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上黨戰役~長治之戰

2020-12-14 騰訊網

一九四五年九月,太行、太嶽縱隊分別在山西上黨地區攻克屯留、長子兩座縣城。

部隊休整一日後,太行、太嶽、冀南縱隊分別從南、北、東三面向長治發起攻擊。坐鎮長治的國民黨守軍是閻錫山部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

長治城高牆固,易守難攻,攻擊開始後,天降大雨,攀爬更加困難,加之國民黨軍火力猛烈,擔任攻擊任務的三個縱隊傷亡較大,卻進展緩慢,戰爭成膠著狀態。

長治被圍,閻錫山令本部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第八十三軍共八個師,兩個重炮團從祁縣出發來援。

大雨使得道路交通變得泥濘不堪,敵軍彭毓斌進展緩慢,一日只能行軍二三十裡。

敵方大軍來援,戰局形勢越來越嚴峻:援軍到來之前打下長治已經不可能了,敵方援軍一到,將對我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到那時我軍將兇多吉少。

九月二十八日,劉伯承果斷下令:由陳再道繼續指揮冀南縱隊繼續為困長治,以陳錫聯太行縱隊為右翼,陳庚率領太嶽縱隊為左翼,立即北上迎擊彭毓斌的援軍。

由於大雨傾盆,渾身泥濘的兩隻部隊在屯留西北遭遇。

當時的閻錫山部隊全部裝備著日式步槍和山炮,彈藥充足,火力猛烈。

而我軍的武器裝備仍然是抗戰之前的老式裝備,由於日本只向蔣軍投降,得到的補充少之又少,但我軍素來作戰頑強,彌補了武器彈藥的不足。

幾日的血戰,戰死者著屍體堆積在漳河北岸,河水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十月五日傍晚,晉冀魯豫各部開始了最後的總攻。次日上午九時戰鬥結束。

