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愛吃豬頭肉的西門府中的女人們:都是吃貨

2021-02-17 過來讀詩

淮揚菜有一道火工最講究、歷史最久遠,久負盛名的珍饈——扒燒整豬頭,但以國宴自居的淮揚菜從開國第一宴到至今,在宴請外國元首和貴賓的菜單裡,從來沒出現過這道菜。究其原因,理由很簡單,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但最重要的是豬頭肉屬於肉類中的下等食材,不足以堪當國宴之重任。

蘭陵笑笑生就在名著《金瓶梅》中,詳細描寫了巨富西門慶的妻妾們是如何享用豬頭肉的,讓人不覺有點詫異。

 

西門府的豬頭肉怎麼做?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孟玉樓、潘金蓮都在李瓶兒房裡下棋,西門慶的三妾玉樓提出賭下棋,五娘潘金蓮說:「咱們賭五錢銀子東道,三錢銀子買金華酒兒,那二錢買個豬頭來,教來旺媳婦子燒豬頭咱們吃。說他會燒的好豬頭,只用一根柴禾兒,燒的稀爛。」

最後六娘李瓶兒輸了五錢銀子,按明代中期銀子的比價算,約合250元人民幣左右。一個豬頭外加四隻豬蹄100元,其餘150元買金華酒,按現在的市場行情的也差不多。

蕙蓮雖然對潘金蓮的指派心裡不爽,但還是應承了下來。蕙蓮在廚房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將大冰盤盛了,連姜蒜碟兒,用方盒拿到前邊李瓶兒房裡,旋打開金華酒來。玉樓揀齊整的,留下一大盤子,並一壺金華酒,使丫頭送到上房裡,與月娘吃。其餘三人坐定,斟酒共酌。」

在玉樓的提議一下,李嬌兒、孫雪娥也品嘗豬頭肉。由於蕙蓮做的豬頭肉偏鹹,李瓶兒有意讓其品嘗,蕙蓮內疚地說道:「小的自知娘們吃不的鹹,沒曾好生加醬,胡亂罷了。下次再燒時,小的知道了。」

蕙蓮說的醬不外乎豆瓣醬、甜麵醬之類。從蘭陵先生這段文字看,這款紅燒豬頭的用料為醬油、茴香大料,姜蒜屬於蘸料,給人以北方菜的印象。從吃紅燜豬頭肉還要配上姜蒜碟兒看,明代人要比我們現代人吃得還要考究和精細。

「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博主親眼見過農家燒一鍋蹄膀就是這樣做的。



難怪蕙蓮說:「不瞞娘們說,還消不得一根柴禾兒哩!若是一根柴禾兒,就燒的脫了骨。」「上下錫古子扣定」,說明我國在明代已經有了壓力鍋概念的炊具。

 

西門慶的妻妾們品嘗豬頭肉是用一隻「大冰盤」盛裝的。在古代,冰盤的用途是在夏季屋內降溫盛裝冰塊用的。

冰盤看似簡單,其實卻是古代貴族生活中一種標誌性的豪華器皿。唐宋時代的皇室、豪門貴府之家,在夏日非常流行使用冰盤的冰鎮飲食方式。

可見西門府一班人還是山東清河縣城的美食先鋒。由此可見,金學專家們和各地政府旅遊部門爭論不休的《金瓶梅》發生地究竟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結論就不言自明了。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蘭陵先生不經意的文字道具「冰盤」,道破了《金瓶梅》故事的發生地,這是參與爭論的金學者們所忽略而沒有料想到的。

 

豬頭肉的傳承

潘金蓮的提議,蕙蓮做的豬頭,西門慶的小妾們都吃了,而且當日晚上正房月娘回家,見到豬頭肉也來了興致,當即與各房姊妹約定擇日分頭做東熱鬧一番。

蘭陵先生借豬頭肉,把西門慶一家妻妾過節的氣氛,委實渲染的了一番。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明代像西門慶這樣的豪門不拒平民之食,這與當時的飲食風氣有很大關係的。

蘭陵先生把旺兒媳婦蕙蓮做豬頭肉的描寫過於簡單,同時蕙蓮對潘金蓮的指派心裡不爽還另有一個原因,偌大一個豬頭,先要剃刷乾淨,然後剖臉、洗鼻、挖腦、剔骨、切腮、分顎、取淋、摘眼、燻臉,十道工序完畢後,焯水去腥,進入扒燒,是件煩勞之事。

文人遠庖廚,蘭陵先生自然不可能知道這麼詳細和面面俱到地表達出來。明代燒豬頭已經非常考究,蔥、醬、蒜、八角、花椒、大醬、冰糖、黃酒、茴香在文火中潤物細無聲,滲透豬頭,那香味烈烈轟轟,繞梁不去!

