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後來怎麼樣了?結局很諷刺

2020-12-23 豆豆米媽咪

昨天晚上去朋友麗麗家做客,發現麗麗和婆婆因為什麼時候抱孩子開始爭吵。婆婆聽到孩子哭了,立馬跑過去抱住孩子,但是麗麗卻勸婆婆等孩子不哭了再抱,否則孩子以後會養成了愛哭的壞習慣。

但是莉莉婆婆卻說「孩子現在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長,你都要孩子一直哭著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麗麗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怕婆婆太累,婆婆卻說是自己做錯了,到底誰對誰做呢?

在查閱過資料之後發現「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最早是來源於國外,創始人名叫約翰·華生。這種育兒的方式是通過訓練寶寶不哭讓孩子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很多爸爸媽媽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帶孩子之後,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也很省力。通過閱讀資料發現約翰·華生的女兒和他的兒子多次出現自殺行為,究其原因無非是「缺愛」。

馬斯洛將「安全感」列為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中由此可見,如果童年時期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滿足,甚至嚴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生活當中依舊有很多的人正在學習並且踐行這種教育方法。

寶寶在三歲之前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懷抱當中長大,現在的寶寶大部分要等三歲之後才能上幼兒園,都在這之前離不開家長的教育。

我們常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養孩子本身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我們不提倡溺愛,更不提倡冷漠的親子關係,如果想要很好地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請不要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鍛鍊。

因為在這期間寶寶剛剛開始認識周圍的世界,不會說話,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動,但是孩子哭聲是天生的本能,是一出生就會的本領,如果這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從小就會缺乏安全感,對所處的環境產生恐懼,進而導致自卑,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愛的回應,長大之後也無法去接受別人去愛別人,長期以往感情是有缺陷的。

一旦發現孩子哭了,可能孩子受到了驚嚇或者感覺身體不舒服,只是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及時的去抱起孩子,去安撫孩子,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喜悅,與此同時孩子也會更喜歡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比如肚子餓了、尿褲子了等等。寶寶通過哭聲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來提醒爸爸媽媽及時的餵養或者更換尿布。

一旦寶寶媽媽對於孩子的需求漠不關心,導致親子關係變得冷淡,另一方面孩子的行為反應也會變得僵硬,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們喜歡的孩子是活潑亂跳,機靈活潑的孩子,如果發現孩子的情緒低落,反而會擔驚受怕。

家長平時的工作生活壓力非常大,孩子出生之後可能會讓夫妻兩個人無啥估計,但是就算這樣也不可以壓縮陪伴孩子的時間來去做其他的事情,其實我們總是在無意之間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孩子出生之後這個世界上只有爸爸媽媽,除此以外沒有任何所依靠的,如果父母對孩子冷眼旁觀,那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勢必會造成嚴重的損傷,孩子作為夫妻兩個人愛情的結晶是上天給予兩人最珍貴的禮物,而擁抱是最好的減壓方法,經常擁抱還能夠促進家庭的親子關係。

