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了父母要抱抱安慰,特別是這個年齡段,不搭理的態度危害大

2020-12-22 大米粒媽咪

孩子「哇」的一聲哭離開媽媽肚子來到這個世界,媽媽的耳邊就會經常聽到寶寶的哭聲。餓了會用哭聲喊媽媽、拉了要哭著提示媽媽、困了要哭著折磨媽媽。

因為不會說話所有的想法都需要用哭來表達,並且這種情況最少要持續到1歲半以後。語言發育比較好的孩子也要在2歲左右才能用單字來表達。

想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所有想法差不多要3歲左右。對於寶寶的哭媽媽們的態度是「有哭必回」還是「置之不理」?哪種做法是最合適的?

哭聲免疫法不一定適用自家的孩子

閨蜜家的寶寶剛剛出生4個多月,一直在老家也沒有機會去看望。

閨蜜也一直呼喊著趕緊去看看,順便對於帶娃的經驗交流一下,畢竟我家寶寶已經3歲多了。比起她這個新手寶媽肯定經驗更豐富。

周末終於有時間去看望閨蜜家的小寶貝,進門的時候正趕上閨蜜在吃加餐,孩子在臥室的小床上躺著玩。

可能是聽見了陌生的聲音小寶寶開始哭鬧起來。閨蜜卻像沒聽見寶寶哭一樣,不緊不慢的吃飯還和我打招呼。

以為是閨蜜吃飯沒機會哄娃,所以趕緊去臥室幫忙看看小寶寶,可是卻被閨蜜一把拉住了。「不用管,讓他自己哭,哭一會就好了,要不越哄越哭。這是很著名的哭聲免疫法裡的辦法」。

聽完閨蜜的話趕緊告訴她:哭聲免疫法在很久之前就被人抨擊了,當寶寶哭的時候媽媽的安慰才是對寶寶最有用的。置之不理只會害了孩子。

寶寶在這個年齡以前,哭的時候最好要被抱起,不回應不是好的做法

當初提出這個理論的人確實也是用「哭泣免疫法」教育自己孩子的,可是最終的結果就是並不樂觀。

外孫女和女兒一樣酗酒。因為冷漠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父母的溫暖,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所以「哭泣免疫法」被推翻。

孩子哭鬧,需要理解哭鬧背後真正表達

◆ 真正的需求

專家指出:6個月之前的寶寶並不懂得用哭鬧來控制父母,只是單純的身體需求。

6個月之前寶寶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餓了、換尿布了、熱了、冷了、想翻身了等等,都是需要用哭聲來提醒媽媽。

這個階段對於寶寶的哭聲,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回應,關係的是寶寶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發育。

寶媽及時的回應也有利於增進母子感情,培養寶寶對媽媽的認知,通過氣味、聲音來辨認誰是媽媽。

情感的表達

孩子大了之後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會哭鬧、受了委屈會哭、發脾氣了會哭,而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如果父母選擇「冷處理」孩子可能會一直哭鬧,也可能會變得冷漠。

父母該如何回應孩子的哭鬧?

★ 問一問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不要忙著責備,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在同一視線上,平靜的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因為什麼哭泣?

很多事情在大人眼中覺得沒有什麼,可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卻是一份考驗。比如學會分享、懂得謙讓、結交朋友。

聽一聽

了解了問題之後,再聽聽孩子的想法,是因為難過、害怕、無助、想買玩具或零食,知道了孩子的想法家長也就能決定是否需要抱一抱,給與安慰。

比如難過、害怕等自然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如果是想要靠哭鬧得到想要的玩具家長可以放任他哭一會。

給與解決辦法

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了,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遇到這樣的情況試試怎樣做,或者現在發生了的情況該怎麼解決。

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說再多的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只能等情緒穩定了發洩完了才會有效果。

明確底線

對孩子理解並不代表會容忍孩子所有的要求,比如看到賣玩具的必須買一個,不買就哭甚至撒潑打滾、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就要搶過來歸自己。

這些問題出現哭鬧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冷處理,不會因為哭鬧而妥協。父母有自己的底線並且告知孩子,如果超過底線的問題哭鬧也是沒有用的。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哭鬧的時候,你會選擇第一時間抱起嗎?

