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為公益訴訟撐腰

2020-12-26 海外網

公益訴訟檢察直接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同時也事關眾多民事主體共同的民事權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明確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目的是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促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2017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檢察官聯合會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的賀信中強調:「檢察官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負著重要責任。」

民法典為解決公益訴訟實體法依據不足的問題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民法典全文1260條,有11處直接表述了「公共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

◆守護共同家園◆

民法典在開篇就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一規定就是我們所說的「綠色原則」。

「綠色原則」為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實現了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飛躍。

生態環境是公益訴訟的重要領域,就檢察公益訴訟而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始終佔到一半以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提出「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要求。

檢察機關要貫徹民法典確立的「綠色原則」,以及「生態環境侵權人承擔修復責任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有關規定,加大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力度,探索推動公益訴訟制度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順暢有效銜接,讓違法者為恢復受損公益「買單」。



重慶市武隆區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反映世界自然遺產「天生三橋」景區內存在非法養殖行為,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該院第一時間聯合該區世界自然遺產管委會、區環保局等部門開展調查,利用無人機進行現場取證。最高人民檢察院供圖

◆捍衛英烈尊嚴◆

民法典總則編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為一項重要的立法目的,明確規定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人格權編具體界定了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並完善了肖像權合理使用規則和名譽權保護與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的規則。

這一系列規定對於檢察公益訴訟實踐中如何準確把握行為人是否侵害英烈權利、是否損害公共利益,提供了更全面的實體法依據。

檢察機關要堅決貫徹英雄烈士保護法和民法典的規定,對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捍衛英烈尊嚴。



2020年4月4日,武漢市舉行哀悼活動,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保護公民隱私◆

近年來,通過網絡等手段侵害公民隱私和個人信息的案件頻發,受害群體廣泛、個體維權困難,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反響強烈的公益侵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要求,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就是公益訴訟可以也應該發揮積極作用的一個新領域,民法典為此提供了實體法支持。

檢察機關要落實民法典關於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公民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辦案範圍,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依法履職、擔當作為。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被納入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和治理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決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山東省各地加大對口罩、消毒水、抗病毒類藥品等醫藥用品的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疫情期間哄抬物價、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圖為2020年2月6日,山東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一家連鎖藥店對藥品進行監督抽檢。新華社發 陳子慶/攝

檢察機關要落實民法典懲罰性賠償請求權的規定,做好與私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銜接,強化對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探索,懲罰就要痛到不敢再犯。

