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臺的民間信仰中,王爺的信仰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有關王爺信仰由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系統:
一、瘟神系統:如雲林縣褒忠鎮安宮五年千歲。
二、鄭王系統:如臺南三老爺廟的主祀三府王爺就是鄭氏父子。
三、英靈系統:如桃園永順宮張府王爺(張巡)。
四、家神系統:如北港鎮北宮蔡府千歲(蔡端)。
五、戲神系統:如鹿港慈靈宮西秦王爺。
綜觀以上系統,誠如吾人所認知,『王爺』是一個複雜、為數眾多、且身份模糊的神明。依據田野調查,王爺姓氏共有一百三十二個姓,同姓王爺的來歷或沿由各廟記載不同,以蘇府王爺來說,就有六、七種以上不同的成神傳說,然聖誕日均為四月十二日,可見『王爺』在宗教的探討上是文化的、有趣的、多元的。
南鯤鯓代天府李、池、吳、朱、範五府千歲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五府千歲的組合,這裡要給大家介紹另一個五府千歲的組合:發源於金門新頭伍德宮的蘇、邱、秦、梁、蔡五府王爺,雖不如前者聞名,卻也神威赫赫、靈播兩岸。
伍德宮又稱浯德宮,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新頭村外濱海處的王爺廟,宮址所在相傳是金門南海岸四個風水靈穴之一的豹穴,宮中奉祀:蘇、邱、梁、秦、蔡五位王爺。
清康熙年間置金門鎮總兵時,尊蘇府王爺為護營神,之後這些軍人分駐臺灣的臺南、鹿港、艋舺和福建崇武、興化等地,也把蘇王爺的分靈帶往新駐地奉祀,所以這幾個地方,都有奉祀蘇王爺的廟宇,且尊新頭的伍德宮為祖廟。
唐陳淵任浯洲牧馬監,參謀蘇永盛同來,與邱、梁、秦、蔡將軍結金蘭,輔陳淵開發浯島,初時慘澹經營,屢遭海盜侵擾,但憑藉蘇將軍及部屬的神勇,遂不再為患。後因追隨蘇將軍的輔佐下,勤政愛民,興水利、倡文治、嚴武備,使金門一帶成為海上樂園。晚年蘇將軍因功封王,隨蘇將軍調升內地。歿後,陳淵治浯豐功升尚書令,蘇將軍等調兵部,後諡蘇千歲,升天為玉皇前衛將軍。
清·道光的《金門志》記載:「神系同牧馬王陳淵同來金門者,屢著靈異。鹹豐三年廈門會匪傾眾來犯,神先期乩示,令各戒備,賊果大敗。被獲者供稱,在海上見沿岸兵馬甚多,賊各氣奪,以是致敗。其祖廟在新頭,俗稱蘇王爺。兩營官兵奉之甚謹。」
明倭夷內侵,沿海居民受焚掠之苦,遍野哀號。是時,玉皇降旨,五位神明下凡,化身樟木一大塊,漂來浯島新頭海墘,樟木光芒四射,靈氣璀璨。漁民爭觀稱奇,突然樟木發出萬道金光直達天庭。漁民再視,顯出五尊神像,記蘇將軍為玉皇駕前主理判官下凡新頭開基,代天巡狩,保國佑民。居民依神像雕刻五尊神明,建伍德宮奉祀,並示聖誕日:
蘇府王爺,又稱蘇府千歲,俗名蘇永盛,名回文,號碧雲,字永盛。唐代進士,於唐德宗年間,隨牧馬侯陳淵抵金牧馬。(聖誕:四月十二日)
邱府王爺,又稱邱府千歲,俗名『邱化成』,號「坤澤」,山西太原人士。(聖誕:八月初二日)
梁府王爺,又稱梁府千歲,俗名『梁德芳』,號「三太」,安徽人士。(聖誕:十月初十日)
秦府王爺,又稱秦府千歲,俗名『秦天祿』,號尉德,山西太原人士。(聖誕:三月十四日)
蔡府王爺,又稱蔡府千歲;俗名『蔡得興』,號玄伯,廣東人士。(聖誕:七月十六日)
伍德神明,英靈顯赫:
(1)明永曆十三年,鄭成功駐金廈,在浯島筏木造船,十五年渡海,水師恭請蘇大王隨船登臺,助鄭驅逐荷蘭,光復臺灣。
(2)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奉旨安撫臺、澎,派部將恭請蘇府王爺隨水師護軍登陸澎湖,順利撫平臺、澎。
(3)乾隆五十年林爽文發難,聲勢浩大,清派大學士嘉勇公協辦,福康安統率十萬大軍,由浯島出發赴臺平亂,水師官兵恭請蘇王爺神像,護軍渡臺,在鹿港登陸順利平亂,是蘇王爺神助也。
(4)鹹豐三年廈門一帶會匪,傾眾來犯浯洲,神先乩示,令各戒備,蘇府王爺,屢次靈跡,賊果大敗,而被俘者稱:在海上見沿海兵馬甚多,故賊務氣奪,果以致敗。
閩臺王爺信仰中,大多數的王爺信仰皆由大陸傳至臺灣,卻有蘇府王爺從臺灣傳至大陸沿海,不論是本堂奉祀的鹿港奉天宮蘇府大二三王爺,亦或本文所介紹的伍德宮蘇、邱、梁、秦、蔡五府王爺,均分靈至大陸等地。雖然有著不同脈絡的歷史傳說,其聖誕都為四月十二,但在信徒的眼裡也許不會有分靈的差異,卻只會銘記他們心裡「蘇府王爺」千百年來的赫赫神威。
編輯 | 弘聖隨從
圖文 | 網絡(侵刪)
轉載請標明出處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