相關焦點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的案例,別毀了孩子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卻不管呢?萬一哭出個好歹該怎麼辦啊!還有人說,要等孩子哭完了再抱,既不慣著孩子也給了他安全感。 面對孩子哭鬧不止,家長究竟用哪種應對方法,才是正確的呢?
  • 孩子明明被媽媽兇哭,為什麼還伸手要抱抱?背後原因令人動容
    寶寶還痴迷地站在梳妝櫃旁邊使勁的聞自己小手,剛睡醒的你看到這一幕火氣就立馬騰騰騰的上來了,上來就吼:王子軒你在幹嗎,好玩嗎,你知不知道多貴,剛買的!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小寶寶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突然間就被吼醒了,愣了一下,哇地哭了起來,而你怒氣依舊不減,沒有理會寶寶,帶著怒氣心疼地收拾起來。
  • 「3歲孩子大哭張手要抱抱」,父母好的態度,能改變孩子一生
    昨天我到附近的公園散步,看到了一個畫面,一個3歲大的孩子,站在公園的椅子上,她不停地哭,兩手張開朝向站在她對面的媽媽,大聲哭著:「抱抱,抱抱,媽媽抱抱……」站在對面媽媽看起來非常生氣,撥開孩子的手大聲地說:「不抱,你哭什麼,做錯事還哭,你給我閉嘴。」
  •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長都非常害怕孩子哭鬧,因為這是一件很難解決的事情,特別是對新手父母來說,孩子哭鬧的威力完全不亞於一場地震,孩子一哭,父母們舉手無措,因為新手爸媽們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其實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任何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只有當父母們知道了孩子為何哭鬧時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 寶寶跌倒哭泣時,比起「別哭了」,家長用這3句話安慰孩子更管用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不必過多的在意孩子為什麼摔倒,家長要做的就是抱起孩子,輕聲地安慰他們,因為他們就是在吸引家長的注意力,給與他們足夠的關注,自然就不傷心了。其實不管孩子跌到哭泣是因為自己疼還是因為覺得尷尬,亦或是想要吸引家長的關注,父母都要在孩子跌到的時候,立即採取行動撫慰孩子,現在家長們在孩子跌倒的時候,大多有以下兩種行為,各位家長可以比對一下自己是哪一種。
  • 孩子聽到巨響沒反應,父母摸摸頭安慰卻哭了?別再把你的孩子置於危險中!!
    在寶寶的幼年時期,總是伴隨著他們各種各樣的哭聲,大多數時候他們真實的哭泣都是因為生理需要,比如說餓了、想上廁所了或是哪裡不舒服等,寶寶有需要就哭是一種本能,他們在用哭聲告訴你:「我想活下去,你得幫我。」那寶寶在什麼情況下會假哭呢?答案是在他們有更高級的需要的時候。
  • 研究表明嬰兒哭鬧求抱抱,並不是在撒嬌
    帶孩子的寶媽都知道,嬰兒啼哭的時候,他們會習慣性地張開雙臂,眼睛望著父母,似乎在等待父母的擁抱。寶寶只要出現這種現象,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在向自己撒嬌求抱抱。俗話說的好:"人小鬼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新生兒出生之後,他們的身體會自帶很多隱藏技能,這些技能就是他們保護自己安全生存的本領,所以寶寶在表現出求抱抱的姿態的時候,父母不要認為寶寶是在對你撒嬌,其實他們是想要更多的安全感。寶寶一哭就抱,這種做法對嗎?
  • 孩子頻繁要「抱抱」的原因,並非淘氣粘人,三種心理需求要讀懂
    兒子起床要抱抱;哭了要抱抱;晚上睡覺要抱著媽媽的胳膊入睡;生了病則更要抱抱;小美每天最繁重的任務便是抱孩子。寶寶們無時不刻想讓媽媽抱,是依戀母親的具體表現。 3)克服恐懼,穩定情緒 有心理學研究顯示:當寶寶焦慮不安,恐慌,緊張,難過時都會做出讓最為親近的人抱抱的表現,以尋求安慰。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見過,甚至曾經親身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哭鬧不止的寶寶,在被媽媽抱起來後,很快就安靜下來。
  • 專家挑戰5秒安撫哭鬧寶寶,哄娃真的有公式可以套
    餓了,哭;便便了,哭;想睡覺了,哭;要抱抱,哭......大一點,開始「作妖」,哭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安撫寶寶真的有套路?在央視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來自美國加州太平洋兒科診所的兒科專家羅伯特·漢密爾頓進行了「五秒哄娃」挑戰。事實證明,確實有套路!
