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第十七屆名廚百叟宴聯誼會在豐臺區天和晟烤鴨店小屯路店舉行。
會上,公布了入選2021年當代名廚掛曆的12位人員名單,他們是:舍增泰、史連勇、王愛平、馬志和、於鐵柱、黃凱、白玉潔、於赤軍、王悅芳、牛金生、關敬雯、白常繼。
牛師大才詩書酒
金牌抖音廚藝秀
生就一雙靈巧手
川魯兩門拔頭籌
川、魯菜大師牛金生,1956年生,北京人。註冊中國烹飪大師,北京工貿技師學院(原北京市服務學校)烹飪教師、高級烹飪技師、國家職業技能高級考評員、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命題專家。
早年師承張晨、趙國忠等名家啟蒙學習烹飪技術,後追隨師爺川菜泰鬥伍鈺盛學習川菜,最後拜國寶級大師魯菜泰鬥王義均為師學藝。
擅長川、魯菜餚的烹製。曾任天壇飯店、新疆中華大飯店、北京通港大廈行政總廚。現為北京便宜坊烤鴨集團專家顧問、北京國誼賓館餐飲顧問。
長期擔任北京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食全食美》欄目、河北衛視家政欄目嘉賓主持。編著多部烹飪教材。
代表菜有:幹燒巖鯉、大燒鰲裙、雪花桃泥等。
傳徒有王健、邢亮、唐毅、趙健、朱然、賈雪彬等。
地道川菜並不都是麻辣很多人認為川菜就是麻辣口味,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牛金生老師主理過一桌叫做「非常川味」的宴席,這桌宴席將他的技藝和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
川菜有著"七味"(甜、酸、麻、辣、苦、香、鹹),八滋(幹燒、酸、辣、魚香、幹煸、怪味、椒麻、紅油)之說,由此演變出來的味型多達幾十種,即使是人們常說的,也多達24種。這其中涉及到麻辣的,其實不多。
麻辣味型只佔川菜味型五分之一左右,遠不足以代表川菜,真正體現川菜烹飪技法、傳統、味道的菜式,多在不以麻辣為主的那五分之四中。
牡丹魚片
太白醬肉
糊辣海參
「糊辣」得名於幹辣椒節在油鍋中炸,使之成為糊辣殼時所產生的味道。這一味型的菜品多用熗炒,取辣椒的幹香糊辣,以大火把辣椒熗入新鮮原料中。這道海參中間還要在調製好的料汁中略略浸泡。這個味型講究香辣鹹鮮,回味略甜。
黃燒廣肚配韭香鮁魚餃
川菜中的黃燒技法,這一方法是與譚家菜著名的黃燜製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湯汁濃鮮不膩,有如凝膠。綠色的餃子皮源於韭菜汁,餡兒則包的是鮁魚,非常鮮香。
懷胎鱸魚
鱸魚不破肚,以幾根竹筷將魚撐起,然後用削的極薄的竹片將魚刺與魚肉分離,然後從魚嘴中取出。因此魚形完整但完又無刺。之所以叫做懷胎鱸魚,則是在蒸製前從魚嘴處將熬好的雞凍、芡實塞入腹中,外面套上竹蓀的傘仿造漁網。蒸製之後,雞凍融化,入味肉中,上席時澆上醬汁,挑開「漁網」,當著客人的面剖開魚肚,「魚子」芡實滾出,菜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