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餐飲 | 彩雲之南的美食:米線,鮮菌飯,燒洋芋

2021-02-16 餐飲藍品牌戰略

我第一次對雲南印象深刻,不是從小學的教科書上,也不是從什麼課外讀物上,而是從一碗米線。

大宅裡有一位小夥伴,暑假時去了一次昆明,他姑媽在那兒工作,回來後講滇池,講潑水節,講蝴蝶泉,講「五朵金花」的拍攝地風景,讓所有小夥伴入迷了好久。可我最嚮往的,卻是他講的「過橋米線」,那碗雞湯的雞油是如何鮮香,如何高溫,那些火腿片、蘑菇片、蔬菜下到湯裡,瞬間就熟了,再倒入米線,那碗過橋米線就無比鮮美地可以開吃了。小夥伴那年暑假只吃過一次過橋米線,但他至少講過五十次,而我,卻記住了幾十年。

過橋米線

今年去了雲南,雖然只到了昆明,但接連去了兩次。春天一次,夏天一次。雲南,中國西南的大省,是一個有著大山和森林的地方。我不為旅遊,只為去吃一吃雲南的小吃,包括那碗無比鮮美的過橋米線。

昆明最熱鬧的市中心五華區,離南屏商業步行街不遠,有條小街,叫祥雲街,大約400多米長,是昆明著名的小吃美食街。春天去的那次,我們就找了祥雲街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了幾天。昆明的朋友說,凡是「吃貨」沒有不去祥雲街的。

祥雲街南北走向,是一條老街,南段建成於1926年,北段大約在三四十年代形成。祥雲街向西、向北,是昆明目前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祥雲街向南向東,有寶善街、南強街等幾條小街溝通,遍布商鋪、小吃、美食。區間有基督教青年會舊址、老劇場、以及原國民黨60軍軍長張衝(解放後曾任雲南省副省長)的宅院,這是一幢典型的清末民初的老建築,建於1904年,位於南強街交叉口,文保單位,已改造成一個會所型的餐飲「雲和祥宅院食府」。

祥雲美食城和旁邊的南強街,以及同仁街、寶善街附近,是美食小吃最集中的地段。這兒的小吃以雲南和昆明風味為多。傣味竹筒飯,過橋米線,罐罐米線,燒烤豆腐,滇味滷麵,雲南菜,老昆明菜,等等。當然,創新的、外地風味的小吃也不少,特別是南強街上,數量幾乎可與雲南風味相匹,甚至有專賣方便麵的小店,一包方便麵,用開水衝泡了,加入一二根火腿腸,或者幾片烤肉、幾塊烤豬蹄,價格就賣到了20多元,問一位女孩怎麼樣,女孩說:就喜歡方便麵的口味,經常來!

美食城一樓有兩家小飯館,現炒雲南菜,門口擺了幾個竹匾,放了各種蟲子,都是用油煎過的,聞著很香,看了卻不敢吃,拍了幾張圖,要了醬菜,喝了碗粥。雲南氣候溫熱溼潤,林深草長花繁,各類昆蟲也多,加上民族聚居較多,經濟不甚發達,那些昆蟲在口糧不足之時可以充飢,然後就成了補充營養的美味佳餚,同時成為地域歷史文化的生動記錄。

前方高能預警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

.

.

請謹慎瀏覽!

.

.

.

.

.

.

美食城三樓有一家「外婆味道」,主打雲南菜。這個區域有好多家雲南菜館,比如藹若春、福照樓、祥雲薈館、雲和祥等,人均消費都在60-90元左右,而「外婆味道」人均消費不到50元,這就使它成為一家比較熱爆的雲南家常菜館,很受普通消費者歡喜,即便是開到了三樓,仍然生意很好。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外婆味道」是善志藍品牌戰略前幾年的作品之一,目前在昆明已經開了將近30家連鎖門店了。

雲南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應該是米線。米線是一種用大米磨粉後製成的食材,狀似麵條。中國大米產區這樣的食材很多,廣西、廣東、貴州、湖南、江西等地都有,但沒有叫米線的,都叫米粉,或者乾脆叫粉,唯有雲南叫做米線。所以,一說米線,就是雲南風味,而米粉就容易混淆地區。

