繞玄武門展開,以防止另一個「李世民」
    前引:每個皇帝都要面對兩個敵人,一個是其它的敵對政權,一個是想當皇帝的其他人。李淵從太原起兵,趁亂取了關中,替表兄楊廣當了皇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替李建成當上太子,後來也成了皇帝。李淵和李世民,都是「奪」來的皇位。所以,他們也更清楚皇權的脆弱,因此,維護皇權成為他們父子相當重視的課題。
  • 玄武門之變到底是誰挑起的?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玄武門之變過程。其實,李建成對於唐王朝功績並不弱於李世民。自李淵617年起事開始,李建成一直在中央政權從事後勤與行政工作。李世民因長於軍事所以出徵在外。事實上,李建成擁有的力量並不遜色於李世民,否則,玄武門之變就不是李世民率先發動伏擊了。
  • 玄武門政變之前,李建成幹了一件事,令李世民痛下殺手!李淵不知
    然而,在唐朝也有一個小人物,他的行為救了李世民的命,提早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甚至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當無數豪傑為隋朝這塊「大蛋糕」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李淵卻很沉的得住氣,按兵不動。俗話說,槍打出頭鳥,當這個「出頭鳥」楊玄感被打死後,李淵終於開始暴露他的野心。事實證明,李淵是對的,他不僅把握住了起義時機,還採用了正確的方法:直取長安,以及用了正確的人:李世民! 雖然史書大多誇大了對李世民的描寫,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確在這場戰爭中起得了重大作用。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了玄武門政變,這十人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後來李建成的部下薛萬徹和馮立等人率軍攻打玄武門,眼看玄武門攻破在即,又是尉遲敬德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帶領李世民的玄甲兵去向唐高祖李淵逼宮,尉遲敬德直接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扔給李淵看,表面上尉遲敬德向李淵表奏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圖謀作亂被李世民誅殺,他是來保護李淵安危的,但是尉遲敬德在給李淵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時就是在向李淵暗示,如果李淵再不交權,那下一個人頭就是李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