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會被慣壞嗎?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寶寶哭著要抱是本能

2020-12-26 奶寶育兒堂

每當寶寶睜著無辜大眼睛看著你,順便再伸出兩隻胳膊,一副賣萌撒嬌模樣時,幾乎沒有父母能抵抗得住這份「誘惑」,誰不是立刻抱起孩子猛親兩口。

父母對於寶寶這種「撒嬌賣萌」早已經習慣了,這是孩子們獨有的「必殺技」,要麼求抱抱,要麼扯著嗓子哭,在這樣的連環攻擊下,父母只能「繳械投降」了。

01很多父母還不知道,寶寶哭鬧是本能反應,並非撒嬌

關於寶寶哭鬧的問題有專家專門做過實驗:

把寶寶單獨放在床上的時候,用不了多久寶寶就會開始哭鬧,這時讓媽媽走過去將哭鬧的寶寶抱起來,大概30秒左右哭聲就停止了。

這一過程說說明,寶寶哭鬧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並非是撒嬌。因為寶寶從在子宮內到出生,跟母親建立的聯繫是最大的,因此在寶寶潛意識裡,會認為有媽媽就有安全感。

很多時候寶寶視線內看不到媽媽就會感到不安,開始哭鬧,而當媽媽靠近並抱起寶寶時,趴在媽媽的懷裡瞬間就有了安全感。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爸爸或者其他人抱寶寶的時候,寶寶會哭,而到了媽媽懷裡就瞬間安靜,因為寶寶需要一個能給他安全感的人,這個人大多是和寶寶最親密的人,也就是媽媽。

不過在各位父母帶娃的過程中,關於寶寶哭鬧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立刻抱起孩子哄一哄,另外一種是對孩子的哭鬧進行「冷處理」,覺得孩子哭夠了就停止了。

02事實真是這樣嗎?

美國教育學家斯基爾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同樣找來AB兩組孤兒,給A組孤兒找一個母親,每天與孤兒擁抱交流,就像正常的母親和孩子一樣;對B組孤兒只提供食物和水等必需品,即便是哭鬧也不予理睬

20年後跟蹤結果顯示:A組孤兒大多智力良好,而且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而和A組完全相反,B組孤兒生活質量很一般,患病、瘋癲較多。

這一實驗也向我們透露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父母的擁抱和觸摸其實不僅僅是對孩子情緒的穩定,更高級的是給予孩子心理和身體上的健康。

換種說法,寶寶很小的時候不會說話,有任何需求只能通過哭聲來表達,所以寶寶的哭鬧真的不是和父母做遊戲撒嬌,而是在發出「求救」信號,期待父母的情感回應。

對寶寶來說,幼時與父母肢體上的接觸,其實等同於「我愛你」的意思,跟父母肢體接觸越多的寶寶,得到的刺激越多,身體和心理髮育會更健康,成年後這樣的寶寶也會表現出自信勇敢。

而幼時被父母「冷處理」的寶寶,心理髮育存在障礙,成年後會表現出沒有安全感和自卑,對待外物也會有牴觸情緒,很難融入集體也不擅長表現自己。

03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

6~12周的寶寶哭泣大多是隨意的,不過這時候視覺系統還沒有成熟,所以寶寶是不認生的,但是會有黏人的表現,寶寶希望建立親密關係滿足安全感。

4~6個月的寶寶就已經處於非常黏人的階段了,這時候寶寶更希望自己的媽媽陪伴自己,如果睡醒發現周圍沒有人寶寶也會產生恐懼,會大聲哭鬧呼喚媽媽,這也說明寶寶開始熟悉周圍的環境,在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

所以這時候父母一定要更多時間陪伴寶寶,不僅是為了幫孩子建立安全感,更多的是利用這個時間跟寶寶互動,促進寶寶對物體、環境的學習。

7~8個月的寶寶就已經會認人了,如果有人企圖將媽媽和自己分離,寶寶是萬萬不能接受的,當然陌生人出現也會引起寶寶的恐懼,這時候要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學著認人。 8~9個月寶寶對周圍的人和環境已經能完全區分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哭鬧大多是「無理取鬧」,當然也有委屈、疼痛等情緒上的表達。

不過這一時期的孩子非常敏感,不建議父母用責罰的方式對待寶寶,很容易失去寶寶的信任和依賴。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複雜而有趣的,新手父母不但能更多了解自己的孩子,還能促進雙方的感情,小孩子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心機」,所有的情緒都請父母給予適當的回應,自己進步的同時也在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面對寶寶哭鬧,你通常會怎麼處理?