紅油血旺面線

在昆明能夠吃到各種各樣的米線:小鍋米線,罐罐米線,砂鍋米線,銅鍋米線,這是從烹飪器具上命名。過橋米線,過手米線,這是從吃法上命名的。過橋米線,即是把湯料、食材分開,端上桌之後,客人自己把食材過到湯料裡燙熟了吃。過手米線,則是把米線放在手心,然後把其他食材和調料拌到米線上,用手捧了吃。還有是從食材配料命名的,比如肥腸米線,臭豆腐米線,大酥牛肉米線,滷雞米線,鱔魚米線,豆花米線,扒肉米線,雜醬米線,腸旺米線,鮮菌米線,等等,名稱大體與米線所配澆頭相關。有的米線與烹飪手法相關,比如涼米線,炒米線等。還有以發源地來命名的,比如蒙自米線,鎮雄米線等。

鱔魚肉皮米線

米線,就是雲南小吃美食的名片之一,當然也是深深沁入雲南人的日常生活,就如無錫人之於小籠和餛飩,蘇州人之於蘇式面,上海人之於生煎包,鎮江人之於鍋蓋面,崑山人之於奧灶面。昆明一地,僅被「大眾點評」收入的雲南米線店大約就有近7000家,隨便走到哪裡,都能方便地吃到米線。連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中,也寫到韋小寶為小郡主煮一碗過橋米線的故事,可見影響之深。

建新園

祥雲美食城附近的寶善街,有一家「建新園」,據說這是目前昆明最老牌的米線店,開張於1906年,原名「三合春」,上世紀50年代合營後改名建新園至今。我去建新園吃了三次,分別是早晨,中午和下午,都是人頭濟濟,生意興隆。米線品種齊全,還賣十來個滷菜涼菜,選擇餘地較大。吃客以中老年為主,年輕人也有,不算主力消費人群。這家建新園的總店,裝潢年代已久,不僅老派,而且陳舊,一看就是那種傳承已久的「老字號」,按我的眼光,已經露出衰老之相,服務水平也有些老套,不是令年輕顧客喜歡的那種。先後吃了三鮮米線、肥腸米線和紅油血旺面線,還點了肥腸滷菜,口味很有代表性,口感並不算太好,滿牆掛著的大小獎牌,表明著它的昆明米線老大身份。

肥腸米線

我覺得比建新園好吃的,是一家「青和小鍋米線」,在翠湖附近的錢局街,與雲南圖書館隔一條馬路。店很小,且簡易,店堂只有三五張桌子,緊貼著桌子就是廚房,無論是吃的人,還是等的人,都會被那熱烘烘的煙氣燻著,但並不影響人們排著隊買單,等吃。門口的人行道上擺了七八張矮桌,圍著一圈矮凳,也坐滿了吃客。相比建新園,這家青和小鍋米線可能更適合加盟連鎖,因為它模式輕投資小,人均消費僅12至14元,建新園的人均消費則在25元左右,它們代表著昆明雲南米線的兩個層級。

青和小鍋米線

幾次吃米線,都沒有點橋米線,而且發現吃客們點過橋米線的也不太多。有一次,旁邊坐了一對夫妻,點了兩碗過橋米線,端上來,湯是白湯,菜是本色,肉片,雞肉的刀工也不很細緻,激發不出食慾啊。問一聲「味道如何」?兩位回答「一般」。他們是慕名而來的遊客。過橋米線的排場挺大,名氣也大,但如果食材不鮮,做工不精,味道一般,那吃過一次就不會有第二次。

鮮菌飯

雲南的朋友帶我們吃了正宗的雲南菜,吃了正宗的菌菇火鍋,那牛乾巴炒青椒真是香啊!那鮮菌飯真是鮮啊!那牛肝菌、羊肚菌、雞樅菌和松茸真是好吃啊!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一家有點LOW的小吃店,在狹小的店鋪裡,擠著坐在小矮凳上,吃烤洋芋,烤豆腐,烤雞蛋。這樣的小吃店生意火爆,因為它接地氣,符合昆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鮮菌火鍋

