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莊時間:三十個藏文字母歌詞​

2021-02-08 香格裡拉東旺人

    傳統的東旺藏族鍋莊,一般是自唱自跳,無樂器伴奏。跳鍋莊舞時,男女各自成排站成弧形,相對而立,男女之間一唱一和,邊歌邊舞,先慢後快,曲調高亢,動作剛健。節奏自挑選,一般是把想好的歌詞帶入節奏中,通過變換歌詞的形式互相比賽才能,類似漢語中的對對子的形式。

    據小編了解所知,東旺日常生活中唱的民歌分為衝熱、榮主、阿拉、羅羅、熱姆等。

    衝熱一般是正式場合唱的鍋莊,一般是在大型的節日如過年、婚禮等場合,唱的歌詞固定,一個藏文字母有一句歌詞,30個藏文字母開頭開始唱,採用自唱自跳的形式,三段為一篇(如以上歌詞);

    榮主一般也是三段為一篇,用來比賽才藝、思維敏捷度等,以較為溫和、意義深刻的歌詞為表現形式,別人唱一篇,我對一篇,類似於漢語中對對子以比賽才能的形式;

    阿拉和羅羅都是山歌的表現形式,在以前的生產生活中,人們在山上唱山歌增添生活情趣,一般一首就是一句詞,」阿拉「音長,只有聲音特別好、能拉長音的人才能唱得了,而羅羅則聲音拉得較短,一般是小孩子長得山歌,詞多以讚頌家鄉、讚頌神山為題材;

    熱姆,可意譯為「互相開玩笑的鍋莊」,內容主要是互相打擊、開玩笑的詞,也有情歌內容的詞,對唱的雙方一般一唱一和,互相比對,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沒有更多的娛樂活動,就會以熱姆的形式娛樂:所有人圍成一圈,其中一個人作為主唱者蒙住眼睛,用手任指一人唱出自己心中的歌詞,也有一種說法是主唱者任意唱出的歌詞表達的意義象徵著被指的這個人的心理、生活狀態以及未來生活,當然這也是無從考證的一種說法啦。

