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府的豬肉打滷面好吃麼?看《金瓶梅》怎麼描述的

2021-02-08 騰訊網

作者:王清和

(一組山東麵食,圖為山東的尹府面)

一、《金瓶梅》中的主食是麵食

《金瓶梅》故事背景是山東古運河兩岸,主食當為麵食。麵食有蒸(饅頭、包子等)、煮(餃子、麵條等)、炸(油條、炸糕等)、煎(煎餅等)、烤(烙餅等)等不同製法。書中所記麵食、麵點有三十種之多,如「炊餅」、「果餡蒸餅」、「荷花細餅」、「椒鹽金餅」、「蔥花羊肉匾食餃」、「黃芽韭豬肉盒」、「裹餡肉角兒」等。

《金瓶梅》中吃麵食、麵點的場景很多,但吃麵條的情景不多,有如下幾次:潘金蓮幫助王婆縫製壽衣,王婆安排些酒食請他,「又下了一筯面」,(第三回);李嬌兒生日有「鱔魚面」(第四十九回);侯林兒請陳經濟在一個食葷小酒店內喝酒吃飯,經濟吃了兩碗溼面,(第九十六回)。

(包子)

麵條是很典型的北方食物。麵條俗稱「面」、「水面」、「麵條子」;古稱「湯餅」、「奢面」、「素餅」、「煮餅」、「水引餅」、「不託」等;「麵條」一詞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麵條有多種食法,如湯麵、撈麵、滷麵、炒麵、蒸面、燴麵、拉麵等。

從形狀上說,有一釐米寬的寬面、窄如韭葉的窄面、細如髮絲的龍鬚麵,也有菱形的面葉兒、綿長不規則的面片等。從味道上說,有淡、鹹、辣、酸等。「滷麵」是先將麵條煮熟,盛入碗內,不加湯水,再澆或者拌上醬、汁、滷和配料,像打滷面、炸醬麵、涼拌麵等均屬此類。

(濟南打滷面)

二、打滷面,滷是重點

書中有幾回書詳細記載了西門府一天的飲食,如萬曆本第五十二回「應伯爵山洞戲春嬌,潘金蓮花園看蘑菇」即是一例。

這天是政和七年(1117年)四月二十一日。西門慶早晨從衙門中回來,從上房吃了粥,讓剃頭匠小周兒篦了頭,又交他取耳,掏捏身上,行導引(即按摩)之法。西門慶渾身通泰,到書房內睡著。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西門大姐、李桂姐,抱著官哥兒,來花園裡遊玩,順便來看新收拾的書房。

忽見畫童來報:「應二爹(伯爵)來了。」眾婦人都避開。應伯爵與西門慶唱喏落座後西門慶道:「昨日我在夏龍溪家吃酒,大巡宋道長(巡按)那裡差人送禮,送了一口鮮豬。我恐怕放不的,今早旋叫了廚子來卸開,用椒料連豬頭燒了。你休去了。如今請了謝子純來,咱每打雙陸,同享了罷。」一面使琴童兒去請謝希大。謝希大到了後,小廝拿茶上來吃了。西門慶道:「你兩個打雙陸,後邊做著個水面,等我叫小廝拿面來咱每吃。」

(福山的拉麵)

書中送禮,經常送整隻的豬、羊等,宋巡按一送就是一直剛宰殺的生豬。此時是初夏,天氣亦熱,古代沒有冰箱,食物的存儲是個問題,所以西門慶說「恐怕放不的」,邀請朋友一起「同享」。

琴童來放桌兒,畫童兒用方盒拿上四個靠山小碟兒,盛著四樣小菜兒,一碟十香瓜茄,一碟五方豆豉,一碟醬油浸的鮮花椒,一碟糖蒜,三碟兒蒜汁,一大碗豬肉滷,一張銀湯匙,三雙牙筯。

