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網際網路巨頭賣菜的10年之爭打響。
作者 |周逸斐
10月18日之後,往常早晨6點半起床的劉梅,硬生生把生物鐘調到了凌晨5點。
白天,兩部手機幾乎一刻不停地震動,訂單在不斷增加,不到1小時,兩個團長微信群消息提醒自動變成了99+。
如此多微信群信息的原因,是因為她是餓了麼、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和寶能四個平臺的團長。
2020年初,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等幾大社群團購賽道「倖存者」,剛享受疫情帶來的業務增長紅利還沒多久。美團、拼多多、餓了麼甚至盒馬、滴滴,也紛紛在武漢推進社區團購,劉梅這樣的本地團長成了爭搶對象。
「濟南負責跑通樣板模式,武漢是實戰第一城」,美團買菜內部員工劉婷透露。由於武漢的社區團購業務,經歷過疫情期間的用戶教育,如今各家企業都湧入這座「九省通衙」的城市短兵相接,檢驗自家業務模式與團隊戰鬥力,爭地盤、搶資源、比業績,每天都在上演這些戲碼。
社區團購「復活賽」愈演愈烈,僅在武漢這個戰場,便可明顯劃分為成幾大派系:中百、武商、長江精選等武漢傳統零售巨頭一方;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等創業型企業一方;還有一派,則是由拼多多、美團、滴滴、餓了麼和盒馬組成的網際網路巨頭隊伍。
美團打響網際網路巨頭搶灘第一槍。7月27日,幾位美團優選武漢各業務線負責人組隊,踏上前往濟南的航程,進行為期兩周的實地勘察。短暫學習後,他們馬上回到武漢投入實戰。
更早的6月份,拼多多的冬棗、葡萄等幾個一級高管進入武漢摸底市場,8月12日,在武漢急速開城。餓了麼也緊隨其後。18日,滴滴的橙心優選團購業務正式登陸武漢。
武漢,這個原本與網際網路商業交集不多的中部城市,由於社區團購,讓四大巨頭(美團、滴滴、阿里本地生活和拼多多)罕見同臺肉搏,在武漢上演了絞肉機一般的廝殺。
疫情激活社區團購復活賽
一切突如其來。
「美團買菜在武漢地區將切換為美團優選,美團買菜線下服務站將於8月11日停止運營。」
8月11日,周銳打開「美團買菜」APP,映入他眼帘的是服務變化的用戶通知。美團買菜主打前置倉到家、自提模式,挺過疫情大考、在武漢居民口碑不錯,堅挺13個月後被「替換」了。
「疫情期間,美團買菜的菜品質量和價格都保持在正常範圍,武漢居民對他的好感度很高。」即使武漢早已解除封鎖,當地居民周銳也習慣了社區團購的消費方式。
「身邊認識的朋友,10個裡至少有1、2人,習慣在社區團購平臺買生鮮、肉類。疫情之前,並無如此高密度的團購平臺消費認知。」
2020年1月,是武漢市民消費觀念轉變的一個重要節點。
1月23日,武漢封城,要馬上囤糧,是周銳的第一反應。「當時幾乎全員出動,一窩蜂擠到商超、菜市場,能屯多少是多少。」但儲備糧食有限,商超全部關停,不到兩周,武漢城越來越多家庭面臨買菜難題。
「受業主和社區委託,希望可以對接中百超市的10元蔬菜包和肉資源」,2月26日,武楊代表小區全體業主,向武漢當地的大型商超中百超市的業務負責人救助,不只武楊、周銳,越來越多的武漢市民請求外界援助。
求助起了作用。
武漢政府號召組織社區「物資配送志願者服務隊」,根據居民需求,對接當地大型線下商超,在線上平臺備貨,並將商品配送到到各小區團長手中,由團長在微信群通知,安排大家提貨。
社區團購業務就這樣,悄然在武漢紮根。
先是早已入住武漢的盒馬、長江嚴選、中百多點、興盛優選、美團買菜、餓了麼等30多個線上買菜平臺,在疫情期間爆發式增長,訂單暴漲。其中,在武漢地區耕耘已久的食享會、興盛優選、十薈團相繼月銷量破億。
「2月份,興盛優選日訂單一度達50倍增長速度;食享會覆蓋武漢1/7的小區,武漢市政府曾特意調配10餘輛公交車,來支援十薈團供應鏈的正常運作,餓了麼聯手『武漢萬噸』網上菜場搭建凍品、蔬菜和水果等廣度供應鏈。」一位武漢松鼠拼拼的前員工方浩感嘆,從未見過商業如此爆發增長。
「此前,武漢本地的社區團購前三強,主要為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其中,興盛優選的營業額一直領先,月營業額3億元。十薈團目前在武漢當地加快自提點布局,食享會在繼續落地團購門店化。」
