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馬齒草(《雷公炮炙論">雷公炮炙論》),馬莧(陶弘景),五行草(《本草圖經》),馬齒菜(《聖惠方》),馬齒龍芽(《寶藏論》),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綱目》),酸莧、安樂菜(《醫林纂要》),瓜子菜(《嶺南採藥錄》),長命莧、醬瓣豆草(《中國藥植志》),蛇草(《南京民間草藥》),酸味菜(《貴州民間方藥集》),豬母菜、獅子草(《福建民間草藥》),地馬菜(《江蘇植藥志》),馬蛇子菜、螞蟻菜(《東北藥植志》),馬踏菜(《山東中藥》),長壽菜(《中國藥植圖鑑》)。
【藥理作用】 1、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樣物質,故能促進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趨於正常,並能促進潰瘍的癒合。
2、抑菌: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天下養生網)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馬齒莧對血管有顯著地收縮作用,此種收縮作用兼有中樞及末梢性。
4、馬齒莧對豚鼠、大鼠及兔離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對兔在體子宮亦可引起收縮。
5、本品對家兔有降壓、利尿及加強腸蠕動作用。
【炮製】 夏、秋採集,除去泥沙,用沸水略燙或略蒸曬乾或鮮用。
【性味】 酸,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疔瘡腫毒,溼疹、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經典方】
1、細菌性痢疾,腸炎:①馬齒莧(鮮草)1.5斤。先經幹蒸3~4分鐘,搗爛取汁150毫升左右。每服50毫升,每日3次。②消痢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兒童酌減。
2、產褥熱:馬齒莧4兩,蒲公英2兩。水煎服。
3、淋巴結結核:馬齒莧6兩(細粉),豬板油8兩(淨油),蜂蜜8兩,將馬齒莧洗淨,用開水略燙撈出曬乾。用鐵鍋將馬齒莧炒炭存性,研細粉,豬板油燒熱後放馬齒莧,用鐵勺不斷攪拌均勻,片刻即冒白煙,此時將鍋端下,放入蜂蜜攪拌成糊狀,鍋內有沸起現象,冷後即成軟膏。用藥前先將患處用淘米水(用冷開水淘米)洗淨,然後按瘡口大小攤成一貼小膏藥貼於患處,再用紗布固定,每2天換1次,以愈為度,不可間斷。
4、急性闌尾炎:馬齒莧、蒲公英各2兩,水煎2次,濃縮為200毫升,2次分服。
5、產後出血、剖腹產、刮宮等子宮出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天下養生網)馬齒莧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直接子宮注射,每次2毫升。
6、鉤蟲病:鮮馬齒莧半斤,水煎,濃縮成流浸膏,加米醋50毫升頓服,每日1次。3天為一個療程。如需進行第二、三療程時,每療程間隔10~14天。
7、帶狀皰疹:鮮馬齒莧2兩,搗爛外敷患處,每日2次。
關注養生,關注健康,是對自己最大的愛護。長按上面二維碼圖片,再點「識別圖中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關注。
直接輸入您的問題關鍵字,可互動交流哦!