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2017年僅剩99天!這7件事要多注意

2021-01-19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迎來今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北半球的秋天由此開始。值得一提的是,公曆的2017年還剩下99天。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錄》

此處的秋分有兩個意思: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

秋分習俗

1.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2.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豎蛋習俗,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3.吃秋菜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4.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5.送秋牛圖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6.候南極

因為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內只有在秋分之後才有機會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因此古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

秋分養生,做好這七件事

1.養胃吃南瓜

秋分節氣過後,氣候漸涼,是胃病多發時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是秋季暖胃護胃佳品。南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成分,有助於保護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時放幾塊南瓜或在晚餐上加一道南瓜粉絲湯,簡單方便,營養美味。

2.潤燥分溫涼

秋季,天氣轉涼,雨水稀少,空氣乾燥,易出現口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乾咳少痰、皮膚乾裂等現象,此即醫學上所說的「秋燥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樣是秋燥症,卻有溫燥和涼燥之分——

溫燥:多發生於初秋天氣尚熱之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見煩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腫痛、大便不通等症;

涼燥:多開始於秋分之後,通常伴有惡寒無汗、鼻塞、乾咳痰清等症。

梨對熱燥所引起的各種秋燥症狀均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又可滋五臟之陰。李時珍說,梨能「潤肺涼心,清痰降火,解瘡毒、酒毒」。

初秋時節,如能每日堅持吃2個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由於梨性寒涼,秋分之後用梨不宜過多,否則傷陽太過冬易生病。

對於涼燥,建議食用白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溫性,微辣,多汁,可行氣潤燥。所以,秋分後白蘿蔔是克制深秋「涼燥」的有效蔬果之一。

除了白蘿蔔外,菠菜、山藥在防治「涼燥」上,同樣具有卓著的功效。這些食物可在寒露之後多多進食,以遠離寒燥侵擾。

3.起居要守時

從秋分開始,天氣逐漸變得晝短夜長,此時應適當調整「生物鐘」,將夏天晚睡早起的作息時間調整為早睡早起。有條件的人,可以將晚上入睡時間調整在21:00~22:00,晨醒時間調整為4:00~5:00。

需要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腎病、胃病患者莫要「貪黑」,切忌過勞。

4.進補需有度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在正是秋季進補的好時節,但秋分時節進補,不可太過,要適量。忌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忌慕名進補,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血壓升高等。

5.飲食潤且酸

根據秋季「燥者潤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則,可適當多吃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蔔、豆漿等。

另外酸甘化陰,還宜進食一些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楊桃、柚子、獼猴桃、檸檬、山楂等。

6.養生分寒熱

對於表現為平素較他人更怕冷、手腳涼、喜熱飲者,不要刻意「春捂秋凍」,而應注意隨時避風寒,尤其不適合穿著暴露頸、肩、腰、臍、腳踝的服裝;

要保持心情開朗,心態積極,加強行動力和執行力;

運動適宜選擇慢跑、舞蹈、太極等能夠調動熱量、加速循環代謝的運動,但不宜運動過量或者強度太大;

飲食忌葷腥、冰冷食物及飲料,宜選擇溫陽養陰之品,但不宜溫補太過。慎用熱藥和辛辣食品。

對於表現為平素較他人更怕熱、易急躁、喜冷飲者,應注意養護陰精、固護陰液。

首先要戒菸、戒酒、戒辛辣飲食;

其次要改變操心過勞的思維模式和急躁、爭強好勝的性情,放下心事,減少糾結,開闊心胸,調試自己,放慢節奏,避免著急上「火」,火由心生。

7.精神調攝佳

秋分過後,大自然呈現出一派蕭瑟之景,草木枯萎,花葉凋落,人也與自然相應,容易情緒低落,悲憂傷感。

此時應調整精神狀態,保持樂觀的情緒,胸懷豁達,寧神定志,收斂神氣。以此減輕秋季對人心理上的不良反應,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幹擾。

