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捧上天的「章丘鐵鍋」,現在啥樣了!?
隨著2018年春節期間《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開播,章丘鐵鍋成了網紅。走紅的章丘鐵鍋經歷了百家打鍋、下架、品牌內訌等風波。質疑聲中,章丘當地不少打鍋作坊關門。
2019年春節,「章丘鐵鍋」走進了故宮,卻依然熱銷不斷。那麼,《舌尖3》時代的章丘鐵鍋,如今的現狀究竟如何呢?
網傳章丘鐵鍋涼了「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度高溫冶煉,36000次捶打……」
鐵匠師傅在打鍋
2018年春節後播出的《舌尖3》,人們沒記住太多的食材,卻忘不了一口章丘鐵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然而,到了2018年底,卻出現鐵鍋滯銷的情況。年初幾百家打鍋的小作坊,到了年底只剩下十多家, 不免有些悽涼。
近日,津雲記者前往濟南章丘實地調查。
3月下旬膠東半島寒流似乎沒有對章丘造成什麼影響,暖陽當頭,羽絨服、衛衣、短袖,街上人們的服飾已經擾亂了四季。
山區、丘陵、平原地形集於一身,橫亙章丘城區的309國道也隨著地形起伏不定。
2018年3月,309國道附近曾聚集著數十家家庭鐵鍋作坊。計程車司機陳師傅聽說記者找打鍋的店鋪,搖搖頭說:「沒了,搞了一陣子就都關門了。」
在陳師傅看來,章丘鐵鍋還不如章丘的大蔥和龍山小米出名。章丘地區盛產鐵礦,不缺鐵匠。20多年前,章丘打鐵鋪很多,鐵鍋、鏟子、農具什麼都打。後來,打鐵生意不好做,鐵匠也基本都改行了。在《舌尖3》播出前,章丘鐵鍋在當地人心裡都快被遺忘了,誰也沒想到它會火。
當地人陳舉(化名)曾經負責給幾家店鋪跑銷售業務。如今,他已經不再代理章丘地區的鐵鍋業務了。
陳舉記得,去年309國道附近,很多店鋪掛出了出售鐵鍋的招牌。附近的村子裡,叮叮噹噹的打鍋聲不停。那時候,經常有外地人來章丘買鍋。章丘本地村民,有的閒置了種植多年的大棚,外出打工的返鄉,不管會不會打鍋都支起架子鍛打。
《舌尖3》播出後的半年內,雖然沒有統計過章丘究竟賣出去多少口鍋。但每個月從陳舉手中轉銷的鐵鍋數量超過2000口,每天訂鍋的電話不停,有些人根本不問質量和廠家。
轉折點出現在2018年7月份前後。首先是機器衝壓鍋混入市場。另外,臨沂、浙江的鐵鍋湧入章丘市場,讓客戶誤以為是章丘鐵鍋。
陳舉還聽說,在《舌尖3》中亮相的「臻三環」、「同盛永」疑似遭遇了商業糾紛,一時間對章丘鐵鍋的質疑聲不斷。
於是,從《舌尖3》播出後湧現的打鍋小作坊訂單開始出現斷崖式下降。一些小作坊裡出現貨物積壓,大部分在去年年底被迫關門。
在309國道邊的一條胡同,陳舉指著一家洗車行說,這家店去年曾是一家打鍋作坊,堅持了不到半年就倒閉了。因為「入行」晚,正趕上鐵鍋銷量下滑,再加上廠房是租的,老闆沒賺到錢,只好把廠房轉讓。
曾經在一家手工作坊打鍋的劉師傅認為,影響章丘鐵鍋銷量的最大根源是機器衝壓鍋。一塊鋼板用機器壓出鍋形後,再用錘子敲幾下,特意搞出點人工鍛打的樣子就完事。這些鍋冒充章丘手工鍛打鐵鍋混入市場。
因為手工鍛打耗時耗力,而且產量低。機器代替人工節省成本,增加產量,但質量卻無法保證。
