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詩詞入「技之門」易,入「道之門」難

2020-12-14 百荷書房

作者/王行健

有這樣一句話大家都聽過: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說的是老師把要學知識、技能都交給學生了,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的努力磨練了。這句話用在詩詞教學上好像不太恰當。不恰當的原因是詩詞(我這裡討論的是詩詞,其實不僅限於詩詞)不單單是個「技」的問題,還關乎「道」,而且「道」的佔比還很大。

所謂「技」,就是詩詞的一些規矩:平仄、對仗、押韻、粘對、拗救等格律問題;而「道」,狹義指鍊字、謀篇、用典這些「小學(所謂「小學」指的是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分別研究字形、字音與字義。)」方面的積澱。廣義則涵蓋一個人的品德、個性與修為。

「技」是基礎,打牢基礎「樓才能蓋起來、壘得高」。「道」則是裝修,不管什麼風格,看著的「和順、大氣、有內涵」,這樣蓋起來的「樓」才穩固、耐看。「基礎」可以學得來,既或不用師傅領,自己也進得去。而「裝修」體現的就是品味和境界了,學是學不來的,得去「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修」!這個「修」在甲骨文裡的最初字形是「攸」,一隻手拿著一根棍子敲打一個人,後來怕「敲打不乾淨」又在「人」和「拿棍子的手」中間加了「三點水」,一邊「敲打」一邊「衝洗」,於是就演化出「修身」的「修」字。「五福」裡面的「攸好德」實際就是「修好德(修出好德才能』考終命』)」。這讓我想起《論語》裡的一章: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詩詞之「技」需要翻越的就是子貢的「及肩之牆」,而詩詞之「道」需要翻越的則是夫子的「數仞之牆」!

所以除了用功熟記那些規矩外,我們還要多讀詩詞、讀好的詩詞,比如唐詩、宋詞三百首之類的,尤其是「杜詩」,那是律詩的珠穆朗瑪!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還要看、借鑑一些詩評,之所以說「借鑑」是因為哪篇評論都不是作者自己寫的,除了那些「小學」方面的訓詁(有的連訓詁都不準確),其他都是臆斷,難免偏頗,自己多讀、多看、多想時間長了自有理解。剩下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而「修身」,《尚書禹典》說:「詩言志,歌永言……」身不修者何來「志」?心無「志」何以發言為詩?文學即人學,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詩。

我要說的是詩詞入「技之門」易,入「道之門」難!真的不是幾句「和律」的口號、韻文就可以稱作詩詞的!當然作為自娛自樂只要積極向上就無可厚非,「樂亦在其中矣」!其實「口號詩」是一個時代的產物,為了「方便所有人都明白」將詩詞糟蹋得面目全非,以至於回天乏力。其實好的詩詞還真就不是寫給所有人的……