小吃店名叫「千面玉豆」,一間店面,堂內狹窄,門口做了一個一二米見方的烤爐,底下燒著火,火上面是鐵柵欄,燒烤的食材就放在上面,品種不多,就是土豆、包漿豆腐、臭豆腐、餌塊、火腿腸、雞腳、雞蛋等幾樣,餌塊和雞腳是燒的,僅用這烤爐熱一下,其他都是現烤的,價格挺便宜,幾位女子坐在烤爐周圍,幫著燒烤,弄好了就端進去給客人。爐子邊上放著十幾種調味佐料,五顏六色,很是好看,吃客自己那個小碟子,自選調味佐料,做成蘸水,用烤好的豆腐土豆等蘸了吃。


千面玉豆

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挑選調味料

人一邊吃著,一邊就想起了在民族的山寨裡,竹樓裡燒著火塘,火塘邊圍坐著人,主人在火塘裡燒烤著食物,烤熟了,香氣飄拂,客人們就自己弄了蘸料,吃得津津有味,還喝一種甜裡帶酸的自製米酒,然後閒聊,唱歌,講故事。昆明朋友說,這家店是他們的創意,文化根源正是來自於民族,昆明人很喜歡,進一步整合提升一下,就可以開成連鎖加盟,並爭取較快發展。後來在昆明老街還真看到了類似的小吃店,叫做「炭火蘸水」,不過加了不少葷腥食材,比如豬蹄、雞翅、雞腿、五花肉等,也是吃客盈門。

炭火蘸水

看看菜單,真的不貴,算一算,人均大約只需20元就可以吃飽,30元可以吃好。我想,如果桌椅再改進一下,讓人坐得舒服一點,不那麼侷促,如果食材再豐富一點,讓人可以吃到一些現在流行且好吃的食品,把傳統文化在發掘的充分一點,使人更加身臨其境,且能與傳統血脈相融,那麼,這種燒烤加蘸水的小吃模式可能成為雲南深接地氣和傳統的名片之一,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並非夢想。

彩雲之南,有許多美妙的風味,沉澱著深厚的文化,提升改造一下,應該可以成為走向全國的連鎖美食,但不改造不提升是走不遠的。

《吳說餐飲》往期精彩回顧

(點擊標題或圖片查看精彩內容)