面是滷麵,滷是豬肉滷,調味料是蒜醋,四樣小菜均是鹹食。

既然是滷麵,「滷」當然是重點,它是澆在麵條等食物上的濃汁,一般用肉、雞蛋等做濃湯,最後勾芡。滷的做法多樣,隨用料不同有多種風味。既然叫滷,稠乎乎的才名實相符。這裡是「豬肉滷」,以豬肉為主料,一般是切丁,亦有用肉片或肉餡的,配蔥、姜、蒜、花椒、大料等調料而成。

十香瓜茄屬於醬菜類。宋代的《吳氏中饋錄》中有一種「食香瓜茄」,作法是:「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鹽八錢,食香同瓜拌勻,於缸內醃一、二日,取出控幹。日曬,晚復入滷水內;次日,又取出曬,凡經三次,勿令太幹,裝入壇內聽用。」大概與《紅樓夢》中的「茄鯗」類似,當然精細程度無法相比。

(山東手工戧面饅頭 )

三、登時「狠」了七碗

然後拿上三碗面來,各人自取澆滷,倒上蒜、醋。應伯爵與謝希大,拿起筷子,只三扒兩咽就是一碗,「兩人登時狠了七碗」。西門慶兩碗還吃不下,看著二人的吃法,驚訝地說:「我的兒,你兩個吃這些!」伯爵道:「哥,今日這面是那位姐兒下的?又爽口,又好吃。」謝希大道:「本等滷打的停當。我只是剛才家裡吃了飯來了,不然,我還禁一碗。」兩個吃的熱上來,把衣服脫了,搭在椅子上。見琴童兒收家活,便道:「大官兒,到後邊取些水來,俺每漱漱口。」謝希大道:「溫茶兒又好,熱的燙的死蒜臭。」

「兩人登時狠了七碗」的「狠」字用得很絕(這是用形如動),而且「兩個吃的熱上來,把衣服脫了,搭在椅子上」,那種「白嚼食」、「不要命」的「狠」勁把西門慶諕得目瞪口呆,不禁脫口而出:「我的兒,你兩個吃這些!」伯爵的答話藉讚揚面「下的」好來遮掩,還能看出些許不好意思;謝希大的回答爽得可愛:「本等滷打的停當。我只是剛才家裡吃了飯來了,不然,我還禁一碗。」讓人想起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中的臺詞:「怎麼著,滷不要錢?先來碗嘗嘗鹹淡。」

《綠野仙蹤》第五十一回,描述兩位幫閒的吃相:苗禿與蕭麻就和與酒有仇的一般,你狠一大杯,我狠一大杯,頃刻告幹了一壺。打雜的又添上酒來,兩人復灌了數杯,方將鋒芒下去。又放開憨量,吃起菜來。……只吃的瓶盡盤空,方肯住手。蕭麻子坐在一傍剔牙,苗禿子嚷著要吃茶。

熟悉的場景,「狠」字的用法,「嚷著要吃茶」——這些看著如此眼熟,顯然借鑑於《金瓶梅》。

(山東打滷面)

【作者簡介】王清和(男),北京人。除歷史論著、譯著外,在海內外發表大量詩、散文、隨筆、評論等,曾在多家報刊有專欄。近年出版有《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金瓶梅詞話》(校點本)等。

