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在佛山對口幫扶的雲浮鬱南縣大用蛋鵪鶉養殖扶貧產業基地內,該縣寶珠鎮寶珠村貧困戶黃醒基正推拉著小推車撿拾剛下的鵪鶉蛋,他每個月收入4000多元,緩解了妻子重病治療費用和兩個小孩的教育費用壓力。這一蛋鵪鶉養殖產業在鬱南縣有7個養殖小區覆蓋5個鎮,帶動1600多戶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雲浮,像這樣整鎮推進的扶貧產業基地224個、扶貧產業項目全市共有2719個,已形成「鎮鎮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因產業而興,因產業而富。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1萬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10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全市有勞動力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50.2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近年來,雲浮市委緊扣省委賦予雲浮「產業興市」和「鄉村振興」的兩個課題,主動出擊,依託生態優勢和佛山對口幫扶,堅持打造粵北生態建設發展新高地,在全省率先提出「整鎮推進扶貧產業」,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產權明晰、監管到位的扶貧資產管理機制,在全省首創商業醫保理賠直付方式,從源頭增收到兜底保障民生,雲浮創新脫貧又致富、脫貧不返貧的脫貧攻堅戰法,凝心聚力打好這場攻堅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創新模式
整鎮推進產業扶貧
產業,盤活經濟的關鍵抓手,產業扶貧,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雲浮依託綠水青山的天然稟賦優勢,深入一線調研,總結扶貧產業發展的經驗,在全省率先提出「分區發展、連片培育、整鎮推進」的產業扶貧工作思路和定位,深耕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涵養地,培育具有特色優勢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扶貧項目,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關鍵節點,高效推進產業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特色。雲浮各地強化扶貧產業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精心選擇區域特色脫貧產業,推進建設「一鎮一業」或「多鎮一業」的「跨鎮、跨村」特色產業體系,形成「鎮鎮有產業、村村有基地、戶戶有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
為提高產業增加值,雲浮強化市場主體帶動,搭建產業扶貧服務對接平臺,盤活扶貧資金,實現全市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參與一個長效穩定的增收項目;強化機制創新,創新出「租金+股金+薪金」的資產收益扶貧產業機制,實現貧困戶多渠道收益。
為充分調動脫貧致富主體的積極性,雲浮積極引導、動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整鎮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強化突破金融扶貧瓶頸,落實好發展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讓貧困戶直接獲貸、精準獲貸,發展脫貧產業。
截至2020年11月25日,全市累計向47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共1.66億元。同時,著力強化縣、鎮主體責任,把整鎮推進產業扶貧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幫扶單位脫貧攻堅考核內容,確保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一鎮一業帶動雲浮各鎮街產業興旺,推動鄉村產業逐步由「小散弱」進階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羅定市龍灣鎮整鎮推進南藥種植產業,建成1.3萬畝示範基地,全鎮743戶貧困戶全部參與南藥種植,戶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新興縣依託本地名企溫氏集團資源優勢,在全縣投資1.3億元建設扶貧肉雞養殖小區,帶動全縣1萬多貧困人口增收,項目建成後戶年均增收達4000多元……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南藥種植、發財樹種植、油茶種植、肉牛養殖、溫氏肉雞養殖小區、蛋鵪鶉養殖產業等規模較大、效益較好、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整鎮推進扶貧產業。
「每月收入3500元,基本夠家庭開支了。」經村支書推薦,雲安區石城鎮東風村貧困戶曾姨在扶貧產業園內找到一份做飯的工作,她說,離家近,收入穩定,「很開心。」這是雲安石城鎮整鎮推進肉牛養殖,建成現代優質肉牛扶貧產業園,帶動全區貧困群眾3301戶1.27萬人戶年均增收2000元的鮮活一角。據統計,整鎮推進產業扶貧模式帶動全市貧困戶2萬戶7.8萬多人,實現戶均增收9250元,成為帶貧益貧的實幹抓手。
就業扶貧
長效脫貧關鍵之舉
脫貧致富路上,雲浮銳意進取,通過「三個一」(出臺一份就業扶貧文件,實施一個就業專崗計劃,開展一項就業扶貧行動)舉措,吸附更多市場單元細胞,提高就業扶貧的組織化和精細化,同時落實「六穩」「六保」及推動復工復產。
