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大智慧:一個人只有管好這個地方,才能事事順利,福運亨通

2020-12-23 國學大觀園

人生在世,都是為了名和利,都想過上比別人強生活。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老人常說一句樸素的話:人活著就是為了這張嘴。人為了吃好、喝好、穿好、住好,不斷地去爭去鬥。易經的山雷頤卦,是講言食修養之道,管不住自己嘴的人,要好好學習易經智慧,想要事事順利,先從管住自己的嘴開始。

《易經》山雷頤卦。上卦為艮,下卦為震。艮是止,震是動。頤指人的臉頰、人的口。吃飯和說話時口有口支配。這個卦象看,像是一個人吃東西的嘴,上面一個陽爻,上九陽爻,初九陽爻,像人的上下嘴唇,中間是四個陰爻,像人的牙齒,是不是很形象。人在吃飯的時候,是下顎在動,上顎相對不動。這個細節很多人不注意,頤卦,下卦總想要動,想往外走,但上卦阻止,讓修養。

這個卦的卦辭講,頤,貞吉,是提醒人們,吃東西也要守正。有的人看見好吃的挪不開步,貪吃貪喝,沒有節制,就會影響人的腸胃,身體健康出現問題,這樣會病從口入;又因為人的嘴還要說話,不分場合想說就說,也會禍從口出。所以吃飯、說話,也要守正,這也是個人修養問題。在古代有相人之術,說一個人的口大,這是有福之象。「觀頤,自求口實」是看這個人的面相,吃相,可以自己調養。看人的面相要先看人的兩頰,嘴大吃四方,可以自求口實,也就是不愁沒吃的。

孔子也是相面大師,他給他的三個學生看相,說子路這個人坐不住,心神不寧,即使坐下,腿也在不停的抖動,這是不好的習慣。一個人要改掉抖腿的壞習慣,否則有多少財都給抖光了。結果子路的下場很不好。

他的另一個學生子貢,好說大話,對孔子說,我以後要是發財了,就被錢全分給天下人。孔子說他做不到,老師也做不到。你有錢時,在自己享福時,能想到分出一口給別人,就很不錯了。這就像有的人說的,要是中了彩票,就非給認識我的所有人一樣,反正說話也不上稅,假設的話誰不會說啊。可一旦有了錢,就不是他了,有的兩口子為了錢都離心離德的,何況是外人呢。

第三個學生子騫,平時少言寡語的,孔子說別看平時他不說話,一旦說話就「言必有中」。就是不說廢話,關鍵時刻才開金口。子騫說話很有分寸,很有分量,以後是相國之位,能做宰相。也被孔子言中了。

在《大象》中孔子說:「山下有雷,頤」。這是頤卦的卦象,表示用嘴吃飯的一個意象。「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從吃食物,上升到人修養的高度。人的位置不同,吃飯、說話的要求也不相同,要講究內涵和修養。從頤卦的卦辭看,君子說出來的話是要對百姓負責任的,是要兌現的,不能和百姓相比,隨便說話,如果說出的話兌現不了,就會失去民心,讓人覺得你不可信。在現實中,有的人說話難聽,但句句是大實話,人們也會敬重他,因為他的話是可信的。

「節飲食」是讓人吃東西有節制,美食讓人垂涎欲滴,現在吃貨越來越多,也出現很多身體肥胖的人,都是「吃」惹得的禍。頤卦是告訴人們,言行吃相都要適度。一是重在節制言語,謹慎行事;二是節制飲食,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只有言行吃相守正,才能「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不要小看人的這一張嘴,從頤卦的口養,提高到天地頤養萬物,從人到小口,到人類的大口,從宇宙到社會,這個頤卦給我們的啟發太大了。

《易經》的山雷頤卦告訴你,管住自己的嘴,飲食有度,說話謹慎,才能亨通。

我們一般人學習易經,總是找不到有效的捷徑,經過多年的分析,其實學習易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易經卡牌記憶法。我們只要利用空餘時間,每天隨機抽取其中一張64卦卡牌然後進行觀看和默讀,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法,可以讓我學習易經的速度更快,而且記憶的更加牢固,大家不妨一試。

