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新聞】屢創奇蹟的特殊團隊——記總院神經外科張德輝主任和他的助手們

2021-02-13 淮南東方醫院集團總醫院

淮南東方總院神經外科張德輝是一位能徵善戰的指揮員,他和他的戰友姚暉,吳鵬,姚瑞和許佔利等組成的小團隊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隊伍。2016年11月29日,是一個普通的一天。下面我們看看這一天裡他們的手術記錄:手術名稱:右額部鐮旁腦膜瘤切除術;手術者:張德輝,助手:姚瑞,手術時間從上午9:35開始到下午17:50結束;第二臺手術患者為高血壓腦出血。手術名稱:左側腦出血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手術者:吳鵬。助手:姚暉。手術時間從晚上8:10開始,到10點半結束。第三臺手術患者為右側小腦半球大面積梗塞伴出血。手術名稱:右側小腦半球切除+去骨瓣減壓術。手術者:張德輝,助手:許佔利。手術時間從夜間11:45開始到凌晨4時結束。


照片上的這位患者名叫王祿梅,53歲,家住大通區孔店鄉,王祿梅身後的那位是王祿梅的兒媳婦,叫昌偉偉。照片一畫面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王祿梅的手術難度是非同一般的,照片二是王祿梅手術後的第三天拍攝的,婆媳倆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對手術是滿意的。

王祿梅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和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加上老伴一家九口其樂融融。五年前王祿梅開始感到頭疼腦脹,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五年來,頭疼發作時,買點止疼藥吃吃,好了一段,又疼又買止疼藥止疼針,就這樣斷斷續續五個春夏秋冬。今年11月中旬病情嚴重,止疼藥止疼針不僅不生效,反而越吃越疼的厲害,同時頭抬不起來,視力幾乎看不到東西,來到東方總院神經外科確診為:右額部鐮旁腦膜瘤。需要做切除手術,這是2016年11月29日上午9:35開始的第一個手術,手術到下午5:50結束。

手術過程是這樣的,全麻成功後,患者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偏右側半冠狀切口切開頭皮、皮下,分離帽狀筋膜層,皮瓣止血後下翻固定,於右側額部切開骨膜呈「口」行,內側達中線,前方達眉弓,顱骨鑽孔一枚,銑刀切開顱骨呈大小約6×6cm帶骨膜游離骨瓣,骨蠟封閉骨緣止血,骨緣下及矢狀竇以明膠海綿填塞壓迫止血,見中線前端近雞冠一處硬膜腫瘤侵蝕缺損,"u"切開硬膜向中線側翻開,硬膜加小側切口並懸吊,顯露額葉皮層及腫瘤,此時開始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沿大腦鐮分離腫瘤基地,見腫瘤侵蝕至對側大腦半球,再分離腫瘤前顱底基底及腫瘤與腦組織粘連,分塊切除腫瘤,如此反覆進行,直至腫瘤外側部切除,再剝離腫瘤與大腦鐮粘連,切除殘餘瘤體,清掃大腦鐮腫瘤基底並切除,直至腫瘤全切,解剖保留大腦前動脈、嗅神經等重要結構,縱觀腫瘤質地脆軟,血供極豐富,邊界基本清楚,瘤腔徹底止血,觀無活動性出血,止血紗布貼敷,縫合硬膜,取人工硬膜一塊修補硬膜缺損,硬膜外留置引流管一根,骨瓣復位,以顱骨接骨片3枚+鈦釘6枚固定顱骨,縫合骨膜、皮下及皮膚,術程順利,術中出血稍多,輸紅細胞懸液2u、血漿400ml,術畢全麻清醒,拔除氣管插管後安返病房。手術兩天後,王祿梅已能下床緩慢行走。

2016年11月29日,第二臺手術的患者是從鳳臺縣醫院轉過來的,手術主刀者是吳鵬,助手是姚暉,手術時間是在第一臺手術後的晚8:10。結束時間是夜十時半,這一天的第三臺手術是從夜間11:45開始,直到凌晨四時才結束,第三臺手術的主刀醫師是張德輝主任,助手是許佔利。