詳見:張軍 《把實施民法典貫穿法律監督始終》

來源:綜合自求是網、法制網

策劃:梁佩韻 唐淑楠

編制:唐淑楠

審核:李豔玲

監製:張西立



責編:張靖雯

31818581,.民法典為公益訴訟撐腰 ,.2020-06-21 18:10:26,.204452,.張靖雯

相關焦點

  •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檢察公益訴訟遇上民法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提到「公共利益」,人們很自然把它與檢察公益訴訟聯繫起來。實踐中也是如此,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案件始終佔到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一半以上。民法典和檢察公益訴訟,秉持著同樣的維護公共利益的價值追求,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熱點觀察|何國科:民法典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
    民法典實施後,將會對中國公益組織運行和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其中哪些條款值得行業人士特別關注?業界人士又如何看待該法典在公益領域的現實意義?在資深公益法律人士、北京致誠社會組織矛盾調處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國科看來,民法典就是保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鎧甲」和「利劍」。
  • 中國特色民事審判理論及環境公益訴訟理論的新發展
    關於民法典編撰中的重點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就物權編通則問題發表立法建議:一是在規定民法的法律淵源時,除了法律、習慣,不必再單獨規定法理作為民法的淵源。臺灣地區將法理規定為法律淵源,是為了藉助法理實現法律淵源的法理功能,大陸的民事立法上已藉助民法的基本原則得以實現。
  • 民法典與生活同行:訴訟時效不可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讓我們一起讀民法典的亮點法條,讓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同行。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百九十七條。圖片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第一百九十七條 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 普法丨為見義勇為的你「撐腰」
    「扶不扶」「救不救」引發熱議 成為社會痛點 對此 《民法典》旗幟鮮明鼓勵見義勇為 不讓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公益訴訟3周年 特別報導」公益訴訟為「盾」 安順「檢察藍」護衛...
    2017年以來,公益訴訟改革在檢察系統全面鋪開,基層檢察機關如何擴大檢察公益訴訟的社會認知,形成監督合力?如何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如何拓寬監督範圍將公益訴訟檢察改革引向深入?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基層檢察機關的智慧與幹勁。
  • 清華大學法學院開啟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動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通過,宣告中國法治建設迎來新的歷史性時期。為履行社會責任,清華大學法學院聯合得到App推出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暨「清華民法典系列講座」活動,多角度、全方位闡釋民法典內涵,為推動中國民法典的國民教育貢獻力量。
  • 貴州法院:對民法典施行前實施的侵權行為提起公益訴訟的,依行為時法律承擔責任
    播州區法院更是在本院認為中主張,對於民法典施行前實施的損害環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依照行為時的法律承擔責任。公訴機關暨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綏陽縣人民檢察院。
  • 「我為公益代言」——「啟明工作室」第一批公益訴訟志願者來咯
    【2020年74期】為積極拓展公益訴訟案源線索,全面維護和保護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吉首市人民檢察院結合「一院一品」創建活動,聘請了「啟明工作室」第一批共14名公益訴訟志願者,助力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公益訴訟志願者是為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進行義務協助和義務服務的人員。「啟明工作室」公益訴訟志願者皆為自願加入,需具備政治過硬,熱愛公益事業,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敢於同各種違法行為作鬥爭的條件。近日吉首市檢察院召開「啟明工作室」公益訴訟志願者座談會,邀請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共聚一堂,讓「加盟」更有儀式感。
  •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召開
    如何有效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是對檢察機關履職盡責的重大考驗。第三,民法典的實施對各項檢察職能融合發展創造了難得契機。民法典不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寶典」,也為行政權力行使劃定了界限,為刑事司法和公益訴訟保護民事權利提供了詳實規範。民法典實施後,「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融合發展不僅有實體法精神一致的遵循,更有權利價值融通的指引。
  • 最高檢: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三大影響
    張軍指出,真正把民法典落到實處,首先要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正確把握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整體帶來的三大深刻影響:一是民法典將民事法律規範系統整合、編纂修訂,形成一部內在統一、規則明確的法典,消除了各種單行法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為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供了體系更完備、規範更明確、尺度更統一的法律武器;二是民法典系統構建了對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全方位保護體系
  • 民法典公益宣傳原創歌曲——《暖光》與大家見面啦!
    民法典公益宣傳原創歌曲——《暖光》與大家見面啦!08-05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公益宣傳片
  • 學習民法典之訴訟時效
    1訴訟時效的種類及起算1.一般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3.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如果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之後,權利人一直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及其義務人的,則從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見《民法典》第188條)
  • 硬糖少女「撐腰」仍在繼續!酷我音樂助力愛心公益應援
    儘管硬糖少女已成團出道,但酷我音樂發起的「公益應援撐腰」活動仍在繼續。通過大家為硬糖少女們的點讚、撐腰,進一步助力愛心公益的發光發亮!為了能讓大家更切身地感受到「傳遞愛心」的快樂,酷我音樂此番發起的「公益應援撐腰」活動也是希望通過「偶像X音樂」的力量,讓粉絲們可以PICK自己喜愛的硬糖少女之餘,還能夠幫助到更多遙遠貧苦地區的孩子們,為他們送上一份熱騰騰的午餐的同時,也從中收穫一番公益傳遞的愛心療效,真正意義上做到追星、公益兩不誤。
  • 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哪些影響?這場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民法典不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寶典」,也為行政權力行使劃定了界限,為刑事司法和公益訴訟保護民事權利提供了詳實規範。民法典實施後,「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融合發展不僅有實體法精神一致的遵循,更有權利價值融通的指引。
  • 公益訴訟為「野生動物保衛戰」吹響號角
    公益訴訟為「野生動物保衛戰」吹響號角東方網 孫仲2020年03月01日 08:43   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6起檢察機關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檢察機關將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形成的共識、合力及高壓態勢,持續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指導和辦理。
  • 【法學匯】民事訴訟法學:多領域跨學科互動聚焦新問題
    根據舊實體法說,實體權利或法律關係決定了訴訟標的,而訴訟標的又決定了訴的合併、變更、追加、重複訴訟的識別以及判決效力客觀範圍等內容,訴訟標的只有與實體法聯繫起來才具有訴訟上的意義。2.審理程序的對接——以與民法典禁令制度對接為中心。
  • 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的必要性
    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7萬餘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9萬餘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5萬餘件。實施一體化辦案制度,可以在保證當前辦案規模的前提下,提高辦理一批有震動有影響公益訴訟案件的可能。以廣西為例,全區檢察機關在職在編總人數為7607人,其中公益訴訟業務條線有426人,佔比約5.6%。實施一體化辦案制度,可以凝聚各級檢察機關辦案力量,提升辦案能力和水平。
  • 檢察公益訴訟亮劍|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編者按近年來,上海檢察機關持續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全面貫徹落實最高檢部署的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今年12月,2020年度上海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新鮮出爐,涵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以及地方決定新增領域。即日起,上海檢察將陸續整理髮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展示上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同時也提高市民公共利益保護意識,為公益訴訟檢察提供線索。提到大氣汙染,人們會第一時間想到工業廢氣、汽車尾氣。
  • 民法典實施在即,最高檢提出五項要求,部署五方面工作,提出「四要...
    、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全方位保護體系,特別是在民事權利保護方面有許多制度創新,賦予檢察機關更重責任; 民法典不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寶典」,也為行政權力行使劃定了界限,為刑事司法和公益訴訟保護民事權利提供了詳實規範,對各項檢察職能融合發展創造了難得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