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薛嶽將軍

2021-02-13 文史精華

薛嶽(1896—1998),抗日名將,陸軍一級上將,曾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勳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一。 
  薛嶽為廣東樂昌縣人,又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於廣東樂昌縣的家。時為中日甲午戰後,全國瀰漫雪恥氣氛,其父仰慕民族英雄嶽飛,乃命名薛仰嶽。及長,自認僅仰慕嶽飛意猶未足,乃取消「仰」字,單名「嶽」,以近代嶽飛自況。1907年,甫十齡的薛嶽進入黃埔陸軍小學習軍事,1910年畢業。時革命風潮已風起雲湧,少年薛嶽與同學鄧演達、葉挺加入同盟會,追隨朱執信出粵,到各地進行革命活動。 
   
  早年追隨孫中山左右 
   
  1914年,二次革命後薛嶽加入中華革命黨,不久,恢復學生生涯,投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第二期,受訓兩年。畢業後,再入保定軍校第六期,與張發奎、李漢魂、吳逸志、鄧演達為同期同學。 
  1918年6月,薛嶽尚未畢業,即南下廣東,加入孫中山所組的革命軍援閩粵軍,任總司令部上尉參謀,隨軍入福建,攻佔以漳州為中心的20多個縣。1920年9月,隨軍回粵,討伐岑春煊所率的桂軍。當時粵軍參謀長鄧鏗(仲元)兼第一師師長,任薛嶽為機槍連少校連長,翌年,機槍連擴充為營,薛嶽升任營長。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鄧鏗奉令成立大總統府警衛團,由第一師參謀長陳可鈺任團長,薛嶽、葉挺及張發奎分任第一、二、三營營長。是年8月,孫中山溯西江至桂林,設置北伐軍大本營,薛嶽任孫文總統府警衛任務。 
  1922年3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破壞革命,將鄧鏗刺死,叛象漸明。4月,薛嶽護送孫中山回粵,設大本營於韶關,6月初,又護送孫中山及夫人宋慶齡由韶關回廣州。6月16日凌晨,陳炯明公然叛變,令所部葉舉、洪兆麟等部隊圍攻粵秀樓和總統府。警衛團葉挺營堅守總統府前門,薛嶽所部固守後門,多次擊退叛軍的進攻。叛軍便斷水斷電,企圖困死革命衛士。戰鬥持續了10多個小時,警衛團保護宋慶齡突圍。葉挺全營在前面開路,薛嶽率領機槍營殿後,冒著槍林彈雨,將孫夫人送到嶺南大學校長鍾榮光所住石屋。孫中山則在事變即將發生前登上了永豐艦。 
  警衛團被衝散後,薛嶽帶著部分警衛團戰士到珠江永豐軍艦,繼續守衛在孫中山身邊。不久,奉孫中山之命,同林直勉等人秘密潛往廣西梧州請兵。在粵軍第四師的營長莫雄幫助下,與該師師長關國雄取得聯繫,召開了駐梧州陸海軍少校以上軍事會議,商量出兵平叛。正在這時,突得到粵軍許崇智部回師受阻被迫開往福州的情報,只好暫停軍事行動。兩天後,薛嶽秘密地乘搭「大明號」輪船赴香港,轉往上海,向孫中山匯報廣西請兵情況。 
  閩粵的新情勢,迫使革命軍北伐計劃變更,10月18日,孫中山在上海電令許崇智軍改稱「東路討賊軍」,許崇智任總司令,蔣中正任參謀長,薛嶽與李辛達及葉劍英被孫中山派往福州,任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總司令中校參謀,不久,任第八旅十六團團長。1923年4月,率部隨東路討賊軍南下,到達廣東潮梅一帶,協同西路討賊軍,夾擊叛軍陳炯明的洪兆麟、尹驥、李雲復、翁式亮等部。5月9日,前往揭陽的東路討賊軍遭到叛軍襲擊,通往豐順要地言嶺關被佔,道路受阻。在這危急關頭,他帶領全團官兵,在旅長張民達指揮下,與其他部隊一起,反覆猛攻,奪回言嶺關,使全軍轉危為安。事後,第八旅全體官兵受到孫中山的接見和表揚。 