閻錫山的八個師2萬餘人全軍覆滅。陳劉斌中彈後負傷自殺。被俘的國民黨高級軍官包括炮兵司令胡三餘、暫編四十六師師長郭溶、暫編四十九師師長張宏,六十六師師長李佩膺等。

長治守軍的2萬人的增援部隊被殲後,只得棄城突圍,劉伯承命令圍城部隊緊追不捨,同時命令其他部隊急速前往合圍。

四天後,將史澤波的部包圍在沁河並殲滅。史澤波部除三千人逃脫外,剩下六千人同他本人一起被俘。

上黨戰役是日本投降後國共之間的第一場戰役,戰役的結果完全出乎老將的預料:武器簡陋的共產黨軍隊竟然時強敵敢於發動如此規模的戰役,並且完殲自己的精銳之師。

相關焦點

  • 大型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今晚央視7套播出
    ……」張榮貴告訴記者,拍攝《上黨戰役》既是歷史的期待,更是長治人民多年的期待,也是自己多年來的一個願望。,把上黨戰役的精神傳播出去……」張榮貴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為拍攝《上黨戰役》文獻記錄片做準備。
  • 乘高鐵,來長治!赴「紅色初心」之旅
    > 今天小編帶您重溫紅色之旅 長治是紅色太行之聖地,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長期在此駐紮,聞名中外的解放戰爭第一仗「上黨戰役」就發生在長治。境內現有革命舊址和紀念地783處,是偉大太行精神的孕育之地。沁源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沁源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沁縣山西犧盟會新軍紀念館襄垣東站這裡有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 解放戰爭中,從上黨戰役到海南戰役,一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
    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是1946年劉峙率30萬國軍圍攻我中原軍區,但事實上雙方的大規模交戰(投入10萬人以上)從1945年的上黨戰役便開始了。自上黨戰役到1950年四野解放海南,總共有多少位國軍將官戰死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公布的數據顯示,解放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少將以上級別軍官,共有85人在1950年海南戰役之前陣亡。
  • 上黨戰役,陳賡先斬後奏,劉鄧不僅沒批評,反而誇讚有大將風範
    劉鄧深知這次戰役責任重大,關係到毛主席在重慶談判的主動權。鄧小平與劉伯承雖然劉伯承打了這麼多年仗,但是對於這種幾萬人的戰役級別的城市攻堅戰劉伯承也是沒有太多經驗,所以在部署上也都非常謹慎,為了這次戰役,劉伯承集中了晉冀魯豫軍區主力之陳再道冀南縱隊、秦基偉太行縱隊、陳賡太嶽縱隊共計3.1萬餘人。
  •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12日起在央視播出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 12日起在央視播出為紀念上黨戰役勝利七十五周年,由中共長治市委、長治市人民政府、中央新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上黨戰役》歷時一年製作完成,於10月12日至14日CCTV-7軍事國防頻道20:46隆重獻映,每晚播出一集。
  • 金衝及:遊擊戰為主向運動戰為主的轉變———從上黨戰役到平漢戰役
    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在8月14日給各區黨委、各軍區的電報中提出:「必須迅速準備打擊沿平漢、同蒲北上之蔣閻軍」,並且要求「在部隊中人民中進行充分的思想準備,說明蔣閻以內戰方式奪取抗戰果實,我之方針是消滅發動內戰的蔣閻軍隊,鞏固八年抗戰民主之成果」。
  • 「乘坐高鐵遊長治」推介會開到焦作
    12月11日,在鄭太高鐵即將開通之際,一場「乘坐高鐵遊長治」長治文化旅遊推介會在焦作舉行,焦作百餘家旅行社、媒體齊聚一堂,共賞長治焦作兩地文化旅遊特色,共話高鐵旅遊美好願景。焦作市北依太行山,與山西省接壤,扼晉豫兩省之要衝,鄭太高鐵,是晉豫兩省各地市通往長三角經濟帶及東南沿海最便捷的通道。
  • 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近日,為了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紀錄片包含《山雨欲來》《上黨鏖兵》《東方破曉》三集,通過戰場模擬仿真、親歷者回顧、革命後代還原、軍事專家講解、空中全幅拍攝等手法,全景而立體地再現了曾經在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上演的那場關鍵較量。
  • 上黨戰役為何重要?閻錫山一仗潰損三萬餘人,解放軍第一次重拳出擊,從遊擊戰勝利轉向運動戰
    日本宣布投降後,閻錫山認為機會已到,「想趁日寇未完全撤出上黨地區之前,借日寇力量,先搶到上黨,利用上黨地區有充足的兵源和糧食,擴張力量,再進而搶佔整個晉東南,永遠作山西的『土皇帝』」。他以受降為名,限史澤波在五天內趕到上黨地區接收,佔領長治等城。這樣,上黨戰役就不可避免了。
  • 烽火太行 英雄長治
    8年抗戰,八路軍以英勇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捨我其誰的民族氣魄,以堅忍不拔的驚人毅力和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在軍備極端落後、物資極度匱乏、保障給養嚴重不足的惡劣條件下,緊緊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軍民團結,萬眾一心,以「小米加步槍」抗擊飛機大炮和數倍於己的瘋狂侵略者,對日軍開展了神頭嶺之戰、長樂灘之戰、關家堖之戰、黃崖洞保衛戰、百團大戰、
  • 上黨三垂岡 暗淡遠去的古戰場
    三垂岡上      提到上黨、上黨盆地,很多人都知道,長治市就在盆地之中。一般人認為,進入長治市區,東山西水之間一馬平川。其實不然,在東山西水之間還有一個高低不平的地方,儘管它鮮為人知,但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三垂岡。據說,三垂岡曾是古戰場,這裡地勢雖不險要,但在一馬平川的盆地裡卻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究竟被殲滅了多少人,戰死了多少將軍?
