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系歌手薬師寺寛邦《般若心經》Live.

2021-03-02 海生文化

聽說最近流行「佛系」,這是最近大火的佛系概念的日本佛系歌手薬師寺寛邦,作為僧侶自己作曲作詞,出過5張專輯還有各種單曲均有上架Itunes,有自己的後援會,一起來聽下他跟樂隊編曲演唱的《般若心經》live。

般若心経 コーラス ver. /薬師寺寛邦(キッサコ)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般(bō)若(rě)心經 》,正式名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的經典,是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和核心。全經只有一卷,260字。 一般認為後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是現存最古老的漢譯版本,而後來唐代三藏法師玄奘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最為廣泛流行。

視頻中有一位日本阿姨雙手合十,跟著薬師寺寛邦一起念誦《般若心經》,特別感人。日本網友也紛紛表示這首歌太美了,看了這個視頻之後開始對心經產生興趣,給了他們一個了解《般若心經》的機會。

《般若心經》單曲封面

可能是加上了宗教的元素,每聽一次這首《般若心經》似乎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就去找來了歌詞,也去了解了這部佛經。

下面的心經正文,第一行為正體漢字;第二行為字音,即按日語音讀法讀的音,由於《般若心經》屬於古文,使用的是歷史假名書寫法,可以理解為文言寫法,是現代假名書寫法的前身;第三行則為現代片假名注漢字音。

中日韓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使用的是經梵語翻譯而來的漢譯佛經。傳統佛經用的是正體漢字,不同的地方用各自的漢字音讀經。在日本,佛經大多用的是日語漢字的吳音。吳音是最早傳入日本的漢字音,受當時中國南朝首都建康(南京)一帶地區發音的影響。

平臺致力傳播佛教文化藝術,展現民族瑰寶的藝術魅力

重複回復關鍵詞或數字

可隨機查看往期影音文章:

01 | 項目 02 | 蓮師

03 |故事 04 | 法藝

05 | 教言 06 | 影音

相關焦點

  • 左手佛蓮,右手琴弦--這個一點也不佛系的日本僧侶歌手
    在全球疫情持續的情況下,日本僧侶音樂人藥師寺寬邦,與世界各地的僧侶們連線,一起合作唱誦《般若心經》,畫面簡直像極了大型線上法會。僧侶們的誦經合聲配上電子化背景配樂,不只好聽到想單曲循環,更為大家帶來了一份平安動聽的祈福之音,讓眾多網友隨喜讚嘆,耳朵跟心靈仿佛都受到了淨化。
  • 聽完藥師寺寬邦,原來《心經》可以這麼skr
    這場活動由日本僧人藥師寺寬邦發起,通過與世界各地僧侶們連線合作《般若心經》,祈願每個人都能找回內心的寧靜,希望世界儘快恢復正常,願一切眾生平安、健康!藥師寺寬邦是日本一所世襲寺廟的繼承人兼住持。不過,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更為惹眼——樂隊主唱,藥師寺寬邦的樂隊叫Kissaquo,這個名字來源於佛教術語「茶葉」,意思是「慢慢喝茶」,非常有禪意。
  • 【佛音梵樂】藥師寺寬邦·般若心經
    藥師寺寬邦,是日本一所世襲寺廟的繼承人兼主持。從小痴迷音樂,而出生在寺廟裡,藥師寺早年與友人成立了樂隊。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概談「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心經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
  •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詳解(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實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
  • 般若法門的核心、精髓——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咒經》吳·支謙譯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鳩摩羅什譯(402-413年)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649年)略本存《般若波羅蜜多那經》 唐·菩提流志譯(693年)缺《摩訶般若髓心經》唐·實叉難陀譯(695-710年)缺
  • 唱經文的日本僧侶,怎麼在中國就火了?
    經文歌曲以前作為寺廟常備背景樂,在今天能夠走出寺廟、進入年輕人的歌單,不得不說起藥師寺寬邦這個日本僧侶,本文將和你聊聊日本僧侶與現代佛樂的故事、剖析中日兩國的現代佛樂進程,講講佛系青年和「佛」系音樂的今生因緣。春節前夕,一條由日本僧侶藥師寺寬邦製作的《般若心經》中文版登上B站熱門視頻榜。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回遮儀軌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開示念《心經》能遣除違緣的原因: 因為《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  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  《心經》宣講的是最殊勝的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經》的加持力,內外密的一切違緣都能被遣蕩無餘。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一般的經典中,總是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為經文的開端;而以與會大眾「信受奉行」,宣告經文的結束。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以法和喻來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喻。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般若」講的是哪三種般若
    在佛門中有一部膾炙人口的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般若」所代表的內涵非常豐富,為了尊重般若原文的意思就沒有把般若翻譯成中文,只是同音。如果翻譯可以翻譯成智慧,但是翻譯成智慧的味道和般若的味道就不太一樣了,所以為了尊重原文意思翻譯經文時候就不翻譯,用這個音做詳細的解釋。
  • 藥師寺寬邦·般若心経
    2018年,日本藥師寺寬邦唱的《般若心経》火了。他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製作了這幾首不同版本的《般若心経》。這首歌的視頻點擊量,在網上已超過 1700 萬次,風靡社交媒體。藥師寺寬邦演繹的《般若心経》,將經文加入吉他編曲伴唱,氤氳繚繞。從他溫柔嗓音吟唱出句句經文總讓人感到平靜,每個音節都在一絲絲地抽空心中雜念,恍若置身於京都某所百年寺廟,靜觀天地。
  • 《般若心經》系列:「波羅蜜多義」與「 心義」
    佛以三乘法教化眾生,依般若為舟楫,離此岸之生死,度煩惱之中流,到涅槃之彼岸。三乘人修行般若淺深不同,而所得涅槃各異。聲聞乘修四諦智慧,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度見思煩惱,證有餘無餘二種涅槃,成阿羅漢。有三明、六通、八解脫、四禪、八定、三三昧等,自在受用。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智慧,順觀三世因果生死,逆觀因緣還滅,成闢支佛。其證得涅槃與聲聞同,而其發用遠勝聲聞。
  • 佛教:《心經》裡的「般若」究竟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很多佛弟子而言,歲末年初的主題是「祈福」,念誦《心經》便是祈福方式之一。《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詮釋的空性之理,是整個大乘佛法的精華,字字句句加持力極為超勝。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我們來看這是《心經》。《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這個其實就是般若。因為《金剛經》全稱是什麼,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它也是般若經,就像《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般若經》。然後呢,《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般若。誒!我們說了般若,《心經》講的是般若智慧,《金剛經》講的也是般若智慧,《法華經》講的還是般若智慧。
  •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國家一級美術師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印石為正方形,印面方正十釐米,材質壽山石。印頂刻篆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大字,中刻佛像。印石柱四面用隸書篆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260字,用刀工整,排版布局均勻,結構章法恰到好處。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來源:佛典 作者: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英文版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Listen Sariputra, this Body itself is Emptiness and Emptiness itself is this Body.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