難怪西門府上的女人都愛吃這皮面棗紅而油亮,口味醇厚而不膩,肉酥皮黏而不疲,氣味香而無臊腥的豬頭肉!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來旺兒媳婦蕙蓮是把廚房好手,自然知道把豬頭燒的皮脫肉化的訣竅。

從明代往前推至元代,豬頭肉最經典的兩種烹飪方法被倪瓚記錄在《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裡。第一款煮豬頭肉:「用肉切作大塊。每用半水半酒、鹽少許、長段蔥白、混花椒入朱缽或銀鍋內重湯頓一宿(硃砂制的盆)。臨供,旋入糟薑片、新橙、桔絲。如要作糜(粥),入糯米,擂碎生山藥一同頓。豬頭一隻,可作糜(粥)四分。」其二川豬頭:「用豬頭不劈開者,以草柴火薰去延(豬頭上的粘液),刮洗極淨。用白湯煮。幾換湯,煮五次。不入鹽。取出後,冷,切作柳葉片。入長段蔥絲、韭、筍絲或茭白絲,用花椒、杏仁、芝麻、鹽拌勻,酒少許灑之。蕩鑼內蒸(一種銅製形似鑼的蒸器,)。手餅卷食。」第一款,豬頭肉可以與糯米、山藥一同熬粥;第二款豬頭肉居然可以與現代版烤鴨用卷餅的吃法類似,真乃聞所未聞。細細想來,這兩種吃法未嘗不可,從另一個角度看,沒有豬頭肉卷餅可能就沒有全聚德烤鴨卷餅吃法,這種傳承關係是成立的。再看這個卷餅的做法:「用頭子面,十分滾湯,入鹽搜勻。捺面極熟,擀作小碗許大餅子,熬盤(平底鍋)上炊(烙)熟,頻以鹽水灑之。才起,以溼布卷覆。」保持卷餅的柔軟度,也是現代版烤鴨卷餅的製作要求,此乃題外話。

我們再看南宋臨安(今杭州)的市井商鋪,《夢梁錄卷十六》就記載肉鋪上午兼賣腦頭大骨(包括豬頭肉),買完後中午賣熟食,其中就有一款「糟豬頭肉」,「更待日午,各鋪又市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蹄爪事件,紅白肉等」,可以想像,紅燒豬頭、滷豬頭應有盡有。如果說豬頭肉在我國古代烹飪食材上佔有一席之地,那麼,這要歸功於唐朝醫聖孫思邈!豬頭肉的食療作用:性平,味甘鹹;補虛,滋陰,養血,潤燥。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提到豬頭肉的功效:「補虛乏氣力,去驚癇、寒熱、五癃」。換言之,豬頭肉可以提振精神,補充體力,安神魂、定驚悸。如果容易驚慌失措,半夜睡中驚醒,終日提心弔膽似有心事懸宕,夜晚頻尿,小便難控制,久年痔瘡者,適量進食豬頭肉能改善症狀。由此可見,豬頭肉登上豪門貴府的大雅之堂,是從唐代開始的。

豬頭肉傳承到清代,其烹飪方法之多,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素有美食家之稱的袁枚在《隨園食單》對豬頭肉津津樂道,其中還介紹了烹飪豬頭肉的獨家秘笈:「打木桶一個,中用銅簾隔,將豬頭洗淨,加作料燜入桶中,用文武火隔湯蒸之,豬頭熟爛,而其膩垢悉從桶外流出,亦妙。」如此種種,讓人擊節讚嘆。還有佚名的《調鼎集》竟然收錄了豬頭肉的十四種做法!

現代人普遍對豬頭肉食材並不看重,但是,明代西門慶的妻妾們喜食豬頭肉的生動情結,並不是蘭陵先生的隨意杜撰,它是活生生的明代飲食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承之一。