#讀詩#

感謝瀏覽,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

相關焦點

  • 「侯門一入深似海」有錯字,難住詩詞大會大半人,小學生輕鬆答出
    詩詞大會有一個經典題型,叫做:划去錯誤項。不少觀眾可能覺得這種題真的沒什麼存在的必要,它就是考選手的背誦能力,完全不需要理解,只是在摳字眼。對此,筆者倒是不這麼認為,因為這種題會讓我們明白什麼叫「字字珠璣」。
  • 發現詩詞之美 打開漢語之門
    毛毅鵬來自義大利,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碩士。他在本科上過《古代文學》課,從那時開始學習中國古詩詞。「我最喜歡李白的詩,喜歡他的《行路難》。這首詩告訴我們,在遭遇挫折後也要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的堅定追求。」毛毅鵬說。  「我學習詩詞是為了了解中國文化,因為詩詞中包含著很多歷史與文化信息。」
  • 崔郊的詩:「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蕭郎是指的誰?
    毫無疑問,「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千年詩詞史上最值錢的一句詩。就是因為這句詩,讓崔郊之名在大牛雲集的「大唐好詩榜」上熠熠生輝;就是因為這句詩,讓窮秀才崔郊沒買房、沒買車一樣抱得美人歸;就是因為這句詩,給我們留下了「侯門如海」、「蕭郎陌路」兩個意境深遠的成語…這首詩的名字很騷氣,叫《贈婢》,是崔郊寫給深愛的小婢女的一首訣別詩。
  • 小主播讀詩 |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闕題劉昚虛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首詩之所以為《闕題》是因為原詩名在流傳過程中丟失,後人在整理時便以《闕題》為名。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動、神態、感情、心理活動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給讀者帶來了直覺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兩人日久生情,書生才名漸高,賣出的詩詞字畫也頗能得人賞識姑娘音律無雙,是漢南之最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於頔:侯門一入深似海這便是侯門一入深似海的完整版
  • 一起學《論語》19.23子張篇——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叔孫武叔在朝堂上告訴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能。」子服景伯把這句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打個比方說圍牆,我這個圍牆僅僅達到肩膀,能窺探到居家裡的美好;夫子的圍牆有數仞之高,如果找不到門口進入,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光輝美麗、百官的充實完備。
  • 頓悟入道要門論(一)
    執侍六載,後以受業師老,遽歸奉養;撰頓悟入道要門一卷,傳至馬祖覽訖告眾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自在。眾中知師姓朱,推尋依附者號師為:大珠和尚。 贊曰: 寶藏久埋  拋家外走  逢人指出  始知本有照用無方  龍吟獅吼  入道無門  師闢其牖
  • 【詩與讀】程昌武詩詞選or多多讀詩之選讀三首
    忍放學醫求薄技,盼通仁術可懸壺。多多讀詩:冬天的季節,是一種靜謐而安詳的季節。這個季節江南最美的就是下雪後的景色。詩中表述的雪比較大,我們可以聽見,翠竹被壓折的聲響。江南山區多竹,竹子在大雪天被壓斷情況很普遍。作者前二兩句,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深山雪景圖。我們經常讀古詩中發現,古人常用,鳥鳴來反襯山之幽靜,詩人用竹折之聲來反襯山之幽靜。
  • 這首詩讀一遍就能記住,情景入心,想忘掉都難!
    這首詩讀一遍就能記住,情景俱佳,行文流暢,想忘掉都難!人與人的相遇相知,講究的是緣分。人與詩的相遇,講究的也是緣分——有些詩,我們一輩子都遇不到,有些詩,我們只看上一眼,從此就能銘記於心,想忘掉都難。相信,一般讀者隨口都能吟上幾句。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升堂入室,入道之門徑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瑟就是一種樂器,琴瑟。彈這個瑟琴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表現出那種悠閒自在氣質,這才能彈得好。這個琴不容易彈,因為你要有一定的修養,才能夠彈奏得好。
  • 破解修道的「秘竅」:若不得此竅,終難入於仙道之門!
    裡開外難開也。故虛者先虛心,裡通外自通也。人體中,五官下陰所成之九竅,乃臟腑開竅之所在,竅通內外,竅竅相通,自存玄機也。凡竅之理既得,再明丹道非凡之竅。蓋凡竅者,後天之竅也,有形之竅也;仙竅者,先天之竅也,無形之竅也。凡竅順開則成,仙竅則須逆修乃開也。竅何以成?形空則成竅,竅從空而得也。
  • 張若澄之《僧敲月下門》
    在為期兩個月的展覽中,參觀者可以欣賞到東晉王珣《伯遠帖》,隋展子虔《遊春圖卷》,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國寶級書畫,與這些國寶級書畫同期展出的還有一幅安徽桐城人張若澄的《興安嶺圖軸》,此圖根據乾隆皇帝行圍至大興安嶺所作的一首詩而作,鉤摹出大興安嶺的雄偉崇峻,與乾隆皇帝詩中對大興安嶺的讚美十分契合,詩畫合一,渾然天成。張若澄(1721—1770),字境壑,號默耕,清代安徽桐城人。
  • 此人籍籍無名,僅有4句詩傳世,其中一句卻是無人不知
    而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本應由詩詞文集傳世,卻也在千年歷史中散佚殘缺,有些人甚至僅僅有孤篇傳世。比如張若虛,僅有兩首詩傳世;比如北宋詞人朱服,傳世的也只有一首詞。而這些傳世孤篇很多都是少有的絕佳之作,才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傳誦千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朱服的「而今樂事他年淚」令兩宋詞人擱筆嘆服!
  • 頓悟入道要門論(六)
    師曰:理幽難顯,名相易持;不見性者,所以不信;若見性者,號之為佛;識佛之人,方能信入;佛不遠人,而人遠佛;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覺。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無心相。迷人執物守我為己,悟人般若應用現前。愚人執空執有生滯,智人見性了相靈通。幹慧辯者口疲,大智體了心泰。菩薩觸物斯照,聲聞怕境昧心。悟者日用無生,迷人見前隔佛。
  • 【美文欣賞】大願之門……
    大願之門許承作為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的神秘之美,斷不能套用一些濃妝豔抹的華麗辭藻。一山唐詩的輪廓,一山經卷的氣息,還有一山的大願祈禱,一山的不可思議,一山的可遇不可求。 梅雨時節只在九華山開了一個頭,便入仙境,更有「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的感覺,仿佛古老的敦煌壁畫被甘露拂試,在皖南復活起來。
  • 修持之徑路、入道之門牆——《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 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 道。
  • 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
    陸遊陸遊愛國毋庸置疑,他一生報國無門,卻至死不忘收復中原。他常常在詩詞裡抒發他的愛國情緒,這種情緒非常感人。今天我們就來讀陸遊的3首愛國絕句,一輩子報國無門才能寫出這樣詩,讀罷淚目!以前讀古詩文,好「六朝人物晚唐詩」,如今再回味,還是更喜老杜陸遊這類憂思切囑,盪氣迴腸之作。「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有太白風骨;「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是少陵心腸。有人愛把陸遊和辛棄疾作比,笑陸遊只知搖旗吶喊,不如辛棄疾披掛上陣來得壯懷激烈。可陸遊並非是不想,而是不能。
  • 魏俊梅|初入玄妙之門(下)
    ‍《道德經》第1~8章吟誦本音頻錄於2018年11月‍初入玄妙之門——行走在《道德經》吟誦推廣路上的人與事魏俊梅|初入玄妙之門(上)接上文閉關出來,整個人精神煥發,能量滿滿。然後,就跟著大家一起讀了…… 來南昌講學是因為鄧老師,我倆因吟誦而結緣,八年來彼此幫助,互相成就。年初,在八仙宮的首屆全國《道德經》吟誦師資班上,她第一個在吟誦聲中,突然地淚流滿面……這之前,她把《道德經》已經讀了上百遍,但是她說,那些文字離她很遠,一直沒有入心。而在那次,那些文字,第一次地帶著感情,走進了她的心裡,觸動了她那麻木的神經。
  • 《博德之門3》EA版評測:新老玩家都可入坑
    博德之門3作為博德之門系列的最新作品,是一款DND遊戲,目前在steam測試中,測試版本只有一張圖,不過已經體驗了這個遊戲最核心的玩法和風格。博德之門3在畫面上有明顯的提升,戰鬥上選擇了回合制,簡單來說,在保留博德之門直觀的DND世界觀要素基礎上,以原罪2的玩法模式框架作為基礎,比較適合萌新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