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
最近泰國的一個關於塑膠袋的公益廣告出現在了大眾視野中。
一個年輕女孩在路邊免費送壽司,而色彩斑斕的塑膠袋是壽司的其中一種原材料。
當幾位路人試吃之後,在壽司中吃到了塑膠袋,都特別的憤怒。
「塑膠袋怎麼可以放到食物中」
「塑膠袋是不可以吃的。卡住了怎麼辦?」
然而泰國每年會製造320噸塑料垃圾。每年有300隻海洋生物,因為誤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當你看到這些令人不適的畫面時,你對此有何感想呢?
這是泰國的數據,那中國的數據,世界的數據又在哪裡?
紀錄片《藍色星球》中,大衛·阿滕伯勒描述了一隻信天翁的午餐,幼鳥信天翁在窩裡激動等待著,成年信天翁給他們帶來食物。然而成年信天翁尋找來的不是魚蝦,也不是軟體的動物,找來的是一種特殊的食物—塑料。
今天的塑料已經和魚蝦一樣,成為信天翁和很多海洋生物的食物。
小到浮遊生物大到鯨魚,當然人類也是無法避免。
人類食用的塑料,大多數來源於食物和水的塑料包裝。當我們日常生活使用塑料製品裝食物時,無意中會食用很多塑料顆粒。
當然很多人就開始問,為什麼不能禁止使用塑料?
塑料製品的用途廣泛,製造成本相對低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滿足了現代便捷生活的需求。
但是所有的塑料都是不可以被生物降解的。在塑料垃圾中9%會被回收利用,12%被焚燒,剩下的79%將進入垃圾填埋場或自然環境中。
並且有研究人員預測,按照目前的垃圾產量規模發展下去,到2050年可能會產生120億噸塑料垃圾。
一個塑料杯埋入地下之後,需要450年才會被分解;
一個塑料牛奶罐埋入地下之後,需要100年的時間被分解;
超市的購物袋埋入地下,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被分解。
雖然在近幾年有科學研究發現,某蟲類或菌類可以使塑料達到降解的目的,成為了減少塑料汙染的突破口。
但是塑料的汙染,依然是全世界的環境汙染重大問題,儘管各國科學家正竭盡全力減少,塑料垃圾對自然帶來的傷害。
無論是新型材料代替塑料,還是發掘可降解塑料的新物種,在很短的時間內都是無法做到全球性的推廣。
現在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國民環保意識。
但對人們而言,完全放棄塑料製品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可以延長已有的塑料製品的壽命,以及減少使用壽命較短的塑料製品。
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塑膠袋使用,塑膠袋是使用頻率最高,但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塑料品。
大家可以重複使用購物袋或者用可回收環保袋,我們把可以把環保袋放到日常隨身背包中,臨時想買東西或者去超市都可以拿來用,非常的方便,這會很大程度的減少塑膠袋的使用。
其次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平時大家出門幾個小時一定會渴,渴了就買瓶裝水或者含糖飲料,包括奶茶熱飲的杯子還有吸管都是一次性塑料品,這些都是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對環境汙染很大。
其實這些飲料的攝入對大家身體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出門攜帶水杯裝水,既環保又實惠。
拋棄保鮮膜,購買保鮮盒,或者購買可重複使用的保鮮蓋。
這三種在使用感受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在食品保鮮上也相差無幾。
還有很多環保物就不和大家一一分享了。
還有現在代替衛生巾的月亮杯,可以重複打包食物的Pockeat,如果大家還有更實用的環保物品,可以分享在下方,讓更多的人看見。
先從自己改變,從而影響更多的人。
每個人多做一點點,就是對環境,對自然的最大貢獻,你的舉手之勞也許會挽留一個小動物的生命。
人類保護環境,還是環境保護人類,是2020年最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