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戰役》預告片
上黨戰役
大型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將於10月12日至14日20:46,在 CCTV-7軍事國防頻道隆重獻映,每晚一集,共計三集。而作為這部片子的製片人、總導演張榮貴,欣聞是我們上黨區吳村人,今天上午記者專門連線了遠在北京工作的張榮貴,並就其拍攝《上黨戰役》文獻紀錄片事宜進行了專訪……
央視工作20年,拍出多部好作品
(上圖中間為張榮貴)
張榮貴,是我區郝家莊鎮吳村人,現就職於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直屬單位中央新影集團,主要從事航拍紀錄片創作與全國大型航拍活動策劃工作。1995年在華北廣播電視學校(今山西傳媒學院)畢業後的張榮貴,曾在長治城區電視臺工作過,因為不甘心於當時的現狀,工作兩年後的張榮貴選擇做了一名「北漂」,2000年進入央視工作,2014年進入中央新影集團工作,如今已在央視工作了20個年頭。
20年來,張榮貴始終對養育自己的這片故土存在著特別的情感,「作為土生土生的長治人,我始終牽掛著這方熱土,雖然在外工作,但總想盡己所能地去傳播故鄉的美麗與豐饒……」採訪中張榮貴這樣說道,因為工作機緣,自己先後擔任了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在太行》的總攝影,大型航拍紀錄片《飛越山西》的前期策劃和航拍總攝影工作,澳門回歸二十年執導四集紀錄片《珠澳情緣》,特別是自己擔任攝影的電視紀錄片《花園口事件》曾創央視最高收視率。值得一提的還有,《鄧小平在太行》獲得了山西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飛越山西》榮獲了中英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特別獎與最佳航拍攝影獎項及國內的七個獎項。作為這些大型紀錄片與賽事的組織策劃和實施者,在新時代的媒體人中,張榮貴無疑是從上黨區走出去的佼佼者。
情系家鄉,致力傳播紅色精神
「每一次在咱們山西拍攝紀錄片總能領略這片土地的壯闊之美,我們不僅僅有雄偉壯觀的自然風景,其實我們還有太行精神、上黨精神,在拍攝大好自然風光的同時,我總想著有一天一定要把咱們的紅色文化精神傳播出去……」張榮貴告訴記者,拍攝《上黨戰役》既是歷史的期待,更是長治人民多年的期待,也是自己多年來的一個願望。
「大概是1985年的時候,山西電視臺播放過一個《上黨戰役》的電視劇,小時候自己對這部電視劇的印象就很深,後來從事相關紀錄片的拍攝工作時就想著一定要把《上黨戰役》拍成大型文獻紀錄片,把上黨戰役的精神傳播出去……」張榮貴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為拍攝《上黨戰役》文獻記錄片做準備。
上黨戰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西省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其主戰場位於今長治境內。上黨戰役發生於重慶談判期間,以作為配合談判的重要軍事動作。「上黨戰役是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放戰爭之前國共兩黨第一場戰役,也是由內戰一觸即發到短暫和平的分水嶺。上黨戰役的勝利促使了重慶談判的成功和《雙十協定》的籤署,在黨史、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這麼多年來,其實沒有一部真正的影視作品來全面地紀錄、傳播、典藏「上黨戰役」偉大的歷史意義。」張榮貴說,今年是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很有必要對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役來一次全面的梳理與回顧。之前已經有大量的學者、軍事專家在進行深入的研究,缺少的就是進一步的宣傳。於是,張榮貴選定了這個內容,並成功入選國家重大題材。
精益求精,再造紀錄片精品力作
張榮貴執導的大型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遵循紀錄片真實、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地講好故事的原則,通過採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等權威專家解讀、革命後代的講述、親歷者的回顧等,以真人、真事、真景、真物作為主要拍攝對象和表現內容,以上黨戰役及解放戰爭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大量珍貴影像資料,用新視角、新理念、新資料、新技術,同步戰役過程的歷史時空,對上黨戰役進行全面、系統、客觀、生動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