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家」上周推送的文章,向大家講述了一個真實卻又令人唏噓的冰球故事,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很好的教材。其實,在國內外冰球界,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冰球家」曾有過多次報導的中國女子冰球隊的頑強不屈,以及今天將要向大家分享的加拿大U18女子冰球隊如何面對近十年來最差戰績的故事。
當中國U18女子冰球隊上周參加2018年國際冰聯U18女子冰球世錦賽甲級B組的比賽時,爭冠組的比賽也在進行之中。加拿大隊飲恨半決賽,喪失了爭奪冠軍的機會。
在1月12日的半決賽上,美國、加拿大這兩支實力最強的隊伍提前遭遇,註定了另一場半決賽上,俄羅斯和瑞士必有一隊將創造歷史。結果瑞士隊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以堅韌的防守戰術頂住了東道主俄羅斯隊的凌厲攻勢,以2:1殺入決賽。儘管最終的決賽中,前兩節,瑞士隊就被美國隊狂灌9球,但瑞士舉國上下依然興奮的慶賀這有史以來的第一塊世錦賽銀牌,美國隊更是蟬聯冠軍激動不已。
那麼加拿大隊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由於在小組賽和美國的第一次交手時以創紀錄的2:6懸殊比分落敗,加拿大隊將自己推到了四分之一決賽階段十分不利的分組位置,1月12日這一天對加拿大隊來說是極其艱難的,因為她們將與美國隊再次相遇。不過,小組賽上經歷了「滑鐵盧」般嚴重打擊的加拿大隊,無論是隊員還是工作人員,談的最多的都是運動員的職業精神和永不放棄的信念。
讓加拿大國人欣慰的是,U18的姑娘們把這兩項優秀品質展示在了她們與美國隊的半決賽中,人們看到的不是小組賽的慘敗帶給隊員的心理包袱,相反,人們看到了一場異常激烈精彩的對抗——雙方在正賽和加時賽打成平手,直到點球大戰,美國隊才贏得寶貴一分。儘管加拿大惜敗,但雖敗猶榮。
接下來,加拿大隊的姑娘們的又有了新的挑戰——從來都是和美國隊爭奪冠軍的加拿大隊,此次失去了決賽權,她們又該如何對待一場銅牌爭奪戰?一邊是攜主場優勢而且非常需要這枚銅牌的俄羅斯隊,另一邊是即使得了第三也無法抵消10年來最差成績評價的加拿大隊。在擠滿了冒著嚴寒為主隊加油的俄羅斯球迷的德米特羅夫冰場上,加拿大姑娘們交出了完美答卷:滿場此起彼伏的俄語助威聲和類似喀秋莎的進行曲無法擊潰這群年輕姑娘的心理防線,俄羅斯球員超水平的發揮也無法阻擋加拿大隊的一次次攻勢,最終,齊心協力的加拿大隊,以5:1獲得了勝利,拿到了這次比賽的銅牌。
對於加拿大冰球來說,銅牌真的是一個很不起眼的成績,但隊員們迎難而上、團結一致、永不放棄的精神,還是博得了外界的稱讚。
這次加拿大U18女隊的隊長菲利爾,正是筆者社區的鄰家女孩,17歲的她連年入選加拿大國字號球隊,是我們荷頓培養的優秀冰球運動員之一。菲利爾在本次比賽的開場和頒獎儀式上始終保持著微笑,那是她把傷感埋在了心底,在絕大多數時候,她都以從容自信的微笑面對一切困難。我們知道,最後一次出徵世青賽卻留下了最差成績的紀錄,菲利爾內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但她努力讓自己以積極的心態示人。她說:"我們沒有得到想要的獎牌,但我們堅持到了最後、克服了諸多困難,這是非常棒的體驗。整個過程對我們全隊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旅程。"
加拿大知名作家羅伊·麥格雷戈(Roy MacGregor)曾這樣寫道——「冰球的團隊、合作、智慧、頑強、謙遜和勝利的價值觀不僅是加拿大人在世界舞臺上的最好展現,更是深刻地反映了我們日常生活的行事準則。」此次U18女子冰球世錦賽上, 加拿大姑娘們表現出來的勇氣與風度正是對此最好的詮釋。
看到這些剛剛成年甚至是還不滿18歲的女孩們所經歷的這一切,讓我由衷的感慨,冰球文化對培養冰球運動員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常常在我生活的這座加拿大小城裡看到冰球小球員們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愛與奉獻精神);我還在看到孩子們在冰球俱樂部訓練時總會被要求花大量時間練習傳球而不是射門(隊友間的配合比單打獨鬥的射門更重要);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社區8歲組孩子的比賽,比分落後的隊裡有孩子開始洩氣,教練對他說,「你看看你的朋友、你的家人還有我,都沒想過對你放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盡力拼搶?」······
我想,正是根植在這片土地上的冰球文化,孕育了像菲利爾這樣能夠忍辱負重、笑對得失,未來有望真正成為人生贏家的傑出人才。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枚銅牌也非常寶貴!一次比賽落幕了,但她們的人生才剛剛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