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的功效與作用: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馬齒莧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馬齒莧的作用是治熱毒瀉痢,熱淋,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用藥禁忌是脾胃虛弱,大便洩瀉及孕婦忌食馬齒莧。
基本概述藥名:馬齒莧
別名:五行草、酸米菜、長壽菜、馬齒草、馬莧、馬齒菜、馬齒龍芽等
性味:性寒、味甘酸
歸經:入心經、肝經、脾經、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癧、溼癬、白禿、痢疾(大便半乾半稀)、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溼疹、蛇蟲咬傷、便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燒灰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藥材基源: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功效作用1、馬齒莧治瘰癧未破:馬齒莧同靛花搗摻,日三次。(《簡便良方》)
2、馬齒莧治疔瘡腫毒: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共研為末,加雞蛋白調勻敷塗。
3、馬齒莧主屍腳(人腳無冬夏常拆裂)、陰腫。《蜀本草》
4、馬齒莧治甲疽:牆上馬齒莧(陰乾)一兩,木香、丹砂(研細),鹽(研細)各一分。上四味,除丹砂、鹽外,銼碎拌令勻,於熨鬥內,炭火燒過,取出細研,即入丹砂、鹽末,再研勻,旋取敷瘡上,日三、兩度。(《聖濟總錄》馬齒散敷方)
5、馬齒莧治血痢:馬齒菜二大握(切),粳米三合。上以水和馬齒莧煮粥,不著鹽醋,空腹談食。(《聖惠方》馬齒粥)
6、馬齒莧治赤白帶下,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一枚,先溫令熱,乃下莧汁,微溫取頓飲之。(《海上集驗方》)
7、馬齒莧治翻花瘡:馬齒莧一斤燒為灰,細研,以豬脂調敷之。(《聖惠方》)
8、馬齒莧治耳有惡瘡:馬齒莧一兩(幹者),黃柏半兩(銼)。搗羅為末,每取少許,綿裹納耳中。(《聖惠方》)
9、馬齒莧治赤白逅眄:馬齒莧搗汁三合,倒入溫熱一兩枚雞蛋白中,乘微溫一次服下。一般服兩次見效。
10、馬齒莧治耳內外惡瘡:黃櫱半兩、幹馬齒莧一兩,共 研為末敷塗。
11、馬齒莧治紅痢症,清熱毒,洗痔瘡疳疔。《生草藥性備要》
12、馬齒莧治闌尾炎:生馬齒莧一握。洗淨搗絞汁30毫升,加冷開水100毫升,白糖適量,每日服三次,每次100毫升。(《福建中醫藥》6(3):113,1961)
13、馬齒莧治瘰癧:馬齒莧陰乾燒灰,臘月豬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瘡,拭乾敷之,日三。(《救急方》)
14、馬齒莧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綱目》
15、馬齒莧治多年惡瘡:馬齒莧搗敷之。(《滇南本草》)
16、馬齒莧治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腰即損:杵馬齒莧敷之,日二。(《廣利方》)
17、馬齒莧治肛門腫痛: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燻洗。一天二次,有效。
18、馬齒莧治肛門腫痛: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燻洗,一日二次有效。(《瀕湖集簡方》)
19、馬齒莧治產後虛汗:馬齒莧研汁三全服。如無新鮮者,以幹者煮汁亦可。
20、馬齒莧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滇南本草》
21、馬齒莧治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馬齒莧和少量粳米、醬汁煮食。
22、馬齒莧治小便熱淋:馬齒莧汁服之。(《聖惠方》)
23、馬齒莧明目,亦治疳痢。《食療本草》
24、馬齒莧治癰久不瘥:馬齒莧搗汁,煎以敷之。(《千金方》)
25、馬齒莧治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疼痛:生馬齒莧菜搗汁三合,煎開,加蜜一合調服。
26、馬齒莧涼肝退翳。《日用本草》
27、馬齒莧治蛀腳臁瘡:幹馬齒莧研末,蜜調敷上,一宿,其蟲自出。(《海上方》)
28、馬齒莧治小兒臍瘡:馬齒莧燒過,研末敷塗。
29、馬齒莧治腹中白蟲:馬齒莧煮水一碗,和鹽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蟲排出。
30、馬齒莧止消渴。《本草拾遺》
31、馬齒莧治小兒白禿:馬齒莧煎膏塗之,或燒灰豬脂和塗。(《聖惠方》)
32、馬齒莧治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生馬齒菜,搗,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經效產寶》)
33、馬齒莧主目盲白瞖,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癥結癰瘡。又燒為灰,和多年醋滓,先灸丁腫,以封之,即根出。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開寶本草》
34、馬齒莧主諸腫瘻疣目,搗揩之;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兒尤良;用汁洗緊唇、面皰、馬汗、射工毒塗之瘥。孟詵:溼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塗效。治疳痢及一切風,敷杖瘡。《唐本草》
