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全科之【牡荊葉】圖文

2021-02-22 百草全科

 牡荊葉 

來源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negundo.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的新鮮葉。生長於低向陽的山坡路邊或灌叢中。分布於華東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夏、秋二李葉茂盛時採收,除去莖枝。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稜形,被粗毛。掌狀複葉對生,小葉5,稀為3,中間1枚最大: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談綠色,通常被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夢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實球形,黑色。花果期7- 10月。

性狀特徵

本品為掌狀複葉,小葉5片或3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葉長5~ 10cm,寬2~ 4cm,兩側小葉依次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模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嫩葉下表面毛較密:總葉柄長2~6cm。有一淺溝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氣芳香,味辛微苦。

性味歸經

微苦、辛,平。歸肺經。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用於治療咳嗽痰多。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

藥理作用

有祛痰、鎮咳、平喘、降血壓、增強機體免疫、鎮靜催眠、抗菌作用。

用量用法

鮮用,供提取牡荊油用。

貯藏

置陰涼處。

看完喜歡記得關注、點評、分享和點☞在看喲☞⇩

相關焦點

  • 牡荊,牡荊油的用途
    第好幾次遇見牡荊了,第一次是在望江樓,不過那時候只有花苞還沒開花。再然後,學校植物園和中山植物園都有看到。牡荊葉為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牡荊的葉。全國各地均產,野生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東南亞地區有直接用同屬的黃荊葉或葉片有機溶劑粗提物進行相關殺蟲活性研究的記載,顯示出黃荊對玉米象、谷蠹、綠豆象和雜擬谷盜等倉儲害蟲具有殺蟲活性。
  • 荊條與牡荊
    牡荊葉和牡荊油是《中國藥典》中收錄的中藥。荊條與牡荊有什麼關係呢?這樣說吧:它們是「雙胞胎」。它們都是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的變種。在《中國植物志》查「荊條」和「牡荊」打開的內容是相同的,頁面主題是黃荊;荊條和牡荊都是「黃荊」的七個變種之一,其中(9f)是牡荊,(9g)是荊條。
  • 民族植物學研究系列——止鼻血的牡荊葉/劉勝祥/奇聞異事求解160/20200625
    當我們考察完一處野生蘭草路過一個水塘邊時,我對正在開花的馬鞭草科植物牡荊進行拍攝,站在我身後的李局長向我介紹,此樹的葉子可以治療鼻血。黃金村是李局長的老家,他對這裡的植物很熟悉,據他介紹,原來在外放牛時,一旦鼻中流血,老人們把新鮮的牡荊葉塞入鼻中,不一會,就止住了鼻中流血。現在,村裡人仍然在使用這種止血的方法。
  • 百草全科之【側柏葉】圖文
    > 側柏葉Franco.的乾燥枝梢和葉。野生於溼潤肥沃土地,石灰巖山地也有生長。2020中國藥典即將免費登場,詳情微信搜索:《百草全科》公眾號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南部,東北南部,經華北到廣東、廣西北部,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多在夏、秋二季來收,陰乾。
  • 科普本草之【布渣葉】圖文
    【別名】布渣葉《本草求原》,蘚寶葉《漢英韻府》,瓜布木葉《嶺南草藥志》【來源】本品為椴樹科植物破布葉Microcos的乾燥葉。【生態環境】 破布子生長勢強,適應石灰巖、山坡地等貧瘠土壤栽培。但以溼潤的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充足。每年果期後強剪整枝1次。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2-30℃。
  • 這種野草叫「牡荊」,很多都人都把它當做是雜草,卻不知渾身是寶
    這種雜草是「牡荊」,通常生長在山坡、路邊或灌木叢中。牡荊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植物,它很容易識別,因為它的葉子就像雞爪一樣,一片疊一片。每年夏天,經常看到它長長的紫色花朵在風中搖曳,它優雅而美麗,為本身就美麗的風景增添了一道更美好的風景線。
  • 王母渡鎮有一顆好大的牡荊(黃荊)樹
    在贛縣區王母渡鎮岐嶺村店壩裡組廣場處有一株超大的牡荊樹⬇️(在王母渡鎮鄉下好多人叫它
  • 百草全科之【洪連】圖文
    莖1~2條,肥壯,蜿蜒上升,長超出葉。基生葉多數,蓮座狀;葉柄邊緣有翅,基部擴大成鞘狀;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9cm,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莖生葉多數,無柄,與基生葉相似而較小。穗狀花序細柔,外彎,下部花稀疏,.上 部花稠密;花萼佛焰苞狀,闊大,膜質;花冠藍紫色,被包於萼內,花冠筒稍弓曲。花期8~9月。
  • 百草全科之【小葉蓮】圖文