劉師傅覺得,機器鍋的出現,損害了章丘鐵鍋的形象,消費者一時分不清哪是真的手工鍛打的鐵鍋,哪是機器鍋,到頭來損害的還是這些妄想以次充好的人的利益,最終關店的關店,轉行的轉行。
章丘鐵鍋在故宮過年
在濟南市區寬厚裡「同盛永」體驗店,「臻三環」、「同盛永」品牌負責人劉紫木正準備去國外展覽的材料。
「臻三環」手工鐵鍋即將以套裝形式展現在國外市場上,包括一口鐵鍋,一把鏟子,一把刷子,一個鍋蓋。「這次國外展覽和在故宮展覽不太一樣,需要加上詳細的中國飲食和文明文化傳承的介紹,我們的匠人絕不比國外的差,我們的東西要比他們更好……」劉紫木對幾位員工說。
今年過年期間,章丘鐵鍋進故宮給了劉紫木很大的啟示,也讓章丘鐵鍋又火了一把。
1月28日,農曆小年,「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活動正式在慈寧宮城牆下拉開了序幕,以章丘鐵鍋、青島啤酒、德州扒雞等為代表的山東45家老字號參加了展覽。
劉紫木沒想到,一開展章丘鐵鍋就被搶斷貨了。甚至有兩名故宮的工作人員專門為「臻三環」鐵鍋「義務宣傳」。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兩位工作人員在 《舌尖3》播出前幾年,就從他們網店裡買了鍋,是忠實粉絲。
過年期間,因為北京沒有倉庫,每三天從濟南的工廠要發500口「臻三環」鐵鍋送往故宮。為保證不斷貨,就連大年三十晚上都在高速奔波。
如今,「臻三環」鐵鍋的訂單依舊穩定增長。《舌尖3》中王玉海師傅鍛打的鐵鍋在節目播出後銷售不到3天的訂單就排到了2021年。今年農曆春節前,劉紫木給過年時還收不到王師傅鍋的幾百位客戶逐一打電話說,先送大家一口普通的章丘鐵鍋, 王師傅的鍋會陸續補貨。
劉紫木認為,章丘鐵鍋涼的是那些機器衝壓鍋和臨時上馬仿造的「麻臉」坑窪鍋,真正非遺技藝傳承的純手工鍛打的鐵鍋銷售依然火爆。
「臻三環」每個月的訂單在5000口左右。如今工廠裡有將近200位鍛打鐵鍋和其它工藝流程的師傅。線上銷售依然是線上依然是「臻三環」的主要銷售渠道。
截止目前,在濟南、深圳、廣州、青島、西安等地已經開設了10家體驗店,每家店的銷量都不錯,而且一年下來未出現關店。
同樣是火爆 味道卻變了
劉紫木接觸章丘鐵鍋實屬偶然。他是山東人,是一位做網際網路營銷的投資人。2014年,山東小夥兒馮全永送給他一口手工鍛造的章丘鐵鍋。
幾個月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劉紫木用這口鐵鍋煎雞蛋,發現以前煎一個雞蛋的油,這一次煎了4個才用完。這一刻,劉紫木決定,投資真正的手工鐵鍋。
章丘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知道章丘的冷鍛手工鐵鍋,但這個產業在上世紀90年代被外來的不鏽鋼鍋、不粘鍋代替了,幾乎絕跡。到了2000年之後,年輕人連聽說過的都少了,更別提用了。
2014年,劉紫木接手章丘鐵鍋品牌「臻三環」,通過網際網路做營銷。他接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假。與打假同步進行的,是把章丘的打鍋手藝人尋回,復原和改進工藝。
從2014年到2017年,劉紫木用了3年時間,尋訪了整個章丘拜訪當地曾經打鍋的人家,包括王玉海在內的幾十位老師傅,和他們籤訂了合作協議,又拍攝了拜師視頻,並且自費培養了近百位新師傅。