張德輝團隊從上午7時多邁進醫院,走進工作區,從上午一直忙到下午,從下午忙到晚上,從晚上忙到深夜,從深夜忙到凌晨,日以繼夜的連軸轉,為了患者的生命患者的健康,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他們把患者當朋友當親人,他們在手術室裡不停地忘我地與病魔作鬥爭。

2016年11月29日,一天三臺手術從上午8時忙到第二天凌晨。以上的描述就是神經外科團隊真實的工作寫照,反映出了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神經外科這個特殊的團隊,面對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他們的病大部分在人的頭部。腦,被人們稱為,指揮中心,「司令部」。「司令部」出了問題,是個嚇人的事,目前張主任團隊採用的醫療方法,大部分是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較為前沿的高端手術,風險性、操作性、複雜性,艱難度均有相當高的要求。稍有不慎或者考慮不到就會給病人病家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這個團隊的工作作風不僅要求敢想敢為,不怕苦,不怕累,而且還要具有科學的頭腦,熟練掌握大量的資料和嫻熟的醫療技術、醫療技能,他的手術往往要有兩個以上的預案,精準再精準,仔細再仔細,堅決杜絕醫療糾紛的發生,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基礎上實施各種高端尖端手術,這是我們第一個想強調的問題。

第二個想強調的問題是,行醫標準問題。

2016年11月29日,這一天,對於神經外科這個團隊來說,確實是普通的一天,正常的一個工作日,一年365天,天天都是這樣緊張忙碌中度過的,一天做三臺手術也是很正常的,並非是我們選擇的,他們的行醫標準就是能早一天為患者做手術,絕不晚一天,能今天為患者治療,絕不拖到明天。

第三個想強調的是神經外科張德輝團隊的辛苦性,創造性。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一年中這個團隊工作各種四類手術46例,其中代表淮南市領先水平的手術包括蝶骨脊膜瘤切除術、侵蝕雙側大腦半球的巨大鐮旁腦膜瘤切除術,支架輔助下難治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前交通動脈瘤夾閉術等。另外在全省率先開展的創傷更小的「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交通性腦積水微創手術例數積累已20例,省內遙遙領先。

下面我們再以看圖說事的形式告訴大家張德輝團隊如何關心農村空巢老人患者的故事。

圖3

圖3上的這位花甲老奶奶叫蔣普蘭,家住淮南郊區史院鄉。今年9月27日求診於張德輝主任時,神志昏迷,雙側瞳孔放散大,光反射消先,眼球固定,四肢過伸,檢查結果為蔣奶奶的左額部有一個大小6×6cm佔位,周圍大面積水腫,腦幹受壓變形,生命垂危,兒女們見狀,個個淚流滿面,後經張德輝團隊手術後恢復的非常好,蔣奶奶的兒女們在合肥務工,屬空巢老人。目前,蔣奶奶不僅能帶好兩個上幼兒園的孫女和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外,還能做些簡單的農活。你看,蔣奶奶正在廚房忙著呢!

圖4

圖4右二是蔣奶奶,一看便知目前的身體狀況,這兩張照片是2016年12月9日上午在回訪蔣奶奶時拍攝的,連當時主治醫生都沒有想到,蔣奶奶會恢復得這麼好,村民們見到蔣奶奶都說,東方總院的醫生真有本事!

蔣奶奶的老伴王世智致回憶到:當時蔣奶奶的病情危重,昏迷不醒,張主任等腦外科專家本打算做急診磁共振再查一遍,充分了解病變性質以及病變與周圍神經血管的關係,但病人已到腦疝晚期,已經沒有時間做進一步的檢查。腦外科醫生團隊毅然擔著極大風險,為蔣奶奶做了手術,並且做的很成功,為他們省去很多檢查費用。這件事當時一家媒體是這樣描述的——

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張德輝主任為首的神經外科團隊,初步診斷病人的病情為「左側蝶骨嵴腦膜瘤」。若要進一步作出明確的診斷,常規情況下,要進一步為病人做磁共振平掃加增強掃描檢查。可此時此刻,病人病情危重,已處於腦疝晚期,隨時會呼吸心跳驟停而導致死亡。