相關焦點

  • 寶寶一哭就抱,真的會被慣壞嗎?
    要不然寶寶今後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他就學會了用哭來控制你,到時候你會很累的。在我懷孕生完孩子以後,我家婆婆也這樣跟我講。每次寶寶一哭她都會拉著我,不讓我立即過去,每次都需要等一會兒,在那一段時間看著寶寶哭著傷心,我心裡也非常的不好受。我想長輩們大多都是有這個想法的,他們認為如果將小孩子慣壞的話,到最後辛苦的還是家裡人。可是孩子還那麼小,他真的懂這麼多嗎?事實上,他真的可以被慣壞嗎?
  • 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他?兩個研究結果告訴你寶寶哭鬧到底要不要抱
    但是,近年來,網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寶寶一哭家長就抱,會把寶寶慣壞。 這種說法的贊成者表示,寶寶如果一哭鬧,家長就立馬抱孩子的話,那麼其本質就是寶寶在用哭聲來控制家長、操縱家長,是一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 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哭聲的正確解讀,你了解嗎
    所以即便是你的寶寶有多麼的堅強,在剛來的這個世界的時候,總要先哭上一番,這樣才能夠更安心。至於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要知道嬰兒的情感反射還未發育並建立好,而且寶寶一出生就會和大笑,這畫面是不是有些詭異呢?所以,在了解了這點之後,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嬰兒啼哭和父母之間那「特別」的聯繫吧。
  • 剛出生的嬰兒第一個抱的人,對寶寶影響大嗎
    剛出生的嬰兒對世界是陌生的,其實對於第一個是誰來抱並無多大意義,而是後天的帶樣人才更關鍵。撫養人對孩子的影響?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這樣說:「嬰兒是通過嗅覺來感知世界,誰照顧,誰帶孩子最多孩子就是誰的。」為什麼寶寶總是需要抱抱呢?1、剛出生的小寶寶也需要來自別人的「認可」,認同感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比如當兩三個月的寶寶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即使他「說」的可能毫無意義,你也可以跟他一起咿咿呀呀。
  • 寶寶為什麼喜歡被抱著?這樣會慣壞他嗎?知道原因後想多抱會
    這樣會慣壞他嗎?知道原因後想多抱會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為什麼喜歡被抱著?這樣會慣壞他嗎?知道原因後想多抱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嬰兒一出生就哭,是知道自己來「受苦」了嗎?科學解釋令人感慨
    為什麼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會哭而不是笑呢?從科學方面來講,如果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第一聲是在笑而不是在哭,那麼豈不是聽起來非常的恐怖嗎?那麼為什麼嬰兒來到這個世界後第一件事就是哭而不是笑呢?其實和以下這3個原因是有一定聯繫的。1.
  • 寶寶怎麼又哭了,嬰兒11種哭聲代表的含義詳解
    作者:寶寶知道 企鵝是我寶寶太小,還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自己的一種獨特方式,那你知道寶寶的各種哭聲都代表什麼意思嗎?【1.飢餓】寶寶常在餵奶後2~3小時啼哭,哭聲較短,聲音不高不低,長短均勻,平坦而富有節律。
  • 「小嬰兒,大心機?」研究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並不是在撒嬌
    帶孩子的寶媽都知道,嬰兒啼哭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地張開雙臂,眼睛望著父母,似乎在等待父母的擁抱。寶寶只要出現這種現象,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在向自己撒嬌求抱抱。俗話說的好:"人小鬼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嬰兒在啼哭的時候求抱抱是一種本能的身體反應。研究表明:孩子在哭泣時,媽媽抱起嬰兒來回走動,孩子就會停止哭泣,情緒也能夠快速平穩下來。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也發現:雖然新生兒很小,但是他們卻有著大大的能量,剛出生的寶寶具有很強的抓握力,抓握反射是人從出生開始就具有的一項保命技能,是天生的能力。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5個月大的林林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可是離他近在咫尺的媽媽卻依然狠心不去抱他。鄰居被寶寶的哭聲引來,一邊說著寶寶真可憐,一邊勸說林林的媽媽去抱抱孩子。 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
  • 想改善嬰兒抱睡奶睡,爸媽先避開3個誤區的牛角尖,寶寶才能睡好