獨立自主地培養孩子的性格,應該建立在孩子有表達和行動能力,是作為家長有時間多抱一抱孩子,多抱一抱自己親愛的人吧。

相關焦點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與「不哭才抱」創始人後代的諷刺對比
    李玫瑾教授在女兒馬上就要上一年級的時候,媽媽被下派到外地去工作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孩子沒有上學前班,姥姥也捨不得送她去幼兒園,後來上了小學開家長會,老師就在班裡點名說,班裡有個孩子,腦子特別慢,但是學習特別努力,李玫瑾教授這才知道,說的是他的孩子,後來她就慢慢接受了這個事實。
  • 橫抱就哭豎抱就「老實」,寶寶幾個月能豎抱?掌握姿勢才不傷脊椎
    可寶寶們顯然不這麼想,他們對家長的抱姿並不滿意,一旦不按照他們的心意來抱,分分鐘就哭給你看,尤其是在體驗過豎抱的快樂之後。許多寶寶就不喜歡被橫抱了。 橫抱就哭豎抱就「老實」,你家娃是否為同款?
  • 為啥寶寶被抱起來走就不哭了,大人一坐下又哭不停?答案很暖心
    孩子每天都要被抱著走才安靜,不然就哭鬧不止,對於寶媽來說,可是一個力氣活,身體很容易吃不消。 寶寶每天都要被抱著走,寶媽身體吃不消 相信寶媽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娃小的時候,總是想要爸爸媽媽抱著,而且光抱著還不夠,還要抱著他來回的走動才行。
  • 「抱起放下法」不管用?一放下寶寶就哭?可能是方法沒用對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想必每位剛剛成為家長的朋友們都會遇到一個難題:寶寶的睡眠問題。而在關注寶寶睡眠的過程中,我們 了解到一個方法,那就是,當寶寶哭泣時抱起來安撫,等到寶寶不哭了,就可以放下讓寶寶睡覺了。
  • 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延遲滿足」早已過時,為何還在毒害中國人
    我和女兒還沒進門,就聽到小寶寶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進門後,我才發現孩子都哭成這樣了,朋友居然還在打掃衛生,好像完全沒有聽到的樣子。我就問她:「孩子都哭成這樣了,你怎麼也不看看啊。」她居然不緊不慢的說:「你沒聽過一個育兒觀念嗎?孩子哭的時候不要抱,等不哭了再抱。
  • 為什麼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看了寶寶的「視角」才明白
    但寶寶卻不太喜歡這樣的抱法,甚至會用「大哭」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那麼寶寶為什麼更喜歡「豎抱」呢?為什麼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舒舒自從懷孕後就看了很多育兒知識,她發現很多專家都不建議過早的豎抱寶寶,孩子出生後她也都是儘量橫抱寶寶。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5個月大的林林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可是離他近在咫尺的媽媽卻依然狠心不去抱他。鄰居被寶寶的哭聲引來,一邊說著寶寶真可憐,一邊勸說林林的媽媽去抱抱孩子。 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
  • 豎著抱就不哭了,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
    但是這幾天婆婆生病了,照顧娃的重任就只能自己去承擔,她才知道原來婆婆竟然是這麼的辛苦。最讓小敏感到崩潰的是諾諾總是莫名奇妙的就開始哭,而且怎麼也哄不好,為了不讓女兒哭,小敏可是施展了十八般武藝,但是就不見成效。於是小敏給婆婆打了電話,問問婆婆因該怎麼哄孩子,婆婆在電話裡面的回答簡單幹脆:"豎著抱就不哭了!"
  • 風靡美國育兒法,「哭就別抱,不哭才抱」,讓研究人一家深受其害
    所謂「哭聲免疫法」,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哭不能抱,孩子不哭才要抱起來。此舉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家長喜歡的是不哭鬧的寶寶。要想得到父母的寵愛,哭?沒門! 一段時間內,「哭聲免疫法」在美國大行其道,的確養育出一些貌似不需要父母過度操心的孩子。然而,有人跟蹤研究發現,用這種方式養育長大的孩子,大多有睡眠障礙,安全感很差,甚至存在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 小寶寶哭的時候,是立即抱起還是放任不管繼續哭?聰明媽媽這麼做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對於初次照顧小寶寶的父母來說,最焦慮的就是寶寶「哭鬧」的時候,甚至有些寶寶會一天到晚「哭個不停」,讓人心煩意亂。小寶寶為什麼「哭」?為人父母后,發現小寶寶真的是太愛哭了,甚至會從早哭到晚,著實讓新手爸媽感到疲憊不堪。那麼小寶寶為什麼都如此愛哭呢?1.
