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實現了人類在探索太空領域的重大成就。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提升,中國已成為外太空探索領域的佼佼者。
最近中國在月球又有了突破性進展——12月2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了「挖土」取樣工作。但是,作為曾經引領全球太空探索的領先者,美國卻坐不住了,著急尋找4企在月球「挖土」。
中國嫦娥五號挖土成功,44年來首次,俄歐作出回應
據報導,在12月1日成功著陸月面後,我國嫦娥五號探測首次開啟自動採樣工作,並耗時19個小時完成該項工作。如今已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接下來,經過一系列既定工作流程後,嫦娥五號會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屆時,中國將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成功實現這一探月計劃的太空國家。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12月6日,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這次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登月計劃也備受國際關注。首先,在1976年探測器登月採樣之後,中國是最新付諸這一實踐的國家。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認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是又一重大歷史性事件。
其次,據媒體報導,中國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取得了將近約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塵土樣本,帶回來的樣本質量是之前探測的10倍,這令整個航天科技領域都非常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次在一個月球地質構造獨特的地帶——擁有大型火山群的地方著陸,對地質學界和科學界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俄羅斯科學家已經表達了對此次中國月球採樣樣品的興趣。
對於中國嫦娥五號太空計劃的實施,多國均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俄羅斯認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將幫助中國更接近實現月球採礦和建設月球基地;歐洲航天局表示,從早期嫦娥任務到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肉眼可見中國太空探索能力在不斷增強。
不甘落空?尋求中國共享信息後,美國又找4家企業幫忙
中國在月球表面「挖土」成功,也引起了美國的興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首席科學家David Draper稱,這是個非常大膽的任務,他們正在大張旗鼓將向前推進。大概在是嫦娥五號發射前一周,NASA甚至上門尋求合作,盼望中國分享探月成就。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我國順利「挖土」成功的一天後,美國也宣布將採集月球土壤。據報導,當地時間12月3日,NASA在公告稱,有4家私企獲得了該局開採月球資源的合同。分別為日本太空創新企業ispace及其設在盧森堡的歐洲子公司,以及美國的Lunar Outpost公司和Masten Space Systems公司。按照計劃,這4家公司將在2022年或2023年完成採集月球土壤的任務。
可能有人關心,為什麼美國可以聘請私企到月球「挖土」?這源於美國將探索太空的成本轉嫁給私企。據美媒報導,2015年,美國籤署了一項太空法案,允許民間擁有、銷售及轉移在外太空開採的非生物資源。
美國還在計劃將探月的成本轉嫁給友國。據悉,美國準備在2024年前派遣兩名太空人送上月球,以月球探索為基礎,實現火星探索的最終目標。為解決探月龐大的費用,美國已邀請了日本、加拿大、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盧森堡和阿聯等7國加入探月計劃。值得一提的是,製造業和科技強大的日本,將為美國探月提供重要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