相關焦點

  • 龐春梅在西門府第只不過是個丫環,為何成為《金瓶梅》的主角之一
    「金瓶梅」的「梅」是指龐春梅。龐春梅在西門府第只不過是個丫環,卻能成為《金瓶梅》的主角之一,說明她的確有過人之處。從敘述學的角度來說,龐春梅亦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正如王汝梅先生所說,「在人物性格結構關係上、在完成作者創作宗旨、在組成全書有機結構上,龐春梅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 《金瓶梅》中愛吃豬頭肉的西門府中的女人們:都是吃貨
    蘭陵笑笑生就在名著《金瓶梅》中,詳細描寫了巨富西門慶的妻妾們是如何享用豬頭肉的,讓人不覺有點詫異。 西門府的豬頭肉怎麼做?從蘭陵先生這段文字看,這款紅燒豬頭的用料為醬油、茴香大料,姜蒜屬於蘸料,給人以北方菜的印象。從吃紅燜豬頭肉還要配上姜蒜碟兒看,明代人要比我們現代人吃得還要考究和精細。「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博主親眼見過農家燒一鍋蹄膀就是這樣做的。
  • 帶你了解《金瓶梅》中的時間與時事件敘事頻率的單一頻率
    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振動的次數,是描述振動物體往復運動頻繁程度的量。熱奈特將「頻率」這一物理學概念引入文學,創造了敘事頻率的概念,用以表示敘事作品中時間與事件的重複關係。《金瓶梅》採用敘事的手法展示西門府諸人物一生,他們一生所經歷的事件無數,小到生活瑣事,大到有影響的社會大事。
  • 從服飾看《金瓶梅》: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人性的幽微
    往下看尖翹翹金蓮小腳,雲頭巧緝山鴉。鞋兒白綾高底,步香塵偏襯登踏。紅紗膝褲扣鶯花,行坐處風吹裙褲。第一段寫的是西門慶的服飾,第二段寫的是潘金蓮的服飾。在《金瓶梅》一書裡,作者不僅深諳當時的社會、世俗和人情,而且對服飾、服飾制度及服飾的變化也相當的熟稔。重要的是,《金瓶梅》寫服飾還有更重要的關節,那就是對舊制度的挑戰。
  • 教你在家自製打滷面,兩三分鐘就可以學會,全家人都很愛吃
    有很多人不知道打滷面和炸醬麵的區別,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做一碗特別好吃的打滷面。
  • 《金瓶梅》中奴婢的命運結局怎麼樣?有人飛黃騰達,有人潦倒落魄
    在《金瓶梅》中,隨著西門慶的爆發和加官生子,西門府繁華到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鼎盛時期,奴婢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擴充之中,除了別人饋贈和買來的奴婢外,主動投奔到西門府當差的奴婢亦不在少數。當整個大家庭的頂梁柱西門慶還在世時,奴婢很少有離開西門府的,特殊的只有小廝琴童和書童。前者是因為和主子潘金蓮的私情敗露,被西門慶毒打懲罰後驅逐出去。
  • 《金瓶梅》中的奴婢也是有所求的,這是人性的根本
    《金瓶梅》中奴婢貪慾享樂的心態和行徑是頹敗風氣影響的結果,是當時世俗社會普遍風尚的真實反映。具體來說,奴婢的人性慾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鮮衣美食的求索在《金瓶梅》的藝術世界中,西門府的生活是十分豪奢的。小說中不厭其煩地書寫各色人等對華服美食的貪求。特權階級競相攀比炫耀,對服飾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 且看《金瓶梅》裡的價格
    且看《金瓶梅》裡的價格古代買僕人等於蓄奴,不同時代的價格有很大差異,如果從學術上探討買僕人的價格,其實有點枯燥,缺乏直觀性,因為不同的僕人的價值有很大差異。姑且從買賣奴僕比較多的世情小說《金瓶梅》討論買僕人的價格。《金瓶梅》描寫的內容是宋代,實際上影射的是晚明社會。
  • 正宗的老北京打滷面,應該怎麼做?
    打滷面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只有用豬肉,白煮出的被稱之為白湯的肉湯,再加水澱粉勾芡做出的滷麵,才能被稱為「打滷面」。位置也很關鍵,具體來說,也就是在這扇豬肉硬肋之下五寸至一尺之間那部分的五花肉,才是上等五花肉。
