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擬打造一批水利樞紐景區

2020-12-22 央廣網

到2030年合肥創建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引江濟淮是國家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如何保護好、利用好事關重大。目前,正在公示的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廊道保護和區域發展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中給出了不少讓人期待的思路。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的美好格局,近在眼前。

【保護利用】

形成「一廊三區多點」的總體格局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帶、合肥都市圈、淮河生態經濟帶和中原城市群四大發展戰略區域,自南向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和江水北送三大段。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形成「一廊三區多點」的保護利用總體格局。其中,「一廊」即以587公裡的輸水河道為主幹,結合沿線重要湖泊及自然保護地,形成連續完整、功能完備、貫穿南北、和諧穩定的生態廊道。

「三區」是依據工程沿線周邊區域特點,結合工程初步設計和管控的要求,由南到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段區、江淮溝通段區和江水北送段區。而「多點」即工程沿線的城鎮、園區、港區以及水利樞紐等重要節點。

【生態廊道】

到2030年合肥創建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自然保護地、重要湖泊、生態林帶……在生態廊道保護方面,我省將加強巢湖、菜子湖、瓦埠湖等重要湖泊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促進重要湖泊的布局優化及功能提升。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加強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溼地保護的核心問題,以十五裡河、南淝河、兆河、杭埠河等入湖河流河口及灘涂溼地保護為重點,加快建設肥東十八聯圩、玉帶河,肥西三河,包括湖濱、派河口,巢湖半島、槐林、柘皋河,廬江馬尾河、棲鳳洲等十大溼地,恢復溼地景觀,完善溼地生態功能。

到2030年,創建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建成6個溼地公園,打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總面積近100平方公裡的環巢湖溼地公園群,創建合肥國際溼地城市,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安徽貢獻。

【特色旅遊】

重點發展水利旅遊,可體驗運河遊輪、低空飛行

引江濟淮工程有八大樞紐,多數位於合肥市境內。未來,擬重點發展水利工程樞紐旅遊,打造多條精品旅遊線路,遊客有望通過運河遊輪、陸地公共運輸、自駕遊、低空飛行等方式完成旅遊體驗。

其中,樅陽引江樞紐按5A級標準打造,構建「一心五區」的旅遊空間布局。「一心」指樅陽引江樞紐,「五區」指溼地體驗區、文旅小鎮區、水利觀光區、農耕體驗區和濱江景觀區;重點確保樅陽上碼頭古鎮、桐城鱘魚小鎮、溼地科普館、長風鄉休閒小鎮等的建設。

廬江節制樞紐融合廬城歷史文化以及柯坦河、白石天河兩岸風光,建設以現代農業休閒及廬城文化互動體驗為主的城市郊野公園;重點建設廬城文化園、主題拓展基地、廬城文化VR體驗館等。

派河口泵站樞紐按5A級標準建設,包括派河樞紐工程、牛角大圩生態示範園、蓮花圩等;重點開展左右岸的景觀化改造和工程紀念碑、觀光塔、觀景平臺、濱水騎行綠道等配套設施建設。另外,預留引江濟淮博物館選址和管理用房用地。

【港區布局】

打造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運河新城

為推進江淮聯運通道建設,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形成以合肥港為核心,淮南壽縣港區、安慶桐城港區、蕪湖無為港區聯動發展的整體格局。考慮到遠景發展的需要,預留派河、蜀山、東淝河等水利樞紐複線、三線船閘建設空間。

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要求,今後,合肥市要進一步落實濱湖科學城規劃,協調工程建設發展與沿線區域整體發展需求,做好城市內河段沿線管控和深度謀劃,打造一個高點站位,具有國際化水平的運河新城。(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方佳偉)