文化學者,研究員

資深媒體人,大學副教授

江南大學文化與影視研究中心首席策劃

中國藍品牌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有《企業文化ABC》、《古今多少事》等著作

相關焦點

  • 鄭件洋芋飯莊:風口上的洋芋飯,應做好上下遊一體化帶領鄉親共富
    重慶是美食之都,火鍋、江湖菜和小面在餐飲界各領風騷。近年來,來自於民間的洋芋飯開滿了重慶彭水的大街小巷,成為重慶美食的又一張名片。親情洋芋飯 家的感覺「洋芋飯剛端上桌,就被大家分食一空。」在重慶彭水的鄭件洋芋飯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闖出了名氣,「我們總店是首家洋芋飯莊。」
  • 貴州洋芋為何輸給雲南洋芋?
    後被網友改編成:洋芋分成大中小,大洋芋,賣八角;細洋芋,賣六角;不大不小的賣七角。山歌飄出山外,讓遠方的朋友在歌聲中頓然獲知了農產品的信息:貴州的土特產中,竟然還有洋芋。透過民間文化,網絡平臺發現了貴州洋芋的潛力,遂在網上發起了「貴州洋芋PK雲南洋芋」的美食秀活動。
  • 超級吃貨眼中的雲南,絕版美食地圖!
    小吃類:炸洋芋(麻辣味、香辣味、五香味、芥末味、海苔味、番茄味、椒鹽味~~)烤洋芋、燒洋芋、洋芋粑粑、灌灌洋芋~~一般出現在小攤上,最愛美味之一! 蒙自炸年糕、水果冰稀飯、玫瑰米涼蝦、玉溪木瓜涼水、豆末湯圓、傣家泡魯達、菠蘿飯、竹筒飯、豆燜飯、洋芋燜飯、米漿粑粑、麗江粑粑、官渡粑粑、苦蕎粑粑、米糕、炸牛奶、炸冰淇淋、油炸豌豆粉、涼豌豆粉、抓抓粉、包燒、開元小春卷、越南小卷粉
  • 彩雲之南滇東北,你猜有多美
    在彩雲之南的東北邊其實不止有著銅礦和洋芋還有著一片名喚「烏蒙」的大草原有一處將火未火的人間淨土!這裡的空氣、原野和村落散發著一股原生態的氣息這裡不像雲南風景—磅礴的烏蒙山深處,懷抱著一個個高山湖泊,水清純透亮自不必說。她們是這片大山明亮的眼眸。想到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在烏蒙山,可以把這句話改一改——「山不在高有水則靈」,一汪汪清泉足以靈動整座大山。
  • 【食話食說】雲南40種美食都在這!太全了,這次一定要收藏!
    「雲南十八怪,過橋米線人人愛」。雲南的米線連帶著全國各地過橋米線飯館裡的傳說故事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家家米線館都打著「正宗」二字的招牌,但是其實只要走出雲南,你吃到的米線就很難算是正宗了。
  • 舌尖上的雲南 地道美食饞死人
    然後你就很想知道雲南人在吃什麼,於是就有了這篇日誌!調糕藕粉(紫米、糯米、玉米~~紅糖、白糖、玫瑰味、茉莉花味、芝麻、紅綠絲、蜜餞)包燒金針菇:出現在傣味館,她的姐妹有包燒肉牛、豬腦什麼的,都很好吃米線類:過橋米線、酸辣米線、小鍋米線、脆旺米線、腸旺米線、滷雞米線、燜肉米線、雜醬米線、大酥牛肉米線、罐罐臭豆腐米線、豆花米線、涼米線、滷米線、炒米線、三鮮米線、辣雞米線、耙肉米線、鱔魚葉子米線
  • 石瀘高速通車,1.5小時就能到瀘西吃燒洋芋、看古村、溶洞、花海
    6月10日,石瀘高速已經正式通車了,從昆明去瀘西只需要1.5小時就能到達,愛吃燒洋芋的小夥伴開心到做夢都要笑醒!石瀘高速全線貫通正式聯網收費後,瀘西到昆明的路程時間將由原來的2.5小時縮短至1.5小時。當天去當天回,時間充裕,瀘西的小夥伴真是開心的鼓掌!瀘西境內居住著6個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神奇的傳說歷史,吸引著無數遊人。
  • 香港美食推薦!班戟+雞蛋仔+米線+叉燒煎蛋飯等
    蛋白肉鬆班戟,加上蛋白和花生醬,配上超滿溢的肉鬆,也是許多人的必點美食。到紅磡,當然不能錯過飽滿可口的雞蛋仔,店家在製作的過程中,就能聞到濃鬱的香味,吃起來外脆內軟,很有口感,而且每一格都特別飽滿。每一碗米線都是分開烹煮。一個鐵鍋,加上滾燙的湯底,再放入芽菜、酸菜、米線調味,香氣瀰漫整個小店。
  • 滇味全席:雲南40種美食!太全了~
    雲南的米線連帶著全國各地過橋米線飯館裡的傳說故事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家家米線館都打著「正宗」二字的招牌,但是其實只要走出雲南,你吃到的米線就很難算是正宗了。如果非要給雲南的美食排個名次,那麼第一的寶座只怕過橋米線會不遑多讓。而蒙自就是這一雲南名吃的老家了。這裡的過橋米線正宗且味美,有四大特色:碗大、湯滾、生肉、料多。蒙自的米線用料好,柔糯適口,絕非幹米線可比。