  • 「恆河猴」實驗:孩子一哭要不要馬上抱?1歲前要「慣著」
    ,「不要管,他哭一哭就好了,不要老是抱,這是給慣的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好帶」。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尤其對於1 歲以內的寶寶,我們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回應」。先告訴寶寶「我在」,然後再看情況解決他真正的需求。孩子哭了馬上抱真的會寵壞孩子麼?不抱以後就會聽話?
  • 廈門奶爸崩潰:寶寶得了新生兒肺炎,一出生就進了監護室,媳婦一抱就哭,都要我抱著睡!
    媳婦一抱就哭小子一生出就進了監護室,新生兒肺炎,六天後出院,到家的前兩天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鬧,我媳婦很高興,生了個天使寶寶啊!第三天開始,我們發現簡直太天真了!不抱不睡,沾床就醒,更奇葩的是不讓我媳婦抱!哭的時候她一抱就哭的更厲害,越哭越大聲停不下來那種,換我或者我丈母娘抱就不哭了。
  • 寶寶夜晚哭鬧不要抱?讓他哭個夠!小心警惕夜哭中的「危險信號」
    最近她臉很憔悴,看上去很累,問了以後才知道是因為孩子半夜一直哭哄不好。孩子一直哭鬧得精疲力盡,晚上不睡覺白天呼呼大少爺,大人跟著沒精神,就成了惡性循環。其實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都有晚上鬧夜的情況。有的是餓了;有的是想摟著哄著;還有一些是哄不好的,能折騰一兩個小時。寶寶鬧夜的情況孩子不斷鬧夜不僅折磨著大人,也委屈了孩子。
  • 原來,這才是抱新生兒的正確姿勢,你抱對了嗎?
    有些家長對寶寶疼愛得不得了,恨不得每時每刻都抱著寶寶,但是抱新生兒也有許多講究,倘若抱姿不正,很可能一個不小心就傷害到了寶寶。抱新生兒要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合理選擇抱的角度、姿勢、力度,才能給寶寶以最好的呵護,讓寶寶窩在自己懷中享受溫暖安全,全身舒適放鬆愉快。那麼怎樣的抱新生兒姿勢才是正確的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
  • 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寶寶哭著要抱是本能
    每當寶寶睜著無辜大眼睛看著你,順便再伸出兩隻胳膊,一副賣萌撒嬌模樣時,幾乎沒有父母能抵抗得住這份「誘惑」,誰不是立刻抱起孩子猛親兩口。父母對於寶寶這種「撒嬌賣萌」早已經習慣了,這是孩子們獨有的「必殺技」,要麼求抱抱,要麼扯著嗓子哭,在這樣的連環攻擊下,父母只能「繳械投降」了。
  • 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他?兩個研究結果告訴你寶寶哭鬧到底要不要抱
    但是,近年來,網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寶寶一哭家長就抱,會把寶寶慣壞。 這種說法的贊成者表示,寶寶如果一哭鬧,家長就立馬抱孩子的話,那麼其本質就是寶寶在用哭聲來控制家長、操縱家長,是一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寶寶一哭就抱,真的會被慣壞嗎?
    在寶寶剛出生以後,全家人都會圍著寶寶轉。無論是寶寶的一顰一笑,還是一舉一動都會牽扯著家裡每一位人的心。但是自從寶寶生下來以後,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寶寶愛哭都是家裡人慣出來的毛病,下次寶寶如果再哭的話,你千萬不要立即去抱著他,讓他先哭一會兒。
  • 背、抱、扛、接……這一個個動作看哭所有人!
    背、抱、扛、接……這一個個動作看哭所有人! 我們不做信息搬運工,我們是日照微信原創車間! 昨晚,日照突降暴雨!
  • 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不給他買想要的玩具,哭;媽媽離開視線一會,也要哭;做事遇到了一點小困難,還是哭……孩子一哭起來,很多爸媽就變得束手無策。那麼對於孩子哭鬧,這些常見的應對方法到底對不對,究竟什麼才是正確方式呢?一哭就哄?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