相關焦點

  • 引江濟淮在建「最高塔」封頂
    本報訊 9月29日,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局獲悉,引江濟淮新橋大道橋梁工程實現塔柱封頂,這可是目前引江濟淮在建項目「個頭最高」的塔柱。 新橋大道橋為引江濟淮工程跨越河道的特大市政橋梁,橋梁位於江淮溝通段航道處。考慮處於與小廟鎮外環高速規劃路線上,橋上設置8車道,汽車荷載等級為城市A級。
  • 「江水不犯河水」 揭秘引江濟淮「河上有河」
    引江濟淮工程作為安徽版的「南水北調」,滾滾江水由南向北,經歷的不僅僅是數百公裡的旅途,更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隘,其中之一就是建設世界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鋼渡槽。作為引江濟淮的「咽喉工程」,這不僅需要出類拔萃的技術,還要有讓人驚嘆的想像力。
  • 引江濟淮完成總投資近七成
    引江濟淮工程已經開工多年。去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努力克服疫情、汛情不利影響,全力以赴推進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去年,該工程完成投資超16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當前,二期項目的14項可研專題報告全部啟動。去年以來,引江濟淮在建項目的重大節點工程順利推進,提前實現「雙過半」目標。
  • 「引江濟淮」阜陽段穩步推進
    「引江濟淮」阜陽段穩步推進 2020-10-15 15:40:49   來源:潁州晚報
  • 引江濟淮八大樞紐已開工七處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5日,記者從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截至今年11月底,引江濟淮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587億元,佔總投資的67%,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投資「六成」以上。其中2020年以來已完成投資138億元,完成年度任務超「八成」以上。
  • 引江濟淮銘傳路橋首件鋼梁「合龍」
    近日,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局獲悉,引江濟淮合肥市區段橋梁工程迎來重大突破。銘傳路橋主跨首件鋼梁成功合龍,標誌著這座全市跨度最大的市政跨河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實現全橋順利貫通邁出堅實的一步。銘傳路是引江濟淮(合肥段)3座市政橋梁工程的一標段,位於高新區境內。
  • 引江濟淮與淠河總乾渠將實現「水上立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26日上午10:16,在肥西縣高店鄉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乾渠鋼渡槽的施工現場,隨著一根長2.64米、寬2.95米、高2.81米,總重12.71噸的杆件精確架設就位,世界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 — —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鋼渡槽左幅渡槽順利合龍,預計全橋將於11月中旬合龍,明年3月底有望實現通水。
  • 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初步設計獲批覆
    日前,省交通運輸通廳正式批覆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初步設計,標誌著該工程已進入施工準備階段。根據批覆內容,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位於在建的一線船閘南側,船閘等級為Ⅱ級,閘室尺度280米×34米×5.6米(長×寬×門檻水深),設計年單向通過能力3024萬噸。核定工程總概算15.15億元,項目建設工期為54個月。蜀山複線船閘已列入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建設內容,並作為2020年度先行開工項目。
  • 引江濟淮中派河大橋改建工程建成通車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28日上午,歷經15個月的日夜鏖戰,由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代建的引江濟淮中派河大橋改建工程,提前近5個月時間建成通車,中派河河道通航標準不但從4級提高到2級(可以通行2000噸船舶),而且合(肥)安(慶)高速方興大道至馬堰互通段至此真正實現雙向八車道通行,群眾出行將更加通暢。
  • 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初步設計獲批覆 設計年單向通過能力3024...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發改委網消息:日前,省交通運輸廳正式批覆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初步設計,標誌著該工程已進入施工準備階段。根據批覆內容,引江濟淮蜀山複線船閘工程位於在建的一線船閘南側,船閘等級為Ⅱ級,閘室尺度280米×34米×5.6米(長×寬×門檻水深),設計年單向通過能力3024萬噸。核定工程總概算15.15億元,項目建設工期為54個月。蜀山複線船閘已列入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建設內容,並作為2020年度先行開工項目。