  • 「洋芋擦擦」暢想曲
    我特別迷戀和推崇的乃是陝北的「燒洋芋」和「洋芋擦擦」。    「燒洋芋」,出自那些長年累月遊蕩於山間田野、溝峁坡窪裡的「放羊漢子」們之手。然後找來柴草,從側面的孔裡燃火猛燒,一直把灶膛裡面燒得透熱,然後迅速把洋芋擱進洞裡,三下五除二,用黃土把灶臺埋得嚴嚴實實,他們就扛著放羊鏟繼續放牧去了。    等過一個時辰之後,他們就返回來挖開土洞,取出燒熟的洋芋,拍去浮土,剝掉表皮,狼吞虎咽地吃掉熱氣騰騰、面爛沙軟的「燒洋芋」。
  • 建外大街藏了個「彩雲之南」?帶著一票人怒刷3次,還沒吃全!
    大概沒有什麼動力比「熱愛」更能激發出人更多的潛能,對美食與自由的渴求,促使著洱語創始人放棄了體制內的悠閒工作,投身餐飲大海,專心研究雲南美食。對於雲南人來說,菌子可以說是他們的命根子了。這家店可以說原封不動的把菌菇料理給帶來了,不管怎麼點都不會踩雷。
  • 滇味全席:在雲南一定要吃的40種美食!太全了~
    「雲南十八怪,過橋米線人人愛」。雲南的米線連帶著全國各地過橋米線飯館裡的傳說故事在中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家家米線館都打著「正宗」二字的招牌,但是其實只要走出雲南,你吃到的米線就很難算是正宗了。
  • 雲南16地美食小吃大比拼,哪個才是你最愛?
    彩雲之南,「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得天獨厚的物種資源以及多樣的民族文化造就了雲南兼容並蓄、獨樹一幟的美食文化。涼雞米線是大理古城美食的當家花旦。食用時,敲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粘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鬱,飯軟而細膩。
  • 靜寧老味道之燒洋芋
    在靜寧,人們總是把馬鈴薯叫做洋芋,農民幾乎每家每戶都要種洋芋,即使有炕大一片的旮旯地,也要種上幾畦洋芋,到了夏天白色的花朵將會爬滿洋芋蔓。洋芋可以炒菜,可以燉紅燒肉,可以做洋芋面片和洋芋疙瘩(靜寧的一種麵食),可以油炸洋芋片,也可以直接燒著吃,最有味道的吃法仍舊是燒洋芋(在靜寧人們通常把烤洋芋叫作燒洋芋)。
  • 保衛「開花洋芋」
    昆明城裡的不少農貿市場售賣的洋芋都掛著「東川洋芋」「開花洋芋」的牌子。李子溝村民張德珍不解地說:「我們的洋芋才剛發芽,哪裡來的東川洋芋呢?」  東川銅都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忠傑介紹,李子溝居住著漢族、彝族群眾,其中彝族人口佔60%。在全村219戶829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680人,貧困發生率80%。
  • 大鼓米線餐飲情報直播送福利
    米線起源於雲南,隨著雲南風情在全國的風靡而逐步被國內消費者熟知和喜愛,也催生了雲南米線市場的火熱景象,一批米線品牌趁勢崛起,大鼓米線是其中的佼佼者。上海大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正新雞排的兄弟企業,旗下有大鼓米線和大鼓牛雜2個系列品牌,總部位於上海, 主要經營大鼓米線系列地方特色小吃的餐廳。
  • 渣海椒配洋芋飯,在重慶熙街遇見家鄉味道,滿滿的農家特色
    渣海椒,是渝東南地區無人不知的一道美食。特別是在黔江彭水等地,不管是山區、農村,還是城市,它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一道下飯菜。這道菜以辣椒為基本原料,直接拌飯或者作為炒菜的配料,都非常符合重慶人無辣不歡的飲食特點。
  • 吳說餐飲 | 陝北風味小吃之話說羊肉麵、黃饃饃、碗飥和抿節
    到陝北的第一晚住在綏德,延波兄弟倆請我們在酒店樓下的飯店吃晚餐,叫了十來個地道的陝北風味菜點:黑粉,黑楞楞,棗糕,洋芋擦擦,豬肉燴菜,烤羊腿,等等,每道菜數量之多,令我們只嫌自個胃口太小,連連驚嘆陝北人的餐飲做得這麼厚道。
  • 西安這家米線店,每到飯點擠滿人,18塊錢一碗,吃過的都說好吃
    古都西安美食可不僅僅有羊肉泡饃,滷製涼粉,酸湯水餃,油茶麻花這一類的,像米線在西安同樣很受歡迎,西安的米線。借鑑雲南地道的過橋米線加以改良,做出來的味道更適合西安人,有麻辣米線,酸辣米線,番茄米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