35、馬齒莧治積年惡瘡:馬齒莧搗爛封住,或取汗煎濃敷塗。
36、馬齒莧治蜈蚣咬傷:馬齒莧汁塗之。(《肘後方》)
37、馬齒莧治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汁浸患處,腫即消退。
食用方法1馬齒莧飲
材料:鮮馬齒莧50克、蜂蜜25毫升
製作:將洗淨,冷開水再浸洗一次,切小段,攪拌機攪爛,榨取鮮汁,加入蜂蜜調勻,隔水燉熟即可,分2次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溼止帶,主治細菌性陰道炎,證屬溼熱或熱毒內盛者。
2馬齒莧洗方
處方:馬齒莧2兩(鮮馬齒莧半斤)。
功效:清熱解毒,除溼止癢。
主治:急性溼疹,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溼毒瘍),丹毒,膿疽病(黃水瘡)。
用法:淨水洗淨後,用水4斤煎煮20分鐘,過濾去滓。(鮮藥煮10分鐘)用淨紗布6--7層沾藥水溼敷患處,每日3至3次,每次20--40分鐘。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3馬齒莧散
組成:馬齒莧半兩(幹者),沒石子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麝香1錢(細研),蘭香根灰2錢。
製法:上為細散。
用法:每取半錢,貼於瘡上,日夜4--5度用之。
主治:小兒疳瘡滿口齒,徹鼻中。
來源:《聖惠》卷八十七。
4馬齒莧雞蛋湯
材料:馬齒莧60克,雞蛋3個。
做法:
1、將馬齒莧擇洗乾淨,搗碎取汁。
2、雞蛋放鍋中,加適量水煮熟後,去殼,再對入馬齒莧汁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治月經過多、色深有塊。
5馬齒莧綠豆湯
材料:新鮮馬齒莧30克、綠豆50克。
用法:把新鮮馬齒莧,洗淨,一同加入綠豆燉至熟爛,煎湯服食。
功效:治療痢疾,腸炎,腹痛便濃血等病痛,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藥禁忌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洩瀉及孕婦忌食馬齒莧;忌與胡椒、該粉、鱉甲同食。凡脾胃索虛,腹瀉便溏之人忌食馬齒莧;懷孕婦女,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忌食馬齒莧,因馬齒莧性屬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根據前人經驗,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否則會使實用者腸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馬齒莧天然的皮膚病「剋星」!
可調牛皮癬、溼疹、痤瘡...只用來做菜可惜了
很多天生的時令之物,都是為了解決時令之氣會給人體帶來的問題,就像很多毒蛇出沒的地方,一般都有它的解藥一樣,初夏豐盛的馬齒莧,也是夏季各種皮膚問題的「剋星」。
特別是夏季,天氣由溫熱逐漸進入暑熱,是各種溼熱性皮膚疾病出現的「鼎盛」期,平時有溼疹可能會復發或者更嚴重,愛長痘痘的人也容易滿臉開「包」,甚至還會誘發一些更難搞的皮膚問題,比如牛皮癬、帶狀皰疹等等。
馬齒莧,
從南到北、田間地野都有,初夏是它最豐盛的時期,也是它藥效最好的時期。做菜吃可清內部溼熱,取汁用可治多種皮膚問題。
1、治皮膚病,「快準狠」
痤瘡粉刺
如果長的痤瘡粉刺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者帶癢的情況,就都可以用馬齒莧榨汁塗,託膿外出,痘痘消得更快且不留疤痕。如果痤瘡粉刺是暗褐色或者發黑,不癢也不疼,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明顯的患者,會有一種灼燒的痛感,用馬齒莧外敷又快又好,可以迅速地消腫止痛,不會再起泡泡。尤其是在急性期,見效比較快。
溼 疹
【牛皮癬】大家平時說的牛皮癬,在中醫外科學裡叫「白疕(bǐ)」,西醫叫「銀屑病」。銀屑病用馬齒莧是一個標配,因為這個病主要症狀是那種又幹又燥的瘙癢,尤其是夜間,非常難受。馬齒莧對這種又幹又燥又癢又紅,還掉皮屑的「牛皮癬」效果尤其好。如果是表麵皮膚特別厚,顏色發暗發黑的「牛皮癬」,可能就沒有太好的效果了。
【其他溼熱性溼疹】
對於身體各處的,比如股癬、腳癬、體癬等,特點是幹、癢、紅腫痛,這類溼熱性特徵的溼疹,都能用馬齒莧。
2、日常用,安全效果好
被太陽灼傷,臉部發紅髮癢,可以立刻用它敷敷,消腫、止癢、舒緩,效果又快又好。
用法很簡單
內服、外敷
內服就是當菜吃,涼拌、和雞蛋煮湯都可以;外用就是取它的汁液敷塗。當然內外最好都用新鮮的。
外敷用量
小面積100克新鮮=30克幹品;
大面積250克新鮮=60克幹品
(可隨著身體所需用到的面積按比例增大用量)。
外敷手法
小面積(痘痘)可以用塗,
中面積(部分溼疹)可以用敷,
大面積(身體大部分)可以用洗。
注 意
馬齒莧針對的所有問題,共同特點都是溼熱;溼熱的人遇到皮膚小毛病,都可以試試內服外用。當然要想根治好繁雜皮膚病,還是要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這些作為日常輔助還是很不錯的。
版權聲明:本平臺致力分享好文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敬請原作者聯繫給予刪除!特別提醒:如文章所涉及的各類食療及驗方其真實性、可靠性有待大家斟酌,僅供參考,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你若喜歡,記得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