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
原標題:杭州哥老官問題牛蛙來自上海?監管部門徹查,兩地門店供應商相同產地不同
今年10月因後廚人員操作不規範、存在食品安全隱患被媒體曝光的「網紅火鍋」哥老官又出事了。
杭州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的食品安全抽檢結果顯示,杭州哥老官榮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濱江區長河街道江漢路1515號江南天街商業中心1幢501-44室)銷售的一批次牛蛙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代謝物。
哥老官上海與杭州門店貨源不同
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哥老官杭州龍湖濱江店這批不符合食品安全的牛蛙是企業在9月14日從上海採購的,一共275斤。
上海供應的牛蛙到底有沒有問題?哥老官上海門店的牛蛙是不是也不能吃了?這引發了上海消費者的擔憂。
記者從上海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獲悉相關情況後,市場監管部門已啟動對相關餐飲單位的抽檢,有抽檢結果後將向社會公布。
天眼查顯示,杭州哥老官榮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3月21日,該公司最大股東為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0%。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於2014年在黃浦區註冊。
記者12月17日從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獲悉相關情況後,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轄區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黃浦各哥老官門店進行了檢查和調查。
經查,黃浦區共兩家哥老官門店,單位名稱分別為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哥小官餐飲有限公司。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上海哥小官餐飲有限公司、杭州哥老官榮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投資人。
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哥小官餐飲有限公司的牛蛙均由上海億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供貨。上海億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註冊地址在崇明區長興鎮的上海潤嫁農產品市場內。
對於該供應商供應的牛蛙,上述兩家哥老官門店均落實了進貨索證索票義務,並能當場出示供應商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送貨單等進貨憑證。
監管部門調查發現,哥老官上海和杭州各門店經營的牛蛙均由億鷺公司提供,但再往上遊追溯,上海和杭州門店加工銷售的牛蛙來源是不同的:杭州門店的牛蛙由億鷺公司採購自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水產品批發市場老陳水產商行;上海門店由億鷺公司採購自汕頭市澄海區堅強牛蛙養殖場。
調查中,上海哥老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還出具了其委託第三方檢測公司對牛蛙的檢測報告,最近一批是2020年11月17日送檢的牛蛙,檢測結果顯示為合格。
哥老官聲明:自檢合格,已與供應商解約
12月17日晚間,哥老官通過其官方微信發布相關說明,稱涉事的275斤牛蛙系今年9月14日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水產品批發市場9街8號供應,送至哥老官杭州龍湖濱江店銷售使用前,經杭州南開日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結果為合格。
今年9月14日,杭州市場監管部門到店對該批次牛蛙進行抽檢,於10月15日公布了該批次牛蛙未合格的情況。
哥老官方面堅稱,其向供應商籤訂合約採購的牛蛙抗生素殘留均符合國家標準,成本高於市場上其他牛蛙約25%。除了向供應商索取檢疫檢測合格證明外,該公司還每月在供應商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各門店使用的牛蛙進行隨機抽檢。
哥老官方面表示,其採購流程索證索票均齊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對於兩次檢測報告結果的不一致「深感困惑和無奈」,將等待相關權威檢測機構給出最終的結果,並已與相關供應商永久解除合作關係。
業內人士指出,食品安全檢測報告結果有出入並不少見,以此次涉事的牛蛙為例,哥老官和市場監管部門雖然抽檢的都是同一批次的牛蛙,但具體抽檢樣本卻不同,很可能哥老官抽樣檢測的牛蛙呋喃西林代謝物指標是合格的,但監管部門抽樣檢測的牛蛙卻是不合格的。
檢測只是事後手段,管理重心要前移
「食品安全抽檢不可能窮極所有樣品,要是每一個原料都拿來檢測,商家就沒東西可賣了,檢測成本也負擔不起,所以一般每批次樣品都有一個抽檢率,這些抽選出的樣品檢測合格,視為所對應的整個批次合格。」上海一家食品檢測機構的工程師表示。
既然抽樣無法窮極所有樣品,那就意味著無法將問題食品100%排查出來,樣品之外未被抽檢到的同批次食品中仍可能有漏網之魚。
加之,現在大部分供應商下遊的食品經營者對採購的食品只是履行形式查驗義務,也就是向供應商索要相關資質和檢疫檢測報告,所以大多食品只會在種養殖階段進行一次檢測,這加大了問題食品混上餐桌的風險。
可見,抽樣檢測只是排查問題食品的一種相對有效的事後手段,不能指望只靠這種手段就擋住所有食品安全風險。
此次牛蛙事件提醒經營者和監管者,把管理重心前移,加強對牛蛙養殖階段的嚴格管理,才是杜絕食品安全風險最有效且相對經濟的手段。
試問,如果牛蛙養殖環節的用藥情況有嚴格的監控監管,下遊的食品生產經營環節也就不用擔心抽檢未發現的漏網之魚了,因為這張網從一開始就已密織,未曾「漏」過。
欄目主編:張奕
題圖來源:黃浦區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