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2020-12-14 中國軍網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

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任振傑  韓徵天

上圖: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劇照。

近日,為了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紀錄片包含《山雨欲來》《上黨鏖兵》《東方破曉》三集,通過戰場模擬仿真、親歷者回顧、革命後代還原、軍事專家講解、空中全幅拍攝等手法,全景而立體地再現了曾經在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上演的那場關鍵較量。

如同其它戰爭題材的紀錄片一樣,《上黨戰役》再一次真實、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地講了一個奇蹟般的戰爭故事,彰顯了人民軍隊緊緊圍繞 「集中一切力量反對頑軍的進攻和儘量擴大解放區」 這一中心任務表現出的鐵血擔當和赤膽忠誠,突出了戰爭中人民群眾「銅牆鐵壁」的歷史作用,把毛澤東的重慶談判、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英勇戰鬥、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巧妙地融合起來,生動呈現了我黨我軍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爭取和平的歷史進程。

深入挖掘上黨戰役的歷史內涵,講好太行老區的紅色故事,向全社會傳遞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拍攝這部片子的初衷。該片的主創團隊正是本著對歷史的尊重,對過往崢嶸歲月的敬仰來完成這部文獻紀錄片的。他們秉持著「紀錄片要真實、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地講好故事」的原則,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了上黨戰役的所有發生地及全國十多座城市,從歷史的塵埃中尋找著那些如遺珠般散落的記憶碎片。從每一個親歷者的深情講述和每一段珍貴的影像及文字資料中,以及今日上黨老區的滄桑巨變中,尋求著這部紀錄片新的時代表達和時代意義。

在藝術結構上,《上黨戰役》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採取紀錄與理論、文獻與敘事、人物與事件、情感與故事相結合的展現形式,用具有鮮明特色的鏡頭語言,以大量「真人、真事、真景、真物」,對發生在75年前的那場氣勢磅礴的戰役進行了全景式掃描和深度回顧。該片揭示出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圍繞中國在抗戰勝利後的兩個前途、兩種命運所展開的鬥爭的本質。正如劉伯承司令員對被俘的閻軍將領所道破的「天機」:王者之師,所向無敵。這個王者不是別人,正是正義,正是民心,正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上黨戰役》摒棄了碎片化的敘事,結構工整,條理清晰,文戲武戲相得益彰。無論是劉伯承與國民黨軍俘虜的對話,還是毛澤東在重慶發表的《沁園春·雪》;無論是三集名稱的詩化和隱喻,還是戰鬥場面的恢宏氣勢,都呈現出中華民族鮮明的軍事文化意蘊。

值得一提的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主創團隊對一些科技手段的創新使用,讓這部紀錄片的內容更加豐富。《上黨戰役》打破了傳統的文獻紀錄片的創作邏輯空間,使用直升機載著革命後代從空中鳥瞰當年父輩們戰鬥過的地形地貌,從不同角度來講述這場戰爭的細節,使這部紀錄片既保持歷史厚重,又充滿了時代氣息和人文情懷。

追尋那段珍貴記憶

■張榮貴

我生於太行山,長於太行山。太行山養育了我,也是我放飛軍人夢的地方。

因為種種原因,我的參軍夢未能實現。但在成長路上,我一直沒有忘記上黨戰役是太行山上的紅色印記,拍攝一部反映這場戰役的影片也成為我的夢想。

《上黨戰役》在整個前期創作工作中並不像想像中的順利。為了遵循紀錄片的真實性,導演組的工作從考察自然環境、查找文獻資料、尋訪親歷者等全面展開,大大小小的困難也隨之擺在面前。拍攝的時間大多集中在秋天,這也是長治的陰雨季節。拍攝紀錄片中的藍天曠宇,是我從事航拍以來所遇到的最大難度的拍攝工作,規劃中20個航時的直升機航拍工作量,實際上導演組在長治用了50天。

此外,上黨戰役期間,留存下來的影像和圖片較少,文獻資料也不多。再加上戰役年代久遠,戰爭親歷者大多去世,中途也鮮有權威媒體記錄過。僅僅一本《針鋒相對》的口述歷史成了導演組展開工作的「寶典」,健在的參戰親歷者年齡都在90歲以上,回憶起來也比較困難。

困難越多,越讓我覺得拍攝好這部紀錄片既是家鄉的責任,也是歷史的期待。最終,通過不斷尋找和挖掘,紀錄片《上黨戰役》呈現了大量的珍貴文獻資料,採訪了大量親歷者、革命後代、黨史和軍史專家。歷經整整一年,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在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之際,這部紀錄片光榮地完成了對上黨戰役的權威紀錄,為75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在新時代的呈現和傳播貢獻了一分力量。

 