相關焦點

  • 《金瓶梅》中的奴婢也是有所求的,這是人性的根本
    小廝玳安憑藉大小廝的身份,經常能得到西門慶身邊女人們的巴結,李瓶兒、潘金蓮等都曾給玳安銀錢方面的好處,此外更特別的恩寵是專門為他做新鞋穿。由此可見,對服飾的熱愛和追求是世人流行的風尚,奴婢亦不能免俗。服飾如此,飲食亦然。《金瓶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琳琅滿目的各色食品。
  • 西門府的豬肉打滷面好吃麼?看《金瓶梅》怎麼描述的
    作者:王清和(一組山東麵食,圖為山東的尹府面)一、《金瓶梅》中的主食是麵食《金瓶梅》故事背景是山東古運河兩岸,主食當為麵食。麵食有蒸(饅頭、包子等)、煮(餃子、麵條等)、炸(油條、炸糕等)、煎(煎餅等)、烤(烙餅等)等不同製法。
  • 帶你了解《金瓶梅》中的時間與時事件敘事頻率的單一頻率
    熱奈特將「頻率」這一物理學概念引入文學,創造了敘事頻率的概念,用以表示敘事作品中時間與事件的重複關係。《金瓶梅》採用敘事的手法展示西門府諸人物一生,他們一生所經歷的事件無數,小到生活瑣事,大到有影響的社會大事。由於所記載的大多是西門府人物的完整一生,作者要敘述出一個人物一生「有意義」的事件,必須選擇不同的敘述速度來區別這些事件的意義。
  • 龐春梅在西門府第只不過是個丫環,為何成為《金瓶梅》的主角之一
    「金瓶梅」的「梅」是指龐春梅。龐春梅在西門府第只不過是個丫環,卻能成為《金瓶梅》的主角之一,說明她的確有過人之處。從敘述學的角度來說,龐春梅亦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正如王汝梅先生所說,「在人物性格結構關係上、在完成作者創作宗旨、在組成全書有機結構上,龐春梅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 《金瓶梅》中奴婢的命運結局怎麼樣?有人飛黃騰達,有人潦倒落魄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奴婢們各自抒寫了冷暖自知的生活。在《金瓶梅》中,隨著西門慶的爆發和加官生子,西門府繁華到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鼎盛時期,奴婢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擴充之中,除了別人饋贈和買來的奴婢外,主動投奔到西門府當差的奴婢亦不在少數。當整個大家庭的頂梁柱西門慶還在世時,奴婢很少有離開西門府的,特殊的只有小廝琴童和書童。
  • 國內驚現「金瓶梅宴」!
    李志剛金瓶梅宴的宴飲格局、程序禮儀、餚饌食風、酒茶配備都沿襲了《金瓶梅》一書的記載,反映了明中晚期市井宴飲的格局。不過,金瓶梅宴中的菜點雖然都來自《金瓶梅》的記載,但也不是全部的照抄照搬。李志剛在試製「金瓶梅宴」時,就定下了以市井美食為主,兼顧官府菜和民間菜,既有較少的昂貴高檔的「參、翅海味」,也有中檔豐盛的葷素佳餚,還有風味獨特的市肆小吃和平民飲食。而且從實際出發,餚饌突出經濟實惠、可操作性強的特點。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吃「豬頭肉」?很多人不了解,看完漲知識
    這好東西是不在乎叫法的,讓老百姓痴迷的就是這豬頭肉,簡單來說就是豬頭上的肉,我們這也叫豬臉,在國外吃豬肉只吃豬排,而在咱中國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名字雖然不雅,但是香氣獨特,誘惑力極大,群眾基礎強大,你可以問一下老百姓,又有幾人能抵擋住它的誘惑?
  • 「我媳婦愛吃,50個監控誰敢偷!」這個在小區掛一排豬頭肉的婆婆火了!
    最近有位婆婆在網上很火各大平臺都在轉發她的視頻表示「要跪了」!視頻在此↓↓↓事情的起因是這樣:有人路過浙江嘉興一小區發現護欄上掛滿了豬頭肉一問,發現是視頻裡這位大媽掛的視頻拍攝者問:會不會被偷啊?大媽霸氣回應:我們這兒有50個監控,誰敢來偷!
  • 《金瓶梅》中時間與事件的敘事頻率你了解嗎?帶你了解重複頻率
    重複頻率,即一個(類)事件,分別在多個時刻中講述;或在多個時刻中,發生的是同一個(類)事件。在家庭小說《金瓶梅》中,時間和事件的重複,不僅推動了故事整體的發展和敘事的前進,還渲染了氣氛,創設了藝術情境,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 從服飾看《金瓶梅》: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人性的幽微
    我們知道吳月娘是西門府上大娘,穿戴自不一般。第二十四回,西門與眾妻妾在正月十六喝「合家歡樂」酒。作者寫道:「西門慶與吳月娘居上,其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西門大姐都在兩邊同坐,都穿著錦繡衣裳,白綾襖兒,藍裙子。惟吳月娘穿著大紅遍地通袖袍兒,貂鼠皮襖,下著百花裙」。此處,因服飾制度,妻妾的等級是相當清楚的。
  • 我們替你嘗了這六種豬頭肉,結果……|飯局