興盛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頭部創業公司,以及中百、武商超市等本地零售商,這兩派在疫情期間入場,打響了武漢社區團購的第一波戰役。同時,第三派勢力——阿里、美團、拼多多和滴滴四大網際網路巨頭,也在密切觀察武漢戰場的走勢,伺機而動。
餓了麼社區購於8月12日在武漢啟動招商活動,拼多多和美團8月18日同時開團,隨後橙心優選也從8月底在武漢選址找倉。
知情人介紹,「餓了麼社區購,實則由原社區跑腿業務更名而來,因為不久前社區跑腿業務所在的新零售業務線,與其他業務線合併了,更名後正式切入社區團購賽道。」
各家激戰武漢,繼2018年「社區團購熱」冷卻後,社區團購的復活賽拉開大幕。
如今的武漢,經過疫情大考,成為社區團購復活賽中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一般用戶新習慣只需21天便可培養起來,武漢封城3個多月,可想而知整個武漢對於社區團購平臺有多重要」,方浩表示,武漢有無需培養的龐大用戶根基,這也是大家將武漢作為會戰中心的主要原因。
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早已盤踞武漢,如今,餓了麼、美團、拼多多也「齊聚」武漢,搶佔地盤,爭團長、選大倉、拉攏供應商、建網格站......2020年最壯觀的商業競爭已經白熱化。
據最新獨家獲悉,橙心優選在10月18日,正式登陸武漢。此外,盒馬也選定武漢作為「第一城」,早在8月份便立項,預計11月中旬上線。一位盒馬優選的供應商提到,「近一個月時間業務變動較大,時間較為敏感」,暗示正在武漢抓緊布局。
圖 / 盒馬團長招募啟示
而美團、拼多多等眾多巨頭的競相入場,也讓武漢本地中小社區團購平臺的生存空間,急劇緊縮。9月11日,武漢部分中小社區團購玩家曾赴上海,參與100多家地區性社區創業公司組建的聯盟,並建立「抱團抗美」(美團)隊伍,商議應對方案。
供應鏈與倉配,貼身肉搏
不論白天、黑夜,武漢三環外的江夏普洛斯物流園始終車水馬龍,這是專屬供應商和倉管人員的「狂歡」。「三環為分界線,網格站分布在三環內,三環外安置大倉。」
抽檢、入倉、分揀、配送......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等各平臺大倉在有條不紊的作業。
納麗絲負責人曾慶松也是這場「狂歡」的參與者,他是武漢多多買菜的日化品(標品)供應商之一。由於自家工廠在荊州,每次供貨都要從荊州市運往武漢。經過3個半小時的車程,凌晨1點前,他家的商品如約到達武漢大倉。「一車成本大概340塊錢,物流成本還算可以。」
像曾慶松這樣的異地供貨商,在美團也極為常見。一位武漢供貨商表示,「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已經開始在大倉附近設立共享倉,可以吞吐一、兩周的商品。一來減少異地供應商物流成本,二來可避免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
如同美團優選的建倉措施,現在提升效率配送效率,成為大家競爭的第一道關口。
近期,不少多多買菜的標品供應商明顯感知到,從卸貨到抽檢、入倉等各環節,多多買菜的大倉作業效率有了提升。原因是,果蔬品類比標品提前到貨、完成分揀,釋放大倉的分揀壓力。
網格站,是連結三環外的大倉與三環內團長的「中間商」。
每天下午,多多買菜旗下4米2的金杯車隊載著蔬菜等第一波貨,從大倉駛出,貨運司機按照各自被劃分路線,將商品發到武漢各網格站,讓網格站加盟商儘快進行二次分揀、配送至自提點。
「這是在模仿美團優選,武漢多多買菜的網格倉近期才開始採用批次入庫、分揀策略。美團和多多買菜的第一波貨品一般為蔬菜,第二波多為標品。」一位武漢當地的行業人士透露,「多多買菜的每單團長履約成本大概是兩塊」。
「多多買菜沒採用分批到倉的打法前,商品全部集中在同一時段進行一次性分揀,導致到了早上5.6點鐘才能到達網格站。」武漢多位多多買菜供應商曾抱怨「配送不及時」,「每次入庫都堵得水洩不通,進不去也出不來。」
而這種情況,在滴滴的橙心優選大倉仍在持續上演。
