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對於孩子來說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特殊的節點,父母如何擺脫擇校焦慮、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好小升初的學業銜接、如何疏導孩子面對陌生的初中環境的心理變化、如何避免叛逆接受新的成長環境。
6月20日下午4點,一場以「智慧」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為主題的直播公益講座開啟。
本次直播由網易河南聯合朗悅公園道1號聯合舉辦,邀請到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朗悅慧外國語中學學生處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讀博士何萍為處在小升初階段的學生家長們解疑答惑,就如何幫助小升初的孩子完成學業進階的成長進行了分享。
此次直播通過前期話題炒作、直播預熱的海報釋放再到直播結束,13萬+的網絡關注度和較高參與度,與何萍老師一起探討家長與孩子在小升初階段共同成長的意義。
根據直播話題互動,總結以下四點乾貨:
一、小升初升學階段,學生如何適應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初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轉折階段。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心理的準備並用3個問題來正確面對初中的學習環境;
1、小學和初中在學習上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2、初中學習會學到哪些不一樣的知識?
3、初中的學習對整個求學生涯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何萍老師提到在國際校長聯盟大會上馬雲曾講,小學是對學生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培養;初中是強調紀律;高中是興趣、願望、想像的培養。
而在初中的生活和學習階段,學生除了要適應新的環境、自覺遵守紀律外還要注重自我的獨立性的培養。
二、小升初階段,家長應遵循哪些原則合理擇校?
在擇校的問題上,何萍老師給了諸多的建議。
2020年鄭州小升初招生實行「公民同招」的形式。不論是選擇公辦還是民辦學校,擇校時需要綜合考量學校的「軟硬實力」,軟即是學校的師資力量、硬即是學校的各項學習、生活配套設施;
何萍老師說如果家就近有不錯的公辦學校,可以選擇就近入學;
如果選擇民辦學校,學生家長切忌有從眾心理,不要把孩子的成長單一地放在擇校問題上。
根據學校的管理理念和風格上進行選擇,嚴格的管理隨之而來的是學習強度的增加,對於孩子來說有了更大的壓力,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就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體會到成人感、成年感,擇校問題上對於不適應緊張的學習環境、性格較脆弱的孩子來說,亦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性格進行選擇,何萍老師在給出意見的同時也呼籲家長多多聽取孩子的建議。
三、小升初的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隨著初中課程的增多、內容的豐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內表現出不知所措。
家長要在勤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勤觀察精神狀態及勤疏導不良狀態外,更要注重親子關係的培養並主動調整與孩子相處的狀態。
變說教為身教:多做少說;
變命令為商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了有了主體感希望被認真對待和徵求意見;
變否定為肯定:多關注孩子的閃光點,帶動孩子主動學習,並讓孩子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變主角為配角:小升初的孩子處在兒童期向青春期的過渡階段,減少家長的主角光環,提升孩子的參與感;
不論是擇校問題還是幫助孩子化解、疏導新環境帶來的困惑。在整個直播過程中,何萍老師提到最多的還是家長在教育中的參與感。
何萍老師強調,良好的家庭氛圍、文化建設是孩子在求學過程中的墊腳石。為了孩子,家長們應該更好地經營家庭生活、為孩子提供好的表率作用。
只有家長能夠積極面對生活,帶給孩子的往往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四、家長在家校共育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和意義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兒童,就仿佛是一塊大理石,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和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家庭、學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搖籃」,家庭教育,應該是教育的基礎細胞;學校教育,應是學生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關鍵。
隨著對小升初學生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家校共育成為了當下的熱話題。何萍老師也在直播中講到,朗悅慧外國語學校開展過「悅慧家長課程」,是家長與孩子進行多形式溝通的平臺,也是學校與家長交流的平臺。
對於學生來說家校共育通過各有的特點,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同盟軍」讓教育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形成協調一致的合力達到互補。
直播過程中,何老師根據直播間的家長們較為關心的如何就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的問題也進行了解答。
最後,何萍老師建議,小升初家長和孩子面對擇校問題更多的是要有一個拼搏奮鬥的姿態來面對新的挑戰,強健的體魄重要同樣孩子的個性發展同樣重要。
如何積極面對小升初,讓孩子的身量與「慧」一起成長是每一位家長最關注的問題。同樣,也是網易河南聯合朗悅公園道1號開展此次公益講座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