    葉2-3,薄紙質,生於莖頂,具長葉柄:葉盾狀著生,掌狀3~5深裂至中下部或幾達基部。花單生葉腋,先葉開放,粉紅色。曹片早落;花瓣6,排成2輪,外輪較內輪為長,雄蕊6.花絲向內彎,花葯狹長圓形。子房近圓形,胚珠多數,花柱短,柱頭多裂。漿果卵圓形,被灰粉,熟時紅色。種子多數,暗紫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 百草全科之【​​石吊蘭】圖文
    葉對生或3-5葉輪生,有短柄,革質,線形、線狀披針形.狹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 5.8cm,寬0.4-1.5 (~2) 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鈍,邊緣中部以上有小齒。花單生或2~4朵集成聚傘花序狀:苞片小,披針形:花萼5深裂,裂片線狀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或帶淡紫色,能育雄蕊2.子房線形。蒴果線形,種子紡錘形。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 百草全科之【訶子】圖文
    2.絨毛詢子幼枝、幼葉全被銅色平伏長柔毛:苞片長過於花,花曹外面無毛; .果卵形,長不足2.5cm.花期6-8月,果期8~ 10月。●性狀特徵本品為長圓形或卵圓形,長2-4cm.直徑2~2.5em。
  • 百草全科之【葫蘆巴】圖文
    三出複葉,互生,小葉3,頂生小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上 部邊緣有鋸齒,兩面均被疏柔毛,側生小葉略小;託葉與葉柄連合,寬三角形,全緣,有毛。花1~2朵腋生:尊簡狀,萼齒披針形:花冠蝶形,黃白色或淡黃色,基部稍帶紫堇色,旗瓣長圓形,頂端深波狀凹陷,翼瓣狹長圓形,龍骨瓣長方狀倒卵形。莢果線狀圓簡形,直或稍星鐮狀彎曲,先端具長喙,表面有縱長網紋。種子10- 20,近橢圓形,稍扁,黃褐色。
  • 百草全科之【華山參】圖文
    葉互生,草質,寬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長4-9cm,寬4-8cm,先端常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驟然下延成柄。傘房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曹漏鬥狀鐘形,裂片5,長橢圓形,縣白色毛茸,果期膨大成球囊:花冠漏鬥狀鐘形,黃綠色,裂片5,廣卵形至三角形,花冠外面及邊緣具毛茸: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內下方:子房2室,花柱絲狀。萌果蓋裂,包於囊狀宿彎內。種子腎形。花期3-5月,果期5~6月。
  • 百草全科之【伊貝母】圖文
    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至條形,長5~9cm,寬3- 10mm.最上部具3枚輪生的葉狀苞片,苞片先端極捲曲。單花頂生。花被鍾狀,花被片6,外面灰紫色,內面紫紅色,具白色或黃色方格班紋,基部的上方具凹陷的蜜腺:雄蕊長為花被片的1/2:花柱路比子房長,柱頭3裂。蒴果圓柱形,具6樓:種子多數,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 百草全科之【​​茜草的功效與作用】圖文
    葉通常4片輪生,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先端尖,全緣,葉脈3~5出,有長柄,葉柄及葉脈上均具逆刺。花銷,成圓錐形聚散花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淡黃色5裂,著生於短筒上。漿果球形,熟時紅色,老熟後黑色。性狀鑑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根呈圓柱形而彎曲,長10~20釐米,直徑0.1~1釐米,數條或數十條叢生於根莖上。表面棕色或紅褐色,有細縱紋。
  • 百草全科之【苘麻子】圖文
    葉互生,葉片圓心形,長5- 10cm,先端長漸尖。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近頂端具節。花粵杯狀,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鄉倒卵形,長約1cm。雄蕊多數,花絲基部聯合成筒。心皮15-20,環列成扁球形,先端突出如芒。朗果半球形,直徑約2cm,分果爿15~20, 被粗毛。種子腎形,褐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 百草全科之【金龍膽草】圖文
    單葉互生,葉片多捲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羽狀深裂至全裂,裂片披針形,黃綠色,兩面密被白色絨毛:下部葉具柄,上部葉幾無柄。頭狀花序直徑約lem,花黃白色。瘦果淺黃色,扁平,冠毛長5~ 6mm。氣微,味極苦。
  • 牡荊子又稱黃荊子、小荊實、牡荊實、夢子、荊條果,牡荊又稱黃荊、小荊、楚、荊、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本草綱目大全-木部》
    「釋名」 牡荊子又稱黃荊子、小荊實、牡荊實、夢子、荊條果,牡荊又名:黃荊、小荊、楚、荊、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布驚草、蚊香草。「入藥部位」 牡荊的果實。幹牡荊果實五錢。水濃煎,或研末為丸,每次一錢,開水送服。3、治小腸疝氣。牡荊子半斤(炒熟)。入酒一盞,煎一沸,熱服。4、治溼痰白蝕。牡荊子炒為末,每酒服三錢。5、治停乳奶脹。牡荊子四錢。研末,溫開水加酒少許調服。6、治耳聾。牡荊子浸酒飲。
  • 百草全科之【地榆的功效與作用】圖文
    本品葉似榆葉初生布地,故名。別名:黃瓜香、山地瓜、豬人參、血箭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乾燥根及根莖。野生於山坡草地。
  • 百草全科之【南鶴蝨】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