「左側蝶骨嵴腦膜瘤」,以其位置的特殊性,以及與周圍神經血管的密切關聯性,決定了這類手術難度大,術中可能出現致命性的大出血,術後可能會遺留明顯的神經功能缺損症狀,所以獨立開展這類手術,在我市神經外科尚無先例,但不手術病人隨時有死亡可能,時間耽誤越久,即使手術成功,病人出現後遺症的機率也會明顯增大。

因此,立即手術,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

張主任團隊在充分考慮到術中的困難後,與家屬充分溝通,並完善術前準備工作,決定為其實施「左側蝶骨嵴腦膜瘤切除加去骨瓣減壓術」,手術難度是巨大的,術中病人的腦壓極高,腦瘤出血洶湧,腫瘤與運動性語言中樞、視神經、嗅神經、動眼神經、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等關係密切,這就決定了手術過程是緩慢的。在手術室麻醉和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經歷了11個小時的艱辛後,腫瘤終於完整地切除了。此時,已是次日的凌晨5點。

術後病人安返ICU,經對症治療後,病人病情逐漸穩定、好轉。考慮到病人的家庭經濟狀況,結合病人的病情,術後第二天,張主任就將病人轉至普通病房治療,此舉為病人的家庭節省了巨大的開支。在普通病房治療的日子裡,在床位醫生姚瑞、黃義平及整個神經外科護理團隊的精心治療、護理下,病人的病情恢復迅速。術後第三天,病人神志就完全清楚,視力、語言功能正常,四肢活動自如。頭顱CT複查提示顱內腫瘤完全切除,腦幹受壓完全解除,病人沒有任何神經功能缺損症狀。這個結果是令人欣喜的,也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減輕了負擔。至此,手術可以說完全成功了,術後的病理診斷為腦膜瘤,也證實了醫療團隊術前的診斷。

術後十一天,經過細心的護理,蔣女士康復出院。

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創了我市神經外科獨立開展這類手術的先河,填補了我市在這方面的一個空白。