  • 給寶寶選紙尿褲,尺碼不對5大危害會讓孩子受苦,父母需要知道
    不料老公一語成讖,女兒用了張美買的這批紙尿褲後,因為尺碼不對,孩子經常出現漏尿、漏屎等狀況。張美悔不當初,後悔自己貪小便宜買這批紙尿褲。給寶寶選紙尿褲,是要挑選合適的尺碼,如果尺碼不對有5大危害會讓孩子受苦,父母需要知道,了解後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中。
  • 為何孩子被父母打後,容易哭著哭著就睡著了?背後原因讓人很心疼
    看著哭鬧不止的女兒,劉女士並沒有去安慰的打算,她認為自己不能低頭認錯,只有讓對方哭累了,哭夠了,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過多長時間,哭聲果然減弱,後來再沒動靜,走近一看女兒竟然睡著了。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劉女士當即也是十分後悔,沒有想到在孩子在睡夢中還這麼害怕,都怪自己沒有及時的去安慰女兒,陷入了自我反省當中。像劉女士女兒這般哭著哭著就睡著,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現過這種狀況。為什麼孩子們會在哭泣當中睡著呢?
  • 為啥寶寶被抱起來走就不哭了,大人一坐下又哭不停?答案很暖心
    為啥寶寶被抱起來走就不哭了,大人一坐下又哭不停?答案很暖心 對於這種情況,有一種原因是寶寶的身體不舒服,寶寶想要得到爸爸媽媽的關心,而且在被媽媽抱著的時候,寶寶的身體也會舒服一些。
  • 生理期安慰女生的暖心話-女生來大姨媽高情商安慰
    都知道女生有生理期,而且女生生理期一般肚子會不舒服,所以心情也不怎麼好,這個時候就需要男生的安慰了,如果你能把女生安慰好了就能給她留下一個好印象。下面就來說說生理期安慰女生的暖心話應該怎麼說?看看高情商回復安慰女生生理期的方法。
  • 家有「夜哭郎」,該怎麼辦?媽媽做好這3點,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所以當遇到小傢伙「夜哭」的時候,大人們可別煩躁,一定要仔細觀察,要讀懂小寶寶的「心事」,針對原因解決問題哦。飢餓、口喝。母乳沒吃足、奶粉衝得稀,寶寶好出汗,都會導致寶寶因飢餓、口渴而啼哭,以3月內寶寶為主。想排洩或尿布溼了。睡前飲水太多,或是奶粉衝得過稀,寶寶到了夜間被尿憋醒,不能以言語只能用哭啼來表達。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因為想要小便或大便而啼哭。
  • 寶寶吃手好還是不好,需不需要及時制止?父母需弄明白,別搞錯了
    父母需弄明白,別搞錯了 寶寶們從小似乎都有一個「怪癖」——吃手,只是出現的月齡不同而已,有的寶寶五六個月時吃手,有的寶寶兩個月時吃手,也有的寶寶剛生下來就吃手,當這個小動作出現後,大多數父母都會第一時間去把寶寶的手拽出來,但剛一會兒,寶寶還是會不自覺地吃手,讓父母感到非常無奈。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5個月大的林林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可是離他近在咫尺的媽媽卻依然狠心不去抱他。鄰居被寶寶的哭聲引來,一邊說著寶寶真可憐,一邊勸說林林的媽媽去抱抱孩子。 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
  • 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寶寶哭著要抱是本能
    每當寶寶睜著無辜大眼睛看著你,順便再伸出兩隻胳膊,一副賣萌撒嬌模樣時,幾乎沒有父母能抵抗得住這份「誘惑」,誰不是立刻抱起孩子猛親兩口。父母對於寶寶這種「撒嬌賣萌」早已經習慣了,這是孩子們獨有的「必殺技」,要麼求抱抱,要麼扯著嗓子哭,在這樣的連環攻擊下,父母只能「繳械投降」了。
  • 頻繁夜奶對寶寶健康危害大,父母使用這3招,輕鬆幫寶寶斷夜奶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在有了寶寶之後就幾乎睡過一個好覺,有的時候特別困,可是因為寶寶不想睡覺,大人也只能跟著一塊熬夜。如果只是一天兩天還可以接受,可是長久這樣在強悍的身體也無法負荷。
  • 寶寶生氣不搭理小貓,下一秒小貓的舉動,爸媽都看傻眼了!
    寶寶生氣不搭理小貓,下一秒小貓的舉動,爸媽都看傻眼了!說到小貓咪寵物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貓咪是一種特別高冷的動物,但是真正的養過一隻小貓咪之後,可能就不會這樣認為了,它們只是過於溫柔而已。貓主子不像狗狗那樣活蹦亂跳的。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