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盛永 章丘鐵鍋 入行 非遺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社會新聞-東方網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被捧上天的「章丘鐵鍋」,現在啥樣了!?

  隨著2018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開播,章丘鐵鍋成了網紅。走紅的章丘鐵鍋經歷了百家打鍋、下架、品牌內訌等風波。質疑聲中,章丘當地不少打鍋作坊關門。

  2019年春節,「章丘鐵鍋」走進了故宮,卻依然熱銷不斷。那麼,《舌尖3》時代的章丘鐵鍋,如今的現狀究竟如何呢?

  網傳章丘鐵鍋涼了「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度高溫冶煉,36000次捶打……」

鐵匠師傅在打鍋

  2018年春節後播出的《舌尖3》,人們沒記住太多的食材,卻忘不了一口章丘鐵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然而,到了2018年底,卻出現鐵鍋滯銷的情況。年初幾百家打鍋的小作坊,到了年底只剩下十多家, 不免有些悽涼。

  近日,津雲記者前往濟南章丘實地調查。

  3月下旬膠東半島寒流似乎沒有對章丘造成什麼影響,暖陽當頭,羽絨服、衛衣、短袖,街上人們的服飾已經擾亂了四季。

  山區、丘陵、平原地形集於一身,橫亙章丘城區的309國道也隨著地形起伏不定。

  2018年3月,309國道附近曾聚集著數十家家庭鐵鍋作坊。計程車司機陳師傅聽說記者找打鍋的店鋪,搖搖頭說:「沒了,搞了一陣子就都關門了。」

  在陳師傅看來,章丘鐵鍋還不如章丘的大蔥和龍山小米出名。章丘地區盛產鐵礦,不缺鐵匠。20多年前,章丘打鐵鋪很多,鐵鍋、鏟子、農具什麼都打。後來,打鐵生意不好做,鐵匠也基本都改行了。在《舌尖3》播出前,章丘鐵鍋在當地人心裡都快被遺忘了,誰也沒想到它會火。

  當地人陳舉(化名)曾經負責給幾家店鋪跑銷售業務。如今,他已經不再代理章丘地區的鐵鍋業務了。

  陳舉記得,去年309國道附近,很多店鋪掛出了出售鐵鍋的招牌。附近的村子裡,叮叮噹噹的打鍋聲不停。那時候,經常有外地人來章丘買鍋。章丘本地村民,有的閒置了種植多年的大棚,外出打工的返鄉,不管會不會打鍋都支起架子鍛打。

  《舌尖3》播出後的半年內,雖然沒有統計過章丘究竟賣出去多少口鍋。但每個月從陳舉手中轉銷的鐵鍋數量超過2000口,每天訂鍋的電話不停,有些人根本不問質量和廠家。

  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7月份前後。首先是機器衝壓鍋混入市場。另外,臨沂、浙江的鐵鍋湧入章丘市場,讓客戶誤以為是章丘鐵鍋。

  陳舉還聽說,在《舌尖3》中亮相的「臻三環」、「同盛永」疑似遭遇了商業糾紛,一時間對章丘鐵鍋的質疑聲不斷。

  於是,從《舌尖3》播出後湧現的打鍋小作坊訂單開始出現斷崖式下降。一些小作坊裡出現貨物積壓,大部分在去年年底被迫關門。

  在309國道邊的一條胡同,陳舉指著一家洗車行說,這家店去年曾是一家打鍋作坊,堅持了不到半年就倒閉了。因為「入行」晚,正趕上鐵鍋銷量下滑,再加上廠房是租的,老闆沒賺到錢,只好把廠房轉讓。

  曾經在一家手工作坊打鍋的劉師傅認為,影響章丘鐵鍋銷量的最大根源是機器衝壓鍋。一塊鋼板用機器壓出鍋形後,再用錘子敲幾下,特意搞出點人工鍛打的樣子就完事。這些鍋冒充章丘手工鍛打鐵鍋混入市場。

  因為手工鍛打耗時耗力,而且產量低。機器代替人工節省成本,增加產量,但質量卻無法保證。

  劉師傅覺得,機器鍋的出現,損害了章丘鐵鍋的形象,消費者一時分不清哪是真的手工鍛打的鐵鍋,哪是機器鍋,到頭來損害的還是這些妄想以次充好的人的利益,最終關店的關店,轉行的轉行。