出臺了一個《關於進一步做好雲浮市就業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明確脫貧攻堅期間,企業每吸納1名貧困勞力穩定就業,按4000元/人·年標準給予企業就業補助和穩崗補助;對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的企業,給予10萬元的扶貧車間補助。目前,全市有9家企業被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
實施一個就業專崗計劃,要求各縣在農村保潔、村級治安協管、村道維護等用工需求中設置扶貧專崗(公益性崗位),設置專崗數量佔對應專職隊伍崗位總數不低於30%,重點向貧困人員傾斜。
開展一項就業扶貧行動,制定《雲浮市「百企千崗」就業扶貧行動工作方案》,每年組織市內外3000多家用人單位深入各縣開展「百企千崗」暨就業扶貧巡迴招聘活動30多場次,為全市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截至今年10月中旬,雲浮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6309人,實際就業32366人,就業率達89%。
日出雲海,河網密布、山田肥沃的雲浮大地熱潮湧動。就業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主動就業,增加收入,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消費扶貧
成功解決產品銷售難
消費扶貧行動是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是應對疫情影響完成攻堅任務的新內涵,是提升產業扶貧成效的新引擎,是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新平臺,是鞏固成果防止返貧的新舉措。
以「三專一平臺」為重點,加快消費扶貧載體建設。按照「聚焦扶貧產品、逐步提高比例、實現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專櫃、專館、專區建設,暢通扶貧產品產供銷各環節,實現線上線下、鏈上鏈下有機統一。目前,全市有消費扶貧專區10個、專館5個、專櫃400個。雲浮已組織超過250款雲浮特色的扶貧農產品在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雲浮館亮相,截至11月底雲浮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已銷售扶貧產品76萬元。
以「菜籃子」基地為重點,加快產銷對接體系建設。加快雲浮作為「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打通生產、流通、消費鏈條,實現與灣區大市場對接的「大農場」。截至9月底,雲浮羅定市原始蛋雞養殖有限公司等30個企業112個產品已獲得省扶貧產品認證,可在各大網絡商城上架銷售。經各縣級扶貧辦認可的82個公司的286個扶貧產品已提供給各地市場或食堂採購。
以「六個一」為核心,加快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建設。即創新實施幹部職工買一批、幫扶單位助銷一批、各類食堂採購一批、商場超市售一批、網絡銷售帶一批、生產加工企業收儲一批「六個一批」精準對接機制。雲浮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明確單位食堂應預留10%的採購額度採購本地區的扶貧產品,截至11月30日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飯堂已採購扶貧農副產品153萬元。同時,雲浮各級政府機關積極採購國家級貧困縣扶貧產品,通過扶貧「832」銷售平臺共採購扶貧產品585萬元。
截至11月底,雲浮市消費扶貧銷售總額達到4458萬元。
資產管理
扶貧資產保值增值
在這個環環相扣的扶貧產業鏈條中,如何防止扶貧資產閒置浪費和不扶貧,長期發揮效益服務好扶貧對象,防止返貧?唯破解「扶貧工作隊撤離後,扶貧項目資產由誰管、怎麼管」這一緊迫課題,方有答題思路。為此,去年11月,雲浮市以鬱南縣為試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管到位」的扶貧資產管理機制,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和收益分配「用好用活」。
其中,針對資產權屬不清晰、相關管護責任不明確、帳務處理不明確等扶貧資產管理的重點難點,鬱南將扶貧資產區分為「兩類資產」,即按照有無資金收益,把扶貧資產分為經營性扶貧資產和公益性扶貧資產「兩類資產」;界定「兩個權屬」,即縣鎮統籌實施的扶貧資產為國有扶貧資產,以村集體實施的扶貧項目資產權屬歸村集體。國有扶貧資產由縣扶貧資產管理中心進行確權登記,村集體扶貧資產由各村進行確權登記。目前,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雲浮各縣(市、區)正逐步鋪開扶貧資產管理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投入扶貧項目資金16.39億元,形成資產總額14.33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31億元,公益性資產2.43億元,到戶類資產2.59億元,資產形成率87.43%。
為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鬱南堅持發展長期產業和中短期產業相結合。對村集體項目,除了對經營者採取擔保的形式降低風險,也通過「黨建引領+股份制+大數據」的模式,一旦經營方經營情況出現虧損,黨組織將通過股東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來決定是否繼續履行合約和採取有效措施。對國有扶貧資產,在縣國有資產管理營運中心註冊成立鬱南縣興富投資有限公司,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行監督管理等事項。
