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的神器
章丘鐵鍋你get了麼?
歷經十二道工序
再過十八遍火候
一千度高溫錘鍊
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
直到鍋如明鏡
這就是章丘鐵鍋的煉造過程
美味的產生從來離不開專業的器用
有溫度的器用是美食真正的搖籃
一口鍋,萬種味,這才是美食的標配!
今年八十三歲的王立芳老人和其家人,在章丘打了一輩子鐵鍋,當地許多鐵匠都出自他的門下。
章丘手工鐵鍋製造需要經過12道工序,7道冷鍛,5道熱鍛。這道技藝歷史悠久,漢代時這裡便是冶鐵重鎮。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錘工具。
一千度高溫冶煉,三萬六千次鍛打,最終才能鍛造出一把合格的章丘鐵鍋。
手工打造的鐵鍋,通過一道最簡單的清水炒雞蛋,便能看出其特點,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絲毫不粘。
但在2000年前後,手工鍛造鐵鍋行業曾經受到衝擊,直到最近幾年,人們再次認識到傳統鐵鍋的魅力,在熱愛手工的年輕人幫助下,王立芳和其他已經放棄的老師傅們又重出家門,在東平陵新址再次燃起了爐火。
視頻一播出,章丘鐵鍋就在網上火了!更有人笑稱,今年過節不買一口章丘鐵鍋,都算白看《舌尖》了!
小編還特意到淘寶上看了看,一款價值349元的手工鐵鍋,從21點55分到22點05分,10分鐘之間賣出去了9個。
節目還沒播完,章丘鐵鍋就成功上了熱搜...
美味的產生從來離不開專業的器用,有溫度的器用是美食真正的搖籃,一口鍋,萬種味,這才是美食的標配!
章丘手工打造的鐵鍋,不沾不黏。這一特性,助力了魯菜獨有的製作方法。在第一集中,一共出現了兩道魯菜,都與這有關....
煎轉黃花魚
煎轉黃花魚是魯菜大翻勺的功夫菜,在烹製中需要黃花魚整體一次性翻轉180°,保持整齊不亂,汁水不灑。這既是魯菜技藝的高超,也得益於鐵鍋內部深,適合煎轉的特點。
而鍋的內壁經過鍛打形成了內弧,食材在翻勺時從鍋體自然內翻,不會產生外拋。煎轉出的黃花魚,外表酥脆而肉質細嫩,入口含化。
九轉大腸
據悉,在去年9月1日,
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
攝製組導演、策劃駱永紅先生
到濟南章丘區相公莊街道河莊村調研章丘鐵匠文化
探尋鐵鍋與魯菜之間的淵源。
在手工鐵匠傳承人牛祺聖大爺家中,駱導現場參觀了打鐵現場,了解了打鐵流程,觀賞了牛祺聖父子巧手打出的鐵鍋、鐵水壺、鐵牡丹、鐵葫蘆等精美的鐵製工藝品,對手工打鐵技藝讚不絕口。
牛祺聖大爺講解鐵鍋打制技藝及鐵鍋優點
觀看牛大爺示範打鐵鍋技藝
認真記錄
觀看成品鐵鍋
觀賞鐵勺、鐵叉等工藝品,其中一扇鐵打的葡萄葉栩栩如生,葉脈、形狀與真實葉片無異,引來駱導及眾人嘖嘖稱讚。
觀賞鐵茶壺
觀賞鐵牡丹
牡丹花瓣層層疊疊,栩栩如生
「章丘鐵匠」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鐵打「章丘大蔥」
山東商報新媒體綜合 齊魯網 爆三樣
山東商報新媒體編輯 翟翔宇
領導說了!
你點山東商報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