  章丘鐵鍋在故宮過年

  在濟南市區寬厚裡「同盛永」體驗店,「臻三環」、「同盛永」品牌負責人劉紫木正準備去國外展覽的材料。

  「臻三環」手工鐵鍋即將以套裝形式展現在國外市場上,包括一口鐵鍋,一把鏟子,一把刷子,一個鍋蓋。「這次國外展覽和在故宮展覽不太一樣,需要加上詳細的中國飲食和文明文化傳承的介紹,我們的匠人絕不比國外的差,我們的東西要比他們更好……」劉紫木對幾位員工說。

  今年過年期間,章丘鐵鍋進故宮給了劉紫木很大的啟示,也讓章丘鐵鍋又火了一把。

  1月28日,農曆小年,「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活動正式在慈寧宮城牆下拉開了序幕,以章丘鐵鍋、青島啤酒、德州扒雞等為代表的山東45家老字號參加了展覽。

  劉紫木沒想到,一開展章丘鐵鍋就被搶斷貨了。甚至有兩名故宮的工作人員專門為「臻三環」鐵鍋「義務宣傳」。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位工作人員在 《舌尖3》播出前幾年,就從他們網店裡買了鍋,是忠實粉絲。

  過年期間,因為北京沒有倉庫,每三天從濟南的工廠要發500口「臻三環」鐵鍋送往故宮。為保證不斷貨,就連大年三十晚上都在高速奔波。

  如今,「臻三環」鐵鍋的訂單依舊穩定增長。《舌尖3》中王玉海師傅鍛打的鐵鍋在節目播出後銷售不到3天的訂單就排到了2021年。今年農曆春節前,劉紫木給過年時還收不到王師傅鍋的幾百位客戶逐一打電話說,先送大家一口普通的章丘鐵鍋, 王師傅的鍋會陸續補貨。

  劉紫木認為,章丘鐵鍋涼的是那些機器衝壓鍋和臨時上馬仿造的「麻臉」坑窪鍋,真正非遺技藝傳承的純手工鍛打的鐵鍋銷售依然火爆。

  「臻三環」每個月的訂單在5000口左右。如今工廠裡有將近200位鍛打鐵鍋和其它工藝流程的師傅。線上銷售依然是線上依然是「臻三環」的主要銷售渠道。

  截止目前,在濟南、深圳、廣州、青島、西安等地已經開設了10家體驗店,每家店的銷量都不錯,而且一年下來未出現關店。

  同樣是火爆 味道卻變了

  劉紫木接觸章丘鐵鍋實屬偶然。他是山東人,是一位做網際網路營銷的投資人。2014年,山東小夥兒馮全永送給他一口手工鍛造的章丘鐵鍋。

  幾個月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劉紫木用這口鐵鍋煎雞蛋,發現以前煎一個雞蛋的油,這一次煎了4個才用完。這一刻,劉紫木決定,投資真正的手工鐵鍋。

  章丘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知道章丘的冷鍛手工鐵鍋,但這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代替了,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

  2014年,劉紫木接手章丘鐵鍋品牌「臻三環」,通過網際網路做營銷。他接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假。與打假同步進行的,是把章丘的打鍋手藝人尋回,復原和改進工藝。

  從2014年到2017年,劉紫木用了3年時間,尋訪了整個章丘拜訪當地曾經打鍋的人家,包括王玉海在內的幾十位老師傅,和他們籤訂了合作協議,又拍攝了拜師視頻,並且自費培養了近百位新師傅。

  在《舌尖3》播出之前,「臻三環」手工鐵鍋銷量就非常火爆,一年能賣上萬口且長期斷貨。就連打鍋的師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也在10萬元左右,這在當地算是不錯的收入。

  2018年2月的《舌尖3》風暴來的太突然,從「章丘無鍋」到「假鍋橫行」再到瘋傳「無人問鍋」,全過程不到半年,頗有網際網路速度。

  對劉紫木這位做了20年網際網路的人來說,雖然大起大落的節奏有些快,但早已預感到了「網紅」的結局。於是在《舌尖3》播出後第4天,劉紫木斷然關閉店鋪停止銷售。關店3個月,企業提出嚴把質量關,讓買到鍋的客戶拿到品質有保證的產品,不能為了一時賺錢而粗製濫造毀掉這多年的心血。

  劉紫木對津雲記者說:「手工的東西根本不可能滿足這種瘋狂的需求,經歷一千度的高溫,當熱度褪去,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