在《舌尖3》播出之前,「臻三環」手工鐵鍋銷量就非常火爆,一年能賣上萬口且長期斷貨。就連打鍋的師傅,平均每人一年的收入也在10萬元左右,這在當地算是不錯的收入。
2018年2月的《舌尖3》風暴來的太突然,從「章丘無鍋」到「假鍋橫行」再到瘋傳「無人問鍋」,全過程不到半年,頗有網際網路速度。
對劉紫木這位做了20年網際網路的人來說,雖然大起大落的節奏有些快,但早已預感到了「網紅」的結局。於是在《舌尖3》播出後第4天,劉紫木斷然關閉店鋪停止銷售。關店3個月,企業提出嚴把質量關,讓買到鍋的客戶拿到品質有保證的產品,不能為了一時賺錢而粗製濫造毀掉這多年的心血。
劉紫木對津雲記者說:「手工的東西根本不可能滿足這種瘋狂的需求,經歷一千度的高溫,當熱度褪去,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
不過章丘鐵鍋的火爆,還是有些超出劉紫木的預料,準確地說是火爆的味道變了。
買鍋人、媒體、合作商紛紛湧入章丘。有人拎著百萬現金擺在王玉海師傅面前,要王玉海師傅撕毀與「臻三環」的合作協議。這種瘋狂,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而王玉海師傅卻拒絕了誘惑。
在經歷《舌尖3》爆紅後,很多師傅還是選擇了留下。這讓劉紫木十分感動,近五年來,「臻三環」讓打鍋師傅們的收入數倍增長。劉紫木說,要讓這些最樸實的師傅們賺到更多的錢,也要讓匠人們更有尊嚴。
蜂擁而至的媒體人發現即便擠進打鍋車間,近百位打鍋師傅也不和記者交流,只是默默戴著口罩打鍋。庫房內堆積著數千口打出來的鍋,但再多的現金也買不走一口鍋,因為這些打好的鍋要按照訂單順序,一口口發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劉紫木坦言,師傅們都是農民,平時家裡還有農活,不是天天不停地打鍋,客戶已經下好的訂單不可能隨便更改,因此師傅們打的鍋沒有多餘的。另外,師傅打鍋需要靜下心來,一旦心緒打亂了,心跟不上手。真正的章丘鐵鍋像鏡子一樣,一錘子下去打歪了就是一個坑,根本消不掉。
如今,手工鍛造的章丘鐵鍋依然火爆。劉紫木相信,只要是好的東西就會有市場。2019年4月,「臻三環」網店將迎來十周年大慶。
打造中國式非遺廚房
在保證當下銷量的情況下,「臻三環」拓寬了營銷渠道,要打造中國式非遺廚房。
2018年,濟南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其中包含劉紫木公司申報的金屬鍛制技藝(章丘鐵鍋鍛打技藝從區級升級為市級)。
一口鐵鍋無法撐起整個廚房。於是劉紫木和全國廚具非遺傳承人合作,包括砂鍋、菜刀、剪刀、擀麵杖等。
在濟南的「同盛永」體驗店,各種非遺廚具擺在廚房內,有專門的廚師為顧客演示廚具的使用和保養,顧客也可以自行體驗。
市民劉女士來濟南出差,慕名前來體驗店。她原本以為體驗店只賣鐵鍋,沒想到各種廚具一應俱全,當場選購了鐵鍋、砂鍋、菜刀三種廚具。
劉紫木說,他的團隊正在繼續挖掘全國非遺廚具工匠。就在記者採訪當天,一位來自四川雅安的國家級非遺相關負責人和劉紫木洽談合作。今年,中國式非遺廚房將亮相「臻三環」各大體驗店。屆時,顧客可以在任意一家店體驗到全國各地的純手工非遺廚具。這是對傳統手藝的傳承,也是對匠人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