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評論員 徐迅雷
權力無論大小,行使久了,若是缺乏監督制衡,那必然會產生習慣性的腐敗或亞腐敗。
「四川音樂學院3位女教授被調查,疑涉及藝術專業招生腐敗」,這幾天,一則有關高校招收藝術生的「腐敗」新聞,在網絡上持續延燒。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四川音樂學院的考生和家長,以及教職員工和退休老教師都知道,「進川音要私下交錢,這是潛規則」;2020年6月30日至7月10日期間,該學院聲樂系的三位女教授——楊婉琴、費莉、鄧芳麗,先後被紀檢監察機關帶走調查,疑因涉及該學院聲樂專業招生腐敗一事。其中,鄧芳麗為聲樂系副系主任。
這三位女副教授,早已不是「三十而已」的歲數;在招生時收受學生家長的「賄賂」,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中的鄧芳麗,不久前調任聲樂系副主任,「她原來在美國生活,臨近招生考試季前,不顧家人的勸阻,著急回國,說要回去『割麥子』——她將收受學生家長的錢財比喻成一年一季的『割麥子』」。
割麥子也好,割韭菜也罷,無非是借招生收鈔票——鄧芳麗調至聲樂系之後,「每名外省考生漲價了,從18萬元漲至收25萬元」!藝考賄賂冰山,由此揭開一角:川音這三位美女教授,赤裸裸「割麥子」、齊刷刷「割韭菜」,如今一刀25萬元!可見招生腐敗已經到了如何囂張、如何肆無忌憚的地步!
藝考招生收錢,竟然已成習慣。這哪裡是錄取考生,這就是錄取腐敗;這哪裡是斯文掃地,這簡直就是「斯文升天」!
藝術類招生考試,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主觀因素」太大,學生專業成績的好壞,由評委憑個人主觀判斷、個人好惡來打分。這種無法避免的「自由裁量權」,如果不加以監督制衡,必然會導致腐敗或亞腐敗。值得注意的是,3年多前,四川音樂學院的聲樂專業中,就已經爆出了招生醜聞——吳李紅教授案發,受到司法處置,因為向其行賄的學生家長,對她進行了檢舉揭發。
始建於1939年的四川音樂學院,是中國內地九大音樂學院之一,曾經培養了著名鋼琴家李雲迪、著名演員劉曉慶,以及歌手譚維維、李宇春、何潔等等。這些年來,該學院招生越來越火爆,往往是錄取不過3000人,可報考學生超過10萬人。競爭越激烈,越是給招生腐敗創造絕佳的條件。與所有的腐敗一樣,招生腐敗當然也是帶著很強的隱蔽性。有的地方招考藝術生,老師的手段會高明許多,在考試之前設立各種培訓班,招收那些想考進該校的學生,進行培訓指導,收取幾萬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元的高昂培訓費——這些培訓費成了「敲門磚」,然而看起來倒是非常的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如果深究,那不是腐敗也是亞腐敗!
對於這種腐敗或亞腐敗,我們必須「零容忍」,決不能去「包容」。批判理性主義創始人卡爾·波普爾曾說:「無限的包容必將導致包容的消失。如果我們甚至向不包容的人提供無限的包容,如果我們不準備捍衛包容的社會不受不包容者的猛烈攻擊,那麼包容必將被破壞。」藝術永遠比金錢重要,對於圍繞著金錢旋轉的權力中人,絕無包容寬恕的理由。
現實已一次次警告我們:無論什麼權力,如果沒有關進籠子,而只是個人關進籠子的話,那是遠遠不夠的!
編輯 倪宇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