    (數據資料出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知,相關史料從軍隊人數到軍隊裝備等方面概括了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所遭受的損失。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從上黨戰役(1945年9月)開始到海南戰役(1950年5月)結束期間國民黨軍隊戰死的將軍人數,至今仍未有一個確切的官方數據。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國民黨將領的真正陣亡原因隱匿於歷史的迷霧之中。
  •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一場關鍵較量的立體呈現
    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劇照。近日,為了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深入挖掘上黨戰役的歷史內涵,講好太行老區的紅色故事,向全社會傳遞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拍攝這部片子的初衷。該片的主創團隊正是本著對歷史的尊重,對過往崢嶸歲月的敬仰來完成這部文獻紀錄片的。他們秉持著「紀錄片要真實、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地講好故事」的原則,歷時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了上黨戰役的所有發生地及全國十多座城市,從歷史的塵埃中尋找著那些如遺珠般散落的記憶碎片。
  • 陘城之戰:戰國被忽略的一場戰役,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
    說到戰國時期的戰爭,很多人會聯繫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五國伐齊、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鄢郢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垂沙之戰等。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本文所要說的陘城之戰,則是一場被人忽略的戰役。不過,就陘城之戰來說,卻最終引發了長平之戰,也即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陘城之戰的話,長平之戰就不一定會在公元前260年爆發了。
  • 專訪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導演劉洋
    為紀念上黨戰役勝利75周年,航拍文獻紀錄片《上黨戰役》在中央電視臺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紀錄片包含《山雨欲來》《鏖戰上黨》《東方破曉》三集。通過戰場模擬仿真、親歷者回顧、革命後代還原、軍事專家講解、空中全幅拍攝等手法,全景而立體地再現了曾經在上黨地區(今山西省長治市轄區)上演的那場關鍵較量。
  • 上黨人參消失之謎
    我們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說吧……(一)上黨人參和黨參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長治沁源縣一位農民在山間森林中採摘到了一株棒槌狀人形黨參。引起當時轟動,後一些大醫院及機構都想收為己有,而這位農民不賣,聲稱要到北京獻給華主席。後來好像就是送到京城了。
  • 上黨之戰至關重要,秦昭襄王卻臨陣換將,為何放著戰神白起不用?
    剩下的只有趙國了,長平之戰的勝利直接註定了其他六國已經成為秦國案板上「魚肉」。其實,白起是在長平之戰後期秘密被派遣前往的,一開始與廉頗相互對峙三年之久的秦將並不是他。這件事情就需要說到長平之戰前面的上黨之戰。原本秦國在重創楚國之後,打算拿下相鄰韓國的上黨之地。
  • 走,坐著高鐵「玩轉」長治山水!
    走,小編帶你第一站:長治南站  長治南站位於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上黨區歷史久遠,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曾在此建耆國、嘗百草、教農桑,完成了從遷徙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轉變。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後,上黨屬秦,始置上黨郡。
  • 解放戰爭時期,哪一場戰役的勝利,給蔣家王朝帶來致命一擊
    我黨把這一次稱之為解放戰爭,蔣介石一方稱之為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這一場戰役,影響近代歷史的走向,同時也是決定雙方命運的一個重要的戰爭時期。如果輸了,則是遺臭萬年,贏了坐擁天下。 四年的解放戰爭時期,雙方展開了無數的激戰,從東北到西北,再打華北,華東,華南,西南,東南等地區,雙方都展開了大規模的戰役,可以說是生死決鬥,一次失敗,可能就萬劫不復,甚至影響整個戰局。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日本軍國主義被打倒後,蔣介石爭奪政權,侵吞勝利果實的行為幾乎暴露無遺了,蔣介石的國民黨基本都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與共產黨代表的受壓迫階級是矛盾的,解放戰爭因此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不斷把國統區變成解放區,基本上每一次戰役都能取勝,在看看國民黨,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間爆發的三大戰役時,國民黨就不可能取得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