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法條學習:共同危險行為!

2020-12-10 木林普法

《民法典》(第七編侵權責任第一章一般規定)第1170條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1987年的《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的共同侵權時,沒有關於共同危險行為的法條。

關於共同危險行為,最早規定在《德國民法典》中,國內民法界中首先研究這個問題的是楊立新教授,他於1987年在《法學研究》第5期中發表的《試論共同危險行為》,對我國審判實踐中出現的共同危險行為的法律適用規則,進行了探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第4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並造成損害後果,不能確定實際侵害行為人的,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行為人能夠證明損害後果不是由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2009年的《侵權責任法》第10條規定: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該條內容與《民法典》第1170條的內容及用語相同,說明該條內容已經完全被《民法典》所吸收。

關於共同危險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多人(2人以上)實施了危險行為行為,損害結果不是所有人的行為所致,只是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的行為造成了他人損害,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不知道具體侵權人是誰,但共同危險行為人的範圍是明確的、確定的。

二是,實施了共同危險的行為人,應當對損害後果承擔連帶責任。

三是,共同危險行為人的免責事由,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中有規定,主指:其中一個人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沒有造成損害的,他就可以免除責任。雖然《侵權責任法》第10條中沒有採納此觀點,但該規定與《侵權責任法》中的基本規定並不衝突,故而在《民法典》中可能會被繼續適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所有的共同危險行為人都證明自己的行為沒有造成損害的結果時,仍須由全體共同危險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四是,關於共同危險行為的免責事由,學說上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只能證明自己的行為不能造成損害,但不能證明誰是真正的加害人的,不能免除其責任。其道理在於,如果每一個共同危險行為人都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沒有造成損害,但真正的加害人仍然在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中,仍需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因為,民事訴訟證據的證明標準是法律真實,其只要舉證證明到符合法律要求的時候,法官就可以採集,但這並不一定是客觀真實。比如,借錢寫借條,還錢後未要回借條發生爭議的,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時,法官憑藉條就可以認定未還錢。

另一種意見認為,能證明自己的行為不能造成損害結果的就應當免責,況且現實中並沒有出現所有的共同危險行為人都能夠證明自己的行為沒有造成損害。司法實踐中,確實還沒有出現所有的共同危險行為人都能證明自己行為沒有造成損害的情形。

五是,共同危險行為人本身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但是,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在辛德爾訴阿伯特化學廠侵權案中創立的市場份額規則,即按照市場份額承擔按份責任,讓可能的侵權人都承擔賠償可能更合理,可在一些特殊的共同危險侵權案件中參考。

主要觀點來源於:楊立新著《侵權責任法條文背後的故事與難題(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55-60頁。

