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小春是漢陰縣陽光學校的一名特教老師,從教三十年來,她從普通學校到特殊學校,始終堅持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職責和使命。2017年,伊小春來到漢陰縣陽光學校,開啟特教生涯,在無聲的世界裡,用愛心和耐心照亮特殊兒童的前行之路。
在特殊教育行業,學生是老師們眼中「折翼的天使」。他們因為身體缺陷,視聽受阻或生活不能自理。這裡沒有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也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老師們一復一年不懈努力和堅持。
眼前這位正在給培智二班上生活語文的老師就是伊小春。全班二十多名特殊的學生,伊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照顧著每個孩子。因為學生年齡較小,無法穩坐在教室集中上課,課堂只有不斷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才能講課。上課時,哭鬧、隨意走動等現象時有發生。
【同期聲 陽光學校老師 伊小春:有時候你給他講什麼,他完全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我們就是通過手勢交流,比如喝水我就把杯子拿在手上給他做一些動作,學生就知道我是在教他們喝水。通過一些肢體語言示範作用,還有通過視頻交流讓學生慢慢的能跟老師溝通,能知道老師說的是什麼意思。】
「每天重複千萬遍,只為進步一點點」,這是培智二班班主任伊小春老師在特教崗位上的教育理念。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動作、技能,在特殊學校的學生身上,也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一個詞語的掌握,一個動作的把控,一個生活或學習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幾十遍、甚至上百遍的反覆練習。
【同期聲 陽光學校老師 伊小春: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自理自立自強這樣的人,不成為社會的負擔,將來能夠在社會上自食其力。】
這樣的康復訓練,每一樣都很瑣碎,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不相同,都需要不斷的重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衣食住行是常人眼中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在特殊學校,老師們還得從頭抓起,洗臉刷牙、鋪床疊被、端碗拿筷,一項項生活技能和生活禮儀,在一遍遍重複中,春風化雨般影響著孩子們。
【同期聲 陽光學校老師 伊小春:要對他們有愛心要、有耐心,而且要細心。對孩子一點點的成長,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要給予獎勵和激勵,他們才會樹立信心,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他們才會不自卑,能夠自立,能夠自信。】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在特教崗位從教三年來,面對教學場地的限制、教學器具和教學經驗的欠缺,伊小春不斷鑽研,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升業務能力。2017年她和同事編排的童話劇榮獲中小學生藝術節三等獎,2018年分別被授予縣級和市級教學能手稱號。
【同期聲 漢陰縣陽光學校校長 陳明海:伊老師來到我校以後,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始終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愛護他。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成長為一名特殊教育的市級教學能手,為學校老師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同期聲 陽光學校老師 伊小春: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加倍努力,讓更多孩子在這所特殊的學校裡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專業的付出,讓更多孩子迅速成長,健康成長,讓他們能夠真正的自立於社會。】
新
聞
回
顧
END
記者:王義林 黃琪雅
編輯:邱雲 實習編輯:張松
審核:鄒菲 終審:鍾明明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