相關焦點

  •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任振傑 韓徵天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劇照。近日,為了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
  • 專訪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導演劉洋
    為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紀錄片包含《山雨欲來》《鏖戰上黨》《東方破曉》三集。通過戰場模擬仿真、親歷者回顧、革命後代還原、軍事專家講解、空中全幅拍攝等手法,全景而立體地再現了曾經在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上演的那場關鍵較量。
  • 大型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今晚央視7套播出
    而作為這部片子的製片人、總導演張榮貴,欣聞是我們上黨區吳村人,今天上午記者專門連線了遠在北京工作的張榮貴,並就其拍攝《上黨戰役》文獻紀錄片事宜進行了專訪…… 央視工作20年,拍出多部好作品
  •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12日起在央視播出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 12日起在央視播出為紀念上黨戰役勝利七十五周年,由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上黨戰役》歷時一年製作完成,於10月12日至14日CCTV-7軍事國防頻道20:46隆重獻映,每晚播出一集。
  • 紀錄片正在呈現全面真實立體的國家形象
    然而,如何拍好一部講述中國的紀錄片,如何向世界呈現全面、立體、真實的國家形象,是創作者一直在探討的課題。  全景式呈現,探尋文化自信的獨特打開方式  近年來,以《航拍中國》為代表的自然地理類紀錄片,用全景式的俯瞰、航拍視角破題,兼顧全方位的點位覆蓋和多樣化的地貌類型,帶領觀眾感知既熟悉又新鮮的中國大地。
  • 紀錄片正在呈現全面真實立體的國家形象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近年來,展現國家形象的紀錄片在創作視域上不斷擴大、創作手法不斷豐富,中國的國家形象也愈加清晰完善。如今,無論是在國內觀眾的認知中,還是在國際社會的舞臺上,「中國」二字承載著厚重的內涵,也正在拓展外延,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和喜愛。然而,如何拍好一部講述中國的紀錄片,如何向世界呈現全面、立體、真實的國家形象,是創作者一直在探討的課題。
  • 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播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該片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海上作戰訓練、海情敵情調查等內容.
  • 央視紀錄片全景再現70年前解放海南島戰役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解放海南島戰役》海報該片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海上作戰訓練、海情敵情調查等內容。
  • 【解放戰爭】上黨戰役~長治之戰
    一九四五年九月,太行、太嶽縱隊分別在山西上黨地區攻克屯留、長子兩座縣城。 部隊休整一日後,太行、太嶽、冀南縱隊分別從南、北、東三面向長治發起攻擊。坐鎮長治的國民黨守軍是閻錫山部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
  • 紀錄片神作《航拍中國》第三季歸來,繼續揭秘「你沒見過...
    哈尼族人耕田種地,將山雕琢成無數階梯;苗家人流傳600餘年的「摸魚節」,不僅是為延續傳統,更是給出門在外的人們一個回家看看的理由……21日晚開播的《航拍中國》第三季裡,多姿多彩的各地民俗再度讓人眼界大開,一經回歸便在豆瓣延續了國產紀錄片神作的霸氣,斬獲9.3的高分。
  • 金衝及:遊擊戰為主向運動戰為主的轉變———從上黨戰役到平漢戰役
    上黨地區正處在太行和太嶽兩個根據地中間,國民黨軍隊如果強行霸佔上黨地區,就把中國共產黨8年艱苦經營的太行、太嶽兩個根據地割裂開,無異在晉冀魯豫地區的心臟部位插入一把利刃,這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這便是上黨戰役爆發的由來。 再看平漢戰役。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出爐 《淮海戰役啟示錄》反響強烈
    現場揭曉了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和十大入圍作品以及多個推選項目。江蘇廣電總臺攝製的五集大型電視紀錄片「淮海戰役啟示錄」榮獲2019年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2019年,在國家不斷加大對國產紀錄片扶持力度的政策鼓舞下,無論從創作、生產、傳播,還是紀錄片產業態勢,中國紀錄片行業都出現了可喜的新氣象,呈現出諸多受到矚目的「高光時刻」。
  • 紀錄片《中國》獲張藝謀高度評贊,真實立體呈現國家形象
    紀錄片《中國》上線僅10天,其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已超過6.7億,討論23.6萬,數以萬計的網友在彈幕留下了「這畫面質感愛了」「看起來很舒服,色調和文化交融的享受」等評論,成功掀起了新一輪紀錄片熱潮。就連一向苛刻的豆瓣,都給出了8.6的超高開分。
  • 大型紀錄片《築夢路上》幕後團隊原來是他們
    從6月14日起,一部真實、生動地呈現中國共產黨九十五年波瀾壯闊的光輝歷史,展現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型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20:00隆重推出。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出爐 《手術兩百年》《航拍中國》獲獎
    提到2019你印象最深的一部紀錄片是?這一年,你看過多少部紀錄片作品?這一年,紀錄片產量又有怎樣的新紀錄?在這一年,紀錄片又給你留下怎樣的年度記憶?1月17日,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光明日報主辦,紀錄中國理事會承辦的「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選活動」在北京舉行。
  • 時光倒流70年 央視全景再現《解放海南島戰役》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解放海南島戰役》海報  該片包括《運籌帷幄》《分批潛渡》《決勝全島》三集,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
  • 《航拍中國》第三季開播 帶你一同飛越大好河山
    大型系列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將於5月21日起,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以及總臺新媒體各埠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召集人莊殿君說:「抗擊疫情,脫貧攻堅,在這一段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我和我的國家』『我和我的家鄉』這種特殊的、真摯的情感力量。《航拍中國》第三季用珍貴的4K超高清空中影像,為大家呈現出的正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可愛的、生動的中國。」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投入10萬人以上)從1945年的上黨戰役便開始了。自上黨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
  • 徐展中國地理圖景《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正式開播
    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共10集,每集50分鐘,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在20日舉行的該片雲發布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薛繼軍說:「自2017年《航拍中國》第一季節目開播至今,這部紀錄片已經飛越了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飛越了大半個中國,以獨特的空中敘事與航拍美學為載體,展現祖國的大好河山,傳遞中華文明,謳歌人民奮鬥,展現時代發展,向世界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遠離純粹娛樂,航拍紀錄片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應景而生的微紀錄片改變了傳統紀錄片抽象、遠離普通人群的思想內容,使紀錄片變得接地氣,也更接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種充滿誠意的作品讓微紀錄片成為新媒體時代紀錄片的新標杆。德駿文化策劃的這部航拍系列紀錄片就是小而美、輕量化、碎片化傳播的微紀錄片,符合年輕用戶觀看習慣,助力紀錄片受眾年齡的下沉。「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