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滷面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只有用豬肉,白煮出的被稱之為白湯的肉湯,再加水澱粉勾芡做出的滷麵,才能被稱為「打滷面」。雖然這打滷面也是製作簡單的家常吃法兒,但是在北京,它是「人生三面」——也就是初生時的洗三面、生日的壽麵和死後的接三面。其原料的選用、烹飪的程序都有嚴格的規格。
口蘑主要產於內蒙古、甘肅、新疆和河北西北部地區,因為張家口使集散地和加工地,所以稱之為「口蘑」。很早以前,口蘑就作為特殊的乾貨,常見於各種名饌之中。如仿膳飯莊的「燕窩慶字口蘑雞」,鴻賓樓的壓軸菜「口蘑燒蒸鴨子」,便宜坊的傳統名菜「口蘑鴨胗」。
要製作打滷面,首先準備好做滷的白湯,還要泡口蘑。把口蘑十幾個放置在一個碗裡,倒入開水,水不能太多,以高出蘑兩寸為度,上面再用瓷盤蓋上。約莫二十分鐘,把蓋盤打開,把泡口蘑的湯倒入另一個碗中沉澱。沉澱半小時以上,再把清湯倒在另一個碗中備用。這碗刨除泥沙的清水就叫口蘑湯兒。
口蘑還要進一步清晰,把口蘑倒上清水,再倒一些幹澱粉,用手輕輕揉搓口蘑,使澱粉裹著口蘑皺褶裡的泥沙從口蘑上脫落。一般要用澱粉反覆揉捏數次,反覆換水使之乾淨。必須要拿捏好尺度,洗得不乾淨,口蘑裡還有泥沙,但洗得太乾淨,口蘑的味兒也沒了。
五花肉雖然講究的是肥肉相間五層,可是實際上只要形成四五層的五花肉,就算得上是上上等五花肉了。上等五花肉一般出在淨肉六十斤左右一扇的豬身上(整豬宰殺後分為兩扇)。位置也很關鍵,具體來說,也就是在這扇豬肉硬肋之下五寸至一尺之間那部分的五花肉,才是上等五花肉。
不過,五花肉做出來的打滷面肉嫩湯肥,有時候湯太肥了,不免有些膩味,所以要想吃口感清鮮點兒的打滷面,也不彷試試用通脊代替五花肉。不過買的時候也得注意,千萬別帶著淤血,否則就會影響湯的質量。
做打滷面肉湯的幾個關鍵步驟
將肉洗淨之後,切成幾條,涼水下鍋;
加薑片兒、蔥段、紹酒以及花椒七八粒;
水以沒過肉六七釐米為度,旺火煮;
在煮製過程中不能再添加水。
據說加花椒是為了在煮肉時去腸毒。
撇沫子時不能讓鍋大開,大開之後,未撇出的沫子就再也撇不出來了。所以這一步的關鍵就是手要快。
打滷原料
做打滷面用小海米十幾個,如果海米上有蝦皮,要一一剝乾淨,放在小碗裡,倒上開水,以沒過海米寸許為度。晚上蓋小碟子約莫二十分鐘,海米發好。
木耳也要發好。
黃花菜擇好,去掉花蒂,洗淨切成小段。
打滷步驟詳解
將煮好的肉從冰箱裡取出,橫著肉的紋路切成薄片兒;
把淨肉湯倒入鍋中,再把口蘑湯、海米湯一一倒入;
把鍋加熱,再下海米、口蘑,開鍋後煮一會兒,以口蘑能咬得動為度,再下黃花兒、木耳;
調水澱粉兩碗,並打散四五個雞蛋一碗備用;
往鍋中加鹽和醬油,勿多;
勾芡以前,把切好的肉片兒下鍋,之後下第一碗澱粉漿,此時長柄鐵勺要順著一個方向攪動;
根據實際情況,斟酌是否還要加澱粉漿;
到了濃度合適的時候,把火調小,小心倒入雞蛋液,使雞蛋液變成一片片的蛋花,同時慢慢抄底,避免雞蛋液結塊兒;
加些味精,就可以把鍋端下來了。
煮麵就不用說了,這才是一碗正宗的老北京打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