  不過章丘鐵鍋的火爆,還是有些超出劉紫木的預料,準確地說是火爆的味道變了。

  買鍋人、媒體、合作商紛紛湧入章丘。有人拎著百萬現金擺在王玉海師傅面前,要王玉海師傅撕毀與「臻三環」的合作協議。這種瘋狂,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而王玉海師傅卻拒絕了誘惑。

  在經歷《舌尖3》爆紅後,很多師傅還是選擇了留下。這讓劉紫木十分感動,近五年來,「臻三環」讓打鍋師傅們的收入數倍增長。劉紫木說,要讓這些最樸實的師傅們賺到更多的錢,也要讓匠人們更有尊嚴。

  蜂擁而至的媒體人發現即便擠進打鍋車間,近百位打鍋師傅也不和記者交流,只是默默戴著口罩打鍋。庫房內堆積著數千口打出來的鍋,但再多的現金也買不走一口鍋,因為這些打好的鍋要按照訂單順序,一口口發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劉紫木坦言,師傅們都是農民,平時家裡還有農活,不是天天不停地打鍋,客戶已經下好的訂單不可能隨便更改,因此師傅們打的鍋沒有多餘的。另外,師傅打鍋需要靜下心來,一旦心緒打亂了,心跟不上手。真正的章丘鐵鍋像鏡子一樣,一錘子下去打歪了就是一個坑,根本消不掉。

  如今,手工鍛造的章丘鐵鍋依然火爆。劉紫木相信,只要是好的東西就會有市場。2019年4月,「臻三環」網店將迎來十周年大慶。

  打造中國式非遺廚房

  在保證當下銷量的情況下,「臻三環」拓寬了營銷渠道,要打造中國式非遺廚房。

  2018年,濟南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其中包含劉紫木公司申報的金屬鍛制技藝(章丘鐵鍋鍛打技藝從區級升級為市級)。

  一口鐵鍋無法撐起整個廚房。於是劉紫木和全國廚具非遺傳承人合作,包括砂鍋、菜刀、剪刀、擀麵杖等。

  在濟南的「同盛永」體驗店,各種非遺廚具擺在廚房內,有專門的廚師為顧客演示廚具的使用和保養,顧客也可以自行體驗。

  市民劉女士來濟南出差,慕名前來體驗店。她原本以為體驗店只賣鐵鍋,沒想到各種廚具一應俱全,當場選購了鐵鍋、砂鍋、菜刀三種廚具。

  劉紫木說,他的團隊正在繼續挖掘全國非遺廚具工匠。就在記者採訪當天,一位來自四川雅安的國家級非遺相關負責人和劉紫木洽談合作。今年,中國式非遺廚房將亮相「臻三環」各大體驗店。屆時,顧客可以在任意一家店體驗到全國各地的純手工非遺廚具。這是對傳統手藝的傳承,也是對匠人的致敬。

