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痴」乾隆:故宮一半的玉器是他的玉,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玉之德更是深深影響了國人的思想。玉文化包含著有:
「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
「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
「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
「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而在玉器文化中,他在明清玉器史上的地位更是巔峰之象徵,「乾隆工」以精細、繁華著稱,這與他在位五十九年來的屢次下旨承辦玉器密不可分。故而接下幾篇觀物,便就乾隆玉器、妄談一二。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乾隆對玉器的喜愛程度,從他多達800首以上的詠玉詩,和親自撰寫了《搢圭說》、《圭瑁說》等有關玉器方面的論述就可以看得出來。在他的推動下,宮廷玉器的數量和品類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用玉範圍遍及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
「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珍藏清代宮廷玉器特展」
乾隆一朝,僅內廷制玉作坊,除玉作一處之外,還另添如意館、啟祥宮、金玉作三處。而由於乾隆痴玉如狂,內廷甚至還是製作不及,這就使得蘇州、揚州、天津、杭州、九江、江寧、淮安、鳳陽八地的織造、監督、鹽政共同承辦宮廷玉器製作,此謂之京外「八處」。京外「八處」的建立,使乾隆朝制玉事業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而在宮廷嚴制與多地域交融之下,「乾隆工」的特徵風格便由此而來。
乾隆畫像
「乾隆工」,被視為清代工藝巔峰的代表水平;這一詞的常用程度堪稱不絕於耳,而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在現代實則有著三種不同的解釋與理解:
一、清朝乾隆時期由宮廷派人督辦、以內廷造辦處和京外「八處」所承辦的宮廷玉器。
這是狹義而最無爭議的「乾隆工」
清乾隆 白玉鏤雕溪山高隱香筒一對
二、受乾隆分派各地的玉器承辦工作的影響,所形成以紋飾繁複、琢磨工藝精細為時代特徵的清代玉器。
這是以年代風格界限所言的「乾隆工」
清乾隆 碧玉團龍鈕鳳耳活環爐
三、以乾隆時期玉器風格為代表,其後所有仿靠乾隆風格、工藝繁複而精細的玉器。
這種廣義而寬泛的「乾隆工」,也正是最受爭議的。
清乾隆 白玉龍鳳合符佩
以最為標準「乾隆工」的宮廷用玉而言,其製作流程是十分嚴格且繁複的,須由皇帝下旨承做後,交由廷內畫師畫稿、所分派處匠人呈樣,再由乾隆御覽後批准製作;據不完全統計,乾隆一生為承做玉器所頒布的諭旨,應在上萬道。而在頒布承做之後,還不乏有類似「安寧所做白玉腰圓花囊、白玉圓合符甚糙!著交如意館往細緻裡做!」這般的諭旨出現。由此可見在乾隆的眼中,精巧細緻堪稱玉器製作的第一要務。
清乾隆 白玉雙鹿獻瑞紙鎮
而在紋飾上,乾隆所欣賞的是立體與深度,他曾多次下旨要求圖章雕琢要深些;例如在蘇州織造所做的一件甘黃玉雙環瓶不合心意後傳旨:「花紋做的淺,著寄信安寧,嗣後再做有花紋的古玩,要往深裡刻」。
清乾隆 碧玉天雞尊
此外,乾隆還專門招募、培訓「刻字匠」、「鏇玉匠」用作宮廷制玉時雕刻詩文、鏇掏裡膛。
清 白玉詩文碗(底款:乾隆年制)
那麼,在乾隆時期,具備乾隆風格的非宮廷用玉「乾隆工」又是如何形成呢?除卻京外「八處」的匠人輻射效應之外,這還與乾隆後期有大量宮廷玉器交由崇文門變價處理有關。在普遍認知當中,似乎宮廷用器禮制在民間的禁絕十分嚴重,然而這其實須分特殊情況辨別。乾隆一朝對此的管制便是放寬許多。
清乾隆 黃玉福壽如意瓶
以瓷器為例,官窯瓷器中的一些次品會運京變價或留待賞用,僅殘缺或燒損者才會窯址砸破;而乾隆就嫌此類次品運京耗費太大,準許著本地變賣;在唐英認為會遭民間工匠仿製時,還回旨「黃器如所請行。五爪龍者,外邊常有,仍照原議行」。可見如五爪龍紋、記年號類器物已然默許民間使用。由此,宮廷玉器的大量流出,也正是乾隆一朝「乾隆工」盛行之原因。
清乾隆 白玉乾隆御製款盤
至於「乾隆工」紋飾精美而留下的歷史影響,則更為深遠;因其美觀程度廣受欣賞,清後期、晚期的廣東十三行以其為模仿目標,製作大量工藝相近的玉器用以出口買賣;這種輻射影響一直到創匯時期、現代也一直存在。
清乾隆 白玉俏色河圖洛書
那麼我們此時再回首看關於「乾隆工」的三種看法,應該心中各有己見了。「乾隆工」的存在,更多的是對清代玉器巔峰的一種形容,我們可以將其詳細劃分各類檔次,也可以心中各有標準;但我們對其精益求精的追求,或與乾隆有著共同的感受。
。
清乾隆白玉羊首瓜瓣杯
清乾隆白玉鏤雕獅鈕活環耳三足蓋爐
清乾隆痕都斯坦風格白玉嵌寶盒
清乾隆御製白玉大盤連鏤空雲蝠座
清乾隆白玉海屋添籌宮扇
清乾隆白玉雙龍壽字紋鼻煙壺
最古玉
慢慢你會愛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