    所以,低幼寶寶依賴哄睡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追求「哭累了自己會睡著」,那種情況下寶寶不是睡著,而是累斷片兒,不但睡眠質量不高,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其實是對寶寶的身心健康不利的。對於小嬰兒來說,規律的作息不但可以讓他們精神更好,最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的養育變得輕鬆——小嬰兒每隔3-4小時就需要吃奶,相應有換洗、活動等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讓寶寶每次都睡得飽飽、吃得飽飽,也可以讓爸媽更容易分辨寶寶為什麼哭——一看表就知道是該吃了還是該困了,這也是著名的「E.A.S.Y模式」的由來。
  • 又有嬰兒遊泳身亡!這3個被吹上天的訓練,騙錢!要命!
    所以寶寶1歲以內,應該仰臥放睡,如果自己翻身趴睡了可以隨他們,但千萬別自行解鎖趴睡。打著讓娃獨立旗號的培訓不止這一種,還有坑人不淺的哭聲免疫訓練☟哭,是嬰兒的本能,是他們不適的信號和減壓的手段。而哭聲免疫法,是妄圖讓寶寶們違背本能,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 「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後來怎麼樣了?結局很諷刺
    昨天晚上去朋友麗麗家做客,發現麗麗和婆婆因為什麼時候抱孩子開始爭吵。婆婆聽到孩子哭了,立馬跑過去抱住孩子,但是麗麗卻勸婆婆等孩子不哭了再抱,否則孩子以後會養成了愛哭的壞習慣。但是莉莉婆婆卻說「孩子現在哭的時間比不哭的時間長,你都要孩子一直哭著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麗麗氣不打一處來,明明是怕婆婆太累,婆婆卻說是自己做錯了,到底誰對誰做呢?在查閱過資料之後發現「寶寶哭不抱,不哭才抱」最早是來源於國外,創始人名叫約翰·華生。
  • 一新手媽媽訓練3個月大嬰兒趴睡,嬰兒窒息身亡。到底怎樣科學育兒
    然後全程「直播」在線「匯報」寶寶「解鎖」趴睡技能,任憑孩子哭鬧不去看不去抱,很明顯的是採取哭聲免疫法,直至孩子不幸窒息身亡。孰是孰非只有當事人最有發言權,這裡不作評判。今天來一起探討如何正確的科學育兒,新生兒時期的嬰兒哭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去抱?
  • 橫抱就哭豎抱就「老實」,寶寶幾個月能豎抱?掌握姿勢才不傷脊椎
    關鍵看他能否抬頭 不能抬頭前 寶寶通常在個月之前學會抬頭,在寶寶能自主抬頭之前,其實也是可以豎抱的,比如說給寶寶拍奶嗝就可以採用豎抱姿勢,但一定要用手承託著頭部重量,減少頸部壓力,每天豎抱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 寶寶哭了,馬上哄,真的會慣出黏人的壞毛病嗎
    寶寶哭了,該不該馬上去哄?是個極具爭議的問題。上個月,張阿姨添了一個八斤重的大孫子,笑得合不攏嘴,一家人愛不釋手,孩子的父母更是心肝寶貝一般,捨不得孩子哭一聲,孩子只要咧嘴,寶媽就趕緊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邊輕輕搖晃,一邊輕輕地拍著孩子的背。現在孩子滿月了,卻不如在月子裡好帶了,抱著就睡,放下就醒,尤其是到了晚上,更能折騰人,累得一家人都睡不好。
  • 小嬰兒「一月睡,二月哭」?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我們不難理解老人常說的寶寶「一月睡,二月哭」的狀況,具體是為什麼呢?「一月睡,二月哭」的原因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當媽媽之前,無論書中、電視上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會了解一些關於新生兒的事情。一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寶寶;二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 豎著抱就不哭了,但對於嬰幼兒來說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
    要知道,孩子年紀越小,他們的發育就越不完善,錯誤的抱法其實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這3種豎抱方法,只會傷了孩子1、夾起腋窩抱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稍一不慎就會傷害到他們,有很多家長在抱孩子的比較"粗曠",直接將雙手從孩子的腋窩處穿過,就將孩子"拎了"起來,看起來與抱小動物的跟覺類似。
  • 二十年沒被抱過的孩子後來怎麼了?腦科學家:擁抱是大腦發展需要
    在他的畫中,大多有一個目光溫柔的媽媽,懷抱一個有點害羞躲避的寶寶。即便隔著千年時光,我們還是能感覺到那種「純粹的接納」。現代心理學通過研究證明,人類對擁抱的需求,其實來自嬰兒時期對子宮環境的模擬。孩子一哭就抱,是絕對正確的行為。完全不需要存在把他們慣壞的顧慮。因為擁抱就像是你在說「噓,別哭。」不過肢體動作比語言直接,也更有效。我們並沒有答應孩子什麼不合理的請求,又何來慣壞之說,你說對嗎?另一方面,養成擁抱的習慣,性格更平和。
  • 寶寶有雷達,喜歡媽媽走著抱,一坐就知道,是磨人還是正當需求?
    寶寶出生以後,媽媽就像被寶寶黏上似的,寶寶會以各種哭聲「求抱抱」,在寶寶還不會完全獨立行動以前,媽媽的臂彎懷抱就是寶寶最渴望的地方。 古時候孔子提倡「守孝三年」,正是因為寶寶出生後三年,基本都要求媽媽抱在懷裡。
  • 寶寶何時能豎著抱? 新生兒的正確抱姿你知道嗎
    銘銘2個月大,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鬧覺,總要哭上很久。銘銘媽聽說豎抱可以安撫寶寶,就嘗試了一下,果然十分有效。不久後的一天,她帶銘銘在小區裡曬太陽,一位媽媽對她說,孩子這樣小,不能豎抱啊,會傷到脊柱的!晚上的時候,銘銘媽犯了愁,究竟能不能豎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