本套卡牌質地光滑,而且排版考究,涵蓋了易經中很多信息和元素。卡牌不貴,而且知識是無價的,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感悟到更多的智慧,躲避掉人生的很多陷阱,而僅僅需要80多元,就能讓我們接觸到易經的精髓,進入易經的大門,可以說是十分划算的。

聰明人都為自己的智慧投資,請點擊上面的橫條,獲取人生智慧好牌,您值得擁有。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易經忠告:一個人發財前會有3個現象,中一個,好運就要來到
    《易經》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是一部凝聚著先人偉大智慧和超高謀略的一本驚世巨作。書中的內容囊括了多個領域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人生中遇上的各種各樣問題都能從這當中找尋答案,是流傳千百年的「答案之書」。
  • 易經:一個人要變強大,不用管別人怎麼看,只要管好自己的頭腦
    這篇文章分享:一個人要變強大,不用管別人怎麼看,只要管好自己的頭腦。1、保持頭腦警覺,你就超越了很多人。舉兩個真實的例子:保持頭腦清醒,你就會超越許多人。我發現,在工作生活中,大多數人,頭腦並不靈敏。和朋友逛書店時,天太冷了,我決定開車回去。寒風凜冽,我們等了好一陣子也沒見到汽車。電話詢問,原來是朋友弄錯了位置,司機按下了下訂單的地址,在馬路對面等我們。
  • 易經的忠告:做人不能太傲氣,保持這2點,才能富貴常在
    俗話說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水平,如果你驕傲自滿,狂妄自大,那麼你會在自己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栽跟頭。對此易經早有忠告:做人切忌高大上,做人不能太傲氣,保持這2點,才能富貴常在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停留在算命書上,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書籍。
  • 易經忠告: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一個地方,或能成功
    機會來了,有能力的人才能及時發現並抓住機遇,這是一種內化的能力。《易經》就曾告誡我們,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懂得提升能力,把握機會,並且大膽嘗試,將之付諸實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成功。《易經》:一個人,把自己的身心,專注在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那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
  • 易經:人生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坎,能突破的人,將來會有亨通
    易經:人生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坎,能突破的人,將來會有亨通人到了30歲,便會發覺,日常生活並不是一帆順風的。你解決了1個難點,順當一陣子,又會產生新的難題,循環往復。這後面的規律性,《易經》屯卦有揭示:人生中,有一個反覆產生的坎,那就是屯難,能突破的人,將來會有亨通。
  • 易經:一個人「發達」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或要來臨
    易經提醒:一個人「發達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徵兆一:德若配位,福氣自來《易經·繫辭》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言下之意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不足,修養不夠,就算將其捧到很高的位置,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有災難;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足夠強大,修養足夠高,機會和財富到來的時候,才能緊緊把握,且諸事順利。俗話說:「攻城容易,守城難。」
  • 易經:一個人受的苦多了,身上這四個「地方」會與眾不同,是好事
    每個人,只有領悟了人生道路的八苦,然後,才能夠真真正正地算是來到人世這走一遭。是啊,人生道路的這些苦,都令人非常的難受,而每個人,要是經歷多了這些苦,那麼,這個人,就會變得與眾不同,特別這四個方面,更為明顯。第一個地方:嘴。
  • 《周易》:一個人若要懂得「低調」,領悟一個字,萬事亨通
    所謂大道至簡,《易經》始於符號。從伏羲的八卦圖到周文王的64卦和384爻,始終處於變動之中。《周易》64卦中每一卦都不完全是吉卦,像泰卦有吝,否卦有亨等等。而只有謙卦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卦,六爻皆吉。甚至有人說,普通人想學《易經》,只學一卦就夠用,那就是謙卦,學通謙卦萬事亨通。《周易》:一個人若懂得「低調」,全靠領悟一個字,必會萬事亨通,這個字就是「謙」。
  • 《易經》:悟透其中智慧,即便身處困境,也能因禍得福
    易經:如果你明白其中的智慧,你就可以每朵雲都有一線希望,即使你身處困境。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每個人都會遇到相對平等的情況。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磨難和痛苦。無論貧富,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無論一個人的人生巔峰有多輝煌,他還是會在谷底遇到未知的負重之旅。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尤其是,《易經》還洩露出,一個人「發大財」前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德可配位,福來全收《易經·繫辭下》告訴大家:"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說的是一個人如果自己的修養品德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而給他一個很高的地位,這對他來說,非但不是好事,反而是災難。一個人的能力和修養必須要配得上他的財富,這樣才能諸事順利。