在史院鄉蔣普蘭、王世智一家是個大家族,四世同堂,蔣奶奶的公公婆婆現在都是年近九旬,九十歲高齡的壽星級的老人,兩位老人看到兒媳(蔣奶奶)恢復了正常,在村裡鎮上擺了六桌酒席,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共有八十多口人參加了酒宴,這一家80多口人現在都成了張德輝團隊的義務宣傳員。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他的團隊: 生死時速間的「微觀...
    膠東在線12月15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腦出血、腦瘤、腦外傷,神經外科隨便一種病症都足以致命,但保命卻不是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和團隊的唯一追求。醫學越來越精細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在治好病的前提下,打好「組合拳」,還患者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才更值得探索。
  • 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
    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切除術【醫院大… 2020-12-10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醫專家】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李虎慶
    【高醫專家】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李虎慶 2020-07-13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郭輝教授(團隊)工作室落戶泗洪分金亭醫院
    「工作室」落戶泗洪分金亭醫院,旨在以郭輝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將定期在該院開展臨床診療活動,通過臨床帶教、人才培養、疑難病會診等方式,全面提升泗洪分金亭醫院神經外科的學科建設和人才梯隊培養能力,完成由「輸血」向「造血」的成長過程,讓泗洪的疑難、重症、急症患者能在本地得到上海實力專家、先進技術、尖端設備等優質資源,切實提高百姓的獲得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傳軍博士:用手術刀解決顱腦「大」問題
    神經外科也因此成為最具挑戰、最高難度的醫學領域,一臺神經外科手術往往持續3-8小時,而手術刀下的戰場只在毫釐之間……有這樣一位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他就是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郭傳軍。
  • 我院神經外科景文記主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評...
    我院神經外科景文記主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評為2019年優秀中青年專家【醫院大小事】 2020-04-21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神經醫學下沉宿州:上海德濟醫院助力皖北總院建設癲癇中心
    上海德濟醫院與皖北總院正式組建宿州市首個癲癇中心,上海德濟醫院名譽院長、著名神經外科專家徐啟武教授,上海德濟醫院院長郭輝教授,宿州市衛健委副主任王新菊女士,皖北總院院長盛繼倫教授等領導嘉賓出席。籤約儀式現場癲癇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
  • 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完全消失,上海十院神經外科高亮團隊再創...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走廊裡,穿著病號服的女患者小陳拄著單拐一步步走動,身邊滿頭白髮的父母忍不住拍手鼓勁,興奮之情不亞於初為父母時見到孩子成功邁出的第一步。更讓這家人開心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高亮教授對比手術前後的影像報告,曾經威脅小陳的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這意味著治療是成功有效的。今年3月初高亮看到小陳時,她已經癱瘓在床,半身不能動彈,正在逐漸失去語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 援疆醫者的堅守——記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
    初春3月,伴著京城微微的寒意,北京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鑫帶著家人濃濃的祝福和醫院領導同事殷殷囑託,踏上了奔赴新疆和田援疆前線的徵程。入疆以後,李鑫的身影穿梭在病患和手術臺之間,讓我們尋蹤他的足跡,一起分享他對援疆使命的理解與堅守。
  • 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微雕高手」重塑患者人生
    悄無聲息的手術室,透過高倍顯微鏡,特殊的手術針線縫合著那些細如髮絲的血管和神經組織,一雙靈巧的手正在拯救另一隻手。一段驚心動魄的手術後, 患者一個離斷的手指漸漸紅潤起來。這樣的「奇蹟」,在煙臺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手下經常發生。
  • 邁向協和新百年 | 聆聽大師教誨 再創外科輝煌
    翁習生主任、廖泉書記主持了此次會議。翁主任對幾位老專家的到來表示衷心地感謝,並向他們匯報了新一屆外科學系領導團隊工作開展情況。他說,經過學系和基本外科主任和書記每日的督導、調研,學系迅速組建了外科急診手術團隊。手術團隊運行數月以來效果顯著,極大提高了急診外科的工作效率。廖泉書記介紹了醫院黨委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的舉措。
  • 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杭春華:沒啥先兆 這種頭暈卻會要人命
    本周揚子名醫團「大咖有約」欄目,採訪了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杭春華。「腦血管疾病是目前造成人類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首要原因,致死率也在不斷升高,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和負擔。」由於腦血管疾病發病前一般沒有什麼先兆,故而注意預防、按時體檢和早期的及時治療是關鍵。
  • 三思且篤行——記小兒神經外科醫生田永吉
    田永吉,天壇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從醫16年,42歲的他對這份職業沉澱出更加穩重、更為長遠的思考。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 編輯高雪梅
  • 東西部醫療幫扶助力冊亨縣醫院神經外科發展
    圖為患者贈送錦旗給洪雷醫生團隊。新華網發新華網貴陽12月21日電 「是你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蹟」,近日,家住貴州省冊亨縣達央鄉八望村的一名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為冊亨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洪雷團隊送上了一面錦旗這樣寫道。
  • 渭南市第二醫院神經脊柱外科:創造生命奇蹟 挽救腦幹出血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 通訊員 薛麗萍 張毅)12月8日,患者60歲尹某深昏迷43天後,在渭南市第二醫院神經脊柱外科順利甦醒,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挽救腦幹出血。立即收治神經脊柱外科重症監護病房,此時的患者已由意識障礙逐漸轉為深昏迷,出現呼吸抑制,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在科主任侯劍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在薛麗萍護士長帶領的護理團隊配合下,全科醫護人員緊密協作,各負其責積極展開搶救措施:急診氣管插管保證呼吸道通暢、建立靜脈通路、心電監護、吸氧、重症監護、完善相關檢查等措施。
  • 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及團隊:膽大心細,練就懸壺醫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在非門診時間內,想找到外科主任並不容易,他們往往不是在手術就是在準備手術的路上。但想找毓璜頂醫院普外兒外科主任呂忠船又很容易,早上6點半 準時到病房門口「堵」他,幾乎一找一個準。
  •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的集大成者—新聞—科學網
    歷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肝膽外科主任、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等職。他創立創建了我國肝臟外科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先後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六次。1996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範醫學專家」榮譽稱號,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嶽陽醫院心胸外科團隊介紹
    心胸外科簡介嶽陽醫院心胸外科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心胸外科專委會及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胸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全面開展胸、心、血管外科系統疾病的醫、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