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0年,梁思成大量建築手稿曝光驚豔無數人!網友:分分鐘媲美電腦...

2021-01-10 騰訊網

時隔80年,梁思成大量建築手稿曝光驚豔無數人!網友:分分鐘媲美電腦製圖!

本文授權自丨藝非凡

ID:efifan

如今想要蓋一個房子,

需要3D建模,

需要電腦製圖,

各種現代手段應有盡有,

而在幾十年前,

建築製圖只能靠手繪。

近日,

建築大師梁思成大量的建築手稿

在網上曝光,

其精緻嚴謹驚豔無數人,

絲毫不輸電腦製圖。

這張是清代北平西山

碧雲寺金剛寶座塔

這張是宋代四川宜賓縣

舊州壩白塔

這張是遼代山西大同縣

善化寺大雄寶殿

這張是建於公元984年遼代

河北薊縣 獨樂寺觀音閣(現屬天津)

外觀酷似敦煌壁畫裡的唐代閣樓,

室內有個16米高的觀音巨像,

信徒首先可以在樓閣的底層仰視觀音。

隨後可在中間的暗層,

繞著觀音的腰部一圈,

最後來到頂層,

能近距離欣賞觀音的真容,

極其震撼壯觀。

每張手稿線條流暢,

清晰的結構分析,

成百上千的構件一絲不苟,

中英文註解,備註詳實,

和實物一一對應,

一筆一畫勝過高清掃描儀,

即使外行人看也一目了然,

讓人連連稱奇。

宋代 河北正定縣 龍興寺轉輪藏殿

時至今日很多人只熱衷於

談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愛情故事,

卻疏忽了,

他們不僅是夫妻,

更是一對建築學上的知己,

梁思成與建築的結緣就是因為林徽因。

清代 四川灌縣 安瀾橋

梁思成談起為什麼要研究中國建築,

他說:

「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

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

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

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

徽因告訴我,

那是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因為我喜愛繪畫,

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很多年前,

西方對中國的建築一直持輕蔑態度,

認為中國建築外表簡單

構造簡陋沒有發展,

再加上中國古代建築的技巧傳承

主要靠師徒的口傳心授,

能夠傳世的古建築專著可謂鳳毛麟角,

國際上關於中國建築的參考文獻極少,

其中從古流傳下來的《營造法式》,

因為時代久遠,

看起來如天書般令人費解。

宋代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要略

所以外界普遍誤認為中國建築

相較於其他系派很低劣幼稚。

而這樣輕浮草率的結論,

甚至影響了中國人自己,

國人對本國藝術發生過懷疑乃至於鄙薄,

認為只不過是工匠之事。

卻不知道,

中國建築為東方最顯著的獨立系統,

絲毫不受外部文化影響,

淵源深遠,演進程序簡純,

歷代繼承,線索不紊。

中國建築孕育於史前時期,

發育在漢代,

在唐代成熟,

到了宋代臻於完美,

直到明代開始衰老。

中國的建築外表簡樸,

內在結構複雜精美。

那些佛教廟宇中的翼展屋頂,

宮殿宅第中的格子窗欞、

庭院裡的月門和拱橋,

極具特色,

讓18世紀的歐洲設計師為之傾倒,

甚至創造了一種專門模仿

中國裝飾的藝術風格,

「Chinoiserie」,

每一處都凝聚著古代匠人的智慧,

工匠們歷經千百年不斷優化改進,

建造出適應人們各種日常生活的建築,

結果到頭來卻被人們所不重視。

梁思成一直對這現狀所憂心,

他特別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

去保護延續中華文化,

梁思成在美國賓大讀書的時候,

看到了著名的《弗萊徹建築史》一書,

書中插圖的科學性和藝術性

都令他十分欽佩,

於是決心在自己寫作的《中國建築史》專著

以及相 關研究論文中,

要把插圖畫成這個水準。

弗萊徹建築史手稿

而這談何容易,

要知道那個年代不像現在設備先進,

資源渠道眾多,

可以安心的坐在窗明几淨的書房專心繪畫,

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經濟困難,

測繪工具簡陋,

出行極其不便,

人們溫飽尚不能滿足,

更別說去全國各地探尋古建築,

並且把測繪圖達到世界水準。

其困難絕非一般,

但梁思成卻把這項任務當成己任,

作為畢生的使命。

30年代,

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助手莫宗江,

自帶行李鋪蓋卷,

背著測量儀器在中國各個角落考察古建築。

因為環境簡陋,

他們只能在古廟或者路邊小店中投宿,

蝨子成堆,

有些地方還要提防土匪,

在這種環境下,

他們克服重重障礙,

拉開皮尺,

一點一點丈量著建築的大小構建。

為了測量、拍照、記錄,

他們臨時搭起腳手架,

去抄寺廟石碑上記載的修廟年代和經過,

驚動無數蝙蝠,

揚起千年塵埃,

冒著生命危險踩高沿低,

一邊躲避戰亂一邊寫下《中國建築史》。

林徽因曾特別自豪地宣布,

自己是古往今來第一個登上天壇屋頂的女人。

不僅如此,

她可能也是唯一一個

曾經穿著旗袍登上古建築的女人。

其中最驚險的一次,

當屬測繪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有67米多高,

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

建成於遼代,

非常雄渾,

木塔外觀是五層,

內部加上暗層其實有九層。

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兩個人

花了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

把木塔從下到上一層一層地全都測量了,

最後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是

塔頂和十幾米高的塔剎。

莫宗江後來回憶,

他們兩人從塔剎基座一個

維修用的小門走到屋頂上。

本來塔剎的頂上有八根鐵鏈

拴著屋頂的八個屋角,

防止大風把塔剎吹走,

由於年久失修,

這些鐵鏈都垂了下來。

梁思成為了考察,

竟然握著冰冷的鐵鏈雙足懸空往上爬,

助手一看也咬著牙往上爬,

就這樣把

塔剎也測量下來。

事後回想起來讓人冷汗直流,

在沒有任何安保的情況下,

只要手一松,

就會粉身碎骨。

在考察過程中,

他們驚喜地在山西五臺山

發現了佛光寺唐代大殿。

這是梁林夫婦考察

古建築人生的黃金時刻,

因為在此之前,

同樣進行過廣泛長時間調查的

日本學者斷言,

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一千年以上的

唐代木構建築,

如果想看唐代建築,

必須去日本。

之前整整5年,

梁思成和他的同事從沒有發現過唐代建築,

直到遇到佛光寺這個斷言才被攻破,

這是裡程碑式的成就,

鼓舞著每一個建築屆的人,

極大的增強了他們重拾

中國古建文化的決心。

就這樣,

他們前後花了9年時間,

輾轉15省200餘縣,

考察過的建築物超過兩千個,

全面深入地介紹和記錄了

中國古建築的發展史和技術特點。

但也因為路上的舟車勞頓,

林徽因患肺結核臥床不起,

梁思成因脊椎損傷只能靠花瓶支著下巴,

兩個建築界的伉儷夫婦為了

建築事業幾乎付出了所有,

透支了所有精力,

但他們卻從不後悔。

梁思成說:

「其最終目標,

是為了編寫一部中國建築史。

這一課題,

向為學者們所未及,

可資利用的文獻甚少,

只能求諸實例。」

這些手繪圖和電腦一樣專業,

卻比機器製圖多了一些人情味,

因為裡面包含著兩位學者對

自己國家文明瑰寶的深深熱愛。

這些手稿出生的背景很動蕩,

手稿集結成冊面世的過程也很波折,

先後經歷過1939年底片被毀,

僅存的圖像資料輾轉美國、英國、新加坡,

直到1980年才回到國內與清華大學

保存的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文稿重新合璧,

前前後後三十年,

而那個時候梁老先生已經去世近8年之久,

這是國內第一本較為系統論述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歷史的專著。

這些手繪圖之所以珍貴,

不僅僅是因為身處亂世,

更多的是因為有很多上千年的建築

如今已被各種原因破壞消失,

後世的我們只能從梁思成

手稿裡一窺昔日風華。

隋朝 河北趙縣 安濟橋(趙州橋)

這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建築

叫做叫做廣濟寺,

位於河北寶坻縣(現屬天津)。

它建於遼代,

是中國已發現的古木建築中最老的之一,

距今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了,

其中的三大士殿為磚木鬥拱建築,

內部梁枋結構精巧,似繁實簡,

極用木之能事,

凝結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只可惜現如今只能看到梁思成的手稿

和一座2007年重建的新寺。

因為在1947年,

「不識貨」的縣長輕飄飄地說:

「把那個「破廟」的木材,

拿去修橋,

這橋還能為人民服務。」

廣濟寺三大士殿平面及斷面圖

於是這座在縣長眼裡

「毫無價值的破廟「就消失了,

當梁思成於1953年得知這消息時,

痛徹心扉地惋惜道:

「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

建於1008年山西榆次永壽寺雨華宮,

在民國初期據說因為修鐵路被拆,

建於1205年的河北正定陽和樓,

於20世紀60年代被拆毀,

這些偉大建築和建章宮、

阿房宮同樣的命運,

同時期,

當日本頒布的保護古建築法已經施行幾十年,

中國對古建築卻毫不重視,

眼睜睜地看著一座座有著

千百年歷史文化的古建被推倒破壞,

那種心痛無力感時刻

拉扯著林徽因梁思成夫婦。

梁思成的手繪圖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縮影,

對中國古建築設計藝術和

發展傳承有著重大影響,

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那個年代生存尚且不易,

更別提梁老先生愛國人士,

頂著巨大壓力,

甚至冒著生命危險,

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保護延續著中華文化。

這種精神和行為,

正是我們這個年代最欠缺的東西。

先輩不易,

後輩當倍加珍惜,

唯有自強自信才不負前輩重託,

才能重拾昔日風華,

才是真正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關焦點

  • 時隔80年,梁思成大量建築手稿曝光!9·18,不忘先輩人!
    如今想要蓋一個房子, 需要3D建模, 需要電腦製圖, 各種現代手段應有盡有, 而在幾十年前, 建築製圖只能靠手繪。
  • 林徽因梁思成想讓留下的城牆,今僅在照片裡看到,圖2梁思成手稿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建築家夫婦,二人踏遍千山萬水,考察記錄古代建築。由於二人的努力,這些代表古人智慧的建築得以保護或者留下圖紙為子孫後人看到。 梁思成和林徽因繪製的敦煌唐代遺留建築。這是在沒有繪圖軟體的時代,完全手工繪製的,看了這手稿,讓人肅然起敬,真是了不起的建築家夫妻。
  • 梁思成手繪能力有多強?看這8張手繪圖,每張都讓人讚嘆不已
    國內的 CDA技術則是在國外 CAD平臺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但是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或普及的時候,設計師們就自然而然地用手繪出來,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手稿,具有歷史價值。出生於1901年,辛亥革命後隨父母從日本回國,1920年代,梁思成先後在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和哈佛大學攻讀建築史,每日作畫也很少,因此也有過迷茫之感,寫信給父親梁啓超說,自己將來只會做一名畫匠,這樣就背離了當初的理想。梁啓超回信說:「覺得自己的才幹與理想不符,又覺得這幾年專做呆板功夫,生怕會成為畫匠。
  • 大師梁思成建築手繪稿:在沒有CAD的年代,他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
    只要說到「中國建築」,就一定要提及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中國古代建築。 自1937年起,梁思成便和妻子林徽因走遍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
  • 中國建築史上,日本曾兩次輕看,均被梁思成用實力回擊
    1928年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前往東北大學任教,他們依照母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模式,創建了東大建築系的課程體系,並增設了《中國宮室史》《東洋美術史》等課程,為的是把東西方的營造方法並重,培養具有中國建築審美標準的建築師。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梁思成回到北平。
  • 梁思成的前妻和後妻:一個是年輕時的愛情,一個是年老時的陪伴
    012011年,央視播出了一部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最真實地還原了梁林二人一生的經歷。這部記錄片大量採用了第一手資料和影像,青年時代的林徽因與梁思成在一起的場景,讓我無數次想起了一句話:在最好的年華裡,遇上了最愛的你。其中有兩張照片,雖一晃而過,我卻過目難忘。
  • 「雨神」蕭敬騰豪宅曝光!自稱陽臺可媲美「峇里島」,網友:真壕
    剛看完陳思誠和佟麗婭夫婦買豪宅的消息,又有一位歌手的豪宅曝光,他就是有著「雨神」之稱的蕭敬騰,他的豪宅價值2億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4000多萬元。他的豪宅有多大,就拿車庫來說,他的車庫面積就達到了80平米,這個面積已經相當於如今無數普通家庭首套房的面積,實在令我們普通人瞠目結舌。
  • 林徽因去世僅7年,為何梁思成娶小27歲林洙?多年後林洙說出真相
    一九二八年,梁思成與林徽因結了婚,成為公認的仙家。這個詞聽起來很俗,但仔細想,似乎沒有比這更好的詞來形容璧人的組合。兩人一起生活了27年,可巧,在林徽因死後,梁思成主動向一個比自己小27歲的女生林洙表白,信寫得非常浪漫而真誠。
  • 梁思成「50年後自有對錯」,看如今贗品城牆:廉價、無歷史厚重感
    他的話讓梁思成非常詫異,作為曾經接受過相關教育的人,梁思成認為這位蘇聯專家的規劃明顯不符合設計理念。 要知道,那個時候北京原住民就有130餘萬,加上未來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以及他們的家眷,總人口數可能會達到將近200萬,舊城可用面積只有52平方公裡。
  • 內含大量珍貴設計手稿!
    本次藝術設定集內含大量首次曝光的各文明、各兵種、各建築原始設計手稿。也是繼此前官方小說《列王的紛爭-新兵》的又一文化衍生作品,相比文字展示,本設定集將以更加直觀的角度給大家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獨家揭秘!
  • 文化十分丨太原晉祠:梁思成林徽因「不肯失之交臂」的千年之美