點擊原文,繼續閱讀。



   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我國抗戰時期,曾經的戰神薛嶽將軍,是否可以算是民族英雄?
    從1939年到1944年,在抗日戰爭最關鍵的幾年裡,薛嶽將軍指揮第九戰區的軍隊頑強的把日本人阻擋在長沙城外。保住了湖南就是保住了重慶,保住了重慶就保住了中國抗戰的希望。1944年,日軍集結了60萬兵力,發動了豫湘桂戰役。雖然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佔領了長沙。但在這次戰鬥中,薛嶽將軍指揮部隊,仍然消滅了日軍5萬多人,讓日軍沒有力量對重慶發起進攻。
  • 抗戰中的薛嶽:正面戰場常勝將軍,但長沙會戰表現一般
    抗日戰爭時期,在正面戰場上一直有一位將軍在和日軍的主力王牌進行周璇,抗日戰爭中大大小小的大仗和惡仗他幾乎全部參與,此人正是國軍中搞得「戰神」薛嶽將軍,粵軍出身的薛嶽很早就在軍中大展手腳,到了抗戰爆發之後他率領的第九戰區也是國軍正面的主力之一,在上高、武漢、長沙和湘西等戰役中都對日軍取得大勝,在武漢戰役中的萬家嶺大捷,運用「天爐戰法
  • 被九戰區司令薛嶽將軍授予「無敵軍」金牌和錦旗的抗日虎將
    抗戰爆發後,任一七八旅三五五團上校團長,第六十師一七八旅少將旅長,第三十七軍第六十師師長,暫五軍中將軍長,海南防衛軍第二路軍中將副總司令。1950年5月去臺灣,任「國防部安全局」設計委員。上世紀七十年代隨兒女定居美國,擔任旅美黃埔同學會監事長,1993年逝世於美國。
  • 薛嶽將軍為什麼能在「長沙保衛戰」中抵擋日軍三次進攻
    薛嶽將軍率領的國軍,頂住了日軍向長沙3次進攻的戰役,叫長沙保衛戰;它是抗戰國軍作戰中少見的亮點。因為日軍裝備精良,兵員素質高;無論淞滬戰役,還是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南昌保衛戰都是以國軍的失敗為結局。雖然第四次長沙戰役,國軍還是失守了,但前三次戰役還是可圈可點的。
  • 抗日名將—薛嶽將軍
    1924年,蔣介石率部東徵討伐陳炯明,薛嶽任粵軍第一師少將副官兼師參謀長。次年2月,任第一軍第十四師副師長兼第十四團團長,在第二次東徵中,常常以少勝多。3月27日,他在給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及汪精衛、蔣介石等電報中說:「三月十一日,逆軍殘部由贛邊來犯興寧。職團由大埔星夜趕到合水,與逆軍激戰半日,被我擊潰,向平遠逃走。十三日,追至東石,被我夜襲。
  • 抗日名將薛嶽,103歲去世,他的3位妻子,都有怎樣的結局?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我黨的革命戰士自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實在國軍的隊伍中,也有很多抗日名將。他們在抗日的戰場上,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薛嶽將軍就是其中一位,只是薛嶽將軍的晚年生活很是悽涼。抗日名將薛嶽將軍,其實他的本名不叫薛嶽,而叫薛仰嶽。
  • 抗日戰爭中日軍最怕哪位將領?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而是他
    滾滾的歷史長河中,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抗日時期湧現出了不少抗日名將,有著名的長城抗戰將領佟麟閣、臺兒莊大捷李宗仁、三次長沙會戰的薛嶽,還有遠徵軍將領孫立人等等,他們都是有骨氣的抗日名將。
  • 抗日戰爭中,薛嶽、李玉堂、王耀武、孫立人等誰的戰功能排第一?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國民政府組織了許多次重要的戰役,在這些戰役中也誕生了無數的抗日名將,其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薛嶽,李玉堂,孫立人等等,那麼,既然有這麼多的英雄將領,就一定會有人把他們拿來作一個比較,到底其中誰才是第一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全面抗戰爆發後,葉挺是新四軍軍長,這位將軍是第四軍軍長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遊擊隊被改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參與抗日。我們軍隊之所以使用「新四軍」這個番號,是因為當年北伐時,葉挺所在的「鐵軍」第四軍。但是,第四軍還在,軍長是吳奇偉,也是大名鼎鼎的抗戰英雄。
  • 抗戰時期的第九戰區,麾下兩個王牌軍,虎賁與泰山都是誰任軍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最初先後劃分了五個戰區,最後演變成十幾個。然而在中國抗戰進入中期時,當時的湖南是抗戰時期的主戰場,並劃分為第九戰區。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次長沙會戰就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殲敵10萬餘人,成為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戰區司令長官。
