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情萬家
導讀:農村這野生植物量太少,真正價值少有人知,老農一招止咳,求珍惜
如果有人問:植物生長最好的地方是哪兒?我的回答是:應該是農村的山區、溝谷。因為大部分的山川都劃分在農村的土地範圍內,其面積佔到我國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農村豐富的土地資源,孕育著無數的各種各樣的植被,農作物與野生植物交融生存,可以說沒有農作物的地方皆是野生植物的樂土,不管是在哪裡,哪怕是屋頂上,只要「種子」能到達的地方,都有野生植物的身影。
農民朋友們之所以種植如今這些常見的農作物,其主要原因是對它們有充分的認知,能夠滿足其生活需要,換句話說,當有一種野生植物也能滿足我們這一要求時,便可以成為一種新的「農作物」,按道理來說,這應該是可行的。其實在野生植物裡,有很多品種的價值相當高,甚至比農作物的價值高出很多很多,只是由於我們還缺少某個成熟的條件而不能大量種植,比如種植方法、生產環境、銷售能力……只要攻克了這個不足,則將前景一片大好,你覺著呢?
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技術和市場推動社會的進步。以前的薺菜、蒲公英幼株、灰灰菜是沒有買賣市場的,想吃了,自己到野外採摘點就夠了,而今它早已走進了大小「廳堂」,更是堂而皇之地擺上大小超市的貨架。因此認識一種植物,需要一個專業而嚴謹的研究、考證過程,俗語說的好「認識是寶,不認識是草」,它就在那裡從未走開,而如何使用它們則在於我們自己。野菜的範疇很廣,種類繁多,只要與「蔬菜」接近,其價值便都差不了,比如「巖白菜」……
巖白菜一般多生長在群山的巖壁縫隙中,因此又被稱為巖壁菜,村裡的老人說它具有止咳的奇效,這價值自然也不是「鬧著玩兒的」,如今售價很高,幹品大約一斤二十幾元。
巖白菜相對來說比較適合高海拔生長,偶爾能在較農村溪流邊、樹木下、灌木叢、峭壁石縫中見到。通常大多分布在海拔2700-4800米之間的巖壁、石礫間、高山草甸等地方,這種野菜不僅好吃,而且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巖白菜科普
巖白菜是一種薔薇目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最高能長到半米左右。它的根狀莖發達,葉子由根部抽出,革質葉片,表面光滑鮮亮,無絨毛,幼時葉子為橢圓形,老葉子大多數為倒卵形,邊緣有微小的波浪狀齒,顏色碧綠、油亮;花為聚傘花序,長度能達到二十釐米左右,小花朵眾多,花梗約十毫米左右,紫紅色的闊卵形花瓣,妖豔嫵媚;巖白菜的花果期較長,從五月份一直延續到十月份,從觀賞角度講,是比較適合做盆栽的。
巖白菜在我國的分布較為稀少,主要集中於我國的大西南地區,筆者認為這可能與高海拔的地理特徵有一定的關係,畢竟這種環境下的氣壓、溫度、溼度、光照等指標都非常特殊,而巖白菜則非常適合這種環境。巖白菜的葉子寬大而肥厚,應該與環境也有一定的關係。由於適合種植巖白菜的地方太少,巖白菜每年的產量很低,無論在海拔還是種植土壤等方面,其模擬難度都比較大,而其餘的整地、堆肥等等都不是什麼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能攻克,前景會很不錯。
巖白菜的價值
歸根結底,巖白菜是一種草藥,和其它很多植物有一定的不同之處,它的主要用途是藥用和觀賞性,同時具備很高的經濟價值。巖白菜不含毒素,但卻不能當蔬菜大量食用,畢竟其屬於草藥,有一定的副作用,用量要適當。巖白菜對止咳效果很好,村裡人咳嗽不止,老人都知道燉肉時加點巖白菜根食用,可快速止咳。巖白菜的花是紫紅色或粉色,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人們常常將其栽種於花盆或庭院裡,以裝飾空間使用,絕對美顏。
如果以後你在野外遇到巖白菜,一定要珍惜,可曬乾留存備用。人們對於巖白菜的研究和種植還在繼續,我們對植物還有太多的未知沒有解開,如果你也對植物的未來感興趣,歡迎關注「農情萬家」,最有價值的植物全在這裡,我們一起見證植物發展的未來,關於巖白菜就講到這裡,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