   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相關焦點

  • [藏文學習] || 藏文30個字母印刷字體和筆順學習視頻教程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學習] || 藏文30個字母(含元音字母拼讀)印刷字體和筆順學習視頻教程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族鍋莊歌詞研究的重要性
    這說明鍋莊在曲調和歌詞方面的豐富多彩和異彩紛呈,鍋莊歌詞所使用的修辭格律甚至影響了後期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的創作。筆者認為鍋莊歌詞是我們了解藏族社會文化形態甚至藏人文化價值觀的重要材料,對它的研究有很大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下文筆者將主要從人類學民族學的角度來探討研究藏族鍋莊歌詞的重要性。
  • [藏文入門] || 藏文學習 第1課 藏文30個輔音字母教學視頻(藏漢對照 - 含藏文誦讀智慧吉祥詞)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入門] || 藏文學習 第2課 藏文4個元音和30個輔音字母拼讀進階教學視頻(藏漢對照 )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學習] || 藏文輔音字母、上加字拼讀、下加字拼讀(含元音字母)印刷字體和筆順學習視頻教程大全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學習] || 藏文字體、藏文書法和藏文筆順學習視頻教程(上)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字母賣萌了,看完有木有想學藏文的衝動,有木有 ?
    我們是藏文字母,現在請欣賞三十個小夥伴們的表演!關於藏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佛教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幹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彌·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引用梵文字母創製的。但雍仲本教學者則認為藏文完全是從象雄文演變而來的。根據藏族史籍記載,吞彌·桑布扎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幹布(617—650)時七賢臣之一。官至御前大臣。
  • 藏文字母的讀音與寫法
    藏文指的是藏族使用的藏語文。
  • ★《藏文字母歌》★傳統文化做底混搭流行風靡的rap,輕輕鬆鬆即可學會藏文字母……♪
    ,就是因為這首尕讓鄧真創作的《藏文字母歌》,朗朗上口的旋律,動感時尚的風格,傳統文化做底混搭流行風靡的rap,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同樣告訴大家學習藏文其實是一種樂趣。(附:《藏文字母歌》歌詞) 眾所周知,夏東日神山腳下,傳統的安多藏區,這裡就是尕讓鄧真的家鄉。
  • 藏文學習
    藏文是藏語的書寫系統,通行於中國藏區、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使用人口有600至700萬,在漢藏語系諸語中,藏文的歷史長度(1300年)、文獻豐富程度僅次於漢文。另外,藏文擁有發達的表音體系,可以完整地還原梵文的原音。藏文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由三十個輔音字母和四個元音符號組成,其中的輔音字母被歸類為七個半組,每組包含四個輔音字母,半組中只有兩個字母。
  • [藏文入門] || 藏文學習 第3課 藏文的10個後加字標準發音與音節拼讀規律<傳統拼讀法>進階教學視頻(藏漢對照)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藏文字母標音和筆順(上)
  • 標準藏語(拉薩音)學習 - 第1期 - 藏語30個輔音字母和4個元音符號的發音
    關於吐彌桑布扎創造藏文,伴隨著許多生動、優美的故事。據說吐彌費力創造藏文是為了吐蕃人缺乏文字的諸多苦處。當時松贊幹布從幾百名聰明穎悟的青年中挑選16名優秀青年,在極艱苦的條件下由吐彌率領去天竺等處拜師求教,學習文字。最後其他15名青年由於嚴寒酷暑、氣候不適等種種原因,辭離人世,惟有吐彌學成回到吐蕃,依照梵文模式,創製了藏文,一直沿用至今。
  • 簡捷多功能藏文輸入法問世
    簡捷多功能藏文輸入法已經通過青海省科技廳組織鑑定的成果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簡捷多功能藏文輸入法具有優於其他藏文輸入法的八個顯著特點:(1)鍵盤布局更加科學合理簡捷藏文多功能輸入法沿用了DUORAK鍵盤布局科學理念。根據藏文字母的使用頻率和手指力度、靈巧程度,藏文鍵盤布局作了合理、科學安排。
  • 歷史上誕生過的各種藏文字體
    之後改進得象雄藏文書寫法,先後出現「瑪爾欽」和「瑪爾瓊」字體。公元七世紀中葉,贊普松贊幹布時期,為適應圖伯特社會日趨發展的需要,吞稱·桑布札學成歸來後,對古老的象雄藏文進行全面的改革,以雅礱語為基礎,統一規範了藏語文,逐步完成了《三十頌》和《音勢論》等八部文法論著,同時參考了天竺的各種拼音字體,確定了藏文的烏金(楷書體)和烏梅(行書體)兩大書體。
  • 學術研究︱楊雪晴:隴南白馬人圓圓舞與康巴藏區鍋莊表演形式的異同
    鍋莊一般分為農區鍋莊、牧區鍋莊、寺廟鍋莊三種類型。鍋莊的風格和特色,因受農區和牧區的不同、地域與宗教文化的影響,在形式、風格以及跳法上,都有著不盡相同的風格與特點。鍋莊歌詞多以頌揚佛法威力、祈禱吉樣如意為基本主題。唱詞格律嚴謹,句式流暢。若乙村到甲村跳舞,甲村要在舞場上燒火煮茶,招待對方。跳時,一般幾人先跳,人數陸續增多。
  • 紋身圖案(二)藏文,梵文紋身
    剩下的第一行當然就是藏文六字大明咒了。藏文指的是藏族使用的藏語文。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除了中國境內的藏族外,在尼泊爾、不丹、印度境內也有一部分人使用藏語。藏語主要分衛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區。儘管方言各異,讀音不同,但藏文仍然是統一的,書面語通用於整個藏族地區。它是一種拼音文字,屬輔音文字型,分輔音字母、元音符號和標點符號3個部分。
  • 藏文注音漢字,另一種形式的漢語文字
    圖為第二屆敦煌古藏文研究工作坊暨高級研習班活動現場 攝影:格日傑布  原來,「ཏོན་」,羅馬字母發音ton,「ཧོ་」(ho)、「གོ་」(go)、「ཛང་」(dzang)、「བུན་」(bun)、「འགྱེན་」(gyen)、「གྱིའུ་」,(gyi』u),連讀起來就是「敦煌古藏文研究」。
  • 基於小字符集藏文拉丁轉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陳麗娜等在《藏文拉丁轉寫的研究與實現》一文中針對大字符集編碼的字符特徵在OpenOffice.org中實現了藏文的拉丁轉寫[1]。民族所的江荻研究員在《藏文的拉丁字母轉寫方法》一文中系統的闡述了藏文的拉丁轉寫原則和目前拉丁轉寫方案,並歸納出比較全面的藏文拉丁字符字母轉寫的規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