  • 胡同裡的老北京菜 打滷面和鍋貼必點 雍和宮附近閨蜜聚會首選餐廳
    餐廳可以吃的老北京菜很多,主要推薦大家吃老北京打滷面、炸藕盒、幹炸丸子、老北京燉吊子、糖醋裡脊、炸灌腸、爆肚、老北京炸醬麵、蓑衣黃瓜是餐廳10道招牌菜。老北京打滷面,非會員價20元。老北京打滷面比炸醬麵要講究,每逢人生大事才吃打滷面。現在餐廳很少有用古法做打滷面的餐廳了。
  • 張勇:《金瓶梅詞話》「一事多說」言說方式發微
    春臺上高堆異品,看杯中香醪滿泛。婦人遞與西門慶酒,磕下頭去,說道:「拙夫已故,舉眼無親。今日此杯酒,只靠官人與奴作個主兒,休要嫌奴醜陋,奴情願與官人鋪床疊被,與眾位娘子作個姊妹,奴死也甘心。不知官人心下如何?」說著滿眼淚落。
  • 家常打滷面做法,我家喜歡放蝦皮,更鮮更好吃
    比如打滷面就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打滷面不僅食材豐富,湯汁也是特別的濃鬱好喝。今天要推薦的是西紅柿打滷面,裡面還會添加木耳,雞蛋等食材,所以它的營養肯定是比水煮麵高很多,另外口感上也會更好。除此之外裡面還會添加蝦皮,因為做出來的湯汁也會更加鮮美。這樣的打滷面做法其實也很簡單,準備好必須的食材,然後掌握好烹飪的步驟,這樣就可以輕鬆學會了。
  • 《金瓶梅》中時間與事件的敘事頻率你了解嗎?帶你了解重複頻率
    在家庭小說《金瓶梅》中,時間和事件的重複,不僅推動了故事整體的發展和敘事的前進,還渲染了氣氛,創設了藝術情境,豐富了小說的內涵。大體說來,重複頻率意味著強調某一時間和事件,表明作者要求讀者在不同時刻一而再、再而三感受某件事的重要性,以達到暗示和強調某種寓意的效果。
  • 一個九零後的太原打滷面記憶
    打滷面是華北地區的傳統麵食,作為麵食王國的山西,打滷面更是獨具特色,其中,尤以太原的打滷面最為出名。打滷面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因為只是地方家常食品,也沒有其他美食那樣豐富的傳說故事。但是,幾乎每一個地道的太原人都對打滷面情有獨鍾,這種麵食不但是太原人的日常珍饈,還是傳統太原人婚喪嫁娶、生日節慶的必備食品,被這座城市的居民們賦予了別樣的文化內涵。
  • 正宗的老北京打滷面
    打滷面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只有用豬肉,白煮出的被稱之為白湯的肉湯,再加水澱粉勾芡做出的滷麵,才能被稱為「打滷面」。
  • 打滷面
    打滷面是山西的傳統麵食。滷麵的滷字是由「路」字諧音而來,意為「路邊賣的麵食」。
  • 答案被《金瓶梅》說透了!
    不過幾年,他就突破了圈層,是怎麼做到的?這就不得不提他積累資本的手段——「娶妾謀利」。▲圖片來源於網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娶三娘孟玉樓、六娘李瓶兒。孟玉樓是布商的遺孀,西門慶一聽媒人說對方有幾千兩白銀的嫁妝(相當於現在的幾十萬元),還沒見到人,就滿口答應。
  • 【畜牧資訊】打滷面是什麼?打滷面的做法
    打滷面是什麼?打滷面的做法打滷面是什麼?打滷面是山西一帶的漢族傳統麵食。山西太原打滷面也較為有名,趙樹理的小說中亦有描述。華北地區各省也有該面。打滷面的做法多樣,風味不一,用料也多種多樣,隨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風味。
  • 路瑞芳、霍現俊:《金瓶梅》歲時節令描寫梳理及表現特徵
    《金瓶梅》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白話世情章回體小說,在寫法上具有史書編年體的特點,「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1]歲時節令描寫貫穿了整部《金瓶梅》,記錄了西門府一年四季生活的點點滴滴。
  • 好吃又簡單的麵條做法,打滷面,誰說滷不要錢,黃瓜雞蛋蛤蜊滷
    好吃又簡單的麵條做法,打滷面,誰說滷不要錢,黃瓜雞蛋蛤蜊滷今天我們來看一個簡單但又好吃的麵條做法,黃瓜蛤蜊雞蛋打滷面。做法超級簡單,把所有食材放在一起煮熟之後加入適量鹽,生抽醬油,胡椒粉之類的調料調味,根據自己口味來就可以了,然後收濃湯汁這樣簡單的滷就做好了,整個打滷面的靈魂就是這滷子,就一個字,鮮,鮮的清爽,鮮的簡單,鮮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