對於多多買菜到貨時間的改變,劉梅作為漢江區的一名團長,也有明顯感知。「因為價格便宜,鄰居讓我開始做多多買菜,前期到貨時間極其不穩定,上午、下午都有,售後服務也不到位。現在各方面稍好些了,但仍不如美團綜合評價高。」據悉,美團網格倉第一波蔬菜到貨時間為晚上9點。
並且,作為中心倉—服務站/網格站—門店/自提點物流倉儲體系的最後一環,劉梅需要每天5點30起床,接收從網格站配送過來的商品貨物。
不論從大倉供貨到網格站需要多長時間,前提必須保證供應商如約按時到貨,因此各社區團購平臺對自家供應商的晚到、少貨情況,制定不同等級的處罰標準。
最新獲悉,多多買菜的供應商出現3次嚴重少貨(實際到貨數量≤商品預售數量的95%,或商品預售數量-實際到貨數量≥50份),便直接取消全省平臺合作。而美團分為五類處理等級,進行不同程度的懲罰。
即便均出臺不同程度的處罰條款,但不影響眾多供應商爭相恐後,主動與這幾大「明星」社區團購平臺尋求合作。
「相比於毛利高低,對於新品牌而言,這更是一個絕佳的品宣機會,供應商自然希望合作的平臺越多越好。」在一個興盛優選的供應商微信群中,每隔一段時間,便彈出幾條「有和美團、拼多多合作的商家嗎?合作情況如何?」的類似信息。
供貨商的蜂擁而至,伴隨的是各大平臺SKU數量的急速上漲和月銷量的攀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多多買菜SKU約190個,十薈團SKU約360個,食享會SKU290個,興盛優選SKU256個。畢竟誰的SKU多,誰才能在用戶競爭中獲得更多認可。
圖 / 根據採訪對象提供消息,整理製圖
圍繞武漢的社區團購會戰,在各種用戶種補貼與地推等顯性競爭中,倉儲與配送體系等方面建設往往被忽略,實際這才是巨頭比拼真正實力的地方,也是暗流最湧動的地方。
瘋狂挖人,爭搶團長
為了快速搶佔武漢市場,興盛優選似乎成了各大平臺的模仿對象。
拼多多直接將大倉建在興盛優選大倉所在的江夏普洛斯物流園,而美團大倉也與該物流園毗鄰。
「第一,有利於供應商多家供貨。如果平臺體量小、大倉距離較遠,供應商可能不太願意入駐,所以建在興盛大倉附近,更方便供應商供貨;第二,減少選址成本。 興盛大倉選址必定經過深入調研,所以在後端,拼多多、美團直接複製興盛的方法戰略。」在行業工作了多年的方浩最近也探聽到,「多多買菜已經挖走一部分興盛優選的倉管人員」。
橙心優選、美團和多多買菜三家,正在搭建的大倉—網格站—自提點的配送機制,也直接照搬興盛優選的管理模式。目前,多多買菜的武漢網格站已達200多個,每個網站可輻射周圍5-10公裡服務範圍。
社區團購公司「開曼」的武漢負責人Peter透露,「早期多多買菜的服務站不成熟,大多數都處於虧損狀態。」而興盛優選網格倉加盟商營收相對穩定,門店費+單個包裹投遞費為主要利潤來源,3塊/門店,4毛/件,對於新站點還會有政策傾向。「因此,有些多多買菜的網格站加盟商中途停止合作。」
不只戰略、模式對標,人才也在被爭搶和挖牆腳。
各社區團購平臺的高管、業務線負責人成了稀缺資源。美團挖興盛的人、滴滴挖美團的人、拼多多挖餓了麼的人......「一旦挖來對方的人,可以摸清競對的戰略計劃,制定應對方案。」一位曾經在社區團購公司松鼠拼拼任職的中層分析。
「盒馬優選事業部也在挖品類採購負責人,最高可以給到P9,年薪大概150W-300W」,一位獵頭透露。
但真正核心且規模最大的,是團長和地推之爭。
美團依舊通過傳統網際網路打法,招募BD,以地推、掃街、拜訪的方式拓展團長,通過分銷裂變機制激勵團長。並劃分多層佣金等級,佣金約集中在10%-20%之間。
就佣金而言,十薈團12%,興盛優選10%,食享會5%,均不如美團優選。「武漢大部分團長對美團優選認可度最高」,一位武漢的團長坦言,報酬是挖人的最好方式。
相比於美團優選的穩健打法,多多買菜的強勢進攻,讓多位社區團購行業人士感嘆「彪悍」。
有多剽悍?據了解,多多買菜的100多名地推團隊,從8月初進駐武漢,到最後離開、轉移至下一城,約一個半月時間,這些地推團隊共招募8000餘名團長。
8000多個團長是什麼概念?多位武漢本地社區團購從業者介紹,「數量第一,刷新武漢團長的增速歷史」。而同時期進駐武漢的美團,招募的4000個團長都不到。
方浩解釋道,拼多多利用第三方人力,與國內3、4家優質地推公司合作。「通過招聘大量兼職人員迅速起量,以跑團、電話拜訪等形式,爭搶興盛優選等競對的優質團長,高密集度打法降低運營成本和配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