    近年來,隨著中國古建築之美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中國營造學社」這個名詞也漸漸被人熟知。作為中國營造學社的重要成員,梁思成、林徽因為中國古建築研究和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梁思成的建築設計專業課成績優異,但是更痴迷於建築史,他發現,當時中國的古建築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1925年,他收到了父親梁啓超寄來的《營造法式》。
  • 梁思成後妻林洙:是否夠資格做建築界第一夫人?看她公開情書內容
    文人多情,自古而然,曾經獅子在去北京清華大學遊玩時,特地去尋訪了中國建築界的一對伉儷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故居——新林院8號。這個林徽因生前最後的居所,卻在她去世後住進了另一位女主人——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1955年林徽因去世,7年後,61歲的梁思成娶了比他小27歲的林洙。
  • 中國第一處被發現的唐代建築在哪裡?
    在人口只有38萬的奈良,有7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古建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建造於公元745年仿照唐代寺院建築結構而建造的東大寺。相傳,公元753年,鑑真和尚歷盡艱辛東渡日本,在大佛殿前臨時建造的戒壇向聖武太上皇等僧俗授戒。不過,梁思成和林徽因堅信,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不可能沒有一處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唐代以前建築。
  • 一位參與過新中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人——梁思成
    梁思成,是建築的歷史學家建築教育家建築師,新中國成立之際梁思成參與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還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是誰呢?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1924年就和林徽因一起去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建築系學習,1927年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又去了哈佛大學學習建築,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1928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了婚禮之後,他們夫婦二人就去了歐洲參觀古建築八月份回國了,結果最後卻來到了瀋陽,在東北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第一個建築學系,梁思成是於1931年回到了北京進入了中國營造學社工作
  • 行走在建築群落裡的戀愛——一代建築伉儷梁思成林徽因善化寺之行
    說到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我們總會想到他們勝於人間四月天的愛情。但是今天我們要從他們的一段山西之旅說起——城南的善化寺是梁思夫婦成此行的目的地,未曾料到的是,他在這座不起眼的寺廟中,竟發現了我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遼金古建築群。
  •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梁思成從來不是什麼神
    林洙(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建築師、教員、作家,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編者按】 建築歷史研究者朱濤的《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一書日前問世。該書在宣傳時,使用了「終結了梁思成的偶像神話」這樣的表述。
  • 沿梁思成夫妻赴晉路線 清華大學師生考察山西古建築
    活動現場 資料圖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山西行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中國營造學社由民國風雲人物朱啟鈐於1930年創辦,1946年解散,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莫宗江等學社成員走過了全國近200個縣,調查了近千處古建築,其中許多是新發現或新識別的,開創了一代學術傳奇。在所有田野調查中,山西是重中之重。
  • 梁思成 | 一生建築,半世情緣.
    提到梁思成,世人多是想起他與林徽因的糾葛愛情,和身為梁啓超之子的獨特身份,卻把他的建築成就放在最後。從1932到1940年,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全中國200多個縣,調查了2700多處古建築。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野外調查是極為艱辛的。往往是以顛簸擁擠的長途汽車開始,兩輪硬板的騾車告終。照相機、三腳架、皮尺和筆記本等要隨身攜帶,謹慎保管。投宿到蝨子成群的古廟和路邊小店常有發生。更別提還有攔路的劫匪,流竄的軍隊。並且梁思成曾因車禍脊椎受了到損傷,變成了跛足。
  • 林徽因女兒掌摑後母林洙後,父親梁思成的反應讓人意外!
    建築師、詩人林徽因死後的第七年,即1962年,其夫梁思成娶了小自己27歲的林洙。這樁婚姻如同激起千層浪的石子,它不僅激起了無數人的熱議,同時也將梁思成的生活徹底擾亂了。 因為梁思成娶了林洙,梁思成的弟妹們聯名給他寫了一封抗議信,梁思成與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張奚若和其他幾位好友也斷然與他絕交了。
  • 山西大同的梁思成紀念館,他出生於日本東京,與林徽因相濡以沫
    今天的目的地是為古城東門的梁思成紀念館,梁思成紀念館位於大同市東城牆帶狀公園下沉廣場北側,佔地面積1210平方米,2010年開工建設,2011年9月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