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有通過脈搏數心跳的經歷,對脈搏想必不會陌生。脈搏是動脈內壓力的周期性有規律的搏動,這種信號(波形、強度、速率與節律等)即是脈搏波,它可連續反映人體心率、血氧、血壓等血流動力學參數的規律性改變趨勢,評估心血管性能,且先於臨床表現,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些高校和研究型醫院就開始通過監測人體脈搏波來採集心律、血管彈性等數據;目前,脈搏波和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婦科疾病等之間的相關關係也被證實。相關成果也在逐步產業化或產品化,比如德國SOMNOmedics研發的SOMNOtouch、美國Sotera Wireless研發的the ViSi Mobile,中國脈感科技和皓脈、長桑等研發的手環/血壓計,主要應用於居家場景下的血壓檢測。
36氪近期接觸到的金姆健康(以下簡稱:金姆)也在脈搏波臨床診療價值上進行了相應的商業落地。
金姆脈診儀(來自官網)
與其它智慧醫療應用類似,它的產品形態也是由信號採集器、行動裝置端APP及中心數據云伺服器構成:信號採集器通過光感原件記錄透過手指的光強度變化,獲取心臟搏動及血管容積周期性變化信號(即PPG技術);APP把信號發往雲端伺服器;中心數據云伺服器運用相應算法對人體經絡(心、肝、腎、脾、肺、胃、膽等)的強弱進行解讀,得出精細的個體信息,並給出調理及治療建議。
但金姆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晉中表示,鑑於這一概念還過於「超前」,即大眾對脈搏波能監測如此多的健康訊息還抱有疑慮,加上團隊不擅產品運營,其商業化重心目前主要是為B端機構提供核心算法上。據悉,驚帆科技、長桑、康美、360老人手錶等均採用了金姆的算法。
用共振諧波原理將脈象「轉化」為身體症狀
那它的算法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金姆主要利用了臺灣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王唯工教授提出的氣血共振理論——採用共振諧波原理。中醫一直說五臟藏其神(《素問·宣明五氣篇》),即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志」;「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也就是說,每個內臟都是很重要的共振頻率,這即是共振諧波原理。
市面上的多數產品主要採納現代醫學盛行的血液流體力學觀點,它以動能理論為核心,認為只要保證人體有穩定的血液流量,血液循環就可以正常進行;但共振理論認為,該說法忽略了血液循環中最為重要的「血管壓力波位能(勢能)的共振與傳輸現象」,而這正是中醫傳統辯證理論的基礎,有其局限之處。
據王晉中介紹,其核心技術肇始於王唯工教授的生物物理實驗室,王晉中為王唯工教授的長子及傳人。早在1989年,王唯工教授就在美國心臟學會發表論文,證明身體任何部位的脈象都可以及時地反應到全身任何狀況的改變。到目前,整個研發團隊(包括王唯工的實驗室)圍繞脈象進行了長達35年的臨床和科學研究,累計發表力學、生物物理學、器械等領域144篇sci論文。
脈診信號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金姆的團隊已積累了100多萬條用戶健康脈搏波數據 (To B的前期嘗鮮用戶),50萬例中西醫對比臨床數據 (政府牽頭的體檢項目),以及10萬臨床數據(醫院、研究院、科研項目),算法日益精進。最新的300例臨床對比研究(老中醫把脈)表明,金姆的脈搏波智能系統的辯證相符率達85%,僅一例相反。
商業化路徑:以女性健康為起點做算法供應商
其實早在2010年,王唯工教授的團隊就創辦了米安科技,並推出了脈診儀,並和臺灣仁愛醫院、榮總醫院、臺大醫院等開展了科研合作。據介紹,該設備可通過檢測人體經絡的能量強弱,推斷病人身體什麼部位血液循環出了問題,並精確到哪個器官,或哪條經絡出了問題、影響到某個器官等,並選擇對應治療方法。該設備於2014通過TFDA一類器械審批。
鑑於大陸市場更為廣闊,王晉中於2016年在江蘇常州註冊公司成立金姆健康,在大陸市場進行商業化探索。不過由於王唯工教授的個人IP在大陸並不及臺灣知名,加上醫療器械的產品化成本較高——目前終端售價2880元-5880元,金姆除了開展C端產品的運營;現階段主要還是為B端輸出核心算法,為其C端用戶進行健康診斷、分析,並提出健康調理建議。
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與大姨媽的合作。王晉中透露,金姆將和大姨媽深度合作開發針對女性生理周期診斷的功能,直接使用手機攝像頭就可做出精確測量。由大姨媽負責市場、運營,金姆負責測量的技術支持和臨床試驗。他預計,到2020年8月份,這將為金姆帶來約5000萬人民幣的收入。
和大姨媽的合作案例
那它的臨床意義何在?王晉中告訴36氪,團隊已圍繞脈象與女性荷爾蒙/月經周期、不孕症,以及停經後女性健康展開多項研究,探討女性停經對循環系統的影響,並理清停經和年紀、肥胖間的關係,在研究中導入了金姆脈診儀,觀察到停經對心血管系統特徵的改變,這是血壓技術不曾觀察到的。該研究被美國心臟協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從商業化的角度看,王晉中表示,如今女性群體中,45-55歲女性的賺錢能力和減緩衰老的願望往往最強,更願意為這樣的監測服務買單。
B端、C端齊發力
王晉中表示,個人版金姆脈診儀目前零售價格較貴,銷售還未起量,因此接下來也要著力簡化產品市場形態,降低銷售價格,發力渠道增加銷售,預計到2020年8月招100家經銷商——目前僅28家,並嘗試進入藥店渠道。他還透露,金姆還研發了面向醫院的專業級脈診儀,預計明年上半年能獲批CFDA二類器械註冊證。
另外,金姆還將建立一個開放平臺, 包括金姆開放API、金姆硬體產品,硬體SDK和第三方硬體認證。王晉中表示,這可以利用大公司的廣告效益,為金姆教育市場,且利用大客戶的輻射能力,為金姆以最低的成本積累用戶大數據,優化金姆的技術和產品。目前,該平臺已建立並於2019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積累客戶數家。
據悉,17年6月份至今,金姆已「銷售」並觸達20餘萬用戶,保持約108%的季度增長率,產品毛利率達到60%,營收突破2000萬元並實現盈虧平衡。
最後介紹一下核心團隊,金姆健康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晉中為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電子工程博士,曾任美國通用電氣研發總部醫療器械研究員,東芝醫療研究院實驗室主任;總經理李雲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學博士,曾擔任美國通用電氣研發總部項目經理、以色列醫療器械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在醫療器械行業有超過12年的經驗;營運長王怡中為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工程碩士,有13年全球醫療儀器及藥廠營銷經驗,曾就職於雅培、吉利德 、強生等知名等跨國藥企。
王晉中透露,金姆健康即將啟動首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