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視「嫡庶」之分,李建成身為李淵的嫡長子,先天帶有接班人的優勢。李建成為人寬厚仁德、有才能,強調「愛民如子」的觀念,李淵對自己的嫡長子還算滿意。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也很優秀,他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初期基業不穩,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戰功赫赫。李建成雖然擁有太子之位,但論戰功與威信,他對弟弟心有忌憚,於是就與四弟聯合排擠李世民,雙方擁護者也處於明爭暗鬥的狀態。
圖-唐朝長安城布局示意圖,李世民兵變發生在玄武門
李世民不服氣,在外他有打江山拓疆土的能力,於內他有治國理政的才華,憑什麼要讓「守城門」的大哥坐江山?雖然發動兵變看起來很衝動,但這個衝動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只差找個時間去搏命一擊。看看這兩位競爭者的手下吧,李世民的擁護者有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張亮、杜君綽、侯君集……任哪個拉出來,都是獨當一面的人才。而李建成這裡,也就薛萬徹和魏徵有些真本事。
圖-西安古城南門俯瞰
其實李建成也是有能力的人,但他卻有一個更有能力更可怕的弟弟!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時有如天助,李建成落入圈套被殺,李元吉雖力大驍勇,能以一人當十,卻不是尉遲恭的對手,一時露怯被放箭射死。而且,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也株連遇害。
顯然這一切李淵是蒙在鼓裡的,但他得知玄武門成了骨肉相互殘殺的場地時,大局已定,兒子孫子都救不了。當他鐵青著臉召見李世民時,李世民已換下一身血衣,滿臉愧疚。李淵問手下的謀臣應該如何處置,謀臣也多是審時度勢的人,表示李世民履歷戰功,雖然是硬搶江山,卻是目前當太子的最佳人選。
圖-西安古城鐘樓俯瞰
李淵定然在心中苦笑,偌大的一個長安城,眨眼間文武百官都成了李世民的人了。李淵當時未表明態度,推脫自己得了重病不再上朝。在此期間,李世民很是謹慎,有重要的國事就派大臣去傳達,之後以李淵的名義發號施令,逐漸統籌大局。不到2個月的時間,李淵算是緩和了一些,宣布退休,傳位於李世民,搬出皇宮住進當年賞賜給李世民的府邸。李淵晚年生活平淡,鬱鬱寡歡,父子間不親近,好在相安無事。
圖-唐朝疆域示意圖
李世民或許是本著以功勞消除罪惡的原則,登基後極力發揮治國才能,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拼命努力拼政績。最終這份壓力成就了「貞觀之治」,讓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繁榮、開明的王朝,當後世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人們往往注重的就是他的功績了。但玄武門之變確實留下了後遺症,唐朝自李世民之後交接不順,歷代太子不是被廢就是被殺,「政變」一波一波的,李家子孫總得經過流血打鬥,才能由勝出者當皇帝。本文地圖出自下方《中國歷史地圖集》,含300多幅地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