  • 引江濟淮完成總投資近六成 二期項目可研報告已分別上報國家部委
    據合肥晚報訊 引江濟淮是一項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也是我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截至8月底,工程已經完成投資520.3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59.4%。目前,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可研報告已分別上報水利部和交通運輸部。
  • 引江濟淮再增資15億多隻為建設蜀山複線船閘,通航2000噸級船
    引江濟淮,是安徽省一號水利工程,是一項集中航運、調水、農田灌溉、城市供水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又號稱安徽版本的南水北調,可見引江濟淮的作用之大,不是一般的水利工程能夠比擬的。引江濟巢在國家批覆的引江濟淮工程中,全線為II級航運,並分為引江濟巢、降水北送等等工程,其中引江濟巢工程計劃在2020年通水,2021年滿足航運,實現運營狀態。
  • 每天一分鐘 知曉安徽事丨引江濟淮樅陽引江樞紐節制閘封頂
    引江濟淮樅陽引江樞紐節制閘封頂據了解,12月23日上午,安徽「一號工程」引江濟淮樅陽引江樞紐節制閘封頂,標誌著該節制閘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 引江濟淮上跨江淮運河特大橋系杆拱順利合龍
    5月1日,隨著最後一節拱肋準確對位並焊接完畢,由中鐵四局四公司承建的引江濟淮滬蓉改建工程上跨江淮運河特大橋128米系杆拱順利合龍,為後續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保障。引江濟淮工程是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供水範圍涵蓋安徽省12市和河南2市,共55個區縣,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是安徽省「1號工程」。
  • 引江濟淮銘傳路橋預計7月18日主橋合龍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獲悉,經過400多天的施工,引江濟淮工程中的銘傳路橋首件系梁近日順利合龍,預計本月18日,整個主橋將實現合龍,這也是目前合肥市市政橋梁中最大跨徑中承式拱橋,橋下通航的航道等級為II級。
  • 合肥市資訊|引江濟淮銘傳路橋工程已完工60%
    引江濟淮銘傳路橋工程已完工60%作為安徽省1號工程,引江濟淮銘傳路橋工程在這個清明節假期也在緊張有序的施工當中據介紹,引江濟淮3座市政橋梁工程一標段,包括銘傳路與銘傳路橋,銘傳路為規劃城市主幹道,道路規劃寬度60米,路線全長約3.194km,銘傳路橋長610米,主橋全長340m,其中包含了合肥跨度最大的跨河橋施工。建成後,橋面將布置雙向8車道,兩側布置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據了解,引江濟淮是全國172項重大供水節水工程中的標誌性項目,也是安徽省的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
  • 引江濟淮跨肥西派河市政橋梁三座擬於2021年春節前達到通車條件
    12月8日,從肥西縣引江濟淮辦公室獲悉,當前,引江濟淮肥西段正爭分奪秒加快工程建設,配備足夠的人員、材料儲備、機械設備等,保障翡翠路橋、巢湖路橋、創新大道橋在今年年底、明年春節前達到通車條件。引江濟淮工程肥西段第一階段工程,巢湖路橋、翡翠路橋、文山路橋(劉河沿橋)及創新大道四座市政橋梁及其接線工程。
  • 佛坪大河壩鎮上門服務 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順利復工
    佛坪大河壩鎮上門服務 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順利復工 時間:2020-02 佛坪大河壩鎮上門服務 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順利復工 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是佛坪縣重點項目之一,建設地在該縣大河壩鎮與安康寧陝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為保障重點項目復工復產,大河壩鎮政府一邊奮力阻擊新冠肺炎疫情,一邊充分發揮協調服務功能,幫助施工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 總書記考察的這座大型水利樞紐,有眾多不為人知的「第一」
    編者按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對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一代代江都水利樞紐人以爭先、創新、堅守的精神底色,詮釋了新時代「源頭精神」的深刻內涵。
  •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都水利樞紐時肯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得的重大...
    展廳「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語下,剖面圖展示了從0.7米高程的江都水利樞紐,經過9級臺階提升30米,送水逾400公裡進入山東的「足跡」。一江清水,跨上一級級臺階北上;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的建設管理,也逐年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