    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夥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  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 楊林夕:女性·符號·情慾——論《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
    如果說其他三部小說中的女性是道德或政治的符號、成大事業的困難的象徵, 那麼 《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就是欲望的符號。《金瓶梅》的這些慾海沉浮的淫娃蕩婦有幾十個, 她們都貪戀財色而有所側重, 本文根據對情慾的不同追求, 將她們分為「慾海沉淪者」和慾海超脫者 」兩類。
  • 答案被《金瓶梅》說透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合謀殺死武大郎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和潘金蓮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要是出事,誰都逃不了。是放任不管逼得對方心生怨懟、魚死網破,還是把對方捏在自己手裡?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怎麼選了。看到這裡,不由感慨:都說女人現實,可其實,男人比女人更現實,比起愛你,他更愛他自己。
  • 中國哪裡的豬頭肉最出名?當地人一年吃掉30萬頭豬,是你的家鄉嗎
    豬渾身都是寶,從豬頭到豬尾巴,都有它的一批忠實愛好者。我們就拿豬頭來說,可以劃分出豬耳朵、豬舌頭、豬牙齦、豬鼻筋等等不同部位,而豬頭肉也是下酒菜中頗受歡迎的一道美味。雖然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豬頭肉,而且豬頭肉的製作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只要家裡有一鍋老滷,就可以製作豬頭肉。但你們知道中國哪裡的豬頭肉最出名嗎?在以下這4個地方,豬頭肉比你想像的更受人歡迎。
  • 奉化人才知道:為什麼醬烤豬頭裡沒有豬頭肉
    每次出徵,士兵都是自帶乾糧,從不擾民,更不會接受百姓相贈的犒勞品。有一次,戚繼光率部在奉化沿海奮力抗擊倭寇,為此,當地百姓自發地要慰勞戚家軍,但又擔心會被拒之門外。經仔細觀察,發現供給士兵的軍糧是中間留孔,用線串連起來的一個個麥餅帶在身上充飢。於是百姓們機靈一動,把傳統的「鹹光餅」加入豬肉做成和軍糧相似形狀,把鹹光餅蓋住豬肉,以假亂真,送到軍中。
  • 張勇:《金瓶梅詞話》「一事多說」言說方式發微
    合這兩條標準而觀之,「四大奇書」中只有《金瓶梅詞話》「可以稱得上含有寫實主義的成分」。西門府的女人們(繪畫)顯然李瓶兒在見過西門慶的幾個妻妾以後,是有自己的觀感的,在西門慶的五個妻妾中,只有吳月娘、潘金蓮和孟玉樓三個她才看得起,另外兩個孫雪娥、李嬌兒根本不入她的法眼,她心裡一定是把西門慶的五個女人分成了三個隊列和層次:吳月娘在第一層,潘金蓮和孟玉樓是第二層,孫雪娥、李嬌兒是最低的一層。
  • 歐美上流社會愛吃油炸整豬頭?網友:這種狠菜只在老家道場裡見過
    歐美上流社會愛吃油炸整豬頭?網友:這種狠菜只在老家道場裡見過在我們的印象中,歐美的飲食都是以牛肉為主,很少會有吃豬肉的時候,像是內臟,豬蹄,他們都是不會吃的,但是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有一道中國連小孩都不吃的食材,到了國外卻成了奢侈美食,火遍歐美社交圈,是不是很差異呢,這道美食就是豬頭,歐美的上流社會都喜歡吃油炸整豬頭。
  • 《金瓶梅》中的官府筵席上都吃些什麼?「華貴典雅、奢靡無度」
    作為一部明代風俗史,《金瓶梅》生動展現了明朝中後期的世俗風貌。而書中大幅度出現的筵席與宴飲正是展現這種世俗風貌的重要載體之一。根據筵席、宴飲參與人的身份地位,我們可以將之大致分為官府筵席與商人宴飲。「食中至尊,味之巔峰」是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官府飲食文化的高度概括。《金瓶梅》中關於這一部分的內容較少,大多都是簡略描寫甚至一筆帶過。小說中官府飲食文化主要發生在蔡太師、黃太尉、周守備、蔡通判等官員府中。但是由於小說主人公西門慶亦商亦官的身份,一些發生於西門慶府中的宴飲,如第 65 回為黃太尉接風的宴飲描寫,也可以看作是官府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 老北京醬豬頭肉的加工工藝
    按50kg豬頭肉下料:花椒25g,大料50g,桂皮100g,小茴香25g,大蔥500g,鮮姜200g,白糖100g(炒糖色用),鹽25kg。1.原料選擇與整理原料須選擇經獸醫衛生檢驗合格的鮮、凍豬頭。原料整理首先要將生豬頭放在清水中浸泡半天或一天,使豬頭中的血水和異味浸出。須用流動的自來水浸泡、防止浸泡變質。
  • 晉味道:長治白豬頭肉
    長治豬頭肉又稱白豬頭肉,是山西長治人所喜歡的一種獨特風味的傳統滷肉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