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公益訴訟改革在檢察系統全面鋪開,基層檢察機關如何擴大檢察公益訴訟的社會認知,形成監督合力?如何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如何拓寬監督範圍將公益訴訟檢察改革引向深入?這些問題,無不考驗著基層檢察機關的智慧與幹勁。
三年來我市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567件,平均每天辦理1.5件, 行政機關回復整改率達98.2%,所辦案件先後入選全國、全省典型案例,這組數字是安順市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工作中交上的答卷。
三年來,為確保公益訴訟的紮實高效推進,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實施意見》,市委深改辦將檢察建議納入全市依法行政考核內容,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開展提供有力支持,檢察機關主動邀請143位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研、視察公益訴訟工作,旁聽案件庭審和參加公開聽證,認真聽取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監督。
安順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 四級檢察官助理 吳春麗:
我們安順市檢察院與安順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在信息共享、情況通報、結果反饋、聯合督辦等方面建立常態化的協作機制,聯合安順市監察委員會出臺線索雙向移送的規範性文件,開展公益訴訟進黨校,主動邀請安順市林業局、市水務局等11家行政機關召開座談會,積極爭取行政單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2019年12月,普定縣檢察院通過訴前檢察建議推動安順電廠投資近400萬元建成排泥處理設施,徹底解決向夜郎湖飲用水源地超標排汙的行為,促使問題在訴前得到有效解決。
安順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 書記員 文昌朋:
我們兩級檢察院與法院建立協調機制,加強案件會商,共同研究審判中的相關問題,確保公益訴訟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
在此期間,安順市檢察院與市中級法院制定《關於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為安順市公益訴訟起訴案件的受案、管轄和審理等確立統一規範。鎮寧檢察院從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的辦案實際出發,與同級法院會籤《關於辦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確保案件辦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安順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 四級檢察官助理 吳春麗:
我們組織開展飲用水源治理、醫療廢物清理、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等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向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31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4件,督促關停和整治環境汙染企業、砂石礦山、養殖場、醫療衛生機構等144家,恢復林地、耕地、水域3.7萬餘畝,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200餘噸。
據了解,自專項工作開展以來,安順市檢察院聚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重點問題,督促安順市生態環境局對貴州宏泰化工公司非法傾倒的9萬餘噸危險廢物進行安全處置;紫雲檢察院積極介入生態環境部水源地專項督察發現的環境違法問題,成功辦理最高檢掛牌督辦的公益訴訟案件,推動當地環保、水務部門依法履職,切實保障200餘戶貧困戶的飲水安全,獲得安順市委、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被評為最高檢典型案例,寫入《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19)》。
安順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書記員 文昌朋:
我們共建立補植復綠基地27個,督促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落實「生態修復」檢察建議390件,對非法採礦、濫伐林木、非法佔用農用地等違法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7件,共推動補種林木43萬餘株,完成復綠面積4000餘畝,增殖放流53300尾,追償生態治理恢復費用117.88萬元,實現了懲治犯罪與保護生態雙贏的良好辦案效果。
不僅如此,安順市檢察機關還深入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工作,共立案辦理379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73件,提起公益訴訟2件。推動市場監管部門對校園周邊「小餐飲」、「小攤販」開展集中整治,部署網絡訂餐「清網行動」,約談「美團」、「百度外賣」等第三方平臺27家,下架線上違規經營商戶535家,責令公示證照681家,堅決捍衛食品安全底線。
安順市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 四級檢察官助理 吳春麗:
我們在開展「二次供水」飲水安全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督促衛健、住建等部門對西秀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等51家供水單位開展衛生監督專項檢查,進行清洗消毒和水質檢測,切實保障群眾「最後一公裡的」飲水安全,被省檢察院評為脫貧攻堅典型案例,獲得最高檢宣傳報導。
守護公益,檢察先行。作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安順檢察始終踐行著「綠色發展」的戰略理念,紮實踐行。
下期請繼續關注《公益訴訟為「盾」 安順「檢察藍」護衛青山綠水》。
法治安順
記 者:羅瑩蕤
編 輯:梁爽
審 核:劉朝剛
【來源:法治安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