  • 抗日名將薛嶽103歲去世,他的3位漂亮妻子,都過得如何?
    抗日戰爭期間我國湧現出不少名將,薛嶽就是其中之一。在眾多將領中,他的功績相當卓越。在作戰過程中,憑藉過人的作戰指揮技巧打贏了不少戰役。在抗戰期間,他堪稱殲敵最多的一位將領。現如今不少抗日神劇都將我軍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這些將領也是普通人,他們比常人多的就是那份熱血和忠誠。
  • 《八佰》告訴你廣東男人的血性:抗戰中粵軍有多少將士血戰沙場
    然而率「八百壯士」死守的將領便是廣東梅州蕉嶺縣人謝晉元將軍。在這八年期間,正面戰場曾展開10餘次大會戰,薛嶽參與指揮了其中最重要的7次。他奉命死守上海,以劣勢之兵頂住日軍長達數月的狂轟濫炸。他在贛北的萬家嶺地區部署重兵,伏擊孤軍深入的日軍,重創王牌106師團。此戰,被譽為與平型關、臺兒莊戰役齊名的抗戰初期三大勝仗之一。在長沙會戰中,以天爐戰法,殲滅日軍十萬。同時薛嶽也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 國軍悍將薛嶽,抗戰功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不如後者大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作為國軍第19集團軍的總司令率部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視死如歸,奮勇殺敵,其自創的「天爐戰法」,更是一舉殲滅日軍數十萬,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而此時的張靈甫只是國軍一團長,其老上級王耀武也只是薛嶽的下屬。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完全不具備可比性的兩個人,為何薛嶽在網上的名氣大不如張靈甫呢?原因有三。
  • 薛嶽身經百戰功在民族,在臺灣卻遭受不公正待遇,虎落平陽被犬欺
    薛嶽三次長沙會戰,共殲滅日軍27萬餘人,是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他的戰功轟動了整個世界,以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再次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得到日軍的「長沙之虎「的封號。抗戰勝利後,薛嶽在南昌受降之後,決心離開部隊,由南昌往上海暫住。
  • 抗戰時期國軍十大戰將:身經百戰,實力並沒那麼弱
    提到抗戰時期,不僅僅有敵後戰場,也有和敵人正面硬剛的正面戰場。暫且不提抗戰結束後的解放戰爭,這十位國軍戰將在抗日戰爭時期,絕對稱得上是民族脊梁!第一位 張自忠 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為第一位,絕對不僅僅因為他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他出身於滇軍,是抗戰中唯一一位和敵人用刺刀搏鬥而犧牲的軍長
    抗日戰爭時期,滇軍攜帶法式軍火裝備出兵抗戰,其軍容之盛,就連中央軍都為之遜色。在戰場上,這支部隊參加了抗戰中幾乎所有的大型正面會戰,其戰鬥力之勇猛根本不亞於桂軍、川軍等其他地方軍,就連日本也在報紙中記載:「自九一八與國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 實為罕見「。
  • 一代抗日名將薛嶽的晚年生活如何?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抗日名將薛嶽的故事,以及他的晚年生活。薛嶽將軍,出生於廣東韶關,在保定軍校畢業後,就加入了國民黨,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屢立奇功,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薛嶽是國軍將領中不可多得的一員名將。他一戰淞滬;三戰長沙;萬家嶺一役斃傷日寇106師團8000多人;長沙會戰他給日寇造成了11萬餘人的巨大傷亡。他獨創的「天爐戰法」在長沙保衛戰中大顯神威,他發明的「八字口袋戰法」在武漢會戰中殺得敵人片甲不留。
  • 薛嶽將軍守衛長沙,日軍7年傷亡10萬餘人,耗時長達七年!
    薛嶽將軍但是有一個地方,日軍將70餘萬的兵力投入到這個地區,沒有攻下來,反而還損失了10幾萬的部隊,這個地方就是長沙。長沙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日軍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只要能夠拿下長沙就會切斷我國軍隊的重要物資補給線,於是就派遣大軍進犯長沙,而長沙的守將正是我們大名鼎鼎的薛嶽將軍。
  • 不是薛嶽,也不是孫立人
    從1931年開始,在抗戰的14年當中,有無數抗日英雄湧現在抗日的戰場上。不僅僅是在共產黨的隊伍中,在國軍的隊伍中也有很多抗日名將,就像薛嶽、孫立人等等。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打遍全場的將軍,在抗日名將的排名上,他還在薛嶽、孫立人之前,他就是王耀武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