每經編輯 趙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網、

養生中國、中國中醫藥報等

轉載 請註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其他用戶正在看

1、重磅文件發布!天價片酬遭最強暴擊,孫儷範冰冰沒法任性賺錢了

2、大招來了!多地出手調控樓市,炒房者被徹底打懵

3、標普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專家直指:不客觀、有矛盾、太短視

4、iPhone 8開賣!可蘋果零售店的這一幕尷尬了

相關焦點

  • 【今日秋分】2017年僅剩99天!這幾點你一定要在秋分這天看完!
    無論是「天涼好個秋」,還是「秋風秋雨愁煞人」,都是天氣轉冷的標誌,需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因此有「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傳統。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 今日秋分丨2017年,僅剩99天!
    她建議,進入秋分時節,忌吃寒涼,「多吃熱乎乎的食物,多飲熱水,牛奶加熱到40度左右最好。」秋分要養肺,營養專家建議市民們多吃「白色」食物,如山藥、蜂蜜、白木耳等。另外推薦一款自製「秋梨膏」保健方。準備五斤梨,三斤蓮藕,一斤白蘿蔔,切碎熬成果醬,裝瓶冷卻後,再按1:1比例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後放置冰箱保鮮。每天可挖出一勺幹吃或溫水送服。
  • 今日秋分,2020年僅剩100天
    不知不覺到了秋分,2020年也僅剩100天,過去三分之二的時間,你有收穫嗎?其實不管是哪方面的收穫,對於特殊的2020年來說,最希望的應該就是身體健康了。但是不得不說,天氣要開始愈發變涼,換季衣服要準備、換季的滋補你準備了嗎?作為一個乾燥缺水屬性的人,一到秋冬更是要提前做好保養。
  • 今日秋分
    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180度時為「秋分」節氣開始。「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點。文人墨客寫秋分「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說到秋天,很多人脫口而出劉禹錫的這首豁達之作。其實,愛秋天的詩人真不少,下面這些絕美詩詞都和秋分有關,快來品一品字裡行間的濃濃秋韻吧!
  • 今日秋分,還要降溫!
    今日是農曆秋分節氣俗話說:「秋分夜夜涼」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以後開始移向南半球天氣逐漸轉涼進來連日降雨的勢頭未減隨著秋分的到來分就是半,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21日,市氣象臺預報,本周我市晴雨相間,新一股冷空氣迫使氣溫走低,最低氣溫跌至「1字頭,秋涼已至,請市民注意及時添衣保暖。「今年的秋意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一下子涼意十足。」有小夥伴在朋友圈裡感慨。
  • 【漲姿勢】秋分至,紅日升!關於2020年,這件事不得不知
    【漲姿勢】秋分至,紅日升!關於2020年,這件事不得不知 今天 我們迎來秋分節氣 秋分
  • 2020年僅剩100天!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nbsp&nbsp&nbsp&nbsp今天,#2020年僅剩100天#登上熱搜,閱讀量達1.5億,網友們不禁感嘆時間飛快。回顧今年已經過去的200多天,這些時間你可還記得?&nbsp&nbsp&nbsp&nbsp1秒,全國口罩平均每秒產出約1343隻。1分鐘,民航系統平均每分鐘運出46件防控物資。10天,短短10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
  • 今日秋分!一年中最特別的日子來了!這些事情你必須注意……
    這兩天的天氣真正讓人感受到了秋高氣爽早晚出門都感覺涼颼颼~而標誌著真正入秋的日子來了今日秋分>秋收天高,雲淡,氣淨,風輕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每年農曆秋分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秋收、秋耕、秋種「三秋」大忙正當時
  • 今日秋分:溼疹患者請注意秋季養生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不一定每年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
  • 秋分養生要注意
    所以調養身體的重點在於滋陰潤燥,引火歸元(降火歸元),這期間的核心是中焦脾胃的運化能力要強勁有力,才可能逆轉外界的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夏季貪涼飲冷,沒有把脾胃之陽氣養護好的朋友,更加要注意秋冬季節的身體變化,及時調理,防患於未然。
  • 今日秋分丨這些地方秋景美如畫,錯過等明年,約嗎?!2017年,餘額不足100天
    雖說,秋分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然而,未來一周之內,羊城仍有可能出現35℃的高溫天氣,預計要到國慶假期末段和下月中旬中段,才會有弱冷空氣南下。交通指引:黃婆洞水庫是在白雲山上面的,在同和可以上去,但要熟悉周邊的人才會走那條路,如果不想走冤枉路的話,就從西門上吧,那邊容易走,人多,跟大隊上就是了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丨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和孩子一起做這幾件事!
    北京祭月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因而歷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
  • 2017秋分會下雨嗎?秋分時節穿什麼衣服及飲食事項
    那麼,2017秋分會下雨嗎?秋分下雨好不好?  秋分會下雨嗎  結婚的日子一般選擇黃道節日,不過還有其他的講究。而民間有種說法,說結婚要避開二十四節氣。那麼,民間這種二十四節氣不宜結婚的說法,具體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民間認為結婚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
  • 秋分養生攻略
    為什麼叫「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1、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三防運動過度。秋天是鍛鍊的大好時機,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因此運動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 今日秋分,收穫的時節!
    陰陽相半,晝夜均長寒暑平分,故名「秋分」秋分,是秋分棉花白茫茫,正是豐收好時節。桂花給秋添了活潑潑和喜滋滋的氣氛,把天高雲淡的秋日染得香噴噴。進入秋分時節,天氣非常乾燥,這個時候除了要多喝水之外,甘酸水果是補充水分、預防秋燥的首選。
  • 今日秋分,欣賞十首與秋分有關的詩,你喜歡古人筆下的金秋嗎?
    今日秋分,從今天開始氣溫將逐漸下降,晝夜溫差也將逐漸加大,秋高氣爽的天氣終於要到了。從春之盎然到夏至繁茂,再到秋天之收穫,感受自然這一變化過程,體驗美好生活。今天,在秋分之際,我們一起欣賞古代詩人眼中的秋天,一起感受2020年這濃濃的秋意吧!
  • 今日秋分: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今日秋分 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 秋分是立秋嗎?2016年秋分是哪一天及秋分養生注意事項
    秋分和立秋是一回事嗎?很多人把秋分和立秋弄混淆,2016年秋分和立秋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秋分後天氣有什麼變化?秋分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2016年秋分是哪一天(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著所有)秋分和立秋是什麼時候?秋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全年無極晝極夜現象。
  • 今日秋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些知識點一定要講給孩子聽
    今日秋分九月二十二日Autumnal Equinox她來了!她來了!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每年9月23日左右,太陽達到黃經180度時為「秋分」開始,「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九十天中的中分點。
  • 今日秋分•美麗的秋季,已經過去一半
    秋分「秋三月」90天的第45天,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秋在四時中對應五行中的金,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便是「金氣秋分」之象。秋分,標誌著美麗的秋季,已經過去一半。秋分這天,24小時晝夜均分,也正是因為這樣,秋分有很多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