在規範扶貧資產收益分配使用方面,鬱南以脫貧攻堅期為界限,實行收益分配「一變一不變」。在脫貧攻堅期內,收益分配方案按原有批覆進行分配。在脫貧攻堅結束後,村所得的收益,重新按縣、鎮和村以3∶2∶5的比例分配。脫貧攻堅結束後,在「一變一不變」的資產收益分配原則基礎上,扶貧資產收益專項用於直接促進扶貧開發幫扶對象增收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項目,推動扶貧工作實現「三轉變」,確保扶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脫貧攻堅課題裡,還有一道附加題「如何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雲浮先行先試,先一步謀劃,提出脫貧攻堅結束後,扶貧資產收益的一部分將圍繞改善農村相對落後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方面,支持修建、完善和維護微小型公益性生產設施、微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施、村組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村垃圾、汙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貧困戶住房改造及修繕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鄉村振興農村公益性項目,從根本上破解鎮村公共服務的資金瓶頸,夯實鄉村振興堅實基礎。
點睛之筆
「扶貧保」破解因病致貧
想方設法摘掉「貧」帽子,挺直腰板一起邁進小康社會。
雲浮盯緊貧困戶看病難這一難點,在全省首創商業醫保理賠直付,成為全省第一個以直付形式賠付扶貧保險的地級市。
「有了這個保險,醫療報銷多了,經濟壓力有所緩解。」雲浮新興縣新城鎮貧困戶陳志平正在縣內醫院取藥治療惡性腫瘤,談起「扶貧保」,他笑著說,現在出院直接刷身份證、銀行卡,就可以直接結算包括扶貧保險在內的所有報銷,很方便。
據了解,「扶貧保」是由雲浮市扶貧辦和中國人壽雲浮分公司為全市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購買100元/人·年的商業醫療補充險,保障項目有住院醫療保險、院前急救和特殊門診,保險金額10萬元/人。雲浮市各縣區自2017年10月啟動「扶貧保」項目,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扶貧保險全覆蓋的地市。
貧困群眾在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次報銷後,可再享受第四次報銷,在雲浮市就醫的貧困人員出院可享受一站式即時結算四個報銷的服務。這一直付結算模式減少了貧困戶因風俗習慣和保險意識薄弱等原因沒有很好地保存病歷發票等醫療資料,導致無法獲得保險金賠償的問題,打通了貧困戶醫療保險報銷的「最後一公裡」。另外,在異地就醫的雲浮貧困戶可享受專人代理扶貧保險報銷服務。
「我們把在異地住院的所有醫療資料交給他們,他們直接幫我們辦理報銷。」雲浮羅定市黎少鎮大塘村的王柳沂因女兒李詩棋患地中海貧血疾病,昂貴的醫療費用壓垮了家裡經濟,被列為貧困戶行列,她拉著村支書和扶貧保險服務專員的手說,扶貧保險報銷後,需要他們自費的部分在家庭可承受範圍內,減輕了經濟壓力。經理賠查實後,前後累計理賠給付到王柳沂家庭的保險金超12萬元。據統計,「扶貧保」實施三年來,累計已有貧困群眾2.3萬人次獲得醫療費用共1752萬元的理賠。
為保障「扶貧保」項目順利開展,各級扶貧辦與人壽公司搭建「扶貧保」服務網點和隊伍,在全市各縣(市、區)、鎮街共設立政策保險服務網點524個,目前扶貧保險政保服務隊伍共有163人。
「扶貧保」兜底了貧困戶在享受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之餘更重的醫療負擔,把扶貧的神經末梢延伸到貧困戶看病的最細單元,這是雲浮在脫貧攻堅時期的特色產物,也是雲浮在築牢基本民生保障體系上的新穎之舉。
創新之處,給扶貧工作添繪點睛之筆,真心實意,紮實扶貧攻堅的實效,雲浮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行每年3000—7000元不等的生活費補助,今年已落實2.35萬名貧困戶學生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對貧困戶危房按程度給予2萬—4萬元/戶不等的補助。脫貧攻堅以來,全市貧困戶危房改造13397戶,全部按時按質完成,受益貧困人口5.3萬人;今年資助符合條件的5.2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確保各項保障落實到位,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這也得益於雲浮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書記抓扶貧」責任落實機制。健全扶貧專題會議、專題調研製度;市縣領導全部掛村到戶,親自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市本級出臺了22個扶貧政策文件,市直部門出臺27個配套政策文件,形成全市脫貧攻堅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體系,統籌織密民生保障網絡。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立足生態區位優勢,雲浮錨定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富了錢袋子,理順扶貧資產管理體系,用活收益分配,穩定貧困戶收入,兜底扶貧保險,解決貧困戶看病難,夯實基本公共服務基礎,正在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一幅脫貧奔小康的殷實生活圖景正在青山綠水之間徐徐展開。
撰文:雷賢輝 江山 楊金鳳 江山供圖
編輯統籌:甘韻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