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表達他的需求,這讓不少新手爸媽覺得為難。尤其是找不到寶寶哭鬧的原因時,多希望他能開口說話,告訴我們他到底怎麼了。
但只要是經常照顧寶寶的人,就會發現寶寶並不是隨便哭的,他們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不同的需求。
除此以外,寶寶的哭聲還有3種奇妙的功能。只需憑藉哭的能力,寶寶就能獲得父母最好的照顧,讓弱小的自己在這個世界生存下來。
1、讓父母焦慮
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不管你多累、多困,只要聽到寶寶的哭聲,就會立馬焦慮起來。
即使你已經很多天沒有好好睡覺了,眼睛困得都睜不開,只要聽到寶寶哭了,那種焦慮、恐懼的感覺就會為你的身體注入力量,讓你立刻奔到寶寶面前,去查看他到底怎麼了。
但假如換成是大人的哭聲,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寶寶是怎麼用哭聲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產生焦慮感的呢?
科學家分析寶寶的哭聲後發現,寶寶哭的時候,聲音會出現快速的變化,音量也是時高時低。可能前一秒還是低沉的哼聲,後一秒馬上就變得尖銳、響亮。
這種快速變化的不規律哭聲會激活我們大腦中的杏仁體,引發我們的恐懼反應,讓我們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在這種強烈情緒的影響下,我們會快速作出反應,不假思索得立刻衝到寶寶面前,就像消防員聽到火警的聲音時一樣。
正是這種快速反應才能保障寶寶的需求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避免他身處危險之中。
2、讓父母更專注
寶寶哭的時候,我們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著急、揪心。但你不知道的是,寶寶還用他的哭聲偷偷提高了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可以更高質量地照顧他。
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成年人聽一段寶寶或者大人的哭聲,然後完成打地鼠的遊戲任務。
結果發現,不管是先聽寶寶的哭聲,還是先聽大人的哭聲,結果都是聽完寶寶的哭聲後打地鼠的得分更高,聽完大人哭聲後的得分更低。
由此可見寶寶的哭聲讓我們變得更專注,反應也更快了。
3、獲得同情,增加情感聯結
在我們成年人的觀念裡,哭泣代表了悲傷、難過的情緒。我們不希望看到寶寶哭,是因為寶寶哭的時候,我們也會跟著難過。
而這正是「難過」這種情緒的價值所在:讓別人產生共情,得到對方的關注,建立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結。
寶寶哭的時候,也是在用這種方式獲取你的同情和安慰,建立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
看完寶寶哭泣的3大功能,是不是覺得進化真的很奇妙呢?
儘管我們不知道這些科學原理,但寶寶哭泣時,我們仍然會按照他希望的方式去關注他,照顧他,幫助他建立安全感。
不過也要提醒媽媽們,寶寶哭的時候不要太焦慮。可以通過深呼吸的方法平復自己的情緒。
假如我們太緊張,太著急,就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寶寶,那樣的話寶寶就更難安撫了。
用溫柔、平和的語氣對寶寶說話,他也會和你一樣,變得平靜而鎮定。
我是小樣媽,復旦畢業的學霸媽媽,尹文剛教授認證的腦功能培訓師。歡迎關注我,用簡單的方法輕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