相關焦點

  • 被《舌尖上的中國》捧紅的章丘鐵鍋,如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前段時間,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播出,章丘鐵鍋一夜爆紅。價格從300元一路飆升到700元,有要價一千多的,甚至還有上萬的。自此,當地製作鐵鍋的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章丘這片土地上,許多各行各業村民的都打起了鐵鍋,有很多人從中賺了不少錢。
  • 章丘鐵鍋「紅」了以後
    2月3日,在接受濟南時報獨家採訪時,「同盛永」手工鐵鍋傳承人之一的馮全永這樣講述章丘鐵鍋的復興路。  但他卻沒猜中「後續」。時下,距離當日的採訪已過去了整20天,登上《舌尖上的中國3》後的「同盛永」手工鐵鍋,又是另一番景象:播出當晚近3000口存貨被「搶光」,並收到數十萬口訂單。
  • 「舌尖」外的章丘鐵匠能否復興?產業化是現實難題
    「舌尖」外的章丘鐵匠:能否借東風復興?產業化才是現實難題  澎湃新聞記者 張蓓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沉寂多年的鐺鐺打鐵聲隨著「章丘鐵鍋」的爆紅重新煥發生機。  今年農曆正月初四,節氣「雨水」,也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的首播日。
  • 《舌尖3》開播~濟南元素亮相全國!章丘鐵鍋槓槓滴!
    2月19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經開播,瞬間刷屏了咱們濟南的朋友圈,濟南元素再次彰顯!來自章丘的特色手工鐵鍋,大放異彩!這家公司通過電商平臺帶活了「同盛永」和臻三環」兩個老字號。2018年年初,天貓出海對於章丘鐵鍋又是一個機遇,公司負責人馮全永和團隊敢於抓住機會,把章丘鐵鍋順勢送入了海外華人圈,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據說,有的鐵鍋產品甚至供不應求,需要排隊好幾個月才能買上。
  • 網紅章丘鐵鍋「失寵記」:部分家庭作坊出現囤積-熱鍛 同盛永...
    趙曉 攝  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爆紅的章丘鐵鍋,在年初創造了「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的神話,卻沒能衝破「紅不過一年」的魔咒,突然「失寵」,遭遇「滑鐵盧」。  圖為章丘鐵鍋「同盛永」「臻三環」品牌負責人劉紫木向記者介紹如何區別真假鐵鍋。 趙曉 攝  中新網記者7月7日專訪了章丘鐵鍋「同盛永」「臻三環」品牌負責人劉紫木。
  • 章丘鐵鍋的「電商十年」 - 山東財經 - 財經頻道 - 魯網
    昨天,同盛永牌章丘鐵鍋負責人之一的劉紫木告訴記者。  劉紫木多次強調,雖然《舌尖上的中國三》的播出,讓章丘鐵鍋名聲大噪,但是在此前,他們的鐵鍋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淘寶上有不錯的銷量。  聶陰江是章丘明水街道硯池村人,歷史上,該村裡有不少人以打鐵為生,而他的師傅王立源,就是「舌尖三」中出鏡的老鐵匠王立芳的哥哥。聶陰江回憶,馮全永是在2012年找到的他,而後他又召集了同村不少打鐵的人為馮全永的網店供應鐵鍋。
  • 品牌山東丨章丘鐵鍋真的涼了嗎?
    2018年2月,《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後,捧紅了「章丘鐵鍋」。一時間這種由一塊鐵皮經過十二道工序,,36000次錘打、純手工製作的鐵鍋,紅遍全國,「章丘鐵鍋」瞬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章丘鐵鍋同盛永 臻三環品牌負責人劉紫木告訴我們,「那幾天網店下了近千萬的訂單,相當於去年三天賣了一年的貨。」由於遲遲供不上貨,他們也迅速下架了所有的鐵鍋。然而經過短短的幾個月,紅極一時的「章丘鐵鍋」,卻在網上被曝出「涼了」的聲音,大家追捧的熱度也逐漸降低。「章丘鐵鍋」繁華褪去,進入理性,從品牌發展的角度,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風波呢?
  • 舌尖中國催火這種鐵鍋,銷量增了6000倍,更催生3大危機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最近催火了「章丘鐵鍋」。天貓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
  • 章丘鐵鍋 鍋「紅」是非多 火了之後這些官司多了
    近年來,章丘鐵鍋漸入大眾視野。早在2014年「章丘鐵匠習俗」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的大年初四,一檔美食節目「炒」火了章丘鐵鍋。自打鐵鍋成了「角兒」,章丘的村莊街道裡,打鐵鍋的和賣鐵鍋的人驟然增多。打鍋的和賣鍋的都說自己是正宗章丘鐵鍋,一時間章丘鐵鍋難辨真假。
  • 不僅僅是三萬六千錘,風靡天下的章丘鐵鍋到底神奇在哪兒?
    牛祺聖說:「2018年正月初五,就有人上門來定製章丘鐵鍋,現在我的鐵鍋遠銷除臺灣以外的各省市,這得感謝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欄目的宣傳。」  2018年正月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後,章丘鐵鍋一炮而紅。