相關焦點

  • 每天幾條,民法典輕鬆學 | 第104期侵權責任一般規定
    第七編 侵權責任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係。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
    專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2章 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民法典》第1165條 【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一、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並不一定要承擔責任,有過錯就承擔責任,無過錯就不承擔責任,有部分責任就承擔部分責任。就如:好漢做事好漢當。
  • 民法典在線|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民法典在線|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法條第一千二百四十條從事高空、高壓、地下挖掘活動或者使用高速軌道運輸工具造成他人損害的,經營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擔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經營者的責任。
  • 民法典侵權責任法: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責任承擔方式
    專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3章 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責任承擔方式《民法典》第1167條 【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責任承擔方式】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 中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創新與發展
    如此一來,由於沒有區分侵害與損害,《侵權責任法》第6條第1款和第7條也直接導致了絕對權請求權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被混淆的局面。   (二)絕對權請求權與侵權賠償請求權的區分   所謂絕對權請求權,是指據以排除對物權、人格權、智慧財產權等絕對權的侵害、妨礙或危險的侵權行為,從而確保這些絕對權之圓滿狀態的請求權。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有所呼,有所應
    2009年12月2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共12章、92條。《侵權責任法》不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民事責任」一章的規定進行了優化、修正與擴充,而且對多類特殊侵權行為進行了專章規定。這使得司法實踐中侵權責任案件審判「有法可依」的程度大大提高。
  • 民法典來了|姚歡慶: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司法適用的理念與邏輯
    2003年頒布的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的規定是將上述情況設計為承擔連帶責任(雖無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但侵害行為直接結合導致同一損害結果發生)。特別需要理解的是,第1190條和第1254條雖然有侵害權利的結果發生,但在定性上,當事人的行為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侵權行為。正因為不是侵權行為,所以才採取公平責任給予一定的補償。
  • 【學習園地】民法學:民法典時代的解釋論圖景
    就民事責任問題而言,學者主要著墨於見義勇為與無因管理的適用關係問題上。有論者即認為,對民法典第183條的「侵權人」作限縮解釋後,在加害人對受益人構成侵權而對見義勇為人不構成侵權之見義勇為情形,無法適用第183條,只能適用第121條。
  • 民法典:僱主賠償後,向僱員追償規定與侵權責任法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係,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提供勞務一方追償。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 ...宣傳民法典專欄】關於過錯責任和過錯推定責任的相關裁判規則5條
    法條變遷說明《民法典》第1165條來自於《侵權責任法》第6條,有兩處修改:其一,將第6條第1款「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修改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從而區分了侵害與損害,明確了過錯責任原則只是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而非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 民法典在線|校園傷害事故責任你知道多少?
    法條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 法學匯|民法典:給民事主體更多更寬行為自由
    民法典增加規定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過,很多人還不清楚增加免責事由的立法目的是什麼。應當明確的是,民法典增加規定新的免責事由,形成完整的侵權責任免責事由體系,是為了進一步擴展人的行為自由。
  • 楊立新談民法典新增免責事由:給民事主體更多更寬行為自由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楊立新民法典增加規定侵權責任的免責事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過,很多人還不清楚增加免責事由的立法目的是什麼。應當明確的是,民法典增加規定新的免責事由,形成完整的侵權責任免責事由體系,是為了進一步擴展人的行為自由。
  • 涉及民法典侵權...
    裁判理由  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侵犯其身體的行為屬於適用一般過錯責任的一般侵權行為。被告實施加害行為與原告身體受到傷害這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因此,認定被告是否構成侵權的關鍵在於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就此被告主張原告構成自甘冒險,被告不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原告則主張被告存在重大過失,即便不存在重大過失,也應適用公平責任分擔損失。
  • 侵權行為歸責的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確定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一般原則是確定行為人侵權責任的根據和標準。過錯責任原則是任何人僅在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時。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即有過錯,有責任。無過錯,無責任。如果數人因共同故意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數人要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共同加害人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大小來承擔責任。加害人要為因其過錯給他人造成的損害負責。受害人也要因自己的過錯,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負責。如果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如果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調整範圍
    專欄《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章 侵權責任編的調整範圍民法典第1164條 一、何為侵權責任?許慎《說文解字》:「侵,漸進也。從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如隨著公司的出現,股東投資公司形成的股權,當股權受到侵害時,要制裁侵權行為,保護股民合法權益。二、個案分析麥可·傑弗裡·喬丹(MichaelJeffreyJordan)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三人喬丹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案,發布日期為2020/03/26,案件號為(2018)最高法行再32號。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新規則要點解讀15條(超值收藏)
    這一條文是對網絡侵權責任避風港原則中通知規則的規定,對原《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2款規定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形成了避風港規則中通知規則的完整體系。對網絡侵權責任,原《侵權責任法》僅用第36條作出了具體規定,內容比較簡單。《民法典》侵權責任編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用了4個條文作出規定,特別是對其中的避風港原則和紅旗原則規定了新規則。
  • 學習民法典|亮點法條周放送系列二十三
    學習民法典|亮點法條周放送系列二十三 2020-12-18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
    民法典在線|堆放物致害責任適用過錯推定原則!民法典共7編、1260條, 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覆蓋一個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⑧:關於自甘風險的相關裁判規則7條
    所謂基礎關係要件,是指自甘冒險行為人與相對人之間存在某種法律關係,使得行為人得以從事自甘冒險的危險行為。這種基礎法律關係可以表現為合同關係也可以是單方法律行為。而行為人與相對人也都遵守這種法律關系所衍生的義務。(註:參見最高人民法院侵權責任法研究小組編著:《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11頁。)如體育比賽,運動員根據規則即處於身體碰撞的危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