  • 易經: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易經》序卦傳說:「與人同者,物必歸焉。」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易經》同人卦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一個人想要發達,做事亨通,首先要超越自己,超越人性的本能。人性的本能,是排除異己,喜歡的人很喜歡,討厭的人很討厭,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然而,另一個事實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獨特性。
  • 《易經》有64卦,核心只有一條,掌握之後,事業生活會順風順水
    承認人生的變化性質,也就是承認我們的一生必然不會是事事順利的。年幼時,你出生在富貴的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但是沒有人會確保他的一生都活在富貴中,也許沒過幾年便家道中落。此時的你必然要接受這一切,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從變化中有所成長。三、在變化中尋找確定很多人說既然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那還有什麼是可以確定的呢?
  • 《易經》關於「變」的玄機,有3個要訣,只有高人才能領悟
    當這個節奏被打亂時,把必定要有事情發生。所以洞察事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靜而待之,這樣就能觀察出事情的端倪。邵康節說:「天下之事物,紛紛群動,我則以一靜而待之。事物之動,各有其端,我則以一靜而測之。」邵康節佔卜的訣要是:「事事相關,物物相應,是以驗吾佔卜之切要也。」就是說事情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事物之間,是相互有應的。自己安靜下來,才能尋找其中的共性,判斷其趨勢。《易經》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易經》告誡:一個人,一旦戒除這三個詞,禍患不侵
    一個人必須保持敬畏,才能規避禍患。只有戒除「傲」,才能回歸原本的狀態和節奏,找回最好的狀態,做事一如從前般謹慎、小心,再次走向人生的高峰。人的一生不可無傲骨,但不可有傲氣,不能盲目的驕傲,也不可刻意渺小,自信但不狂妄,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 易經起名:300個謙尊而光、慎終如始的智慧好名!
    《易經》是智慧之學,思想之書。其中「朝乾夕惕」和「謙尊而光」都出自《易經》這本書。比如這句「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指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謙尊而光出處」出自《周易·謙》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 《易經》三條智慧錦囊,幫你獲取人生轉機,讓困境迎刃而解
    他在一個簡陋的地方生活了多年,測定子午線,編撰了著名的《大衍曆》,在天文學和曆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正是否卦的說法。即使這個惡棍有權有勢,也不與他為伍,當下不得意,那就暫且退一退,悉心專注自己的事業,等待時來運轉的那一刻。第三條是抓住時機,踏實前進否卦說:「傾否,先否後喜。」閉塞不通的道路已經走到了頭,這就是否極泰來了。
  • 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結晶《易經》全文解讀,價值連城的易經智慧
    請記住列夫·託爾斯泰的巧喻:「如果把一個人的真實能力比作分數值,那麼他的自我評價就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數值就越小。」五: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戰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時抱佛腳,不如平時多燒香」,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參與競爭,這才是明智的做法。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殃失」,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
    易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值得深思的為人處世之道「厚德載物,福祿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一個人只有順應事物發展規律工作學習生活才能承載萬物,獲得富貴福祿,若是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則災殃就來了
  • 易經:一個人的運氣好不好,注意這3件小事,人生從此順利通達
    常聽人說:「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以前總覺得這句話太誇張了,直到今年我的人生必讀書單裡添加了一本《易經》,我才知道,《易經》真的是一本「智慧之書」。不得不說,《易經》真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在古代更是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研究易經。
  • 易經提醒:一個人走運前,會有3大「徵兆」,現在知道還不算太晚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根本不用努力就有錢花,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貧困的家庭,連飯都吃不上,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有一顆進取心,不斷地努力拼搏,心裡要有一種敢闖敢拼的勁兒,不怕吃苦,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