  • 章丘鐵鍋:鍛打三萬六千錘 第A11版:城事 20190731期 濟南時報
    目前,章丘手工鐵鍋最具代表性的是「同盛永」和「臻三環」兩個品牌。  據《章丘文史集萃》記載,「同盛永」鐵鍋鍛打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其前身源自京勺,是當時備受京城名家廚師所青睞的一種獨特鍛打工藝製成的鐵鍋。
  • 章丘鐵鍋、濟南鐵匠、九轉大腸等都上《舌尖3》,章丘手工鐵鍋成「網紅」!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的神器章丘鐵鍋
  • 探訪「網紅」章丘鐵鍋 三萬六千錘打一口好鍋
    【同期】濟南市民 張麗  受朋友委託過來買的,朋友就是在「舌尖3」上看見章丘鐵鍋是人工打的,所以很感興趣,現在鍋脫銷了,本想買34的,34的斷貨了,沒辦法只好買32的了。  【解說】當地時間2月28日,記者走進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章丘鐵鍋 「臻三環」「同盛永」製作廠,「叮叮鐺鐺」的敲鐵聲此起彼伏,四十餘位手工匠人戴著手套、口罩、耳塞等防護工具,頭頂一盞白熾燈,用手中的鐵錘一下一下結實地敲打鐵鍋,在鍋內留下細細密密的紋路。
  • 手打3萬錘,小米有品火候臻三環章丘鐵鍋,舌尖上的中國同款
    我是山東人,章丘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知道章丘鐵鍋。但鐵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強烈衝擊,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臻三環」、火候、小米有品聯合打造,火候臻三環聯名款章丘鐵鍋,舌尖上的中國同款,年輕人的第一口章丘鐵鍋?臻三環和火候同為匠人心,共築匠人夢。
  • 章丘鐵鍋爆紅後,大師離家避難躲同行嫉妒,店被搶光樣品摸出手印
    瘋狂的買鍋人早已把所有的章丘鐵鍋掃蕩一空。在濟南「同盛永」的體驗店裡,王玉海的鍋被掛在餐廳卡座的第一個,標上了「宗師」二字。這是最貴的一口鍋,要價1299元。不斷有人湧入,那口鐵鍋已被用手摸得變了顏色。有人指名要買王玉海的鍋,推辭不掉的,只能將店裡廚師用的勺子、鏟子給出幾把。濟南寬厚裡的「同盛永」章丘鐵鍋體驗店,展示的章丘鐵鍋。
  • 章丘鐵鍋「涼」了?記者實地探訪竟發現…
    走進章丘的相公莊鎮河莊村,「正宗純手工鐵鍋」「舌尖上的章丘鐵鍋」等戶外廣告佔據牆壁的顯眼位置。圖為匠人們正手持鐵錘,打制鐵鍋。趙曉 攝 假貨售賣猖獗砸「章丘鐵鍋」招牌 劉紫木透露,雖然章丘鐵鍋並未「涼涼」,但假貨蔓延,砸了「章丘鐵鍋」招牌。 在網購平臺上搜索「章丘鐵鍋」,眾多網店打出「手工鍛打」「無塗層」「不粘鍋」等賣點吸引消費者,價格七八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 章丘鐵鍋爆紅之後
    一周內,鐵匠牛祺聖和兒子牛大偉接待了近千號人,現在鐵鍋的訂單已經排到2019年3月。
  • 《舌尖上的中國》裡那個爆紅「章丘鐵鍋」限量發售了!
    5月13日,崑崙決將走進文旅名城章丘,對於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不少拳迷對其印象深刻的一定還有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熱播,而迅速走紅全國的章丘鐵鍋。此次崑崙決章丘站,承辦方章丘文旅專門為崑崙決賽事特約鍛造章丘鐵鍋,並且將會在鐵鍋上鐫刻姓名(鋼模隨鍋贈送)與唯一編號,僅限量999隻,001號鍋已經被崑崙決創始人姜華永久保存。經歷滄海桑田的世事變遷,也曾感念時代的美好,但對傳統的珍視歷久彌堅,章丘鐵鍋傳承百年手藝,穿越歷史的風霜,把曾經的質樸形狀呈現於前。
  • 瀕臨消失的非遺!再深扒《舌尖3》章丘鐵鍋,為何鍛打三萬六千錘
    說起「章丘」,不少人腦海裡最先想起的應該非「章丘鐵鍋」莫屬吧。從漢代起,那時候的章丘就是制鐵重鎮,人們世代以打鐵為生。上世紀50年代,73萬人口的章丘,從事打鐵行業的就有38萬人之多。其實鐵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強烈衝擊,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很多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但近兩年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鐵鍋又重新走入我們的視線,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熱搜的「神器」,天貓平臺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
  • 章丘鐵鍋「涼」了?帶你去現場,有圖有真相!
    走進章丘的相公莊鎮河莊村,「正宗純手工鐵鍋」「舌尖上的章丘鐵鍋」等戶外廣告佔據牆壁的顯眼位置。趙曉 攝此前因大量訂單積壓,旗艦店為保證質量、尊重匠心,曾下架產品,發聲明呼籲公眾理性消費。劉紫木說,停售期間,網上賣出的產品大多不是真正手工打造的章丘鐵鍋。「眼看贗品日漸猖獗,店鋪在五月中旬陸續上線鐵鍋,讓消費者了解真貨、區別假貨。」 劉紫木表示,目前,消費者在線上購買章丘鐵鍋依然「瘋狂」,網購平臺排名前十的銷售量動輒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